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17新唐书(上) >

第68部分

17新唐书(上)-第68部分

小说: 17新唐书(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历十年九月戊申,月晕荧惑、毕、昴、参,东及五车,晕中有黑气,乍合乍散。十二月丙子,月出东方,上有白气十余道,如匹练,贯五车及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中夜散去。占曰:“女主凶。”白气为兵丧,五车主库兵,轩辕为后宫,其宿则晋分及京师也。 
  元和十一年,己未旦,日已出,有虹贯月于营室。 
  开成四年闰正月甲申朔,乙酉,月在营室,正偃魄质成,早也。占为臣下专恣之象。五年正月戊寅朔,甲申,月昏而中,未弦而中,早也。占同上。 
  景福二年十一月,有白气如环,贯月,穿北斗,连太微。 
  天复二年十二月甲申,夜月有三晕,裹白,中赤黄,外绿。 
  天祐二年二月丙申,月晕荧惑。 
  ○孛彗 
  武德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于胃、昴间;丁亥,孛于卷舌。孛与彗皆非常恶气所生,而灾甚于彗。 
  贞观八年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历玄枵,乙亥不见。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于毕、昴。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七月甲戌不见。 
  龙朔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于左摄提,长二尺余,乙巳不见。摄提,建时节,大臣象。 
  乾封二年四月丙辰,有彗星于东北,在五车、毕、昴间,乙亥不见。 
  上元二年十二月壬午,有彗星于角、亢南,长五尺。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余;东北行,光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见。东井,京师分;中台、文昌,将相位;两河,天阙也。 
  开耀元年九月丙申,有彗星于天市中,长五丈,渐小,东行至河鼓,癸丑不见。市者,货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将迁都。河鼓,将军象。 
  永淳二年三月丙午,有彗星于五车北,四月辛未不见。 
  文明元年七月辛未夕,有彗星于西方,长丈余,八月甲辰不见。是谓天搀。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月,众阴之长,星如月者阴盛之极。 
  景龙元年十月壬午,有彗星于西方,十一月甲寅不见。二年七月丁酉,有星孛于胃、昴间。胡分也。三年八月壬辰,有星孛于紫宫。 
  延和元年六月,有彗星自轩辕入太微,至大角灭。 
  开元十八年六月甲子,有彗星于五车。癸酉,有星孛于毕、昴。二十六年三月丙子,有星孛于紫宫垣,历北斗魁,旬余,因云阴不见。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闰月辛酉朔,有彗星于西方,长数丈,至五月乃灭。娄为鲁,胃、昴、毕为赵、觜觿、参为唐,东井,舆鬼为京师分,柳其半为周分。二彗仍见者,荐祸也。又娄、胃间,天仓。 
  大历元年十二月己亥,有彗星于匏瓜,长尺余,经二旬不见,犯宦者星。五年四月己未,有彗星于五车,光芒蓬勃,长三丈。五月己卯,彗星见于北方,色白,癸未东行近八谷中星;六月癸卯近三公,己未不见。占曰:“色白者,太白所生也。”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长星于参下。其长亘天。长星,彗属。参,唐星也。 
  元和十年三月,有长星于太微,尾至轩辕。十二年正月戊子,有彗星于毕。 
  长庆元年正月己未,有星孛于翼;丁卯,孛于太微西上将。六月,在彗星于昴,长一丈,凡十日不见。 
