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迅卷4 >

第50部分

鲁迅卷4-第50部分

小说: 鲁迅卷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影片的最活泼的影响,大抵见于选举国会议员,选举大总统的时期,如德国的国权党,尤其是能够仗了爱国主义的电影,博得许多的投票。
  例如叫作《腓立大王》(FridericusRex,这在日本,是大加短缩,改题为《莱因悲怆曲》了)的普鲁士勃兴的历史影片,是其中的最获成功的。那正是大战后的张皇的时代,且正值跟着德国革命的失败而来的反动的火头上,这是有产阶级的巧妙的宣传。
  穷极,饿透了的小市民们,在这影片中,看见精锐的腓立大王的禁军的行进,看见七年战争的冠冕堂皇的胜利,于是想起了往日的皇帝的治世,便在无智的廉价的感激中,鼓掌蹈足,吹起口笛来了。
  接着这个,而国民底英雄俾士麦的传记,化成电影了,兴登堡的传记,化成电影了。
  《俾士麦》(Bismarck)者,单为了那制作,就设起俾士麦电影公司来,照成了两部二十余卷的巨制,凡在这帝国主义底政治家一生中的一切爱国底,煽情底的要素,都
                  一无遗漏
  地填进在那里面。①《兴登堡》(Hindenburg)者,是乘这老将军当选为大统领——这叨光于影片《腓立大王》和《俾士麦》之处是多么①《俾士麦》影片公演时所散布的纲要书上,载着
  这样的说明——“我们的影片的祖国底的目的(dervaterlaendischeZ
  weck),也规定了那内面的结构和事件的时间底限制。所以俾士麦的少年时代,仅占了极简略的开端。(中略。)而且这故事,是应该以一八七一年的德意志建国收场的。为什么呢?就因为跟着发生的国内的纷争,以及他的退隐,是惹起阴沉的回忆,不使观者结合,却使之乖离,有违于这电影全体的祖国底的目的的缘故。这影片的主要部分,是将从一八四七年,俾士麦入了政治底生活的时候起,至一八七一年止,作为一个完成了的戏曲的。(下略。)“
  的大呵。——之机,为了他的收罗人心而作的。
  一九二七年春,德意志国权党领袖之一,奥古斯德。霞尔书店的事实上的所有者福干培克,乘德国大公司之一乌发公司的财政危机,买进了那股票的过半,坐了乌发公司总经理的交椅了。于是德国的电影事业和那影响力,便全捏在国权党的手里。福干培克立刻在乌发公司的出品计划上,露骨地显示了他的政治底主张。那最是世界底的例子,是《世界大战》(Weltkrieg)的二部作。
  对于这,社会民主党的内阁便即刻取了牵制底手段。就是,使德意志银行来对抗福干培克,投资于乌发公司。为了使德国的独占底大电影公司不成为国权党宣传机关,这是不得已的方法。
  《世界大战》①已有删节的片子,绍介于日本(译者按:在上海,去年也大演了一通)
  ,那是有着怎样的倾向和主张的事,大约现在早可以无须详说了罢。
  在表面上所标榜的,《世界大战》是将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七年的战争中所摄的各国(大抵是德法)的照片,凭了纯粹的历史底客观而编辑的留在软片上的记录。
  而且这比起专一描写本国军队的胜利,的勇敢,的爱国的亚美利加式电影来,也真好像近于写实。然而注意较深的观察者,却即刻可以看见。从丹南培克之战起,常只将兴登①当《世界大战》开演之际,关于这影片,有一个将军述其所感,登在报上道。——“战争是完全可怖的,但我们是认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再没有较之辱没自己的职务,尤为可怖的运命了。我们的青年们,对于战争的恐怖,应该以平静的镇定和确固的意志而进行。所以这影片的凄惨的场面,决不是可以厌恶的东西,却对于这影片给了意义,增了价值。”
  堡将军的胜利,重复地映出了好几回。而且和写着“在战时屡救祖国的将军,当平和时,也作为大统领而尽力于祖国”等语的字幕一同,这电影也就完结了。①
                 五电影和宗教
  通一切时代,宗教一向在供支配阶级的御用,是已经证明了许多次数的。
  这在东洋,则教人以佛教底的忍从和蔑视现世,在西方,则成为基督教底平和主义,想阻止现存的阶级社会的积极底改革。
