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丑女如菊 >

第398部分

丑女如菊-第398部分

小说: 丑女如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木可不是啥也不懂的乡下小子,知道这几个老头个个都是不得了的人物,闻言大喜,急忙让黄豆跪下给黄老头磕头,还说回头备了厚礼再来正式参拜。 

有老爹压着,黄豆只好不情不愿地给黄老头磕了三个头。还嘟囔说吃了亏,要黄老头去张家私塾教书啥的,惹得初雨又拿眼瞪他。 

黄老头写完黄豆二字,瞥了小娃儿一眼,对青木道:“莫要训斥吓唬于他,随他本性自然才好。此事也莫要张扬。磕过头就行了,莫再大张旗鼓地拜师。自明年元宵之后,让他先去私塾读书,逢双日来老夫这即可。” 

青木恭敬地应下了,忽听黄豆嘀咕道:“这字儿咋硬邦邦的哩?不像周爷爷写的字儿滑溜溜的。”――他把张大栓的原话又给学过来了。 

青木听了无地自容,几个老头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捶桌不止。 

黄老头却捻须微笑,自觉这弟子十分合心意,将来的日子怕是精彩的很。 

黄豆得了这字,心里十分高兴,这可不是他开口要的,是这老头自己要写给他的,爹也不好说啥。 

这么想着,忽然记起菊花的话,他用手捻着那张字纸对青木道:“爹,姑姑说这字儿要裱起来,不然放不长哩。” 

那个瘦老头――殷夫子问道:“你姑姑是谁?” 

他听黄豆老是姑姑说、娘说,觉得这两妇人把孩子教的不错,尤其是说周夫子返璞归真的话,不像一个村妇能说出来的,是以这么问,倒忘了先前黄豆说姑姑姑父的话,没想起来他姑姑是张槐之妻。 

青木正要回答,却听黄豆说道:“姑姑是我爷爷奶奶的闺女,是我爹的妹妹。” 

说完疑惑地瞅着殷老头,那眼神分明在说:这你都不晓得?不是说你们都好有本事么! 

哈哈大笑中,黄老头最开心,他终于见到殷老头吃瘪了。 

青木则尴尬极了,就要拉着儿子告辞,可那幅字的墨迹还未干,只好等着,又拿眼瞪儿子,可黄豆根本没看见。 

殷老头却是个幽默的,他一本正经地对黄豆道:“多谢小哥指教!” 

黄豆很大度地说道:“不谢!这也不算啥。” 

又好心地对殷老头做延伸解释道:“我家才这么叫,可我外婆那个村子都是叫‘姑妈’的。我姑姑不让叫‘姑妈’,说是把人叫老了,叫‘姑姑’显年轻一些。” 

另一个老头――青木记得他是灵州沈光――绷不住,喷出一口茶,慌得黄老头一把扯起那字幅,瞪了他一眼。 

黄豆莫名其妙地瞧着他们。 

青木再也忍不住了,喝道:“咋这么多话?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黄豆就不敢吱声了,心里却奇怪,不知挨骂的原因。 

这时,一个婆子提着青木带来的两个篮子走进来,里面各放了几个盒子,对青木说。这是太太让准备的几样点心,送给郑家和张家的哥儿姐儿们吃的。 

青木忙郑重地谢过了,然后跟周夫子黄老头等人告辞,喊黄豆出门去了。 

等青木带着黄豆回到郑家,把云州大儒黄致远收黄豆做弟子的事一说,槐子和菊花听了两眼发亮,连说这小子好运气,亏得先前让他跟着去了。 

众人就问黄豆这拜师的经过。因为个中详情连青木也不清楚。 

黄豆如何敢说实话?他可是把人家小女娃弄哭了哩,也没给那个红脸老头好脸色,他自个也不晓得这老头为啥非要给他当老师。 

于是含糊说道,许是夫子见他长得讨人喜也不一定哩。 

板栗和葫芦一听。就晓得他说谎,遂夹着他去了书房拷问真相。 

青木等小娃儿们走开,才说“硬邦邦”“滑溜溜”的评语,槐子和菊花听了立时笑倒。 

因有这件好事,大家心情畅快多了。 

天擦黑的时候,外面炮竹声密集响起,此起彼伏,然郑家一丝声响皆无。并不是刻意为谁守孝,只是不想宣扬那喜庆的气氛。死了那么多人。就算不是自家的至亲,也不应该若无其事地大肆庆祝这个新年。 