  太和二年七月甲辰,有彗星于右摄提南,长二尺。三年十月,客星见于水位。八年九月辛亥,有彗星于太微,长丈余,西北行,越郎位,庚申不见。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丈余,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其末两岐,一指氐,一掩房;丙寅,长六丈,无岐,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凡彗星晨出则西指,夕出则东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之甚者。甲申,客星出于东井下。戊子,客星别出于端门内,近屏星。四月丙午,东井下客星没。五月癸酉,端门内客星没。壬午,客星如孛,在南斗天龠旁。八月丁酉,有彗星于虚、危,虚、危为玄枵。枵,耗名也。三年十月乙巳,有彗星于轸魁,长二丈余,渐长,西指。十一月乙卯,有彗星于东方,在尾、箕,东西亘天;十二月壬辰不见。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于羽林。卫分也。闰月丙午,有彗星于卷舌西北;二月己卯不见。五年二月庚申,有彗星于营室、东壁间,二十日灭。十一月戊寅,有彗星于东方。燕分也。 
  会昌元年七月,有彗星于羽林、营室、东壁间也。十一月壬寅,有彗星于北落师门,在营室,入紫宫,十二月辛卯不见。并州分也。 
  大中六年三月,有彗星于觜、参。参,唐星也。十一月年九月乙未,有彗星于房,长三尺。 
  咸通五年五月己亥,夜漏未尽一刻,有彗星出于东北,色黄白,长三尺,在娄。徐州分也。九年正月,有彗星于娄、胃。十年八月,有彗星于大陵,东北指。占为外夷兵及水灾。 
  乾符四年五月,有彗星。 
  光启元年,有彗星于积水、积薪之间。二年五月丙戌,有星孛于尾、箕,历北斗、摄提。占曰:“贵臣诛。” 
  大顺二年四月庚辰,有彗星于三台,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天市,长十丈余,五月甲戌不见。宦者陈匡知星,奏曰:“当有乱臣入宫。”三台,太一三阶也;太微大角,帝廷也;天市,都市也。 
  景福元年五月,蚩尤旗见,初出有白彗,形如发,长二尺许,经数日,乃从中天下,如匹布,至地如蛇。六月,孙儒攻杨行密于宣州,有黑云如山,渐下,坠于儒营上,状如破屋,占曰:“营头星也。”十一月,有星孛于斗、牛。占曰;“越有自立者。”十二月丙子,天搀出于西南;己卯,化为云而没。二年三月,天久阴,至四月乙酉夜,云稍开,有彗星于上台,长十余丈,东行入太微,扫大角,入天市,经三旬有七日,益长,至二十余丈,因云阴不见。 
  乾宁元年正月,有星孛于鹑首。秦分也。又星陨于西南,有声如雷。七月,妖星见,非彗非孛,不知其名,时人谓之妖星,或曰恶星。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而二小星没,其大星后没。虚、危,齐分也。 
  光化三年正月,客星出于中垣宦者旁,大如桃,光炎射宦者,宦者不见。 
  天复元年五月,有三赤星,各有锋芒,在南方,既而西方、北方、东方亦如之,顷之,又各增一星,凡十六星;少时,先从北灭。占曰:“濛星也,见则诸侯兵相攻。”二年正月,客星如桃,在紫宫华盖下,渐行至御女。丁卯,有流星起文昌,抵客星,客星不动;己巳,客星在杠,守之,至明年犹不去。占曰:“将相出兵。”五月夕,有星当箕下,如炬火,炎炎上冲,人初以为烧火也,高丈余乃陨。占曰:“机星也,下有乱。” 
  天祐元年四月,有星状如人,首赤身黑,在北斗下紫微中。占曰:“天冲也。天冲抱极泣帝前,血浊雾下天下冤。”后三日而黑风晦暝。二年四月庚子夕,西北隅有星类太白,上有光似彗,长三四丈,色如赭;辛丑夕,色如缟。或曰五车之水星也,一曰昭明星也。甲辰,有彗星于北河,贯文昌,长三丈余,陵中台、下台;五月乙丑夜,自轩辕左角及天市西坦,光芒猛怒,其长亘天;丙寅云阴,至辛未少霁,不见。两河为天阙,在东井间,而北河,中国所经也。文昌,天之六司。天市,都市也。 
  ○星变 
  武德三年十月己未,有星陨于东都中,隐隐有声。 
  贞观二年,天狗陨于夏州城中。十四年八月,有星陨于高昌城中。十六年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西南行三丈乃灭。占曰:“星甚大者,为人主。”十八年五月,流星出东壁,有声如雷。占曰:“声如雷者,怒象。”十九年四月己酉,有流星向北斗杓而灭。 
