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丑女如菊 >

第409部分

丑女如菊-第409部分

小说: 丑女如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屁股疼了。 

张杨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只抽空了拜见爹娘,然后便周旋其间,又偷空与赵耘商议密事,夤夜方回,直到第三日张家迁坟祭祖,才脱身而出。 

张家的祖坟迁在桃花谷前端山塘旁边的竹林里,也就是那乌龟溶洞的上方。 

周夫子当日看到这地方心里是很震惊的,且不说这山谷地势本就奇特,背山含水,藏风聚气,张家更是在山溪下游挖出了个大山塘,形成如蛟龙入海之势,单说地底下竟然还盘踞如此多的乌龟,就足以证明此地不一般了。 

他将张宅定在西山的山嘴上,祖坟则镇在玄龟巢穴上方,并嘱咐张槐莫要声张此事,只说是老宅烧毁后,因桃花谷有山有水,才选中这里的。 

说是祖坟,也不过是上溯到张大栓的曾祖罢了,他们是前朝动乱时才逃荒到此地落脚的。 

一大早,张大栓便带着张槐、张杨,领着板栗、山芋、南瓜,领人将分散在山野各处的祖坟刨开,将尸骨收拾了,从新用棺木盛殓,再移至新祖坟地,直忙到晌午时分才完。 

石碑都是先雕刻好的。为此,何氏还曾惋惜地说,要是等菊花生了再办这事,不是能在碑上多刻一个孙子的名字么。 

槐子失笑道:“那要是明年菊花又怀了哩,这事不就办不成了?往后在加上去就是了。” 

菊花气道:“我还没生哩,就想着明年的事了,又不是猪。” 

至此,张家这一支算是建立起来了,家中也单独在正房东边设了祠堂,给祖宗供奉香火。十年后,张家又单独在西山建了座两进的宅院,将宗祠移了过去,着专人看管。 

这些事都是男人们在干的,女人们只好干看着。 

忙完这些,不等书院聚会散场,张杨就告别爹娘哥嫂和周夫子,带着曹氏和南瓜,急忙赶回三元去了。 

菊花总觉得他好像有什么事,想起曹氏那天半吐半露地对她说,黄姨娘没了,因她怕老太太听了难过,才没跟她说。 

菊花见她含糊其辞的样子,似乎另有隐情,虽然心中纳罕,但还是没问。若是她愿意说,自然会说的,既然不想明说,肯定有她的理由。 

问槐子,槐子道如今朝中老臣尽去,后进纷争倾轧。杨子和小石头自然不会无动于衷,这些事,一时也难以说清,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了解吧。 

菊花点头,她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向来都是凡事尽力而为。 

过了两天,医学院也顺利开张了。 

自此后。清南村来往人众,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寒门学子,真正改变了这地方人的生活。各种奇人异事不断涌现。 

其中不乏轰动一时的文人论学,更有鲤鱼跃龙门的励志话题,和绝妙诗文诞生的雅事,更有书生村姑的风流韵事,还有偷鸡摸狗的奸情。 

医学院也不负众望,秦枫汇聚杏林人士,果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八月十五,中秋节,菊花生下一女娃。 

这可真是让人无法说了。连菊花也盼望这一胎生儿子的。她当然不是重男轻女,只是如今这社会就是这样,男丁多的话,方能撑起家族重任,她已经有两个闺女了,心里想再要一个儿子,谁知偏生了个女儿。 

惹得刘云岚笑说要跟她换。 

菊花笑眯眯地摸着小闺女的头发道:“说着玩的。咋能当真哩。就算你是舅母,我是姑姑,也不能把亲生的换着养。” 

槐子呵呵笑道:“不怕。不是还有他小叔么。昨儿才来信,说是弟妹有了。让她多生几个儿子,咱们张家还怕人少?瞧我这几个闺女,将来准比男娃还出息哩。” 

小葱昂首答道:“那是。娘,你瞧好了,没准将来我是咱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菊花扑哧一声笑道:“你好好的就成了。我跟你爹又不想要你光宗耀祖。板栗也是一样。” 

板栗看着粉红的小妹妹。稀罕地问道:“给妹妹取啥名儿哩?越挑越少了。要不就叫小白菜吧?” 