  到二十世纪,宗教虽然已经失却了昔日的权威和信仰,但倒是因为失却,所以对于那支配阶级的奴仆状态,也就愈加露骨,故意起来了。
  在物质文明发达较迟的国度中,宗教还有着大大的宣传煽动力。资本主义于是将宗教和电影相结合,能够同时利用了。
  例如,《十诫》(TheTenCommandments),《基督教徒》(Christian),《宾汉》(BenHur),《万王之王》(Kingof①作为属于这范畴的影片,可以列举出《路易飞迭南公子》(PrinzLouisFerdinand),《乌第九号》(UA9A),《猫桥》(Katzensteg),《律查的猛袭》(LuelzowsWildeVerweMgeneJagd),《希勒的军官们》(Sch?椋欤欤螅悖瑁澹希妫妫椋椋澹颍澹洞笳窖惭蠼ⅰ罚ǎ牛恚洌澹睿段颐堑陌柴罚
  ǎ眨睿螅澹颍牛恚洌澹睿┘捌渌牡鹿捌弧赌闷坡亍罚ǎ危幔穑铮歙Γ铮睿墩甑隆
  罚ǎ剩澹幔睿睿澹洹粒颍悖⒎鞘淙肴毡镜模耍幔颍欤模颍澹椋澹虻淖髌贰确
  ü捌弧剁媛弈诶蘸玩诳死嫉旱暮U健罚ǎ裕瑁澹拢幔簦簦欤澹螅铮妫茫铮颍铮睿澹欤幔
  睿洌疲幔欤耄欤幔睿洌桑螅欤幔睿洌螅┑扔⒐捌础V劣谘敲览樱蛄凇侗说冒唷罚
  ǎ校澹簦澹颍校幔睢罚逗炱ぁ罚ǎ遥澹洌樱耄椋睿┲嗟耐昂屠志缰校卜⒓搜档迹
  樱簦幔颍螅幔睿洌樱簦颍椋穑澹螅ㄒ胝甙矗盒切呛吞跷疲交ㄆ欤┲鹧系幕崃恕?
  教宣传电影,《亚细亚之光》(DieLeuchteAsiens),《大圣日莲》之类的佛教电影,是和感激之泪一同,从全世界的愚夫愚妇,善男信女的衣袋里,赚得确实的布施,从商业底方面看起来,也是利益最多的影片。一切宗派中,罗马加特力教会是最留意于电影的利用的,每年开一回电影会议,议定着那一年中全世界底宣传的计划。
  在我们的周围,宗教之力早已几乎视若无物了。至多,也不过本愿寺,日莲宗之流,组织了巡行电影团,竭力想维系些乡下农民的信仰。然而因此便推定宗教的世界底无力,是不可以的。只要看在苏维埃的文化革命的历程中。还不能放掉对于宗教的斗争,而在实行的事实,大概就可以明白其间
  情势了。①
                六电影和有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底生产方法和有产者政府的监视所拘束的现今电影的一切,几乎都被用于拥护有产阶级的事,我相信是已经很明显了的。
  但在这里,却将电影和有产阶级的关系,限于较狭的意义,只来论及直接服役于市民有产阶级的光荣和支配的电影这一种。
  这种电影,可以分成三样概括底区别。
  那第一种,是和封建底,乃至贵族底社会相对抗,而尽讴歌有产阶级之胜利的任务的。
  因此那全部,几乎都是取材①在最近的苏维埃影片《活尸》(DerIebendeLeichnam)中,我们也能够看见将对于宗教的斗争,采为分明的纲要。
  于市民底社会的勃兴的历史影片。××,或者××的野兽底横暴,在其下尝着涂炭之苦的农民,工商阶级。到影片的第七卷,而有产阶级终于蜂起,将电影底的极顶(Climax)和壮大的群集(mobscene),在这里大行展开,这是那典型底的结构。但在大多数的影片上,有产阶级是决不作为一个阶级底总体而蹶起的,大抵由一个(往往是贵族出身,年青,而又眉目秀丽的!)英雄所指导,力点就放在那个人底的英雄主义上。作为那最是性格底的作品,读者只要记起《罗宾汉》(RobinHood),《斯凯拉谟修》(Scaramouche),《定情之夕》(ANightorLove)来,大约就足够了。在日本的时代剧,尤其是剑剧影片之中,我们也有那不少的例子。
  但是,我们又能够在那历史底时代,发见新兴有产阶级所演的革命的脚色,和现在的无产阶级的斗争,其间有很大的类似(Analogie)。倘作者将意识底的强音(Akzent)集中于此的时候,是可以产生优秀的作品的。如《熊的结婚》,《农奴之翼》,《斯各丁城》,《忠次旅行日记》等,便是那仅少的代表。
  第二种,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电影。
  《党人魂》(VolgaBoatman)是当内务省检阅之际,惹起了大问题,终于遭了警视厅来制限其开映的忧患的影片,但那内容是什么呢?
