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禅系列:了就是好 >

第4部分

禅系列:了就是好-第4部分

小说: 禅系列:了就是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不再行罪恶之事。”  又不久,那扫地的老和尚身边,果真多了一个扫地的中年沙弥。  此事一时成为头号新闻,各地报纸纷纷报道。有一家报纸这样说:“因感世界污秽,全团皈依佛门,团长做了沙弥……”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牛迦草(图)

  这是一则佛典中的故事。  相传在古老的印度,有一种神奇的草,叫牛迦草。人若吃了这种草,就会忘记曾经的一切事情。因此后来的人在遇到痛苦和烦恼时,就会去寻找这种草,希望借此来忘却过去,解脱痛苦。这种草后来也传来中国,人们叫它忘忧草。  怎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草呢?  据说在2500多年前,印度的拘萨罗国国都舍卫城,住着一对兄弟,哥哥叫摩诃盘特,弟弟叫周利盘特。摩诃盘特的记忆力特别好,因此十分博学,年轻时就成为有声望的学者,在家里招收学生,传授知识。而弟弟周利盘特则是“忘性超强”,不管什么事情,他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就做什么都失败,成为满城人的笑柄。  但是,这位忘性超强的弟弟却非常想像哥哥那样,成为一个有学问,让大家尊敬的人。恰在此时,世尊释迦牟尼来到舍卫城附近的祗园精舍,许多人都纷纷前去听法,并皈依成为世尊的弟子。摩诃盘特也在朋友的影响下前去听法,大受启迪,因此决心也要成为世尊的弟子。弟弟周利盘特知道后,缠着哥哥也要去听法,也要成为世尊的弟子。摩诃盘特知道弟弟会遭人嘲笑的,况且世尊的佛法,弟弟肯定听不懂,所以就要他留在家里。但弟弟死缠软磨,哥哥只好带他去一起拜见世尊,请求收他和弟弟为弟子。  世尊身边的弟子们看到盘特兄弟两个,就对世尊说:“那位哥哥非常优秀,而弟弟却是全城人都知道的傻瓜,您还是不要留下他吧,免得自找麻烦。”世尊却说:“我们不能够以貌取人啊,我的教法是不分对象的,对所有向往佛法的人,我都为他打开宽敞的大门。”就这样,盘特兄弟成了佛陀的弟子。  但周利盘特的确是太没记性了,无论大家怎么费劲教他,他都无法记住哪怕最简单的佛理教规。比丘们终于不能容忍,便背着世尊要赶走周利盘特。哥哥摩诃盘特求情说:“请等到下次集会吧,到那时我会让我弟弟向大家展示他的修行成果,若他还是不行,我会亲自赶他走的。”哥哥为了弟弟不被赶走,想尽办法教导他,希望他能够记住一些东西。  集会的日子到了,但周利盘特面对众比丘,还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兄弟俩同时遭到大家的一番嘲笑。哥哥摩诃盘特再也无话可说,只好将弟弟赶出了祗园精舍。恰在此时,世尊从精舍外的树林里经过,听到周利盘特在哭,就问他为什么在这里伤心,周利盘特告诉世尊:“我被哥哥赶了出来,再也不能留在这里,也不能回家,我无处可归了。”世尊对他说:“无处可归,那你就到我那儿去吧。”周利盘特不敢相信地问:“到您那里?”世尊反问他:“你难道不是我的弟子吗?”周利盘特说:“哥哥他们说,像我这种傻瓜,是不配做世尊您的弟子的啊。”世尊则平静地问周利盘特:“你觉得自己是傻瓜吗?”周利盘特答:“可是哥哥这么说,大家也都这么说,我好像真的是傻瓜了。”世尊就对周利盘特说:“你能有这种感觉,就说明你不是傻瓜啊。”周利盘特听世尊这样说,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迷惑地看着世尊。世尊又说:“发觉自己是傻瓜的人,就已经不是傻瓜了。”  世尊将周利盘特带回了自己的住处,亲自教导他,并且只教他四个字:扫尘除垢。等周利盘特记住这四个字后,世尊将一把扫帚交给他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拿着这把扫帚打扫精舍,每天边扫边念,你就不会忘记了。  从此,周利盘特果真每天拿着世尊给他的扫帚,从早到晚,边打扫精舍,边口中念着“扫尘除垢”。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扫着,突然有一天,周利盘特发现手中的扫帚很脏了,扫帚上的毛也掉了许多,拍一拍,便尘土飞扬。