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318部分

宇宙和生命-第318部分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醒来后,她说,“记下凌晨3:15。我没看到测试数字,不过我记住了时间。”尽管她没再说什么,早上同她的谈话还是证实了这个含义:她曾飘起来,高于身体,能看到钟表,但还够不着看到测试数字。现在就对这件事进一步评论。当她再次入睡时,出现了1个小时的阶段2模式,接着一次为时25分钟的做梦,又出现1小时的阶段2、3模式。然后由于卡纸,15分钟的记录丢失。当记录重新开始,她已进入阶段1做梦。持续10分钟,接下来的记录很难分类。约有10分钟,脑电图组成如下:大量缓慢的α节律、没有θ节律,很多平直波。无法明确分类。偶有身体动作,时时出现REM活动,有时有GSR活动。

  接着她自己醒来,告说在最后的5分钟里她认为自己飘进飘出身体4、5次。是夜没有其它事了。后有一日,Z女士告诉我上一次在实验室做了个十分可怕的噩梦,

  因为太骇人了,当时没有报告。她试图忘掉,但没办到。噩梦显然恰出现在她醒来说出时间,报告说自己没能看到数字之前。当然我不能确定,因为她当时没有报告。

  现在才告诉我的动机是,她那晚之后的晚上看了个电视节目,促使她决定立即写下噩梦的情节,因为它同新闻节目中的一个报道巧合。

  因为她未在新闻之前给我材料,所以不能视之为非感官感知的证据。

  不过,由于这在心理学上很有趣,并且符合原先她幼年时的创伤事故(早先有述),对此做个噩梦或产生离体经历同对一个小女孩的谋杀相符合,该材料下面有述。她在看过新闻后写下的情节如下:

  周日夜…模糊的噩梦…重拾旧忆?…思绪堵塞…小女孩(13或16岁?)…户外?…将她刺伤,但不是刀,相当细长…头部被伤(被击?)…不是被刺中的,的确…大片白色,白的车子?…认识的一个很年轻的人(当然不是我!)…极狰狞…就这些。

  Z女士说电视新闻讲述一个小女孩在马林县被刺死。新闻还讲了什么不得而知。我当时也没查报纸;我希望这事尽快平息,因Z女士已为此相当困扰。数月后,我到图书馆查报纸档案。直到1965年4月20日的报纸都没有什么。Z女士的第2个实验室之夜是4月18日。结果如她所说,她看过电视后早报没有该报道。我不知道事后她是否在报纸上看到了什么。下一份材料摘自1965年4月20日出版的旧金山(美国加利福尼亚西部港市) 编年史。(我已略去那些同她的噩梦无关的名字等细节)头条是《马林发现被害的女孩》。马林是旧金山北邻的一个县,离我的实验室约40英里。

  1965年4月19日下午,在该县的缪尔伍孜,戴利市一个漂亮的高中女生被发现给人谋杀后弃尸一个鲜花盛开的斜坡上。验尸官弗兰克·;克顿说,头部至少被残忍地刺了6下,颅骨碎裂。没有迹象显示她被强奸……年轻的受害人被辨认出是诺尼塔·;____,16岁。诺尼塔的男朋友也失踪,正被搜寻问话……他叫弗吉里奥·;______,19岁,长住旧金山一家旅馆。他开一辆1960年的白色雷鸟车,警方说……受害人衣着齐全…尽管内衣有些乱…一件黑毛衫,红短衫,方格呢裙子,运动鞋,白袜子。克顿估计她已经死了三四天了。