  永徽三年十月,有流星贯北极。四年十月,睦州女子陈硕真反,婺州刺史崔义玄讨之,有星陨于贼营。 
  乾封元年正月癸酉,有星出太徽,东流,有声如雷。 
  咸亨元年十一月,西方有流星,声如雷。 
  调露元年十一月戊寅,流星入北斗魁中;乙巳,流星烛地有光,使星也。 
  神龙三年三月丙辰,有流星声如颓墙,光烛天地。 
  景龙二年二月癸未,有大星陨于西南,声如雷,野雉皆雊。 
  景云元年八月己未,有流星出五车,至上台灭。九月甲申,有流星出中台,至相灭。 
  太极元年正月辛卯,有流星出太微,至相灭。 
  延和元年六月,幽州都督孙佺讨奚、契丹,出师之夕,有大星陨于营中。 
  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甕,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占曰:“星,民象;流者,失其所也。”《汉书》曰:“星摇者民劳。”十二年十月壬辰,流星大如桃,色赤黄,有光烛地。占曰:“色赤为将军使。” 
  天玉三载闰二月辛亥,有星如月,坠于东南,坠后有声。 
  至德二载,贼将武令珣围南阳,四月甲辰夜中,有大星赤黄色,长数十丈,光烛地,坠贼营中。十一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斗,东北流,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出。占曰:“是谓枉矢。” 
  广德二年六月丁卯,有妖星陨于汾州。十二月丙寅,自乙夜至曙,星流如雨。 
  大历二年九月乙丑,昼有星如一斗器,色黄,有尾长六丈余,出南方,没于东北。东北于中国,则幽州分也。三年九月乙亥,有星大如斗,北流,有光烛地,占为贵使。六年九月甲辰,有星西流,大如一斗器,光烛地,有尾,迸光如珠,长五丈,出婺女,入天市南垣灭。八年六月戊辰,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长三丈余,入太微。十二月壬申,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长二丈余,出紫微入浊。十年三月戊戌,有流星出于西方,如二升器,有尾,长二丈,入浊。十二年二月辛亥,有流星如桃,尾长十丈,出匏瓜,入太微。 
  建中四年八月庚申,有星陨于京师。 
  兴元元年六月戊午,星或什或伍而陨。 
  贞元三年闰五月戊寅,枉矢坠于虚、危。十四年闰五月辛亥,有星坠于东北,光烛如昼,声如雷。 
  元和二年十二月己巳,西北有流星亘天,尾散如珠。占曰:“有贵使。”四年八月丁丑,西北有大星,东南流,声如雷鼓。六年三月戊戌日晡,天阴寒,有汉星大如一斛器,坠于衮、郓间,声震数百里,野雉皆雊,所坠之上,有赤气如立蛇,长丈余,至夕乃灭。时占者以为日在戌,鲁分也,不及十年,其野主杀而地分。九年正月有大星如半席,自下而升,有光烛地,群小星随之。四月辛巳,有大流星,尾迹长五丈余,光烛地,至右摄提西灭。十二年九月己亥甲夜,有流星起中天,首如甕,尾如二百斛舡,长十余丈,声如群鸭飞,明若火炬,过月下西流,须臾,有声砻砻,坠地,有大声如坏屋者三,在陈、蔡间。十四年五月己亥,有大流星出北半魁,长二丈余,南抵轩辕而灭。占曰:“有赦,赦视星之大小。”十五年七月癸亥,有大星出钩陈,南流至娄灭。 
  长庆元年正月丙辰,有大星出狼星北,色赤,有尾迹,长三丈余,光烛地,东北流至七星南灭。四月,有大星坠于吴,声如飞羽。十月乙巳,有大流星出参西北,色黄,有尾迹,长六七丈,光烛地,至羽林灭。八月辛巳,东北方有大星自云中出,色白,光烛地,前锐后大,长二丈余,西北流入云中灭。二年四月辛亥,有流星出天市,光烛地,隐隐有声,至郎位灭。市者,小人所聚,郎在天廷中,主宿卫。六月丁酉,有小星陨于房、心间,戊戌亦如之,己亥亦如之。闰十月丙申,有流星大如斗,抵中台上星。三年八月丁酉夜,有大流星如数斗器,起西北,经奎、娄,东南流,去月甚近,迸光散落,坠地有声。四年四月,紫微中,星陨者众。七月乙卯,有大流星出天船,犯斗魁枢星而灭。占曰:“有舟楫事。”丙子,有大流星出天将军东北,入浊。 
  宝历元年正月乙卯,有流星出北斗枢星,光烛地,入浊。占曰:“有赦。”二年五月癸巳,西北有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