  《大暴动》(Tempest;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狂风暴雨》)也靠了长有数卷的小插画,这才好容易得以许可开演的影片,然而那所选的是怎样的主题呢?
  这些影片,是只在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为背景这一点上,因而遭了禁止,或重大的删剪的。但要之,那所描写,是将无产阶级革命当作了无统制的暴民的一揆。无教育而不道德的农民和劳动者,倚恃着多数,攻入贵族的城堡去,破坏家具,××美丽的少女,酗酒,单喜欢流血。那是在无产阶级的胜利上,特地蒙上暴虐的假面,涂些污泥,使小市民变成反革命起见而作的有产阶级的××。我们于此,看见了如拥护有产者社会而设的宣传电影,却被×××××××的××所禁止的那种奇怪而且愉快的现象了。
  固然,在《约翰南伊之爱》(LiebederJeanneNey)和《最后的命令》(TheLastCommand)上,剪去了十月革命,那却是检阅者十分做了他所该做的事的。
  最后,就来了以《大都会》(Metropolis;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科学世界》)为典型的劳资调和电影的一连串。
  关于《大都会》,现在已经无须在这里缕述了。那是揭着“头和手之间,非有心脏不可”这标语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宣讲着资本家和劳动者可以不由战争,但靠相互底的协力与爱,即能建设新社会云云的巴培尔塔以前的童话。①
                七电影与小市民
  有产阶级的电影底宣传,一到阶级间的对立逐渐鲜明地,①论难攻击了《Metropolis》而显了英雄的英国的改良主义底时行作家威尔士(HAGAMWells),在那?叮裕瑁澹耍椋睿纾祝瑁铮祝幔螅幔耍椋睿纭裕瑁澹拢铮铮耄铮妫幔疲椋欤怼飞希
  赜谡秸木穑笏W攀谷漳谕叩恼渭颐且惨澈炷茄炊祝模澹恚幔纾铮纾椋澹
  缛褐谑侄危鞘腔恋摹?
  决定底地尖锐起来,也就陷在无可避免的绝地里了。
  在实际上,电影是以大多数的小市民和无产阶级为看客的。而他们,小市民和无产阶级,早已渐渐地觉察出有产阶级的诡计来了。就是,已经注意于“支配阶级制作了宣布那服从于己的观念形态的影片,而以此来做掠取无产者的衣袋的手段”这事实的真相了。
  卢那卡尔斯基关于苏维埃电影,曾经说明过“拙劣的煽动,却招致反对的结果”这原则,在这里,却被有产者底地应用了。
  露骨的宣传是停止了。最所希望的,是使电影的看客看不见“阶级”这观念。至少,是坐在银幕之前的数小时中,使他们忘却了一切社会底对立。
  这样子,就产生了小市民的影片。①在小市民家庭剧中,有两种特征底的倾向——一,是那罗曼主义。
  二,是那弄玄妙(Sophistication)。
  粗粗一看,则现在的电影,尤其是电影剧,乃是写实主①关于小市民影片的发生,在一九二七年一月所作的拙稿《电影美学以前》里,虽然很简约,却已曾略述过了的。以下数行,请许其拔萃,以便读者的理解。
  “(前略)登场人物,是在高大的宫殿里占着王座的富豪。富豪,是良善的。富豪的女儿,是美的。小市民出身的年青的男子,溜出阶级斗争的背后,要高升到富豪的家族里面去。他就简单地只靠了恋爱,走上了一段阶级的梯子。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