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

第16部分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第16部分

小说: 人生设计在童年 作者:高燕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矣!这就迈出了培养成功孩子的一大步。
  家长能教什么
  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赋之以内涵。
  ——纳森·普西,哈佛校长 1953~
  成年人的知识老化和衰退,以及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和细分工,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难以胜任。其实,家长只要能给小孩子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应该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大学城有1 000多名中国留学人员及其家属,高倩几乎年年都要在中国联谊会举办的春节晚会上登台表演舞蹈、小品和钢琴独奏等节目,因而小有名气,以至于我只能被人称为“高倩的爸爸”。
  有时,在大学校园里,不认识的家长和我打招呼,单刀直入就问:“你是高倩的爸爸?听说你教高倩教得真好!你肯定花了很多时间教她吧?”
  也有朋友帮我推销,说:“老高就是高倩的爸爸,他很会教孩子,老高花了很多心血教她。对吧,老高?”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常常只是张张嘴,笑笑,什么也没说,算默认了。
  我能说什么呢?如果说我根本就没有“教”,那她不成了“天才”?不是要被解读为吹嘘?可是,我清楚,她是极其平常的孩子,5岁以前,除了国内幼儿园的标准化教育,没有任何附加的学习。至于对她进行的“超前”学习训练,也是5岁来美国以后才开始的。不过,对于训练她通过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我则是有绝对的自信。
  谈起“教”孩子的话题,我想首先要问的是:我们大人到底能教孩子什么?怎么教?我曾经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很快就得出了让我沮丧的结论。
  其实,我是不能教孩子什么的,无论女儿在中国或是在美国读书,我都没有能力教她。如果她在中国读书,我甚至不能辅导她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我的汉语拼音不好,清辅音、浊辅音、前鼻音、后鼻音总是搞不清楚。
  我在国内研究所工作时,有几位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常有人拿着他们儿女学校里的数学难题,发动群众一起研究。只可惜,中学生的考题有时比科学院、国家课题还要难,难得让当年的名牌大学生,如今的教授、研究员们犯傻,只能无奈地靠着“人多力量大”的办法,解决“教”孩子的问题。
  很多家长说,教孩子教得很辛苦。
  我曾问过许多家长,你曾否认真想过,你到底能“教”孩子什么?你能教小学生的语文吗?你能教初中生的数学吗?你能教初中、高中的各科目,包括语文、英语、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吗?
  显然没有几位家长有这种能力。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办法教好孩子的一门功课!
  有位朋友向我抱怨说,教孩子很吃力。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你这是何苦呢?那年他的孩子在上某初中的“超常班”。他坦承,他的孩子上六年级时,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对于孩子学校里的数学题已无能为力,而要带到办公室去,请大家来“共同研究”。
  据我了解,在中国,即使学理工科出身的家长,常常也无法辅导孩子的数理化课程;在美国,大多数理工出身的中国家长,对中小学里的人文课程翻白眼。几十年来,本来就是在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中熏陶出来的这一辈人,加之世俗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还有几个能够静下心来,广泛读书,扩大知识面呢?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成年人的知识老化;高节奏的工作压力,也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力不从心。这是身不由己的。
  现在作为中小学生家长的这一代人,自己的学识、思想、素质、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已经难以应对全球化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即使是少数获得硕士博士的人和其他不甘示弱、自学自救的精英,也无法幸免由于专业等原因造成的狭隘的知识结构问题。
  何况,现代社会是专业化的社会,教育也是一样。
  华盛顿邮报资深教育专栏作家杰伊·马蒂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哈佛学习,现在每周为邮报的教育专栏写一篇文章。他曾提到,有一次,他和念高中十二年级的女儿一起做美国历史AP考试的多项选择题,“她做她的,我做我的,每做一题就对照书后的答案,看谁的答案是对的,15分钟以后,她比我至少多做对了7道题”。由此事例,可以让我们大家都清醒清醒,世上到底有多少家长可以真正称职地当孩子的老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的家长,即使有能力教孩子基本的数学、小学的英语,可曾想到,到了课程逐渐加深,教不了孩子的时候,一手放掉让你“教”( 娇 )惯了的孩子,将会是个什么局面?这个习惯了家长教的孩子丧失了自学能力,不能独自面对没有“家教”的世界,只好一路走下坡。这是很不明智、很不负责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可悲的。
  不过,确实也有极少数有精力、有能力,甘心奉献自我的家长,能够辅导孩子的功课,一路保驾孩子高中毕业到上大学,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这是在牺牲自己的前提下做出的。家长也应该享受生活,大可不必“毁灭自己,照亮孩子”。
  家长能教什么
  那些朋友说得不错,对女儿的学习,我是花了心血的。但是,我是把心思花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引导她自己去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我在学习上对她的帮助,更多的是引导她选择好的学习素材。我相信,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各类优秀著作,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孩子从小开始自学的时候,家长只要能给他们提出好的问题就行了。把问题留给孩子,放心地让他们从书中寻找答案,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具备高度独立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非常赞同哈佛老校长纳森·普西曾经说过的话:“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把将要学的课题放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同情心、情感、想象力和耐心,唤醒学生永不休止的动力,寻求答案和见解,使其开阔人生视野,并且赋之以内涵。”
  虽然普西校长这里指的也许是大学教师而不是中学教师不要给学生“灌输”知识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研究出一些不必“灌输”、不必填鸭的方法,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和独力思考能力,家长参与讨论,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好,是应该提倡的素质教育方法。
  9岁背SAT/GRE单词
  没有哪个成人会认为背单词是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利用幼童不知难、不怕难和好胜的心理,我设计了这种背单词的方法,让女儿9岁的时候在她自愿、快乐的心情下,轻松、有效地背下了3 000多个艰深的单词。
  美国中小学老师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学生却是流动的。每个教室里都有老师收藏的一二百甚至三五百本书,这些书通常都是老师推荐的好书,与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阅读水准相当或略高。到了期末,女儿差不多就把老师的书全都看完,其间还不时要到学校图书馆去借一些书。
  放学回家,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不止一本课外书。有好几次,我把她的书包打开,都翻出三四本书来。我问她:“你借这么多书,怎么看?为什么不一本一本借回来?”