和和乐乐地吃过年夜饭,小娃儿们虽然高兴,却都懂事的很,没有出去疯闹。 

厅堂中央并排摆了两个大火桶,四周又放了好些凳子、椅子。槐子和菊花坐一方,青木和刘云岚坐一方。张大栓两口子、郑长河两口子各坐一边,小娃儿们则或坐在爹的腿上,或窝在娘和奶奶怀里,或挤在爷爷身边,听大人们说闲话凑趣。 

外面的人这些日子喜欢说书院的事,张家人最喜欢说的却是新房子的事,说着就觉得心里充满希望――建设和创造总是令人振奋的。 

青木见槐子跟菊花说房子如何,院子如何等话。两眼亮晶晶的,菊花也听得津津有味,板栗和小葱也兴奋的很,常常插话,不由有些发怔。 

菊花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哩! 

她刚出嫁那会儿,哪天不往娘家跑?如今住在娘家。却心不在焉,老是惦记那还根本没有踪影的新房子。 

她已经无法当郑家是自己的家了。 

青木感慨万分,看看挺着大肚子的刘云岚,眼光在几个娃儿身上打转,一副安宁满足的样子。 

她,跟菊花心情是不一样的。 

忽地,她转脸瞧青木,见他正看自己,便嫣然一笑,问道:“可饿了?” 

青木失笑摇头,刚吃的饭,哪里就饿了。 

他顺着妹妹的心意,跟他们说起张家新房子的规划来。 

槐子说,新房子占地二十亩,院子很大,但是他不打算种许多果树,说把果树都种在院外。后院就种两棵香椿树,并几棵果树,其他地方全部用来种菜;其他院子则种少量枣树和梅树、桂树。 

这是把防火放在首位了。那么大地方,只种这几棵树,就算失火了,锯起来也快,也不怕火烧进来。 

菊花听了苦笑,心里想起故宫,那儿除了御花园,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据说就是为了防火和防贼,想不到自己也有这样做的一天。 

其实,若是人家有心,再防备也没有用的,她可不想把自家弄得怪模怪样的。 

于是便对槐子说,树种太少了也是不成的,只要精心布置,往后家里也安排人值夜,未必就会重蹈覆辙。 

槐子想想那山下的溶洞,心里多了些倚仗,便笑着点头道:“依你。先从别的地方挪半大的树过去,省得栽小树苗长得太慢了,院子里好几年都是光秃秃的,不好看。” 

杨氏拍着菊花的手说道:“花儿,莫要着急。等开过年,要是天气好,就能动工盖屋了。人多,盖起来也快。槐子说后院留着种菜,等屋子盖好了,三四月的时候,不正赶上栽菜秧子么。” 

菊花抿嘴笑着点头。 

何氏听了杨氏的话,喜悦地说道:“可不是么!这砖瓦啥的都买回来了,只要天气好,就算盖得再慢,三月底也能搬进去哩。那可不是桃花谷桃花正开的时候?站在山腰往下瞧,那多好看!” 

菊花跟槐子相视一笑,对新居向往起来。 

正说着,来财和来寿带着小娃儿上门来了,这安闲温馨的气氛就被打破了。小娃儿们又去菊花舅舅家拜外太太汪氏,院子里人进出不断,屋里也喧闹起来,一直闹到子时方歇。 

第二天,早早地给外婆和二舅拜过年后,青木跟槐子就去学堂给周夫子拜年,顺便把黄豆也带了去,给新认的老师黄夫子拜年。葫芦板栗等娃儿也没闲着,满村转悠。 

这种热闹的氛围下,想沉寂也是不能的,但菊花通常都是静静地坐着,看着人欢笑,听她们说话,有些心不在焉,盼望这年赶紧过去。 

因此,村里种种热闹她都恍若未闻,只有一件事引起她的关注,那就是当初被那李县令带走的小燕回来了。 

正月初三,小燕和堂姐李金香一块来看菊花。 

她已经成亲了,嫁给马家的一个管事。当初的湖州巡抚马大人就是跟张杨等人交结的马亮之父,如今在大理寺任职。马家进京后,小燕夫妇留在湖州,替马家照管这边的几处产业。 

菊花看着眼前完全脱去乡野气息的美丽少妇,十分开心。小燕居然能经得住诱惑,没去给人做妾,这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菊花留她们吃饭,并叫来梅子相陪。 

梅子匆匆赶来,见了小燕高兴万分,爽利笑道:“菊花,还是去我家吃吧。你娘家里人多,咱们就不要在这碍眼了。等你家屋子盖好了,你就不请我去,我也要去你家吃几顿饭的。” 

