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

第7部分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第7部分

小说: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那就马上派他去!〃瓦格纳命令道。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总统签名的致加西亚的信。罗文把信放入一个油纸袋中,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就上路了。
至于罗文怎样从华盛顿坐火车出发,怎样上了开往牙买加的〃艾迪罗德号〃船,怎样与反抗军接头,然后乘船航行四天四夜,趁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古巴海岸登陆,消失在丛林中,又怎样一路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最后终于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中,并获得了美国所需要的军事情报,这一切现在看来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罗文接到这个使命以后,并没有去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我到哪里才能找到他呢?〃〃万一找不到他怎么办?〃
罗文是一个不要任何借口、一心一意干好自己工作的人。这一路上,他的老板始终不在,他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很多危险,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排除危险。这种自动自发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他成功的保证,而这种勇气和信心来自于他对事业的忠诚,来自于他内心涌动的必胜的信念。
有人提议,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以启迪后人。我在湖南长沙远大城里,还真的看到了罗文的雕像:他左手叉在腰间,右手握着小臂粗细高过头顶的树枝,裸露着宽大的胸膛,目光深邃而坚毅,戴着一顶遮阳的牛仔帽,在一片丛林里,坚定地站立着。
在罗文的雕像面前,我曾经凝望过他那坚毅的眼神,也曾触摸过他坚实的臂膀,还曾手搭在他肩膀上〃扮酷〃与他合影。但是,当我准备离去转身再仰望他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远大城里,除了那些希腊神话的雕像以外,还有40多尊历史人物雕像,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与这些影响世界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相比,罗文可能真的算不上什么伟大的人物,甚至也没有多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可是,为什么就仅仅因为罗文做了一件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事,人们就会永远记住他,怀念他,景仰他,甚至把他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并列起来?原因就在于他对信念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这就够了!一个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就会迸发出空前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创造精神,那么工作着就是快乐的!vv

第28节:谁是罗文?

罗文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可是为什么在他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以后,有那么多的人对他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在寻找像罗文这样的人,老板也不例外。
有一则笑话,说是深圳的建筑工地上掉下来一块砖,结果砸伤了6个人,其中有5位是老板,还有1位是总经理。中国的老板多,想做老板的人比老板更多。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老板不计其数,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但是,所有的老板都离不开员工,他们特别渴望那些忠于职守、有独立工作能力、有创新能力的员工,也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像罗文那样的优秀人才。
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的100多年来,世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作为各公司和各类组织机构聘用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我们经常听到老板们这样:每一次我把任务交给别人的时候,他们总是要问我一堆问题,每当此时,我总是马上对自己说,这个可怜的人很难把信送给加西亚。老板们最需要的就是那些能够毫无条件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他们渴望罗文,因为罗文可以委以重任。
可惜的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仅仅把工作理解为饭碗,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是一个挣工资的地方。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其实是很危险的。
谁都知道,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如果没有一定的开拓精神,什么事情都要等到老板来布置和安排,等上司下达指标,明确操作规程和各类注意事项,那我们的工作就难以做到优秀和卓越。

第29节:把信送给加西亚

试想一下,的老板让你去查一些资料,你一定要问:这些资料哪里有?我怎么才能查到它们?万一你说的那个地方没有,我查不到怎么办?你干吗要这些资料?我手头上昨天的事情还没完,你如果让李平去不是更合适吗?
OK,任何一个老板如果能够容忍你这样的工作态度,那这个老板也就别想开展任何业务了。他第一个反应一定是,这个人根本不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他需要的是那种不讲任何条件就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所以,很多老板都在默默地祈祷:上帝啊,赐给我们罗文一样的人吧!
也许你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你可能会感到压抑,你的创造性才能会遭到嫉恨,但是,如果你不想碌碌无为地了此一生,你就必须对决定了的事情义无返顾地去做,去创造。
你应该时刻自问:我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如果有人告诉我加西亚藏在古巴的丛林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如果我不知道该到何处去寻找,我不知道他的相貌是什么样的,我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也就是在你认为〃山重水覆疑无路〃是时候,也是你真正应该树立的信心的时候:前面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你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
答应了就去做!决定了就去干!这就是罗文。可能一些事情会拖累我们,使我们陷入泥沼之中,但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不得不去坚持,去克服各种困难;即使有强烈的被压制感,也不会辞职,也不会放弃。逃避决不是最好的选择,甚至根本不是一种选择,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各种可能的困难,完成任务,尽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完美的目标。即使是跌倒,也要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进,直到成功!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送信〃的使命,我们每个人都担当着〃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责任。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坚毅果敢的行动能力和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才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你具备这样的素质吗?
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诸行动,你就能够做到。把信送给加西亚,你就是罗文。

