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

第3部分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第3部分

小说: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对这位学生说:“从现在开始,你能不能把过去的一切辉煌都忘掉?这次你是班里的第30名,就是一个30名,你能不能承认这个现实?人的成长过程是跌宕起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现在就到了低谷。你应该这样想:我就是30名,然后在30名基础上,我应该怎么学?应该怎么办?”
  这个学生问:“老师,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我说:“你们班第29名是谁?28名是谁?”
  这个学生就说出了那两个学生的名字。我问他:“那两个同学哪一科比你强?”
  他说:“哪一科都比我差。”
  我说:“那就行了。下次超过他俩,你有信心吗?”
  他说:“有信心。”
  我说:“好了,超过他,这一退一进,你就成功了,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你就会站起来了,就这么简单。”
  这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超过他俩应该没问题。”
  结果,2006年高考后,这个学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今年考得很好,在班里是第四名,考上了一所名校。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小学时候是班里的第一,在初中时候也名列前茅,可一上高中就不行了。
  我说:你们能这样想吗?能进人大附中的学生已经是凤毛麟角。所以你孩子进了人大附中,面临的竞争对手,几乎全是最突出的学生。你不能老是看小学的排名,初中的排名,然后衡量下来,就认为他现在落后了,这是什么尺度?这个尺度就不对。你们老是给孩子弄一个高高在上的目标,用这样一个达不到的目标鼓励他,而他注定达不到,他往目标奋斗的过程就是遭遇挫折的过程。最后,孩子连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你们用一个不正确的尺度,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再用这个错误的结论,来证明你孩子不行,这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我告诉这些家长,要把过去的辉煌忘掉。你孩子就是现在这个起点,就在这个起点上想想办法,也许他下回就成功了。
  有个小男孩叫艾克,他经常与家人一起打扑克牌。有天晚上,他连续几把都抓到破牌,就不高兴了,开始抱怨起来。母亲正色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把手上的牌玩下去。发牌的是上帝,你能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牌玩得最好。生活就是这样。”后来,艾克在遇到生活困境时,总是会想起母亲的话,总是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面对挑战。他从一个平民家庭走出,从士官而成为上校,后来成为二战时的盟军总司令,最终成为美国总统。他就是艾森豪威尔。


心态决定成绩


  心态决定成绩
  调整学生的心态,尤其是中考或高考时候的心态,是有学问的。
  有一个男生,数学特棒,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得过一等奖。他对自己高考数学的定位是满分,可是这个定位,对他却是一个心理压力,弄得他过于紧张了。
  高考那天,这个男生满心想拿满分。卷子发下后,他就摆出一副拿满分的阵势来做题。结果,考题刚做到一半,他就听到身后的考生开始翻卷子。这一翻卷惊动了他,他就想了:这是咋回事?难道还有人做得比我快?他也不知道身后的考生是个什么人物。因为按照规定,各考场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学校,互不认识,他又不能回头看,心里就有点儿乱了。
  他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情绪调整过来,继续做题,可是身后那个考生又翻上卷子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考试结束前半小时,身后那个考生就提前交卷了。这一交卷,把这个男生给吓着了,他觉得自己在北京市就够厉害了,可今天是怎么回事?他就开始怀疑自己不行了,满脑子胡思乱想:是不是我做题慢了?是不是我不适应这个题?你想,就两个小时考试时间,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脑子里一起作用,他还能考好吗?最后出来以后,他就非常沮丧,对我说:“王老师,这回我得不到满分了。”
  我问:“怎么啦?”
  他就把情况说了一遍,我说:“那下午我去看看那个考生是个什么人物。”
  下午,我一了解,你猜怎么着?原来,身后那个学生是个体育特长生。人家数学就是考50来分照样能上大学,完全是考着玩!结果却把我这个学生给弄惨了。你看,学生的心理脆弱到什么程度?
  以我理解,具备应考能力,本身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从教25年,我一直与“应试教育”战斗,但我并不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相反,我一向认为,考试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实现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双赢。
  如今,中考高考完全让社会上炒作起来了,大家看得太重。我认为,一个顽强的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应对。参加中考高考,应该顺其自然。 
  有一年高考,在我们学校门口,停着几辆白色的救护车,并且灯光闪闪,如临大敌。我觉得这简直是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叫个救护车来干什么?管事的人说,怕有些学生缺氧。我过去一看,真的有一堆学生躺在那个输氧车上吸氧。
  我觉得高考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说实在的,高考的题目设计得挺好,由易到难,利于每一个学生正常发挥。这些救护车、氧气车,可以作为应急之用,但不该停在最显眼的地方。
  有一年我在青岛,高考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有一些家长,怕从考场附近路过的汽车影响到孩子的发挥,便自发地组成人墙挡在马路上,不准车辆通行,结果是哪个地方有考场,哪个地方的交通就处于瘫痪状态。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连这点儿干扰都经受不住,他的心理该脆弱到什么程度?我们国家要是培养这样的人还有希望吗?你搞得大张旗鼓的,除了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和紧张程度,不会带来任何益处。
  我想讲讲历史上两个相反的案例。美国有个名人叫瓦伦达,是一个高空钢索表演者。有一次,他在一个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上场前,他不断提醒自己:“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
  然而,他在表演中不幸坠地身亡。他的妻子后来说:瓦伦达以前并不像这次。每次表演前,他总是专心准备,总是想着怎么走钢索,从不关心其他事,也不会为成败担心。而这次太看重成功了,反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件事,后来成为心理学上的经典案例,叫做“瓦论达心态”。
  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发生在数学史上。1796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有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学生叫高斯。每天,高斯要做出老师布置的三道数学作业。这天,他顺利做完了前面的两道题,可是,第三道题,他做得非常吃力。这道题的要求是: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他用尽所学知识而毫无进展。于是,他尝试着用超常规的方法去解开这道数学题。
  第二天,他把答案交给了导师。导师看过后,非常惊奇,问道:“这是你做出来的吗?”高斯回答:“是我用一个通宵做出来的。”导师激动地喊道:“你解开了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原来,多年来,这位导师一直试图解开这道题,而他把这道题误交给了高斯。高斯后来回忆说:“如果知道这道题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解开它。”
  这就是心态奇妙的力量。


