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新爱洛伊丝 >

第43部分

新爱洛伊丝-第43部分

小说: 新爱洛伊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发笑;由于找不到什么字眼来笑罪恶的事情,所以坏蛋也和大家一样是好人。不过,
谁要是受到了嘲笑,那可倒了霉!它给他抹上的一团晦气是永远不散的;它不仅讥刺风
尚和道德,甚至还鞭打罪恶;用它来骂那些坏人,最合适。现在,还是回头来谈我在前
面提到的晚宴吧。
    在这些上层社会人士中,最使我吃惊的,是那六个专门挑出来在一起高谈阔论的人。
这六个人往往是有秘密关系的,因此,用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的谈话范围就会涉及到一
半巴黎人,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心里话要说,宴会上的人谁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似的。
朱莉,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你表妹或你家吃饭的时候,尽管很拘束和有些秘密的话不
好说,但我们也能想办法使人们谈论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每当一个人讲到一件动人的事
情或说一句巧妙的含沙射影的话时,你是否还记得人们比闪电还快的目光和只可意会而
不可言传的叹息声是如何把一个人的感情传达给另外一个人的?
    如果谈话的内容偶尔涉及到同桌吃饭的人,他们就不约而同地用只有熟悉其中的密
码才听得懂的某个社交圈子的隐语进行。他们用这种隐语,根据当时的情况,互相说许
多难听的笑话;在他们谈笑的过程中,最傻的人,并不是那个最不出风头的人;至于有
三分之一不太懂他们隐语的人,只好莫明其妙地呆着一句话不说,或者不懂装懂地跟着
笑。以上是我在此间交际场中所看到的人们表现的亲热情形;当然,两个人面对面地单
独谈话的情形不在此例,不过,我目前没有而且将来也不可能有机会看到两个人单独谈
话的情形。
    当大家谈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只要有一个有身分的人说一句严肃的话或者提出一个
重大的问题,大家马上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他提出的新的话题;男的,女的,老的,少
的,大家都一窝蜂地从各个方面发表意见。这些头脑单纯的人信口开河地说出的话和讲
的道理,真叫人吃惊①。一个道德问题,哲学家们讨论起来不一定比巴黎的漂亮的女人
讨论得更深入,而且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不如女人们的结论恰当。因为一个打算言行一致
的哲学家,看问题要反复三思,然而在这里,任何道德问题都是一句空话,人们即使是
一本正经地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为了打掉一点儿哲学家的傲气,人们不妨把
道德的地位提得那么高,以致连圣人也做不到。此外,男人和女人,由于社会经验的启
发,尤其是由于他们思想方法的影响,都把他们的同类看得很坏,总是用悲观的目光来
探讨人的天性,毫无根据地把人的天性说得一钱不值;即使人家做了好事,也想在人家
身上找出点坏的动机,总是用自己的心去揣度他人,说人的心都坏了。      ①但愿不要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令人发笑的事情来破坏这种谈话的严肃气氛,因为
这时候每个人都在大发议论,如果有人起哄,就没有办法恢复严肃的气氛了。我记得,
有一次在集市戏场演戏的时候,不知是谁向戏台上扔了一包饼干,立刻就把台上的戏搅
得乱七八糟。幸好戏台上哄抢饼干的演员全是动物,不过,就许多人来说,一包饼干也
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大家都知道封德耐尔(封德耐尔,一六五七—一七五七,法国哲学
家;这里所说的《迪伦特人的故事》,见他的《死人对话篇》——译者)在《迪伦特人
的故事》中描写的人是谁。——作者注
    尽管他们有这种可鄙的看法,但在他们心情平静地谈话时,他们喜欢谈论的题目之
