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经赢你的大学 作者: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 >

第3部分

经赢你的大学 作者: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心-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稳定,那你就要避免这样做。有人讲,一个频繁跳槽的人是忠于职业而不忠于企业的。这种观点有些自欺欺人…觉得自己的行为似乎不妥,要给自己找点借口。其实每个人都有完全的权力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原则选择职业发展路径,这与〃忠诚、背叛〃之类的道德理念无关,你不需要用道德标准来束缚自己。 
  陈海目前所从事的事业未必就是他终生从事的事业,只是因为传媒行业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机会多多。陈海已经练就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擅于整合资源。在传媒、影视、文化、公关、营销等方向,他应该都会有很多发展机会。 
  校园?公司?江湖 
  个人档案: 
  王晓庆,男,毕业于重庆商学院(现为重庆工商管理大学),现任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的QQ网名叫'无艰不商',不过不是'奸诈'的'奸',而是'艰苦'的'艰'。〃王晓庆笑呵呵地说。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经商,这个网名应该是他对从商经历与众不同的总结了。而其中究竟有多少〃艰〃呢? 
  北京西五环附近的一座写字楼,就是北京中天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所在地,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共缆编解码复合信息传输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刚满30岁的王晓庆就是这家有着数十名员工的公司的总经理。 
  公司里不少员工的年龄都比他大。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王晓庆答道:〃他们对我的尊敬不是因为我的职位高,而是因为我做事踏实。而且职位高只能表明责任大,并不代表高人一等。〃 
  这样的回答很是老练,有点深思熟虑的味道,也有点〃老江湖〃的味道。 
  大嗓门的作用 
  王晓庆说:〃我们之所以赢,是因为对方的嗓门很小,而我的嗓门很大,事后大家都只记得我们的观点了。〃 
  1996年,来自中原大地的王晓庆考入了重庆商学院(现为重庆工商管理大学)。入学报到时,一大群同学在领住宿用品,场面十分混乱。王晓庆就冲着大家喊了一句:〃都排好队!〃而大家都很自觉地听了他的指挥。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很快被任命为班长。 
  大学生活对于新生而言是陌生而新奇的。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也有些糊里糊涂。为了尽快熟悉这个自己即将生活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环境,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许是多数大一新生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王晓庆也不例外。开学不久的一场辩论会选拔赛让王晓庆出尽风头。他是四辩,主要做总结陈述,角色很重要。对于这次选拔赛的胜利,王晓庆说:〃我们之所以赢,是因为对方的嗓门很小,而我的嗓门很大,事后大家都只记得我们的观点了。〃 
  从那以后,他的自信心大大提升,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关注。 
  尴尬的校园政治 
  在那段时间,王晓庆第一次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对他不信任甚至嘲笑的眼光,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言语的笨拙,第一次体会到〃舌头下面压死人〃的尴尬,第一次感觉到人心难以预料的另一面…… 
   
  第8节:江湖险恶 
  在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王晓庆的六个姐姐都对他说:〃大学里主要是要锻炼实践能力,而不是死读书本,不要完全陷到书本中去。〃生性喜欢思考的他又怎么会闲着?由于一直对电子设备感兴趣,王晓庆开始接触调音。他与学校广播台台长很合得来,就主动承担了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并有机会成为学校广播台的主持人和调音师。逐渐地,王晓庆在学校里有了一些影响,后来还当上了系学生会组织部部长。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生会进行干部改选,高年级的学生会主席要离任,很多人都看好王晓庆。 
  〃你表现这么好,为什么不写优秀团干部的申请啊?〃临近五四青年节,一位在团委中担任职务的高年级同学这样〃关心〃着王晓庆,并且还向他介绍了申请优秀团干部的整个流程。 
  当优秀团干部,王晓庆根本没有想过,他想的只是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他也知道指标很少,自己没有必要去争。但那位同学〃好心〃地劝他先去问问。没有多想,他就去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情况。主管老师给了他一份表格,王晓庆随便填完就交上去了。没有想到,厄运随之而来。 
  〃大家都知道优秀团干部的指标很少,你为什么要去争这个指标呢?〃有个声音开始责难王晓庆。他一下子发蒙了…〃是别人建议我写的呀!我还特意问过学生会主席,怎么是我要争呢?〃 
  一些流言蜚语扑面而来,什么违反组织原则,什么争权夺利,什么不顾全大局等等。王晓庆想不通,但又无法向更多的人解释,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听他的解释。 
  王晓庆问学生会主席:〃你说我是那种争权夺利的人吗?!〃得到的回答却是:〃可能是吧,也可能不是。〃 
  〃争权夺利〃是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的行为。而在大学的学生会里面,又有什么权可争、有什么利可夺的呢? 
