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风雨半支莲 作者:钟鸿 >

第48部分

风雨半支莲 作者:钟鸿-第48部分

小说: 风雨半支莲 作者:钟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凡爱写作的人,都富有感情。有一次,我打算搬家,事前和她说好了,她也答应了。一大早,我背着包准备出门时,和她打招呼,“钟老师,我走了。”见她坐在床沿上,半张着嘴,没说话,我还以为她在笑着,但走近一看,她低着头在默默地哭,我眼里也一酸,我想她是心疼我们,在一块住久了,临别有些恋恋不舍。我用双手抱着她,像抱着怕游子离去的妈妈,边抱着她边哭着跟她说,“我不搬了不搬了”……

    现在我爱人还一直在念叨钟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我星期天早上爱睡懒觉,钟老师会在晨炼后,帮我买来螺旋藻面包和豆浆。她还会心血来潮地给我们做上一顿中式西餐,同品红酒。我刚来深圳时,由于定位不准,找工作不顺,我一度想打退堂鼓回老家。是她,劝我重新定位,并且不时把报上的新招聘信息告诉我。后来,她回北京了,听说我过得较为窘困,还从北京专门寄钱给我。收到汇款的一霎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还有比这更贴心的“老师”么,自己的父母也只能做到这样了,说什么,我也得在深圳扎下根来,不辜负她的期望。

    读了她的新作《风雨半枝莲》后,又从理性上认识了她的爱,她的情,她的真,她的纯,她的美,既折射着父辈的教诲和荣光,又彰显着她善良的禀赋和对人类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她的一生浓缩在了她的回忆录里。我一边读,一边与她一同喜,一同悲,一同乐,一同苦,一同亢奋,一同伤怀……

    在她的回忆录里,讲述了父辈和自己在近一个世纪里的悲欢离合。透过她对历史的纵横的描述,我读到了发生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身上的各种创伤,更读到了勇者和强者身上坚定的意志和追求。

    作者看似在“讲古论今”,实际上是在揭开她尘封许久的心灵历程,诉说生命的沉重和生者的尊严。

    《风雨半枝莲》有如电影一般,有极富感染力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映衬下,人物冲突和高潮迭起……“剧”中正派、反派、主角、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过瘾看得心酸看得落泪,一幕幕世相百态剧。我作为一名青年人,从中看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历史大动荡的侧影。

    钟老师的文字,朴实中不乏灵动,轻松中带着凝重,有强烈的画面感,单独阅读哪个章节,都让人饶有兴趣。我就是这样看着看着,心随着年幼的她一同坐在吱吱嘎嘎的独轮车上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面对日本鬼子用刺刀挑破洋娃娃,我的心同她一样猛地抽紧,心底掠过一丝恐惧和愤恨;我追随她共忆那段在铜梁乡下难得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我感受她在兰州上中学时,那份情窦初开的少女纯真;我敬佩她在北师大求学期间的积极上进;我钦佩她走上革命岗位,带着一颗真诚火热的心投身农村工作;我同情她在反右期间的单纯、幼稚和所受到的委屈。

    俗话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是人生的大不幸。而她集幼年流离失所、中年离异、晚年丧子于一身,这样多重的打击多重的苦难,她都顽强地挺过来了,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死不了”花。读了她的回忆录我也才了解她在深圳日以继夜地写《百花吟》时,是在将自己努力从人生最大的痛苦中拔出来,用美好快乐的事情医治心灵的创伤。

    半枝莲就是这样在风雨中挺拔、茁壮成长。借用她书中的几句原话——

    “从孩提时代,我已学会从不幸中寻找欢乐,也许这是我后来能闯过大难生存下来的因素之一”

    “虽然不受社会宠爱,却是一个苦恋生活,孜孜求索,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小女子。”

    是啊,葆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执着地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从她多舛的命运中,我看到了一个社会角色的完美褪变:

    一个爱童话、爱幻想的小女孩;

    一个充满理想、抱负的爱国女学生;

    一个对革命积极投入的知识青年;

    一个不谙世事、热爱事业的女干部;

    一个热心京剧事业的艺术家兼社会活动家……

    经历是最好的财富。现在有些年青人恐怕最缺乏的就是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钟老师身上,我们或许可以咂磨出点什么,怎样看待生命,怎样从每一天里汲取前进的能量,怎样不吝惜和惧怕命运的锤打、学会成长和历炼……

    有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幸哉!?

    后记半支莲在晚霞中摇曳

    写这本回忆录,不是为了倒苦水,只想未来的历史不再发生给老百姓强加“莫须有”罪名的事,在宪法面前人人平等,和谐社会长存。也不想埋怨任何曾对我执行过错误路线的人,历史的错误任何普通人负不了责任。另外想宣传一下我喜爱的“半支莲”(太阳花、死不了)。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厄运,如果学习点“半支莲”的韧性,不断地调整自己,也许会更好地面对现实。

    我几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悲痛,命运之神总在捉弄我,它给我制造了无数次坎坷,每次都将我打倒在地,偏偏每次我都挣扎着爬起来,抬起头、挺起胸来,向“半支莲”学习。

    苦难使我从一个多愁善感的小林黛玉变成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沉着坚韧的女性。我是蹚过苦水的女人,但我并不愁眉苦脸,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逐渐被人们称为“女强人。“女强人”可能就是“有用的人”年轻时我就立下志愿:“不做靠太阳反光而明亮的月亮,要做自身发光的太阳”我终于做到了,对此我怎能只沉浸在苦忆中而不为今日的奉献欢欣呢?当然我也不会因此满足、不会却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美好的理想,我想我应该这样执著。

    随着年岁增长多病缠身,无力再进行像《曹雪芹》电视剧,《中国电视戏曲》刊物那样有分量的创造性的事业了,但像《冬小麦之歌》那样的小诗还是可以写的。冬小麦年年会结出沉甸甸的麦穗奉献给人民。

    早霞虽逝,晚霞犹在,半支莲在晚霞中摇曳,我扬鞭老马奋蹄奔驰。

    当我丝尽、泪干的那天,我会留下这样几句话:“我走了,去和天上的亲友相聚。地上的亲友们,我会快乐地看着你们向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一步步迈进,最终实现‘世界大同’的真善美的社会,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