一,却是感情问题。这儿的“感情”一词,指的不是深厚的爱情和友情的真诚流露,那
是索然寡味极了的。他们谈论的感情,乃是按深奥的箴言表达的感情,是按照形而上学
的微妙方式表达的极其高雅的感情。我可以说,在我这一生中,我还从未听见过谁是像
他们那样高谈阔论地谈感情,也没有听见过谁谈论感情的话是像他们的话那么难懂。他
们的话简直想象不到是那么的文雅。朱莉啊!他们的那些美妙的嘉言警句,我们这些粗
浅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担心,上流社会的人的感情,有点儿像荷马①时代的冬烘先
生的感情;冬烘先生没有领略过真正的感情,所以他们信口开河地侈谈上流社会的千百
种美,说它们都是虚幻的。他们把他们的感情都变成精神的东西;尽管他们口头上大谈
感情,但谈了之后却实践不了。幸好能用礼仪来补感情之不足,按一般的惯例大致不差
地做出好像是出于感情的行为,硬着头皮说几句客套话,或者强忍心中的不快,以便讨
得别人说自己的好话。然而,如果使人不快的时间太长,或者付出的代价太高,那就只
好把感情置诸脑后,按礼仪行事的表现就到此为止了。除此以外,他们所谓的举止言谈,
尽管表现得很谨慎,很有分寸和很稳重,但我们不知道其中有几分是真的。凡是不属于
感情范围的事,他们都按规矩办事,一切要做得合乎规矩。这种以模仿为能事的人,有
许多难以捉摸的古怪的表现;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以他本来的面貌出现之故。
“别人怎么做,就照着怎么做。”这是这个国家最著名的格言。“这样做可以,”和
“这样做不行。”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两句话。      ①荷马,古希腊的行吟诗人,据信,古希腊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是他所作。
    这种形式上按规矩办事的做法,使他们共同的处世之道显得极为滑稽,甚至在极其
严肃的事情上也做得很可笑。他们心中有数:什么时候该到别人家去问长问短;什么时
候该写信致意,也就是说进行一次信到人不到的拜访;什么时候又该亲自登门看望;什
么时候该说自己在家里;什么时候又该说自己不在家里,尽管实际上自己是在家里;什
么礼物可送,什么礼物不可收;对这个或那个死者表现的悲伤应该表现到什么程度①;
在乡下应该哭多长时间;哪一天可以回到城里来寻求安慰;在为死者悲哀的同时,在某
时某刻举行舞会或者到戏院去看一场戏。所有的人对这些事情的做法都一样;他们如同
军队变换队形似的,很有节拍地进行着。我们可以说,他们简直是钉在同一个木板上用
同一根线牵动的木偶人。      ①对某个人的死感到悲伤,这是人之常情,是善良的天性的表现,而不是从道义上
说非悲伤不可的,尽管死去的那个人是我们的父亲。在死了人的时候,谁要是心里一点
悲伤的感觉也没有,在外表上无任何表现,也是可以的,因为,宁肯不做虚伪的表示,
也不要拘泥于礼仪非做作一番不可。——作者注
    要让所有这些一模一样地做同样事情的人,也一模一样地为同样事情所感动,那是
不可能的,因此,显然要用其他的办法深入地研究他们,才能对他们有所了解。显而易
见的是,他们的隐语只不过是一套毫无意义的废话,不能用它们来判断这里的民风民俗,
而只能用它们来判断在巴黎到处可见的人们的举止言行。他们常说的那些话,是可以学
会的,但真正可以用来研究民风民俗的东西,从他们那里是一点也学不到的。我这个看
法,也适用于大部分新问世的著作;对于戏剧,我这些话也是适用的;从莫里哀①时候
起,舞台上演的,与其说是民间的生活,倒不如说是风趣的对话。这里有三家剧院②,
其中有两家演的是虚幻的人物,也就是说,一家演的是穿半绿半黄色衣眼的小丑、穿灯
笼裤的小丑和穿黑衣蓄长须的小丑,另一家演的是神、鬼怪和巫师。第三家演的倒是不
朽的剧作,念的台词使我们听起来很高兴,另外还偶尔演一些新的剧目,其中有几个悲
剧,但并不怎么感动人;虽说剧中也表现了某些自然的感情和人心的秘密,但对看戏的
人的个人道德,无任何教益。      ①莫里哀(一六二二—一六七三),法国喜剧作家。
    ②当时的三家剧院是:意大利喜剧院、王家歌剧院和法兰西喜剧院。
    悲剧的教育意义,在编剧人的心目中,有一个足以使它获得成功的宗教基础。此外,
它还使希腊人通过他们的仇敌波斯人的灾祸,通过被人民推翻的国王的罪恶和荒唐行为,
看到一出既有教育意义又使人感到愉快的表演。在伯尔尼,在苏黎世,在海牙,人们演