  在那段时间,王晓庆第一次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对他不信任甚至嘲笑的眼光,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言语的笨拙,第一次体会到〃舌头下面压死人〃的尴尬,第一次感觉到人心难以预料的另一面…… 
  曾几何时,〃校园政治〃成为本应纯净的象牙塔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普通同学对学生团体的信任下降。在这次不明不白的竞选事件中,王哓庆最终的辩白是: 
  〃我不会在学生会里再呆下去了,但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让你看看,什么是可以争的权,什么是可以夺的利。〃王晓庆对学生会的负责人说。这是王晓庆最后的决定,是在苦苦寻求了两个月的公平却毫无结果的情况所下的决定,是精神极度彷徨、体重骤减了20多斤后所下的决定。 
  〃院长,我需要8000元〃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人们常说江湖险恶,那么什么是江湖呢?…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人才济济的学校是不是江湖呢? 
  倍受精神折磨的王晓庆还有一个明确的信念,那就是邪不压正。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就行了。此后,他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而人在安静思考的时候,灵感就会接二连三地来访。 
  学校是个新建校,附近没有卖报纸杂志的书刊亭,这似乎使学校少了一点文化氛围。〃就从这里入手…办个书刊亭!〃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脑海里,王晓庆就感到自己的目光不再游离了。镜子中的自己,眼神是那么坚定,那么自信,那么有士气! 
   
  第9节:“偶然”遇到了院长 
  学院的团委书记对他说:〃你写申请书吧,把想法和操作方案都写清楚,我替你交上去。〃王晓庆把这件事对同班的同学讲了后,大家都觉得好,有六七个同学决定加入进来和他一起干。大家一同收集资料,方案一下子写了40多页。 
  很快,王晓庆的申请报告被驳回了,院长没有批准。〃你看你没有写清地址,让领导怎么批啊!〃团委书记提醒他。于是,他们马上完善方案,但很快又被驳回。 
  〃我记得计划书我改了20多次,但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理由被驳回。〃王晓庆发现,没有通过的主要原因是选址的问题,他把学校可以摆书摊的位置全都想到了,可还是不行。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院长边走边听,什么话都没有说。一直走到学校主教学楼的门口,院长指了指两楼间的拐角处,说:〃你看这里不是挺好吗!〃那是一片紧挨着主楼的空地,位置真的不错。 
  〃好的,好的,好的。〃王晓庆连忙说,〃我马上以此位置再改方案,您可一定要批啊。〃院长说:〃没问题。〃 
  在方案中,王晓庆提到,整个项目完成需要8000元钱,院长同意了王晓庆的贷款要求。从开始写方案到资金完全到位,前后经历了将近半年时间。 
  那年暑假王晓庆没有回家,他要筹备着盖房子。 
  要盖房子,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砖头,最好找那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砖头。一个同学说,他的一个亲戚正好在一个工程队当队长,可能会有办法。好,就去找他!另一个同学说:〃去找人家不能不敬烟啊。〃王晓庆抽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在重庆,大家一般都抽〃山城〃烟,味道很冲。开始时,王晓庆不会抽烟,敬别人一根烟,自己也跟着猛抽。没一会,他感觉就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了。人家一看,学生也真不容易,就出了个主意:〃在你们学校附近的深沟里有以前的古城砖,可以挖出来用,这样砖钱不就省了吗?〃 