菊花猛摇头,这名字虽然朴实,实在不大好听,她也想过了,这回若是生男娃,就叫花生。女娃要不叫青蒜,要不叫香荽。 

听了她的想法,槐子看看小闺女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觉得还是叫香荽好一些,“我瞧她怕是个娇憨灵巧的,就叫香荽吧。要是嫂子再生个爽利秀气的,叫青蒜才对脾气。” 

于是,张家的三小姐就叫香荽了。 

生完孩子,菊花和槐子忙着添加人手,拓展巩固家业,板栗等孩子更是学业繁重,兼要跟着爹学习管理产业,真是忙得不知时光流转,倏忽就到了永平九年春。 

万象更新的季节里,传来了宁王爷谋反的消息,宁王一系全部被铲除,包括济宁候高远。 

宁王爷乃是先皇第四子,差点就当了皇上。这事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这事本与张家无关,然此事最先由张杨和赵耘弹劾济宁候高远而引发,说他是永平七年末小青山大火的背后主使者。 

皇上派人去查,竟真的查出这事乃高远的侄女高湘所为。这个高湘即张杨小妾高姨娘的姐姐。 

随后,也不知怎的就牵出了宁王,如同山峦崩塌,大厦倾覆,宁王固然身陷囹圄,济宁候亦是满门抄斩。 

清明时节,一封无名书信被送到周夫子手中,展开看后,皱眉叹息不已。 

又是一桩意料之外吗? 

虽然他和济宁候辅佐不同的人,但是,不可否认,济宁候高远乃是个有大气概的人,非那些心胸狭窄的小人可比。 

当初他不让张杨娶高湘,而是娶了老友之女曹墨竹,并非因为清楚高湘的真正身份而嫌弃――乃是济宁候收养的孤女,而是因为那个女子虽然才名远播,实则孤傲自诩、极端自我。 

果然这女子心性乖张,竟因为这个恨上他了,加上她后来愿意屈身为妾,张杨纵然碍于济宁侯的面子,却挑了其妹,也不要她,越发心中仇恨不甘。 

高远在信中道,他交接张杨本无恶意,不过是为了笼络新进罢了,为的是能结个善缘,高湘之举实属意外,他纵横朝廷三十载,怎会行此可笑之事。他又言道,你这个弟子比你可差远了,不给他人留后路,也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他已经伏下两颗棋子,在地下睁大眼睛看他如何应对。 

看着信尾饱蘸墨汁的“哈哈哈……”几个狂放的大字,周夫子唯有苦笑! 

******抱歉,更晚了。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和打赏,若无意外,明日一更就结束了,原野求各种支持!****** 

第五百七十七章 尘缘已尽(结局) 



******抱歉,改了两遍,更晚了。最后一章,请大家支持。****** 

周夫子一边看着那信燃成灰烬,一边想道,老夫若真有那么厉害,也不会几番起落了。 

埋棋子就埋棋子吧,世事难料,没有济宁侯,也会有别人,无论张杨和赵耘怎么做,都免不了经历斗争和挫折,若是不能应对,死活均系命数。 

再说,将来如何,死去的济宁侯又怎能算得准呢?其中变数,连他这个活着的人也无法预料,何况一个死人。 

想起葫芦和板栗,还有那个黄豆,周夫子微微一笑――张家和郑家那些瓜果蔬菜可是都长大了。 

忽又想起宁王,他忍不住叹了口气,就算没有这事,他跟济宁候也难逃此结局。 

除非他们另有安排。从济宁侯信上看,还真有这个可能。 

菊花是五月份知晓此事的。 

因曹氏快要临盆,张大栓跟何氏也想小儿子了,于是三月初,老两口带着红椒和山芋,去三元县住了两个多月。 

端午节后,槐子亲自去将他们接了回来。 

何氏回来后,跟菊花说高姨娘也病死了,柳姨娘不晓得为啥,整天念佛经,也不大出来见人,就剩下吴姨娘还有些活人气儿,“要不是二媳妇生了花生,我心里头高兴,都不想在那住了。” 

菊花见她一副感叹的模样,显然是不知内情的,一个劲地说要帮杨子多在祖宗跟前烧几炷香,保佑他家宅平安啥的,拉着菊花嘀咕半晌。 

菊花只好细细地安慰了她一番,忆起当初那几个鲜活的女子,也仲怔不已,无从评述。 

此事过后,槐子跟菊花商量。要去北边发展。 

他听秦枫说云州的云雾山也是绵延数百里,那儿也有橡树生长,因此想去那里置办些产业,反正他们做这个是做熟了的。另外,朝廷也下旨,鼓励百姓去云州以北苦寒之地垦荒,地价极为便宜,头三年更是连税也不用交。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菊花同意了,她也觉得,将所有的产业都放在明处不大好,该向外拓展了。狡兔还有三窟呢。 