奥地利王室过去的暴政,演人民对祖国和自由的爱;我们觉得这种戏很有趣味。不过,
有人问我;在这里演高乃依①的悲剧有什么用?还问我:庞贝②或塞尔多里乌斯③与巴
黎的人民有什么相干?希腊的悲剧演的是著名的真人真事,观众看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而且有史事可稽。但是,纯洁的和英雄的火焰,对大人物的灵魂能起什么作用呢?有些
人不是说爱情和美德的斗争往往搞得他们夜里难以安眠吗?不是说爱情在国王的婚姻中
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吗?请你根据那么多以虚构的题材为内容的戏剧的真实性和所起的作
用,去判断他们的话对不对!      ①高乃依(一六○六—一六八四),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
    ②庞贝(公元前一○六—四八),古罗马将军和政治家。
    ③塞尔多里乌斯(公元前一二三—七二),古罗马将军。
    至于喜剧,它本来就是为人民而编的,因此,它应当如实给观众表演人民的风尚,
以便他们在看戏之后,能像人们对着镜子擦去脸上的迹印一样,改正他们的过错和缺点。
德朗士①和普鲁特②把他们写喜剧的目的搞错了,但在他们之前的阿里斯多芳③和麦兰
德尔④给雅典人演的却是雅典的风尚;后来只有莫里哀还能比较客观地描写上一个世纪
的法国人的民风民俗。画面变了,画家也就不再来了。现在,戏中的对话,都是从百十
来个巴黎人家中的对话抄来的。除此以外,戏中根本看不到法国人的风尚。这个大城市
有五六十万人,然而这五六十万人的生活,戏台上就压根儿没有演过。莫里哀既敢描写
有资产的市民和手工匠人,也敢描写侯爵;苏格拉底把马车夫、金银匠、鞋匠和泥瓦工
的生活也搬上了舞台。但今天的剧作家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觉得自己如果描写商人
柜台上的交易和工人作坊里的劳动,那是很丢人的。今天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知名
人士;他们靠他们笔下的人物来表现他们本身所没有的才华。观众也变得很精明,他们
担心:去看喜剧,就等于是去拜访了剧中的人;那是会贬低自己身分的,因此,他们不
愿意去看戏中所演的那些比他们身分低的人。他们好像是世界上唯一的居民,他们根本
看不起其他人。有一辆四轮马车,一个看门人,一个厨师,这才像一个上流社会的人;
为了要像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就必须像很少数的那么几个人行事。出门步行,那不能算
是上流社会的人,那是小有产者,是普通人,是另一个社会等级的人。我们可以说:他
们之所以要有一辆四轮马车,其目的不是为了乘坐,而是为了生存。有那么一小撮狂妄
的人,自以为天下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其实,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坏事,他们是不值
得人正眼去瞧他们的。喜剧演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他们在戏中既被人表演,同时也表演
了他人,他们两边都沾边;戏台上演的是他们,坐在观众席上装模作样的人也是他们。
这样一来,观众和剧作家的距离就缩短了;这样一来,现代戏就离不开它那一套令人厌
烦的神气样子,靠漂亮的衣服来表现人。你也许会说:这是因为法国只有伯爵和骑士这
两种人,老百姓愈穷苦,我们愈应当把他们的生活表现得很美好。这样做,其结果是:
在表演那些对他人起模范作用的等级的人的可笑的事情时,不仅没有起到痛斥它们的作
用,反而把它们加以扩散;人们都成了猴子,总想模仿有钱的人:他们到戏院去,目的
不是拿戏中富人干的那些荒唐事开心,而是去研究富人的做法,学富人的样子,最后变
得比富人更荒唐。这种情况的造成,始作俪者就是莫里哀本人。他本想纠正宫廷的习气,
结果反而拿宫廷的习气去感染了市民;他笔下的可笑的侯爵,反倒成了那些将成为侯爵
的小有产者们学习的第一个榜样。      ①德朗士(公元前约一九○一—五九),拉丁喜剧作家。
    ②普鲁特(公元前二五四—一八四),拉丁喜剧作家。
    ③阿里斯多芳(公元前四五○一三八六),希腊喜剧作家。
    ④麦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