李金香和小燕都跟着附和。张家如今寄住在郑家,她们不好打扰的,况且刘云岚又挺个大肚子,今儿她娘家又来了人。 

菊花想了想,就没坚持,于是几人去了梅子家,说些未嫁时的趣事,笑声不绝,热闹了半天。 

本也叫了竹子、小秀等人,但不巧的很,她们都不在家,走亲戚去了,于是只得作罢。 

说起别后的情形,都还不错。小燕道那李县令获罪后,她心中的怨念就淡了。等到了年纪,求了马小姐,放出来配了家中的小子。后来她男人又升了管事,日子也算顺心。 

几人都夸小燕有福气。 

******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另,想要领大神之光的书友们,只需点击书名后的五角星进去操作就可以了,谢谢!****** 

第五百六十四章 培养 


小燕拉着菊花的手安慰道:“菊花姐姐,你才有福气呢!不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别看张家遭了灾,大福气在后头哩!我那时候被人带走了,一心想着要拼个富贵好报仇。我小时候可羡慕那些富贵人家了。后来见识到了,就不羡慕他们了,觉得还是咱们乡下日子好过,所以我特地求了马小姐,帮我挑了个老实的小子嫁了。” 

菊花点头,她觉得小燕真是个聪明的。 

梅子笑嘻嘻地对小燕道:“你不用操心,菊花最是心宽的。她呀,才不会想不开哩。” 

李金香点头赞同,因说起小娃儿来,金香使劲要菊花把小葱许给她儿子,又说自己闺女也不错,梅子也吹起自己儿子闺女,几人大笑不绝,至晚方散。 

新年都是在走亲访友、来往聚会中度过的。又因为清南村多了几个大儒,先来的学子就登门拜访,连来寿也整天泡在村学堂,聆听教诲。 

因张家连房子也没有,也不怕人说,从初八开始,就将人拉了出去,规整通往桃花谷的道路,和那边的场地。 

待得天气和暖,书院和医学院都开始动工,且文人士子也陆续往下塘集涌来,清南村真是热闹哄天了。 

袁县令撒出大批差役,并令下塘集保长以及各村的村长,对进出下塘集的人进行监察,凡是来书院求学或会讲的学子书生等人,一律登记名册,走时再勾销;至于蜂拥而来的商家人众,则管理更严格了。 

清南村更是重点监管之地,李耕田在各条道口都设置了常驻门户,进来的文人均登记造册,带多少随从,还是独身一人,都记录得清楚明白。并抽调村里壮丁轮流在村中来回巡查。 

二月春风似剪刀,嫩柳吐出新绿的日子,人们对书院和医学院的期盼心情,跟纷纷往外冒头的春色一样急不可耐。 

菊花虽然心里也急迫,却不是因为这个。她期盼的是自家宅院什么时候建好,能不能在桃花谷的桃花盛开之前搬进去。 

虽然她很想去工地上瞧瞧,但槐子不准,说山那边乱糟糟的。不大方便。要是她没怀孕,带她去瞧瞧也不是不成,可是有了身子,就得当心点儿。外面人多。她越发连到附近田野去逛逛和采野菜的机会也没了。 

但她也没有太多时间想这些,家里产业多,就算她不亲自动手,也是要监管的。忙里偷闲,她还带着葫芦和板栗,将私塾给筹办了起来。 

二月中旬,私塾就开张了,收了张郑两家奴仆和雇工子弟共计一百多人入学,葫芦兄弟几个也在这边读书。 

学堂就是张家原来的粮仓。槐子让刘小四将粮食全部搬入溶洞。然后将房屋修整后作为学堂和先生的住处。 

共请了四个先生,两个秀才,两个举人,每日各自负责一个半时辰的课,这样也不耽搁他们自身的学业。 

因医学院只有秦枫张罗,青木便带着刘黑子、黑皮给秦枫帮忙,张大栓和张槐则带着王忠等人建造张宅。 

诸事繁杂。也难一一尽数,大家都忙,连杨氏、何氏和刘云岚,都各自照管着好几桩事。 

这其中,要数葫芦和板栗更比别人忙十分。他们每日只上半天课程,然后就跟着青木槐子学习管事,早晚还要习武读书,真个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也因此,两人都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各自执掌家事。 

儿子这么争气,菊花自然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 

这日,娘几个坐在门口桃树下说事。头顶上的树枝已经长出米粒大小的花苞,想来过些日子就能含芳吐蕊了。穿院而入的微风也很柔和,不复寒冬的刺骨。 

板栗手执鹅毛笔,在医学院的采买账簿上记录,葫芦正跟菊花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