  在4月21日的编年史里,消息说警方还在找那个男的,车子已经发现,……凶杀器具…一把利刃薄器具,较冰凿稍厚…没有发现……验尸表明凶手用这东西刺了死者头部6下,一次扎进大脑。4月22日,大新闻报道,根据在车上发现的血迹和搏斗痕迹,女孩在车上被害。那辆雷鸟车周五夜里停在旧金山停车场,那小子当时显然在车里,因为车走后服务员在车位上发现一小滩血。4月24日,大新闻的一个小布告说,联邦调查局已经插手;尽管我查找了接下来几周的报纸,关于这次凶杀再也查不到消息。因为这次凶杀同Z女士的噩梦相似,我记录如下:(1) 象梦中估计,受害人是个16岁的姑娘;(2) 噩梦中事件发生在户外,发现的显然那小子也在户外,时间也同梦中一样,尽管是在车上;(3) 不是刀子,而是一把象冰凿的器具将人刺死;(4) Z女士说她的头部被伤,是被击中,而非被刺;那女孩头部被刺,颅骨碎裂;(5) Z女士在梦中看到一大片白,认为是辆白轿车;疑犯就开一辆白色大轿车;(6) Z女士说凶手是个“很年轻的男子”,认识那女孩;疑犯就是个男青年,还是那女孩的一个男朋友。这个噩梦、实际命案、还有Z女士所说自己在10岁出头时的事故之间的相似点很显著。在噩梦中的事故里,Z女士辨认出那女孩也穿件方格呢裙子。有个判断,最近这整个事故可能是早年创伤的再生。(如前所述,这个噩梦可能只是为非感官感知而构成暗示迹象,因为Z女士没有在看电视报道前告诉我。)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在实验室没有噩梦发生,但电视新闻公告触发了她的早年创伤,于是她(无意地)虚构了一个噩梦事故。

  据英国南安普顿(Southampton News)《回声》日报(Daily Echo)2月28日报道,南安普顿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了人死后仍有生命的科学证据。并采访了主持此项研究的Sam Phillpott医生。

  在南安普顿医院工作了四年,现做临床医学研究的Sam Phillpott医生带领四个研究人员,花了一年的时间对在医院中因患突发心脏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病人进行研究。

  所有这些被救活的患者都曾被诊断为已经死亡,他们在救活前瞳孔扩散,没有脉搏, 没有呼吸, 也没有任何脑部活动。研究人员在上述患者得救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对其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在失去知觉期间发生的事情。63位活下来的患者中有7人回忆出在他们“死”的期间的情感活动和看到的景象。

  这7人谈的体验类似于濒死体验。这类体验常常出现在病人心脏病发作,躺在手术台上被医生急救时。当被救活时,患者能够用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描述在被“拉回”地球前看到的生命后的世界。每人的经历都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经历大都包括穿过隧道,进入光界,遇到过世的亲人或天使,和一些“生命回顾“。

  固执的科学家们将这类现象归于由于缺氧造成脑功能失常或药物引起的幻视而不予理睬。

  Parnia医生说“研究这类现象的人都承认这类现象发生是事实。他们只是在起因和程度的认识上有分歧。”他进一步声明没人能证明濒死体验是不存的,而且认为“我们对人在死亡时的思想活动知之甚少。”

  南安普顿的研究人员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一些专家认为缺氧可能是造成濒死体验的原因,可是这里没有任何患者缺氧。

  Parnia医生认为元神'1'可能独立于大脑,这是他研究中最令人激动不已的一点。他认为,“大脑执行元神的指令,就有点象电视机接受电信号,然后将其转为图像和声音一样。”

  “但人们还不知道元神是什么。我们对它确实一无所知,这是一个正在打开的崭新的科学领域。”

  '1' 原文中所用“mind”不是指大脑产生的思维,而与佛家所说的可独立于人体和大脑存在的“元神”极为相似,因此将其译为“元神”。

  具有濒死体验者的感知分离…濒死体验科学论文(1) 

  本文是刊登在英国出版的世界医学权威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科学论文。这篇文章揭示了人的知觉、认知功能、情感状态、对个体的主体的意识可能会部份或全部与主体意识分离。

  具有濒死体验者的感知分离:与身体分离还是与思维分离?