  好主意!王晓庆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从浑浊的水里,很容易就能捞出大块城砖,比一般的红砖还大许多,一个人拿都吃力。从河里捞出砖,爬一个很高的坡才到大路上,再走几百米才到学校的大门。王晓庆来回扛了五块砖就受不了了…〃得想办法!〃 
  重庆棒棒军是专门帮助别人运送物品的运输队。王晓庆和同伴去询价:〃帮我们运1000块砖要多少钱?〃那人说:〃就30块钱吧。〃 
  这个人没有想到他所认为的砖与王晓庆所说的砖不是一个概念,扛了一次就觉得不对劲,又没好意思说,但勉强运了几次后,就再也撑不住了。 
  〃兄弟啊,这个砖太大了,你能不能多给一点。〃那人终于说话了。 
  〃说好的事,怎么能不算数啊!〃王晓庆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却也很是不忍。后来,他又想了想,说:〃我一共给你50元,你想办法把我的砖运完就可以。〃于是那人又找了四个人来帮忙,一直干到晚上7点,总算运完了。 
  要盖房子,要解决的事还不少呢!接下来就是水泥问题。王晓庆向卖菜的老农借了辆车拉水泥。重庆有〃山城〃的雅号,到处是坡,一进校门的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坡。将水泥从外面运到学校的路上,他们已经爬了很多坡。对于进入校门后的这个坡实在爬不动了,于是两个人撑着车,坐在地上轮流休息。当时正是中午时分,室外温度估计已经超过了50℃,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第10节:天无绝人之路 
  离书亭竣工还远着呢!但王晓庆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想办法问题总能解决。于是,他们开始一边干一边设计房屋结构。 
  书亭盖到一半的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房子不能四面全是墙呀,还要有窗户。一去询价,才知道安窗户需要两三千元。没办法,为了节约成本,王晓庆与玻璃店老板展开了蘑菇战,最后只花了不到1000块钱就将窗户拿下了。但老板的条件是要王晓庆和他一起干,这个结果是王晓庆最愿意接受的。 
  经过20多天,书亭终于完工了,里里外外被粉饰一新,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书亭叫什么名字呢?前一段时间是体力劳动,现在要脑力劳动了。 
  大家在不到10平方米的店里坐着,一边向肚子里灌水,一边互相启发。前后共想了50多个名字,都没有得到共认。有一天晚上,〃海舟〃这个名字一下子出现在王晓庆的脑海中:〃在大海中,我们宁愿做一叶小舟,不仅可以感受大海的胸怀,同时也为其他人指引方向。〃 
  新学期开始了,〃海舟书亭〃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同时出现的,还有〃苦海无涯乐做舟〃这样的宣传语,其中的〃乐〃字很大,十分抢眼。以〃苦〃为〃乐〃的举动,表达了王晓庆和伙伴们做事的心态。 
  天无绝人之路 
  〃事情都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现实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王晓庆的这个想法。 
  刚开学时,广大师生都对在暑假里冒出来的海舟书亭另眼相看,但没过几天就不觉得新鲜了,因为书亭中没有报纸,也没有书刊。但报纸要从何处进货呢?王晓庆出来向校外报亭的刘老板咨询。尽管刘老板对王晓庆很客气,但口风却很严,并不透露自己的进货渠道。或许这也是〃江湖规矩〃吧,王晓庆也没有详细追问。 
  能不能想个办法了解一下进货渠道呢?这天,王晓庆一早就到了刘老板的报亭附近,远远地跟着他,看他到底去哪里进货。原来,刘老板是去报刊发行点取的货。 
  在报刊发行点,王晓庆了解到,每天可以在早上7点、10点或者下午3点来拿报纸。但这个时候恰好是他上课的时间,能不能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