第30节:刷厕所的邮政大臣

日本国民中一直传颂着一则动人的故事:多年以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生。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将从这里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为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干出成绩来!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这个漂亮姑娘去洗厕所!
对于洗厕所这样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主动承受,更何况一个细皮嫩肉、喜爱洁净的少女呢?她能干得了吗?
一开始,她虽然不停地暗下决心,鼓足勇气去尝试,去适应,但是,真正用自己白皙的小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里时,视觉和嗅觉上的反应还是侵袭而来,让她感到恶心,胃里立即翻江倒海,想呕吐又吐不出来,实在太难受了!而老板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是什么含义,也知道这样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她为此而痛苦,陷入了困惑与苦恼之中。她也想过退却,想过辞职另谋职业,但是她又不忍心自己人生面临的第一课就以失败告终。她认为那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她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她想起了自己刚来的时候曾经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可是,即使她憋足了气要干好工作,还是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就在这时,一位令她感动的同一单位的前辈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苦恼和困惑。他并没有对她反复说教,而是亲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树立工作的榜样。
首先,他非常愉快地帮她进行工作示范,一遍一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非常得意地去欣赏自己的工作成果。接下来,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这让她非常感动,他不用多少语言就告诉了他一个极为朴实的道理:光洁如新的要点在于新,新的东西就一点也不脏,新的容器里的水是完全可以饮用的;反过来,只有马桶里边的水达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就这样,这个日本小姑娘从前辈的关怀、鼓励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她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震颤不已。她从目瞪口呆到热泪盈眶,从如梦初醒到恍然大悟,从痛下决心到付诸行动: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也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人。
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她的工作从来没有老板在身边监督,但她始终以前辈做榜样,使工作质量达到前辈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的水,既是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检验自己的自信心。
正是这种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使她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这种精神,她可以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难,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人生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程。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有人说,是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这话其实不完全对。野田圣子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她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表现为她强烈的敬业精神。她之所以拥有成功的人生,成为一个幸运的成功者,或者说成功的幸运者,就在于她对于工作的坚定信念:

第31节:做全日本最出色的人

就算是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全日本最出色的人。
这也印证了我国古代孟子的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茧化蝶需要痛苦的蜕变,要获得成功也需要必要的磨练。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就像是罗文一样,只要有了勇气和信心,工作就会积极主动,就能够做出业绩来。你在为老板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希望和成功。
离开金训华的日子
有一件事情,在北大荒插过队的知青都很难忘记,即使没有在北大荒插过队的那一代青年,如今已经50多岁的人也都难以忘记。因为他们都知道北大荒出现过上海知青英雄金训华。
1968年8月15日,为了抢救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当然是木头的),金训华带领另一位上海知青陈健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去抢救。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陈健抓住船身,却因筋疲力尽手被洪水打松,离开了船身。
就在这生命的危机关头,金训华在后面猛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金训华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永远失去了最可宝贵的生命。那一年,金训华和陈健都是19岁。
从那时开始,陈健,这样一个普通的知青,就开始了他离开金训华的日子,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北大荒。陈健在金训华牺牲后说过一句话:金训华是为救我牺牲的,我发誓要永远留在北大荒,为金训华守一辈子墓地。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许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尽管没有人监督他一定要真的守一辈子金训华的墓地,相反,许多好心人都劝他回上海。他却摇头说:不!因为他对金训华有一个承诺,他得说到做到。
如今36年过去了,19岁的陈健已经55岁,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一直在北大荒的那片白桦林中为金训华守墓。36年!一个人的一辈子能有几个36年?36年来,陈健一个人面对妻子离婚、父亲病势、自己的疾病等种种意想不到的苦难,以及知青大返城之后的无尽孤独。但是,陈健将一个说出口的诺言变成了一颗钉在天上的星星,永远闪烁在自己的心中和北大荒的空中。其实,那只是他一个自我良心的约束,他却把它当成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他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把自己隐遁在北大荒那片白桦林中。
想起陈健,很多人不能不为之感动和怅然。如果你是陈健,你能够为这样一句承诺去坚守36年寂寞的时光吗?想想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发出过多少诺言,其中我们又坚守了多少,又有已经随风飘逝了呢?
叙述此事的肖复兴先生对此有一段议论曾使我十分震动:我们可以对陈健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自己的诺言不理解,但我们不应该亵渎这种真诚的诺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