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

第15部分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第15部分

小说: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究竟是一场什么瘟疫呢?为什么对于这样重要的细节,《三国志》竟然没有具体的记述呢?大家再仔细看看这23个字:“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还。”这里面有内容,很有嚼头的。
  “于是大疫……”说明先有赤壁大战,后有瘟疫。也就是说,不是瘟疫导致了曹操在赤壁大战的失利,恰恰相反,是曹操在赤壁大战的失利造成了瘟疫的大面积发作。“于是大疫……”“于是”二字,可谓是意味深长。
  那么,赤壁大战与这场奇怪的瘟疫之间究竟有一种怎样的关联呢?为什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记述这件事的时候,是那样闪烁其词呢?我以为,其中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瘟疫之说,不过是托词罢了。【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4。 所谓瘟疫的真相,其实指的是赤壁大战所引发的危机。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偌大一个企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作了尘埃。
  苏东坡先生写过一首《赤壁怀古》,他吟唱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意思是说,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和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在谈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操的大军烧得灰飞烟灭了。周公瑾,是孙权委任的大都督,姓周名瑜字公瑾。诸葛亮呢?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周瑜和诸葛亮,代表着孙刘联军双方的管理高层。
  在文学的表现力上,苏东坡先生的这首词写得豪放而又浪漫。但从军事常识上讲,却很有些玄乎。赤壁的对岸是乌林,火烧赤壁的故事,其实是火烧乌林。在乌林这么个小地方,不可能挤得下曹操的26万大军。所以,想要一把火把曹操的26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从赤壁大战的战略形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大军,除了设在赤壁对岸乌林这个地方的前敌指挥部之外,在长江的南岸和北岸都有大规模的驻军。还有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部队在洞庭湖中操练,艨艟战舰,往来游弋,甚是壮观。这样就形成了水陆并进的战略态势,声势极为浩大。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二十日深夜至二十一日凌晨,周瑜帐前先锋黄盖趁着东南风的势头,放火烧着了长江北岸的曹军水寨。风高物燥,顿时烧成一片火海。曹军猝不及防,在惊慌失措之中四散逃命。孙刘联军趁势掩杀,杀得曹操落荒而逃。所谓赤壁大战,其实就是这么一次袭击。
  然而,当赤壁大战失败的消息传到曹军的其他各个营寨,却立即产生了令人始料不及的多米诺效应。他的那些员工第一反应是:啊?怎么?曹老板被打垮啦?于是,所有的人都在慌忙收拾行李,为了自己的利益各奔东西。有些人是独自逃跑的,有些人结伙上山当了土匪,有些人则索性投降了孙刘联军的各部。周瑜部、程普部、黄盖部、韩当部、甘宁部……都收获了大量的降卒。有一位名叫雷绪的将领,竟然带领几万人归降了刘备。曹操的二十六万大军,就像二十六万张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地倒得一塌糊涂。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许多研究三国的学者,穷其一生也找不到大瘟疫的蛛丝马迹。我却以为,所谓瘟疫的真相,其实指的就是赤壁大战所引发的这场危机。也就是说,赤壁大战仅仅只是曹操溃败的导火索,但它却造成了曹操26万大军的崩溃。就像我们现在的某些企业,例如三株,例如爱多,一次看似偶然的危机,引发了山崩海啸,偌大一个企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化作了尘埃。

  第43节:曹操的大败局(3)

  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呢?2002年,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总裁拉里?博西迪与哈佛商学院的拉姆?查兰先生联袂创作了一本畅销书《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两位作者认为,一个团队和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在于双方的执行力。按照这个执行力理论的说法,曹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执行力有问题。究竟什么是执行力呢?曹操的执行力为什么那样脆弱,以至于不堪孙刘联军的一击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5。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在于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曹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在人员流程上出了差错。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包括三个流程的整合,即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其实,这个理论并没有超越彼德?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而目标管理则是脱胎于军事战略,那就是:首先确定一个军事性的目标,然后运用和整合所有的资源去占领它——你从占领一个山头到占领下一个山头,直到征服整个天下。当我们的视线越过彼德?德鲁克,我们就能够发现,目标管理的起点是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
  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并不是原版的《孙子兵法》,而是曹操版的《孙子兵法》。据说,原版的《孙子兵法》有82篇,曹操觉得篇幅太长,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所以自作主张地把它篡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13篇。那么,原版的《孙子兵法》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已经很难得知。
  曹操不仅熟读过《孙子兵法》,而且有他自己的看法和理念。作为一个热衷于军事谋略的创业者,他擅长于用军事行动达成自己的目标。在中国,至今流传着一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俗语充分反映了曹操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当我们用执行力理论的眼镜去看曹操,就会看到,他是那样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他简直可以被看做是执行力的典范。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的执行力,才使得曹操从风云变幻的战争背景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巍然屹立的军事巨人。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的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眼里,他又俨然成了一个伟大的CEO或者一个优秀的HR。许多管理专家也经常肯定地说,曹操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很有执行力的领导者。
  所有的目标管理都会强调执行力,曹操更是如此。他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铁腕人物,总是试图控制一切。在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背景中,他显得那样威猛而有力量。
  但人们感到混乱的是:既然曹操如此强调执行力,那他为什么会惨遭赤壁之战的失败呢?说他没有执行力吧,他是那样崇尚行动和看重绩效,以至于被人们看做是执行力的榜样。说他有执行力吧,他又是那样脆弱,竟然不堪孙刘联军的一击,成了一个可笑的失败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曹操呢?
  拉里和拉姆的执行力理论,在于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营流程的整合。从管理技术的层面上讲,这个理论确实有它的可行性。但是,在这三个流程中,人员流程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你可以用你纵横天下的雄心来设计一个伟大的战略流程,也可以用你无微不至的细心来设计一个完美的运营流程,但是,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你所有的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曹操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在人员流程上出了差错。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企业的人员流程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6。 人员流程是执行力的关键,如果在人员流程上出了任何差错,所有的战略设计和运营设计都可能付诸东流。
  107。 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
  美国领导力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先生说过:“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力的问题。”透过执行力,我们可以看到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透过这支团队,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卓越的领导者。管理学的最大难题,不在别处,在于领导者一人。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不是如何去训练一群有执行力的员工,而是如何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第44节:曹操的大败局(4)

