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

第15部分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第15部分

小说: 老板不在,你就是自己的老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讲齐勃瓦的故事,并非说只要努力,你就一定能够成为公司老板,而是说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工作热情,你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前提是你必须把公司当作自己事业的舞台,以公司的主人翁心态去对待工作。
你在为谁打工?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你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的人生打工!

第63节:象老板一样思考

过去有一句话:〃理解万岁!〃这本来是口号年代之后的一句口号,可是却道出了原来不被理解,后来被理解的人那种心情的释放。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去理解别人。理解的最好角度是站在被理解的一方去思考,即所谓的〃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别人处理问题的立场和出发点,这对于营造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是极其有用的。
作为公司的员工,从你一开始进入公司那一天起,你就要开始在理解公司和公司的人,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产品特征、市场实力到公司文化都要尽力去理解。进而还要理解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理解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脾气秉性、工作作风、性格特征。有时候在工作中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处理问题,而不是象你想象的那样。
老板也是人,他考虑的问题可能比一般员工更多,因为他涉及的方面多,与他打交道的当事人多。员工和老板之间是什么关系?直观地,当然是雇佣关系,而实际上是在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经营成果。毕竟那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年代已经过去,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需要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当然并不是说要对那种长期拖欠工资的老板也一味地迁就,而是说当公司真的有困难的时候,只要老板能够给我们推心置腹地讲清楚,让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也应该体谅老板的艰辛和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为老板分忧。
别看中国人都喜欢做老板,其实,做老板是很不容易的。首先,做老板要投资,自己资本金往往不够,还要去融资。谁肯借钱给他?谁肯相信他说的话是真的?谁相信他一定能赚回钱来?万一他亏损了,血本无归怎么办?这些都是风险。可这些风险只有老板去承担,员工一般不必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再优秀的员工,他的知识和技能也只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不具有可抵押性的。也就是说,真的在公司亏损破产抵债的时候,工人本身是不可能拿去抵债的,真正可以拿去抵债的是老板家的财产。
老板开公司,首要的和直接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从事慈善事业。老板其实不需要为没有工作的人设立工作岗位,再为他们发工资和奖金。老板生产商品,千辛万苦地买出去,挣回来钱了以后,首先要缴税,接着要给员工开工资,还要还贷款,有没有剩余也很难说的。原来投资的哪些资金,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能不能按照预期的设想过三五年就收回来成本?在老板那里也始终是个问号。
老板顶着天大的风险开公司,设工厂,招聘员工为市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当然是要赚钱的。这是一种利益驱动,正是有了这种利益驱动,才有了老板的辛苦和创新的努力。

第64节:常怀感恩之心

老板不仅要花钱建工厂,购置机器设备,买原材料,还要招聘员工,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推销产品,再加上到银行借贷,到工商、税务和各类政府主管部门登记审批。这些不仅辛苦,不胜其烦,还需要特殊的能力,譬如组织能力、公关能力、企划能力、融资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有一句歌词说:大丈夫,不好做,再痛苦,也不说。其实做老板也一样,应该是:公司老板不好做,再苦再难也不说。你看见有几个老板在自己员工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这么多年,我容易吗我?〃所以,如果你对老板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如果你能够理解管理者肩上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把你看作是公司的支柱。
因此,这里提出换位思考,也就是要员工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充分理解老板的苦衷。如果你是老板,我想你肯定也希望当自己不在的时候,公司的员工还能够一如既往地勤奋努力,塌实工作,各自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时刻注意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处理好外面的事情。
同时,如果你是公司老板,当你派出你的公司人员到各地处理公司事务的时候,也希望他们个个都像罗文一样,能够把信安全地送给加西亚。以保证公司的业务顺利开展,公司的盈利能够节节上升。
既然你这样希望你的员工去做,那么,当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老板既然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的岗位,为我们发工资和奖金,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公司的事情做好。
特别是当老板不在的时候,你就应当把自己当做公司的老板。
人的一生要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感谢。有些恩德可能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甚至无法报答,也无须报答。但是我们却需要从内心深处永远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
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许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回报和条件的。但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后者不讲,单说孝心,其实也就是一种心情。意思是说只要心里永远装着父母,有这样一份孝心,你就是一个孝子。
这自然需要我们永远对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老师教我们文化知识,使我们从一个无知顽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这种无私和真诚,也同样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
如今你有了工作,可以在一个公司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难道你不应该感谢那些为你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你在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的人吗?