  “一天看一本怎么够?”她带着既得意又嘲讽的口气说;“这几本书,我一天就能看完。”
  她的阅读速度很快,读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在乘校车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她总是抓紧时间阅读。
  一天能看几本书,说明所看的书必是难度不大的一些闲书吧。我想,该是给她加大阅读难度的时候了。我希望她开始有意识地只读经典文学名著。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我们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我从女儿和我谈到的名著里的人物、故事已能感受到这一点。她每看完一两本名著,好像就长大一些。
  经典名著中自然流淌着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伦理知识和思想等,正是作为一个好律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
  阅读经典名著是有难度的。词汇是个大问题,小说中常会碰上现代生活中少见的难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里,常考的就有这些较难的词汇。这些词汇即使对一般美国大学生来说,也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在阅读时,如果不断碰上不认识的词,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意义,其连锁反应是很快失去阅读兴趣,甚至造成长期无法释解的心理障碍,也许从此再也不愿接触名著,转而只看通俗作品,以至在阅读欣赏和情感智慧上,上不了较高的层次。很多人尽管以后获得了高学位,但是,在思想情感上往往不够深沉,没有受过名著等精神产品的陶冶可能是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从小培养阅读名著的爱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为了扫除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那些难词集中在短时间内背下来,待单词熟悉了以后才开始阅读。因为没有生词的阻碍,读起来比较流畅,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暑假前,我到几个书店转了转,买回一本SAT/GRE英英词典。这本200多页的小词典有3 000多个单词,每个单词有注音、解释和例句。
  我给女儿布置了这个暑期的任务:把这本词典背下来!那是1990年5月,当时她还不到9岁。我很幸运,女儿翻了翻词典,不用我费太多口舌,就接受了这一任务。不是因为我说的道理,也不是迫于我的压力,而是她认为:“这有什么难,才200多页。你看,我读的这几本书,都是200多页一本,我不用一天就看完了。整个暑假就只背这一本?”她问我。
  说得很轻松。为了减轻她的精神压力,我还是把这个小词典拆成了7小本。
  ↓ 9岁背SAT/GRE词汇,把小词典拆成7小本,减少精神压力
  “不过,要按我的要求”,我得寸进尺,“你要把每个单词念出来,有的单词一词多义,要记住每一个词义。如果注解是句子,也要背出整个句子。”
  “No problem( 没问题 )!”她说,把词典拿过去,查了查页数,再数一数每页的单词数,对我说:“爸爸,这里一共有211页,每页十五六个单词。我明天开始每天背3页四十几个单词,一个暑假就背完了。”
  我又给她定了三条规则。
  第一,在每天开始背的那一页上方注明日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今后留下记录,供调整学习计划作参考,二是可以起监督、促进的作用。我知道她是一个好强的孩子,她作出每天背3页的承诺就一定会实现,记录每天的起始页数对她自己就起了提醒、自我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规则是,第二天要复习第一天背过的词汇,而且也要达到熟练背出单词和词义解释的水平。
  我拿出一盒空白录音带,宣布第三个规则:将每个单词读出,录在录音带上,每两个单词中间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大约是背出词义解释的时间。
  当自己认为已经背得熟练时,合上词典,打开录音机,播出一个单词,背出词义或长句。待到录音机播出下一个单词后,再接着往下背。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因为如果不熟练,就要不断地开开关关录音机,她的性格很好强,我深深了解她,她承受不了这样的“耻辱”;第二个目的,我不用坐下来面对面地测验她。我认为,如果那样做会给她造成压力,有被动的感觉。她会认为,每天努力背单词,是为了晚上的测验,久而久之,难免产生抵触情绪。我不希望造成这种不快的心理状态,而是让她形成一种面对自己的、主动的心态,让她感到每天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如果是为了通过晚上爸爸的测验,那么这种学习自然就是被动的“应试教育”。
  9岁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