他突然意识到,扫帚很脏,自己的身上也很脏,自己的内心更脏。他就在这一瞬间开悟:世尊是要我扫内心的尘,除内心的垢啊!他于是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世尊听到了周利盘特的声音。  于是,世尊派周利盘特去一个临近的比丘尼精舍,让他代表自己去向比丘尼们传达教诲。通常这被派去的比丘,都是僧团里最优秀的才行。这天世尊要派周利盘特去,哥哥摩诃盘特和众弟子都感到不可思议,齐声说:“他怎么行?会被女弟子们给笑死的。”周利盘特自己也连连叫着:“我办不到!”世尊却对周利盘特说:“周利盘特,周利盘特,你办得到的。你不必像其他人那样能言善辩,你自有你的专长。放松你的心情,照心想的自然去做就行了。”世尊要阿难陪伴周利盘特一起去。  阿难和周利盘特一起来到比丘尼精舍,比丘尼们早就等在那里了。但当她们看到拿着扫帚的周利盘特时,都很吃惊,纷纷议论起来,认为这是比丘们看不起她们,所以才派一个只会扫地的傻瓜来。阿难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说这是世尊亲自安排的,并后来,周利盘特以他不同于一般的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在全城人面前屡屡显示奇异的行迹,令当地人知道了佛的伟大教法,十分恭敬地请周利盘特开始讲法。但一个比丘尼却叫起来:“这个人好脏啊!”周利盘特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你说对啦!”接着周利盘特说了一番让比丘尼们无比惊讶,也无比感动的话:“我的身体很脏,但更脏的,是我的心。世尊给我这把扫帚,让我边扫边念‘扫尘除垢’,这个我办得到。我每天挥着扫帚,不断颂唱世尊教给我的这句话,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变得破烂的扫帚,我才发现了,到底尘是什么?垢是什么?那就是我内心的尘,我内心的垢!我的心充满了欲望,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世尊让我扫的,就是这内心的尘垢。让欲望消失吧,让不满和愤怒都统统消失吧!我扫啊,我每天不停地挥动着扫帚来扫,但总也扫不完扫不净,尘垢照样飞扬上来,我内心的尘垢也一直飞扬上来。怎么办?难道扫不完就不扫了吗?不,不对啊。我要不停地扫下去,就是因为扫不完才不断要扫。这个我办得到的,只有这样了!”  周利盘特的话像一道光芒,穿过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内心。他的话停了下来,比丘尼们却又感动又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阿难和周利盘特回到世尊那里。阿难向世尊和众比丘报告了周利盘特不同寻常的演讲。世尊说:“悟道不一定要学习许多的东西。即使只是一句话,若能正确、深入地了解它的深意,一样可以步上正道。像周利盘特那样,不,就因为遇上了周利盘特,我才有机会用有别于常人的方法教导他真理。”接着世尊又意味深长地对身边的弟子说:“每个人各有他自己应走的道路,你们说是吗?”那些曾经嘲笑周利盘特的比丘们,纷纷合掌忏悔:“我们错了,世尊。”摩诃盘特也向弟弟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从此,在世尊的僧团里,再也没有人轻视这位“忘性超强”的周利盘特了。  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在自己应走的道路上成就事业。当然,再也没有人嘲笑周利盘特,大家知道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比丘。甚至越到后来,人们还把他神话了,说他有着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呢。  再后来,周利盘特死后,人们传说,在他的坟墓周围,长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草,这就是牛迦草。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禅门家风(图)