  领导力决定了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麾下战将千员、雄兵百万的曹操,为什么败得那样惨呢?问题就出在曹操的领导力和员工忠诚度上面。渔夫式的管理学理念,使得他的公司患上了可怕的渔夫文化综合征,让他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我们在第二讲说过,在那些渔夫化程度很高的公司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第一,他们非常强调那种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经常组织一些主题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培训,执行力理论就是其中比较热门的课程。第二,尽管他们赞美团队精神,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同床异梦,互相利用,使得团队精神沦为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老板是一种渔夫,员工是另一种渔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他们所谓的团队,其实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老板在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企业和他的同事们。于是,在整个企业内部,就会充满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充满不满,充满怨恨,也充满了动荡不安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利用的渔夫。通过操纵汉献帝的中央政府,向全国各地的军阀发号施令,然后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他的发展壮大,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话,其实却并不奇怪。想想看,我们今天的某些权贵势力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通过国家的政治力量,以兼并重组的方式,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古代的曹操和今天的权贵,从本质上讲,并没有什么两样。
  让曹操感到苦恼的问题,并不是他的企业如何实现扩张。只要把皇帝捏在手里,就不怕那些军阀不听话。即使有一部分像袁绍、袁术和刘表这样不愿意顺从的军阀,他也可以用皇帝的名义讨伐之。只有一件事情让曹操始终想不明白,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总是得不到忠诚的员工?由于员工忠诚度的缺失,当他的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时,他也越来越感到自己的脆弱。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人事管理格言,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然而,曹操却失望地发现,他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信赖和托付的人。于是,他只好以一种且用且疑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员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曹操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态度,到了21世纪的今天,居然又成了企业界广为流传的管理理念。不信,你到网上去搜索,至少可以找到成百上千篇宣扬这种管理理念的网页。
  恰恰是这种“疑人也用,用人也疑”的管理理念导致了曹操的失败。当曹操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的时候,他的特工蒋干从对岸带回了一件重要的证据。这件证据是时任水军都督的蔡瑁和张允写给东吴大都督周瑜的信,信中表明了他们准备谋反叛变的决心。蔡瑁和张允原本就是荆州的降将,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也经常与高层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他们一直都是被怀疑、被监控的对象。当曹操看到那封信时,立即相信了它的真实性,并派遣大将徐晃和程昱袭击了水军的营寨,蔡瑁和张允也死在乱军之中。在赤壁大战还没有开始之前,曹操就这样白白地损失了两位最专业的水战指战员。
  曹操在猜疑他的员工,他的员工也在互相猜疑,没有信任,也没有忠诚。当大难临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各奔东西。看似强大的团队,在瞬间土崩瓦解,形成了一倒百倒的多米诺效应。【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108。 对于曹操、司马懿之流的管理者而言,无论他们怎样自高自大,员工忠诚度永远是一个不解的司芬克斯之谜。
  在冲天的火光中,曹操慌忙上岸,向襄阳撤退。然后,他留下曹仁防守江陵、夏侯惇防守襄阳、张辽防守合淝,自己则一溜烟地跑回了许昌。
  按说,曹操完全可以在岸上收拾队伍,回头再战东吴。曹军虽然不善于水战,但在陆地上却有很多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遭遇了一场大火,但他们却依然占有兵员上的优势。因此,如果曹操能够稳住阵脚,是完全可以挽救败局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曹操这种几乎是落荒而逃的五百里大撤退呢?答案依然与员工的忠诚度有关。曹操对他那些员工的忠诚度实在没有多少信心。

  第45节:曹操的大败局(5)

  首先,他从刘琮手中接管荆州还不到三个月,组织基础还很不稳定,不久前又袭击过被编组成水军的八万多名荆州降卒,他害怕荆州的降军和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