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7新唐书(上) >

第75部分

17新唐书(上)-第75部分

小说: 17新唐书(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昌元年三月,旱。 
  神功元年,黄、隋等州旱。 
  久视元年夏,关内、河东旱。 
  长安二年春,不雨,至于六月。三年冬,无雪,至于明年二月。 
  神龙二年冬,不雨,至于明年五月,京师、山东、河北、河南旱,饥。 
  太极元年春,旱;七月复旱。 
  开元二年春,大旱。十二年七月,河东、河北旱,帝亲祷雨宫中,设坛席,暴立三日。九月蒲、同等州旱。十四年秋,诸道州十五旱。十五年,诸道州十七旱。十六年,东都、河南、宋亳等州旱。二十四年夏,旱。 
  永泰元年春、夏,旱。二年,关内大旱,自三月不雨,至于六月。 
  大历六年春,旱,至于八月。 
  建中三年,自五月不雨,至于七月。 
  兴元元年冬,大旱。 
  贞元元年春,旱,无麦苗,至于八月,旱甚,灞浐将竭,井皆无水。六年春,关辅大旱,无麦苗;夏,淮南、浙西、福建等道大旱,井泉竭,人曷且疫,死者甚众。七年,扬、楚、滁、寿、澧等州旱。十四年春,旱,无麦。十五年夏,旱。十八年夏,申、光、蔡州旱。十九年正月,不雨,至七月甲戌乃雨。 
  永贞元年秋,江浙、淮南、荆南、湖南、鄂岳陈许等州二十六,旱。 
  元和三年,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广南、山南东西皆旱。四年春、夏,大旱;秋,淮南、浙西、江西、江东旱。七年夏,扬、润等州旱。八年夏,同、华二州旱。十五年夏,旱。 
  宝历元年秋,荆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及宣、襄、鄂等州旱。 
  太和元年夏,京畿、河中、同州旱。六年,河东、河南、关辅旱。七年秋,大旱。八年夏,江淮及陕、华等州旱。九年秋,京兆、河南、河中、陕华同等州旱。 
  开成二年春、夏,旱。四年夏,旱,浙东尤甚。 
  会昌五年春,旱。六年春,不雨;冬,又不雨,至明年二月。 
  大中四年,大旱。 
  咸通二年秋,淮南、河南不雨,至于明年六月。九年,江淮旱。十年夏,旱。十一年夏,旱。 
  广明元年春、夏,大旱。 
  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饥,人相食。 
  景福二年秋,大旱。 
  光化三年冬,京师旱,至于四年春。 
  ○诗妖 
  窦建德未败时,有谣曰:“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贞观十四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伐高昌。先是其国中有童谣曰;“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 
  调露初,京城民谣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言。太常丞李嗣真曰:“侧者,不正;桡者,不安。自隋以来,乐府有《堂堂曲》,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象。” 
  永淳元年七月,东都大雨,人多殍殕。先是童谣曰:“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高宗自调露中欲封嵩山,属突厥叛而止;后又欲封,以吐蕃入寇遂停。时童谣曰:“嵩山凡几层,不畏登不得,但恐不得登,三度徵兵马,傍道打腾腾。” 
  永徽末,里歌有《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 
  龙朔中,时人饮酒令曰;“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俗谓杯盘为子母,又名盘为台。又里歌有《突厥盐》。 
  永淳后,民歌曰:“杨柳杨柳漫头驼。” 
  垂拱后,东都有《契苾儿歌》,皆淫艳之词。契苾,张易之小字也。 
  如意初,里歌曰:“黄麞黄麞草里藏,弯弓射尔伤。”其后,王孝杰败于黄麞谷。 
  神龙以后,民谣曰:“山南乌鹊窠,山北金骆驼,镰柯不凿孔,斧子不施柯。”山南,唐也,乌鹊窠者,人居寡也;山北,胡也,金骆驼者,虏获而重载也。安乐公主于洺州造安乐寺,童谣曰:“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 