第65节:以老板的心态工作

事实是,无论你的才干有多大,你同样需要同事、领导和老板的关怀,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教育。这些不仅使你的知识更加丰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还使你做出了成绩和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有周围的影响。因此,只要你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是一个谦虚的人、一个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你在尊重别的同时也肯定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唐功红,一个地道的山东农村姑娘,硬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和拼搏奋斗,赢得了雅典奥运会女子举重最高级别的金牌。她的精神不仅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动,也让世界各国的人为之敬佩。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却发自内心地感谢她的父母、她的教练和启蒙教练,还有她们的队医和领队。在她看来,没有他们的那么多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辉煌成就。
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唐功红是一个非常实在、非常本分的人,她没有其他体育明星动辄〃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那种〃秀〃态,也没有那些影视明星们拿了什么冠名奖杯后的逢场作戏,她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挚的。正因为如此,她也在个人的精神品格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朱子治家格言上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和节俭。
感恩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社会道德。平时,我们向陌生人问路,向邻家女孩借一本书,都要感激不尽,为什么就无视朝夕相处的公司老板对自己的种种关照呢?难道你真的把与老板的关系理解为纯粹的雇佣关系吗?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在那一纸聘任合同的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恩的成分吗?如果真的是那样,恐怕你不仅做不了优秀员工,你也做不了公司老板。因为世界上成功的老板时时刻刻也在怀着感恩的心,他时刻都会感激他的员工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并以此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把频繁跳槽视为能耐,将投机取巧当做本事。老板一转身自己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不认真工作。敷衍塞责,文过饰非,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这种人一辈子都难成大事,做不出成就来。因为他缺乏一种老板心态。
什么是老板心态?你在这个企业工作,企业就是你的,你就应该是公司老板。我倒不是说你一定要在某家上市公司工作之前,先买它5000股的股份,然后再去上班,你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了。那在很大程度上倒有些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感觉。其实你在任何一家公司工作,你都应该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这公司是我们的,我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心力。

第66节:不往自己喝水的井里吐痰

俗话说:〃不要往自己喝水的井里吐痰!〃对于公司的员工,这同样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无论你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还是某个机构的一个职员,对于你所在的组织,你都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因为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你一定要把公司作为自己的公司,作为自己衣食所需、精神所托的地方,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因为公司的发展而充实起来。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到很多跨国公司的员工,他们无论在公司做什么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谈到自己供职的公司总是充满信心和自豪,为自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公司的一员感到光荣。他们也有从这个公司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的现象,但是,当谈到以往就职的公司,他们也总是表现出对公司和公司老板的敬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尊重的历练和职业操守!
除了一些个体户老板是自营经济组织,绝大多数人都要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奠定自己的事业生涯。公司是多数人的选择,只要你是公司的一员,你就应当将全部身心彻底融入公司,为公司尽职尽责,抛开任何借口,为公司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
一位报社的总编每次给新学员培训的时候总说这么一个命题:记者的24小时都是报社的。他的意思是说,发生在你记者身边的任何事情可能都是报社的新闻素材,你随时需要举起手中的相机,随时需要录音采写相关的内容,这是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就要像老板一样,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如果你是老板,你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提出这样的要求时,你就应当积极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创造性地去做。
谭丁是沃尔玛中国的总商品经理。从1995年沃尔玛中国开始筹备的时候,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谭丁就加入了这家世界最大的公司。由于对采购工作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的谭丁工作进行得极其艰难,但是,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随时都要想着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正是有了这种老板的心态,她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谈判的要诀和技巧,同时注意把握一种双赢,考虑到供货商的利益,终于打开了采购工作的局面。就这样,她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升任到助理采购经理,再到采购经理,到现在已经成为总商品经理。如今她已经被列为沃尔玛的TMAP计划培训,这个培训计划的目标就是成为接班人,可能是上一级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层。同事们都认为她会有无限量的上升空间。

第67节:到位,越位与补位

有了老板心态,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接受的人,从而也是一个可托大事的人。因为一个为公司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往往已经把这份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是公司事业的一部分,公司的事业也就是自己的事业。
要到位,不要越位。这是足球比赛的规则。准确地说,这项规则只规定了不准越位,到不到位则是一种战术安排,甚至是锋线队员的战术意识。这项规则也被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我的一位前辈老师,因为理论贡献突出被选位全国政协委员,做了委员当然要经常开会,议论国家大事,这时候就有领导经常告诫他老人家说,要到位,不要越位。中国的政治、经济都是如此。这就需要你用心去做!
那么,对于公司的员工而言,即使大家都能够以老板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可能积极主动,尽可能维护公司利益,但是,恐怕也同样存在着要到位,不要越位的问题。公司的管理总是要划分范围和层级的。
首先是要到位。公司的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范围,你首先必须保证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