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595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595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旅游天地

Date:1983。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浙江永嘉县花坦公社花坦大队村头,有一座题着“山第一”匾额的牌坊。是南宋朝廷赐给“布衣状元”朱梅渠的。村中朱氏后裔,都如此坊来历,以此引为光耀。

朱梅渠,字储谋,永嘉县花坦村人。少年天资聪慧,才识过人。虽出身寒微,但勤奋好学。樵农之余,常在溪滩以沙纸柳笔练字。户对南山,悠然吟哦,自号“霞山居士”。

宋高宗绍兴某年秋闱大比,梅渠刚二十八岁风尘仆仆,去京城临安赴考。他很自负,料想此去定能占魁。试毕,宗师王大人阅了他的文章,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动了爱才之念,准备点为新科状元。当天,宗师携了他的文卷回府,以便复阅批点。但宗师年迈健忘,夜晚阅后,把他的文卷遗忘在枕边的布帐兜里了。

放榜时,朱梅渠竟名落孙山。他心中甚是不快,又觉怀疑,便去找宗师,要查阅自己的试卷。王大人见其人气宇轩昂,谈吐不俗,才记起无意中忘了他的文卷。但已发榜,状元点为他人,不可能更名了。就带歉意地安慰朱梅渠说:“老夫偶然过失,忘点了你的文卷,等下届再来应试,一定让你独占鳌头。”朱梅梅渠觉得十年寒窗,废于一旦,便很生气地回答:“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朱某只能赴考一次。”就愤然拂袖离京,回归永嘉。从此绝意功名,林下归隐,决心求才授业,教个学生四海扬名,他年蟾宫攀桂,以平天下寒士之心。

再说乐清县四都后地方,有一个青年书生王十朋,号梅溪,丰姿俊秀,聪慧过人。访知朱梅渠先生学问渊博,便远道赶来,拜他为师。朱梅渠见王生虚心好学,就收留下来。

时值盛夏,水动风凉,梅渠邀十朋赏荷,有心试对,随口说:“池中荷叶鱼儿伞。”十朋略加思索,对曰:“梁上蛛丝燕子帘。”梅渠含笑点头。后来又同十朋在松下弈棋,偶然一颗松子落在棋盘中,就说:“松下弈棋,松子每随棋子落,”十朋抬头,偶见溪畔柳树下,有一老渔翁正在钓鱼,见景生情,便道:“溪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梅渠深叹奇才。当晚,师徒足而眠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翌日,梅渠对十朋说:“以后,你就卧睡在东楼一个石桶里吧。”十朋惊愕,上楼一看,只见一个长石桶,里面贴满密密麻麻的纸条,尽是老师平日写的箴言佳句,诗词赋章。十朋大喜,燃烛观看,细读咀嚼,愈读愈爱,直至金鸡唱晓,还舍不得去睡觉。

十朋在先生家里进修三年,文才大振。当年进京会试,果然一举成名,得中状元。

恰在那年,边番鞑靼国向朝廷进贡一根木头,并声言中原有人识得此木何处是顶?何处是根?便岁岁来朝,年年进贡。若无人识得,便要兴兵犯境……。满朝文武,都分辨不出这根木头的顶与根。皇上忧虑。十朋奏说:“臣恩师朱梅渠,是个有识之士,满腹经纶,料能识辨。”皇上急降旨宣召朱渠梅进京。梅渠因有言在先,推病不来。皇上即命王十朋回永嘉请教。梅渠听十朋一说,笑道:“亏你读书之人,怎忘了《太极历判》书上已有载明:‘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你把木头放在水里,其根部必稍沉,顶部必稍浮;浮者为顶,沉者为根。”十朋急忙回京奏明。皇帝差内侍将此木放在御池。一试,果然如此,便刻好记号,立即写明文书送回番邦。。狼主知道中原人才济济,便不敢妄动干戈。

此时,十朋又将梅渠的学问与来历竭力保举,述明前届考试官无意将他落榜。高宗查明原委,便有求贤之意,除将原试官降职处分,以警挫才之戒,并召梅渠进京授职。梅渠恬淡处世,寄迹于渔樵山水,早已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便再三奏明自己闲散已惯,只求在乡安居。皇上喜他朴实可信,也就不强求他出山,笑着对众臣说:“梅渠是一个布衣状元。”就御笔赐书匾额,题为“天下第一”。十朋忙奏道:“天下第一恐言过其重了。”皇上便改题为“山第一”。从此,这个御赐匾额,朝朝代代依然挂着。