  景龙中,民谣曰:“黄牸犊子挽纼断,两足踏地奚断,城南黄牸犊子韦。”又有《阿纬娘歌》。时又谣曰:“可怜圣善寺,身著绿毛衣,牵来河里饮,踏杀鲤鱼儿。” 
  玄宗在潞州,有童谣曰;“羊头山北作朝堂。” 
  天宝中,有术士李遐周于玄都观院庑间为诗曰:“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而人皆不悟,近诗妖也。又禄山未反时,童谣曰;“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氈,氈上有千钱。”时幽州又有谣曰:“旧来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边见契丹。” 
  德宗时,或为诗曰;“此水连泾水,双眸血满川,青牛逐硃虎,方号太平年。”近诗妖也。硃泚未败前两月,有童谣曰:“一只箸,两头硃,五六月,化为且。” 
  元和初,童谣曰;“打麦打麦三三三。”乃转身曰:“舞了也。” 
  大中末,京师小儿叠布渍水纽之向日,谓之曰“拔晕”。 
  咸通七年,童谣曰:“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后,看颠狂。”十四年,咸都童谣曰;“咸通癸巳,出无所之,蛇去马来,道路稍开,头无片瓦,地有残灰。”是岁,岁阴在巳,明年在午。巳,蛇也;午,马也。 
  僖宗时,童谣曰:“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乾符六年,童谣曰;“八月无霜寒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中和初,童谣曰:“黄巢走,泰山东,死在翁家翁。” 
  ○讹言 
  贞观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枨枨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于暗中取人心肝而去。于是更相震怖,每夜惊扰,皆引弓敛自防,无兵器者剡竹为之,郊外不敢独行。太宗恶之,令通夜开诸坊门,宣旨慰谕,月余乃止。 
  武后时,民饮酒讴歌,曲终而不尽者,谓之“族盐”。 
  开元二十七年十月,改作东都明堂,讹言官取小儿埋明堂下,以为厌胜。村野儿童藏于山谷,都城骚然,或言兵至。玄宗恶之,遣使尉谕,久之乃止。 
  天宝三载二月辛亥,有星如月,坠于东南,坠后有声,京师讹言官遣枨枨捕人,取肝以祭天狗,人颇恐惧,畿内尤甚,遣使安谕之,与贞观十七年占同。 
  天宝后,诗人多为忧苦流寓之思,及寄兴于江湖僧寺,而乐曲亦多以边地为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至其曲遍繁声,皆谓之“入破”。又有《胡旋舞》,本出康居,以旋转便捷为巧,时又尚之。破者,盖破碎云。 
  建中三年秋,江淮讹言有毛人食其心,人情大恐。硃泚既僭号,名其旧第曰潜龙宫,移内府珍货以实之。占者以为,《易》称“潜龙勿用”,此败祥也。 
  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生取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往往阴相告曰:“某处失几儿矣。”方士言金丹可致神仙,盖诞妄不经之语,或信而服之,则发热多死,如有所戒云。小儿,无辜者,取其心肝,将有杀戮象。 
  刘从谏未死时,潞州有狂人折腰于市曰;“石雄七千人至矣。”从谏捕斩之。 
  咸通十四年秋,成都讹言有犭夷母鬼夜入人家,民皆恐,夜则聚坐。或曰某家见鬼,眼晃然如灯焰,民益惧。 
  黄巢未入京师时,都人以黄米及黑豆屑蒸食之,为之“黄贼打黑贼”。僖宗时,里巷斗者激怒,言:“任见右厢天子。” 
  毛虫之孽。 
  永徽中,河源军有狼三,昼入军门,射之,毙。 
  永淳中,岚、胜州兔害稼,千万为群,食苗尽,兔亦不复见。 
  开元三年,有熊昼入扬州城。 
  乾元二年十月,诏百官上勤政楼观安西兵赴陕州,有狐出于楼上,获之。 
  大历四年八月己卯,虎入京师长寿坊宰臣元载家庙,射杀之。虎,西方之属,威猛吞噬,刑戮之象。六年八月丁丑,获白兔于太极殿之内廊。占曰;“国有忧。白,丧祥也。” 
  建中三年九月己亥夜,虎入宣阳里,伤人二,诘朝获之。 
  贞元二年二月乙丑,有野鹿至于含元殿前,获之;壬申,又有鹿至于含元殿前,获之。占曰:“有大丧。”四年三月癸亥,有鹿至京师西市门,获之。 
  开成四年四月,有麞出于太庙,获之。 
  ○犬祸 
  武德三年,突厥处罗可汗将入冠,夜闻犬群嗥而不见犬。 
  武后初,酷吏丘神勣家狗生子皆无首,当项有孔如口,昼夜鸣吠,俄失所在。 