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1)


  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
  当老师的都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学生都带起来的,才是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使落后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我的做法就是发掘他们身上的强项。
  我来讲讲一个“差生”的故事。
  2003年秋天,送走(03)12班后,我又带了一个普通班——高一(3)班。这个班集中了一些学习成绩落后而又不太好管的学生(人称条子生)。其中一个学生叫丁浩。丁浩这个孩子的身高大概有1。9米,体重以较大优势超过二百斤。
  高一开学时,按照惯例是军训。我们一个班师生,就坐上一辆前往营地的军车。丁浩同学是最后一个上来的。他一上车,刚才还唧唧喳喳的学生都不说话了。同学们的意思明显地流露出来:这个学生怎么上我们这个班来了?好像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
  丁浩上来了,车也要出发了。车的前面还剩下两个座,我坐了一个座,剩下一个座。他块头那么大,如果坐那个座,我可能都没法坐了。但我还是说:“你就坐我旁边吧。”我们俩就挤在一起坐着。
  行车过程中,我就开口跟他聊天:“看你五大三粗,块头挺大的。”
  丁浩也不说话,伸出右手,摆出一个掰手腕的姿势,那意思是说:咱俩来掰手腕。
  我说:“你要跟我掰手腕?我不跟你掰。”
  “老师你不敢掰?”他说着又伸出左手,“咱们掰左手。”
  “左手我也不跟你掰。”因为我知道肯定掰不过他。我就问:“你过去是人大附中的?”
  他说:“是。”然后他就和我聊了起来。我听他说,前段时间,人大附中盖新餐厅,推倒了原来的旧餐厅,学生一时没有地方吃饭,就到隔壁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去。可是在去人民大学食堂吃饭的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抢钱。那时候班主任老师就告诉学生:你们去吃饭的时候,就跟在丁浩后面。他们班的同学就照老师话,跟着丁浩去吃饭,果然就没有人敢打劫。
  我笑着说:“丁浩,你这个性格,我很喜欢,也很高兴你能来这个班。第一,你有力气不是?你有力气,今后咱们这个班就有了保护神了。咱们这个班任何一个学生,今后要是受到外人的欺负,我就找你,你敢不敢保证?”
  他直点头:“老师,没问题。”
  我说:“还有,这次军训期间,有个拔河比赛,我看你这个块头,一个人顶三个人,你能不能保证咱们班拿个拔河比赛第一?”
  他说:“能。”
  我说:“你敢这样保证,现在我就可以任命你为拔河队队长。但是,你必须把第一拿过来,你去做好这个活动的安排行不行?”
  他说:“没问题。”
  我说:“第三件事就是打水。每个班就有一个水桶,全班的吃水都用这个水桶。军训期间耗费体力,大家训练肯定都很累。如果我发现去打水的是别的同学,而不是你,我就拿你试问。行不行?”
  他又一口答应:“没问题。”
  在军训期间,丁浩果然就这么做下来了。别的班同学打水,都是两个人抬一桶水,他一只手就把那桶水给拎回来了。同学们看着他拎一桶水,就像拎一只鸡,都哈哈大笑。
  到了拔河比赛时,丁浩在队首,带着我班,一举拿下第一名。整个军训期间,在16个高中班中,我班各个训练项目遥遥领先。
  这次军训,丁浩同学就像英雄一般。他既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值得自豪的位置上,就总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一旦做不好,就担心老师会批评他。所以,后来他就越来越尊重老师,再也看不到最初那种挑衅姿态了。
  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委员,谁违纪他就做记录。像他这样一个原来管不了自己的学生,现在却在管一个班的纪律。他能管住别人,因为别人有点儿怕他。同时呢,他也管住了自己,因为这项职务对他自己也是约束。以前,他旷课是家常便饭,自从当上纪律委员,从来没有旷过课,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各方面表现也都越来越好。


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2)


  丁浩这个学生,初中时经常打架。而上高一后,几乎一年了,没有打过一次架。可是,在高一学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和同学打了一架。怎么打起来的呢?丁浩和高年级同学在操场打篮球,抢篮球时,他跟一个高二学生撞起来,他那么大的块头,一下子就把人给撞倒了,那个学生觉得很没有面子,起来以后就火了,骂他。丁浩说:“打球碰撞很正常,你骂我做什么?”两人三言两语,越说越激烈,丁浩也火了,一拳出去,结果那个学生就起不来了,最后去了海淀医院。结果,家长不让了,提出要求:第一,要求丁浩家长来道歉;第二,要求学校处分这个学生。
  可是丁浩家长在外地,我怎么处理呢?我就跟受伤学生的家长商量。我说:“我先把丁浩叫来。第一,先赔礼道歉;第二,包赔全部医疗费;第三,等受伤学生的医疗检查报告出来,你们再看怎么办,行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