继十朋后,朱公又收纳了几个天资聪颖的学生,后来都相继成名。晚年,梅渠在花坦书院里,面对石砚,奋执狼毫,编著《养拙集》数册。书成不久,这一代名贤,就与世长辞了。至今,花坦村尚有梅渠的书院遗址,那个大石砚至今犹在。

Number:2392

Title:撑竿跳高拾趣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科学与生活

Date:1982。8

Nation:苏联

Translator:袁永乐

撑竿跳高渊源悠久。从前,比利时的蓝德斯(Флан-дрия)地区和法国的诺曼底(Нормандия)地区的村民,在跋涉途中,常常借助随身携带的棒竿,一端支地,纵身跃过泥潭沼地。在英国,每逢民俗节庆,撑竿子跳越田间的小沟,是男女老少十分喜爱的一种节日助兴娱乐。保加利亚人把撑竿跳称为“阿夫契尔”。意思是牧童式的跳高。过去牧童们时常忙里偷闲,将牧羊竿撑在地上蹦上跳去寻欢作乐。古俄罗斯和普鲁士士兵,在行军中,也总是利用手执的长矛跨越道路上的各利障碍物。

最早的撑竿跳高比寒是在中世纪的节日庆典活动上和骑士比武的赛场上开始形成的。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尚未发现当时遗留下来的撑竿跳高比赛的纪录。从一些史料中我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撑竿跳高的成绩是1。83米。这个纪录由一个名叫蒲茨的德国人于一七八九年创造的。

十九世纪,撑竿跳高已被列为一项专门的体育运动。一八六六年,英国选手麦切尔跳过了3。21米高度。不过,那时候撑竿跳高用的撑竿。同我们现在田径比赛中所看到的撑竿截然不同。当时所谓的“撑竿”,其实只是一根又粗又重的松树树干。后来经过人们不断的改造,撑竿才逐渐变得细圆轻巧起来。一九二四年,挪威运动员托夫(Тоффу)用这种轻巧的木制撑竿,第一次跳过4。25米的高度夺得冠军。

撑竿跳高的比赛规则历来如此,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修改。说起撑竿跳高的比赛规则,曾有过这样一段趣闻。

一九0四年的奥运会在美国圣·路易斯城举行。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的赛场上,运动员们你追我赶,热闹非凡。在撑竿跳高架前,各国好手龙腾虎跃,比赛异常激烈。轮到日本选手佐间代·富士试跳时,只见他从容不迫地走近沙坑,把手中的撑竿一端,深深地插入黄沙内。紧接着,富士用双手抓住竖立直的撑竿,一股劲儿地顺着竿子往上攀爬。一直爬到超过横竿的高度,他才越过横竿,从撑竿上跳下来,富士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场上的观众和裁判员个个莫明其妙。大家彼此瞠目相觑,不知所措。后来,会评判委员会经过商议,决定不承认富士的比赛成绩。同时规定,凡撑竿跳者,必须先有一段距离的助跑。评判委员的这一规定,当时并没有难住这个精灵的日本人。富士退回到原来的地方,开始朝沙坑的方向奔跑。到了竖立的撑竿前,他又重新没着竿子往上攀爬。最后,评判委员会不得不再次商量对策,作出补充规定:撑竿跳高时,运动员不得交替使用双手抓握撑竿。这条临时宣布的规则后来就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撑竿跳高的最高纪录是5。83米。世界各国优秀撑竿跳高选手,为了征服4米的高度一七八九年的1。83米到一九八三年的5。83米先后花去了二百年的时间。

Number:2393

Title:埃歇尔的世界

作者:布律诺·埃斯特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世界美术

Date:1983。1

Nation:荷兰

Translator:周建国张骏

莫里斯·高乃利·埃歇尔(MauritsCornelisEschelr)1898年出生在荷兰洛瓦当的一个水利工程师的家庭里;后在阿纳姆度过了童年。

在中学里,埃歇尔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两次留级,只有绘画课的成绩还好一点。1919年,他进入哈勒姆的建筑与美术学校学习建筑,后又改学绘画。他受到严格训练,很快掌握了木刻技术。但是尽管他很努力,学校和他的老师德·迈斯基塔给他的评价却是:“他非常保守、理智,缺少青年人的心境和朝气,他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家。”

两年以后,他离开了学校。但一直到1944年,他与自己的老师德·迈斯基塔始终保持着联系,经常寄自己的作品给他。终于有一次,当他老师把他的一件版画新作挂在家中,老师的家人误以为是老师的新作,以至于喊叫起来:“这是一幅你从来没有创作过的最了的版画!”