于是,槐子带着黑皮去了云州,家中则交给板栗掌管,张大栓和刘叔在旁帮衬,菊花在身后监督。 

自此后,张家和郑家便一点一点地往外拓展。除了西边没去,北边,南边,东边。几乎都遍布产业。 

北边主要是置荒山种橡树养木耳山菇,并生产橡子面粉;南边主要是置田产种庄稼养鸡鸭和鱼;而东边则是在各大城镇置商铺居多,销售自家出产的东西,逐步发展成靖国首屈一指的粮油肉食大家。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几番起落挣扎,张家、赵家、郑家终于跻身朝堂。从草根家族晋升为权贵之家,此后权倾朝野一百多年。 

永平二十五年,张杨官至刑部尚书,张郑两家小辈也跟抽穗的稻禾一样,纷纷冒头,遂举家迁往京城。 

十年后,五十二岁的张家老太太不耐烦京城的繁华搅扰,与张老太爷返回小青山祖宅。在桃花谷种菜养鱼,安享晚年。 

同年,宰相张杨告老,为子侄让道,回青山书院任山长。 

二十年后,满头白发的张家老太太郑菊花似乎越活越精神。每天都要亲自伺弄蔬菜,又喜欢用虾网捞鱼虾,还特喜欢去林中捡蘑菇。 

六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太阳刚升起丈来高,张老太爷和老太太先随意吃了点菜干粥,然后牵着重孙小麻雀,丫头清荷挽着篮子跟在旁边,一起往后园子走去。 

几十年了,这园子里到底又增加了不少果树和绿竹,变得郁郁葱葱。花草树木的叶片上,园子中间的蔬菜上,露珠晶莹透亮。只要太阳从屋脊后一露头,它们就会消失。 

三岁的小麻雀很调皮,不肯好好在石子道上走,硬要在旁边草地上踩踏。先是追着一只蝴蝶跑,又仰头看在枣树枝叶间跳跃鸣叫的小鸟,不一会就把黑色绣红虎头的鞋给打湿了,杩子盖头上也落了几滴露珠,柔软的头发湿了一缕。 

清荷只是含笑看着,并不阻止。张家的哥儿姐儿都欢实的很,老太太不让娇养,说是让他们多跑动,对身子骨好一些。 

“麻雀儿,过来。到太阳底下晒晒。鞋子又打湿了,你娘看到了该说你了。”菊花到底看不过,还是开口叫了。 

张槐则引诱道:“嗳哟!这黄瓜能吃了哩。水嫩嫩的,我先摘一条尝尝。” 

果然小娃儿听了这话,一溜烟地跑过来,张槐跟菊花相视一笑。 

张槐也是满头白发,面容清瘦,牙齿也掉了两颗,但脊梁挺直,看着倒还结实,不像其他老人佝偻腰背。他只蓄短胡须,因为菊花说洗起来太麻烦。 

两人带着小麻雀走到黄瓜架子前,扒开藤叶,果然有些乳黄瓜已经有半尺长了,碧绿的,浑身带刺儿,顶端还带有鹅黄小花。 

菊花见了手痒,就挑长的摘了两条。 

清荷知她是想吃了,忙过来道:“老太太,让奴婢拿去洗吧。” 

菊花点头,水池就在前边,有水井,也有用毛竹从山上接下来的自来水。 

等清荷将黄瓜洗好拿来,菊花跟小麻雀分了一根,槐子也吃了一小段,剩下的递给清荷。他掉了两颗牙,吃这个就有些费劲。 

菊花嘎嘣嘎嘣嚼完黄瓜,就去摘辣椒。 

“晌午还吃肉辣椒。”张槐蹲在垄沟里,一边扯辣椒地里的杂草一边对菊花道。 

菊花点头道:“嗳!我也这么想的。如今辣椒正嫩,味儿也鲜。” 

她一边说着一边挑嫩绿泛黄的半大辣椒摘了往篮子里放。 

张槐说的肉辣椒,是将这嫩辣椒洗干净了,捏着辣椒蒂往前一送一拉,剔除辣椒带子的芯,然后把调好味的肉糜塞一长条到辣椒空肚子里,下锅大火炒瘪后,搁一点盐,再用小火稍微焖一会就好了。 

因为用的是还没长大的嫩辣椒。里面肉塞的也少,极容易熟,也容易入味,嫩辣椒又很鲜,也没那么劲辣,所以全家人都爱吃。 

这个是根据酿辣椒改的,酿辣椒要用油煎,用的辣椒也稍大。里面灌的肉也多,跟这个味道就不同了。 

她手快地摘了半篮子,又问张槐:“昨儿你说跟李老头子去钓鱼,还去不去?” 

李老头就是李长雨。昨儿带着李老太太高氏过来摸牌,四个人混了一天,他说今天还来,要跟槐子去前面山塘里钓鱼。 

张槐道:“咋不去?我不是让人去叫大哥了么,人多热闹些。”如今年纪大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