  禅宗史上,有位知名的晋迨禅师。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养植兰花。在他住持的禅院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兰花,品种繁多。香客游人来到寺院听法礼佛,看到满架的兰花暗香四溢,清幽甘畅,都不由得赞叹不已。也由此,人们将喜爱兰花的晋迨禅师叫作“兰花和尚”。  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行前,他将一位弟子叫到跟前,对弟子说,我去讲法,天黑才回来,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记住给它们浇水。   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在他走后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更是分外小心。真是怕处有鬼,越是小心就越是出差错。他一个不留意,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小沙弥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晋迨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晋迨禅师听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著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呵!  弟子听了禅师的一番教导,霍然有悟,更加勤于修持,终于也在佛学上有所成就。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世上的任何东西,无论我们认为美好或是丑陋,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有生有灭,不会永存的。所以不应拘泥于事物的外相,而应随缘安心。这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应知道顺应事物的变化,不让外在事物改变内心世界的平静。


第三部分:放下放下放下百岁高僧与大相国寺(1)…(图)

  百岁高僧净严老法师与开封大相国寺,有着一种令人心痛的特别因缘。透过这一贯穿了半个多世纪的因缘,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中原佛教的一个侧影。也可以看到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在或天灾或人祸的劫难中,是怎样面对历史和文化的。它的与众不同,当我们今天借助百岁高僧与这座名城古刹的因缘观看时,不能不引起我们沉重的思索和思索的沉重。  一  大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几毁几兴,数易寺名,到北宋建都开封后达到极盛,被尊为国寺,曾辖64座禅律院,是以影响深远,名播海内外。但到净严法师荷太虚大师建立中原新佛教之命来到开封时,这座千年古刹早已不复昔日的庄严和辉煌,僧众惟知经忏饮食,寺院形同市井商场。  1925年秋,净严法师初至开封。当时开封是河南省会,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相国寺虽已破败,但较其他寺院而言,却还是一座大寺。  一天,净严法师在当时的省会名流、大居士任芝铭和孔泽普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大相国寺。那时相国寺有100多名僧人,方丈是叙惠和尚。净严法师一行并非纯粹游览观光或拜佛朝圣,而是欲联合大相国寺的力量,共同组建河南佛教会,以期推动河南新佛教,实践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崭新理想。  三人来到相国寺内,任芝铭因与叙惠和尚有同乡之谊,经常走动,所以十分熟识,就领净严和孔泽普直接来到方丈室。叙惠见任芝铭到来,十分亲热。当任芝铭向叙惠介绍净严法师乃太虚大师学生,又曾从学国内佛学名家韩清净时,叙惠和尚连称:“大善知识,大善知识啊!今后河南佛教还要多多仰仗各位……”净严法师说明太虚大师已组成中国佛教会,并号召各省也组织佛教会。河南是中国佛教的发源之地,决不能落后于全国时,叙惠和尚反应积极,表示相国寺僧众一定不负众望,当尽全力参与,办好这件大事情。  这天中午,净严法师三人在叙惠方丈的热情挽留下,还在相国寺附设的素餐馆品尝了丰盛的素斋。  但这第一次与相国寺的接触,给净严法师留下的印象却是苦涩的。因为在此后不久召开的河南佛教会成立大会时,叙惠和尚为了一己私利,提出凡省会开封各寺院僧人均可参会,均可行使代表权利,而仅相国寺就有100多名僧人参会,令全省各地赶来参会的代表大为不满。各地代表愤而退会,四散而去,使会议无法举行。成立河南佛教会的计划,也只好搁置下来。  这次依靠相国寺开展河南新佛教的计划流产后,净严法师及慕西法师、袁西航、刘积学、任芝铭、孔泽普等开封佛教大居士集会,认为要推行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必须放弃依靠现有寺院、僧众的想法,另设团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