从1922年起,埃歇尔多次旅行,到过意大利、西班牙,法国,马耳他等许多地方。他对意大利的风景和建筑怀有很浓厚的兴趣,创作了不少木刻作品。甚至有一次,还用旅途中创作的版画作品支付他去地中海旅行的来回船费。旅行常常是和朋友们结伴进行的。他们乘船乘火车,但更多的是背着背包步行。旅行生活不仅给埃歇尔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绘画素材,也使他认识了一位住在意大利的瑞士姑娘玉弥克,并在1924年同她结为终身伴侣。

1937年以前,他描绘意大利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和乡村风光。也有少量肖像画和动植物画。如果他在这方面继续努力下去,很可能在同时代的版画家中寻得一席体面的地位。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人们发现他的作品开始心理化,不再在外部视觉中吸取美感,而热衷于对规律性、数学结构、连续性、无限性、画面潜在冲突的追求,他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辛勤地探索着。于是评论界对他失去热情,他的画也卖不出去,知音者寥寥无几。然而他非常沉着,无视周围的压力而继续他的追求。到了五十年代,许多数学家、结晶学家、物理学家对埃歇尔的作品发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在埃歇尔的作品中看到了某些定律的再现。于是,他的作品被高价抢购。被刊登在各种科技书籍杂志上,受到十分热烈的赞扬。美术评论界也前倨后恭起来。

在埃歇尔成名之前,他的父亲在经济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埃歇尔婚后一直与夫人和夫人的双亲住在罗马市郊。1935年,埃歇尔不满意大利的黑暗统治。带领全家移居瑞士。1937年又迁到比利时的于克勒。1941年他们回到荷兰的巴恩,艺术家的作品日趋成熟。到了五十年代他开始声名卓著。他象钟表一样在规律地作出一件件版画新作,只是在1962年病重的时候才停止过一段时间。三个孩子成长了,慢慢地去开创自己的道路。

1970年,他住在勒盎的一个艺术家协会里。在那里,年老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画室,免费享受一切。1971年3月20日,埃歇尔在那里与世长辞,终年73岁。

谁把艺术看成只是纯感情的表现,那么他应该全部否定埃歇尔1937年以后的作品。在他的构思和创作中,他是一个思维的人。他所描绘的鱼、鸟、蜥蜴,需要有一种很少人才具备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探索热情在画面上的流露与发挥。所有的艺术评论家都避免用“思维”这个词,在音乐和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就好象“思维”是反艺术的同义词。事实上称一幅艺术作品为思维性的或不是思维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予那些艺术家所感兴趣的、所经常思考的东西,以一种表现的形式。埃歇尔就使得一些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成为现实,得到介绍和体现。他的作品使观众产生发现新世界和新事物的热情。

埃歇尔的作品富于独特、神奇的色彩。但他说:“我并不想使作品神秘化。人们称之为神秘的东西,通常是一种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欺骗方式!我不是这样,我怎样想就怎样表达,只是为了研究绘画所提供的可能性这个目的。我的版画就是这个研究的结果。

埃歇尔看不起缺乏启示的作品,他称某些抽象派画家是一些专画乱七八糟东西的蹩脚画家。但是他赞赏那些在抽象领域里自由驰骋的人。他认为,如果抽象事物有个具体的出发点,就会感到踏实。他对于个别功力较深、技艺精湛的现代派画家抱有敬意。他没有现代派艺术家所赞赏的所谓自发性,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艰难的过程,有成堆的草图,有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构思。

(摘自《旅游天地》1983年第3期)

Number:2394

Title:意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蓓弗丽·西尔丝是纽约市歌剧院的指挥。在谈及她个人生活时,她是这样说的:“我并不幸福,可我快乐。这有区别。一个幸福的女人是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