  神功元年,安国献两首犬。首多者,上不一也。 
  天宝十一载,李林甫晨起盥饰将朝,取书囊视之,中有物如鼠,跃于地即变为狗,壮大雄目,张牙视林甫,林甫射之,中,杀然有声,随箭没。 
  贞元七年,赵州柏乡民李崇贞家黄犬乳犊。 
  会昌三年,定州深泽令家狗生角。 
  大中初,狗生角。京房曰:“执正失将害之应。”又曰:“君子危陷,则狗生角。” 
  咸通中,会稽有狗生而不能吠,击之无声。狗职吠以守御,其不能者,象镇守者不能御寇之兆。 
  成汭为荆南节度使,城中犬皆夜吠,日者向隐以为城郭将丘墟。 
  中和二年秋,丹徒狗与彘交。占曰;“诸侯有谋害国者。” 
  ○白眚白祥 
  调露元年十一月壬午,秦州神亭治北雾开如日初耀,有白鹿、白狼见。近白祥也。 
  神龙二年四月己亥,雨毛于越州之鄮县。占曰:“邪人进,贤人遁。” 
  大历二年七月甲戌日入时,有白气亘天。九月戊午夜,白雾起西北,亘天。五年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气亘天。 
  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甲夜,有白气八,东西际天。 
  大和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气如柱。七年十月己酉,西方又有白气如柱者三。 
  光启二年四月,有白气头黑如发,自东南入于扬州灭。 
  光化二年三月乙巳,日中有白气亘天,自西南贯于东北。 
  天复元年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中出白气如匹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头下垂。占曰:“天下有兵。白者,战祥也。” 
  ○木沴金 
  神龙中,东都白马寺铁像头无故自落于殿门外。 
  天宝五载四月,宰臣李适之常列鼎具膳羞,中夜,鼎跃出相斗不解,鼎耳及足皆折。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 ,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常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痾,时则有雷电、霜、雪、雨、雹、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水不润下 
  贞观三年秋,贝、谯、郓、泗、沂、徐、豪、苏、陇九州水。水,太阴之气也。若臣道颛,女谒行,夷狄强,小人道长,严刑以逞,下民不堪其忧,则阴类胜,其气应而水至;其谪见于天,月及辰星与列星之司水者为之变,若七曜循中道之北,皆水祥也。四年秋,许、戴、集三州水。七年八月,山东、河南州四十大水。八年七月,山东、江淮大水。十年,关东及淮海旁州二十八大水。十一年七月癸未,黄气际天,大雨,谷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余家。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之河北县及太原仓,毁河阳中氵单。十六年秋,徐、戴二州大水。十八年秋,谷、襄、豫、荆、徐、梓、忠、绵、宋、亳十州大水。十九年秋,泌、易二州水,害稼。二十一年八月,河北大水,泉州海溢,驩州水。二十二年夏,泸、越、徐、交、渝等州水。 
  永徽元年六月,新丰、渭南大雨,零口山水暴出,漂庐舍;宣、歙、饶、常等州大雨,水,溺死者数百人。秋,齐、定等州十六水。二年秋,汴、定、濮、亳等州水。四年,杭、夔、果、忠等州水。五年五月丁丑夜,大雨,麟游县山水冲万年宫玄武门,入寝殿,卫士有溺死者。六月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余家。六年六月,商州大水。秋,冀、沂、密、兗、滑、汴、郑、婺等州水,害稼;洛州大水,毁天津桥。十月,齐州河溢。 
  显庆元年七月,宣州泾县山水暴出,平地四丈,溺死者二千余人。九月,括州暴风雨,海水溢,坏安固、永嘉二县。四年七月,连州山水暴出,漂七百余家。 
  麟德二年六月,鄜州大水,坏居人庐舍。 
  总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风雨,海溢,坏永嘉、安固二县,溺死者九千七十人;冀州大雨,水平地深一丈,坏民居万家。 
  咸亨元年五月丙戌,大雨,山水溢,溺死五千余人。二年八月,徐州山水漂百余家。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