  Bruce Greyson 

  Division of Personality Studies, Department of Psychiatric Medicine, PO Box 80015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alth System,

  Charlottesville, VA 22908…0152, USA (B Greyson MD) 

  Lancet 2000 Feb 5;355(9202):460…3。 

  摘要

  背景:某些接近死亡的人报告具有如下体验:他们超越了自我和时空的界限。这种濒死体验(NDE)和感知分离(DISSOCIATION)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当人处于感知分离时,此人的自我与身体的感知分离。此项研究揭示了接近死亡的人感知分离发生的频率。

  方法:96个自述曾具有濒死体验的个体,38位曾接近死亡但不具有濒死体验的个体完成一项邮寄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了濒死体验中的“深度”的衡量标准(濒死体验的衡量)和感知分离症状的衡量标准(感知分离的衡量)。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中位数得分。濒死体验的深度和感知分离症状的相关性用SPEARMAN’S等级 相关法,比较濒死体验和感知分离体验的得分而得到的。

  发现:和对照组比较,自述具有濒死体验人同时报告具有感知分离症状要显著增多。在具有濒死体验的人群中,濒死体验的深度和感知分离症状正相关, 尽管症状的程度要明显低于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症患者。

  解释:具有濒死体验个体的感知分离症状的模式和压力引发的非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相似,而与精神病学的感知分离症不同。对感知分离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可能会使濒死和其它的神秘的或先验体验得到进一步揭示。

  介绍

  感知分离是指思想、感觉或者体验和正常的意识和记忆分离。它的范围从正常的非病理性的白日梦体验到心理性的健忘症和分离性同一性障碍的多重性格。尽管创造感知分离(DISSOCIATION)这一术语的JANET把它看作是健康个体很少体验的,紧张导致的意识中断。而他的同行James和Prince却持不同的看法:感知分离(DISSOCIATION)是以不同的程度持续可变存在于任何个体。多数现代的作者认为,感知分离(DISSOCIATION)是一种发生于其它方面正常的个体,对无法忍受的躯体和情感创伤的适应性反应,不必然导致高度痛苦。这种正常的创伤性的感知分离(DISSOCIATION)和在感知分离症中体现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仍在争论。第四版的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指出:“感知分离不该被认为是内在的病理性的,而且通常不导致痛苦、损失或需要帮助的行为。”

  感知分离的症状被描述成一组异常的创伤受害者,包括犯人、人质和暴怒的受害者。Spiegel和Cardena到如下的结论:25%至50%的经历创伤者体验过分离的感觉。在极端的事例中,这种感知分离的感觉可能会导致对此损失的健忘症或损失性记忆。

  感知分离体验标准(DES)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对感知分离的筛选工具。DES包括28项视觉诊断标准,受试者被要求指出他们体验不同(包括在酒精和药物影响下)的感知分离时的时间的百分比。它的范围从正常的、非病理性的沉溺于看电视,以至于不知道房间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体验,到对过去的重要事件缺乏记忆的少数的病理性的体验,或感觉他/她的身体是属于其它人的。典型的被诊断为感知分离症的个体的DES得分等于或高于30分;而多数其它组的得分非常低通常近于零。

  研究者可计算DES得分等于或高于30的个体的百分比,将它作为“高度感知分离”和“低度感知分离”的临界值。DES包括了和通常的和病理性的感知分离都相关的项目,而DES~T,由八项组成的亚评估标准被用于纯的病理性的感知分离的诊断标准。任何的DES_T得分都指示了感知分离的病理性。

  某些近于死亡的人报告具有一种复杂的体验:那时他们的相信他们离开了自己的肉体,超越了自我和通常的时空的界限。这些体验,通常被称为濒死体验(NDE),包括认知因素,诸如:加速的思维过程,“一生回顾”;情感因素,诸如:强烈的宁静和快乐的感觉;可质疑的不寻常的因素,诸如:离开身体的感觉,见到未来事件;超感因素,诸如见到过世亲人的体验,或是见到非尘世的另外空间。尽管在1975年之前濒死体验(NDE)这个词并没有被应用,但在19世纪就有了濒死体验(NDE)中的超感体验的报告, 而在1892年,当Heim将类似事例收集成册发表后,这种现象被描述成离散综合征。在一个对所有发表的数据的综述中作了如下结论:濒死体验发生在9%~18%的被证明近于死亡的人群中。

  几个假说被建议用来解释濒死体验;这些假说中即包括生理机制,也包括社会心理因素,但导致的原因还不清楚。然而,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濒死体验后的信仰、处世态度、价值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