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

第13部分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第13部分

小说: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他也因此有了一支极具凝聚力的团队。这支团队曾经被打散过,但在古城这个地方,他们又重新团聚在一起。在经历了许多艰难坎坷之后,这支团队竟然在赤壁大战中绝地求生,并且最终赢得了三分天下的胜利。如果他们能够做得更好一些,他们甚至能够像当年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创造出大汉王朝的第二次中兴。
  那么,在这个神奇的团队中,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奥秘呢?
  请听下一讲——赤兔马和的卢马。

  第36节:赤兔马和的卢马(1)

  第十二讲:赤兔马和的卢马
  曹操和刘备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的管理学和园丁的管理学。两种不同的管理学理念,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领导力。
  成君忆先生认为,曹操的领导力充满了许多难以琢磨的不确定性,而刘备才是一个真正有领导力的管理者。尽管刘备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挫败,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
  那么,这种令人惊奇的领导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今天要讲到《三国演义》中两匹美誉度很高的名马,一匹是赤兔马,一匹是的卢马。赤兔马曾经是吕布的坐骑,能够日行千里。曹操剿灭吕布之后,把赤兔马赠送给了关羽,可以说是骏马配英雄。后来,关羽千里走单骑,骑的就是这匹赤兔马。
  至于的卢马,是一种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传说,的卢马“乘则妨主”。所谓妨主,就是给主人带来灾难。刘备是这匹的卢马的第二个主人。当别人把的卢马“乘则妨主”的传说告诉他时,他却很认真地说:“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乎?”事实上,这匹的卢马非但没有妨主,反而在危急时刻创造了飞跃檀溪的奇迹,救了刘备的性命。
  作为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这两匹名马,其实有文化上的象征意义。用管理学的话讲,赤兔马象征着员工忠诚度,的卢马的故事则是一篇领导力的寓言。【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7。 赤兔马先后有过两位主人,一位是吕布,一位是关羽。他们的职业生涯,可以被看做是员工忠诚度的两个案例。
  《三国志?吕布传》中说:“布有良马曰赤兔。”这匹赤兔马从何而来呢?《三国演义》中说,吕布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善于弓马,膂力过人,号称飞将。董卓以金银珠宝和赤兔马为代价,收买吕布。吕布于是杀了丁原,跳槽到董卓麾下。董卓很欣赏他的才华,也很信任他,并且“誓为父子”——以父子相称。
  从表面上看,董卓与吕布的父子之情好像真的亲密无间,但事实上却在互相钩心斗角。司徒王允因此有机会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吕布又与王允联合起来,杀死了不可一世的董卓。在此后群雄逐鹿的岁月里,吕布纵横天下,甚至差一点在濮阳消灭了曹操。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在下邳的一个城楼上擒获了吕布。这个城楼,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门楼。

  第37节:赤兔马和的卢马(2)

  在白门楼,吕布、曹操、刘备之间有一段对白,精彩得犹如话剧。吕布对曹操说:“曹老板您所顾虑的,只有我吕布一个人。如今我已经归顺您,以后有我为您冲锋陷阵,何愁天下不定?”刘备那时候投靠在曹操的身边,曹操回头看着他,问:“你认为何如?”刘备回答说:“难道您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曹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下令缢死了吕布。吕布骁勇善战的一生,终于在白门楼画上了句号。
  曹操为什么要缢死吕布呢?民间向来就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他是多么难得的将才啊,难道曹操不为之可惜吗?有人说,他听信了刘备的谗言——我却不同意这个观点。吕布之死,是因为他的员工忠诚度有问题,实在怨不得刘备。丁原和董卓的案例,即是证明。 第二年夏天,刘备在徐州公开树起反曹的大旗。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全军覆没,孤身一人逃脱,投奔了袁绍。他的家属和结义兄弟关羽则沦为了曹操的俘虏。《三国志?关羽传》记载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这是关羽第一次享受将军级的待遇,品级虽然不算很高,但“拜为偏将军”的这个“拜”字,表明曹操是很尊重他这个人才的。又送给他一座大宅院、若干美女、金银布帛和一些高档的生活用品,也算得上是高薪待遇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有一天,曹操竟然把吕布的赤兔马也送给了关羽。以曹操对关羽的如此厚爱,简直是爱惜人才的经典案例。
  以忠义闻名于历史的关羽,从此成了赤兔马的新主人。那么,他又会用怎样的心态来回报曹操呢?他的员工忠诚度,与吕布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8。 如果说吕布是员工忠诚度的反面教材,那么关羽的“挂印封金”和“千里走单骑”,则堪称是员工忠诚度的榜样。
  刘备投奔袁绍之后不久,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打白马。关羽远远地望见颜良的麾盖,策动赤兔马,“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赢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曹操满心欢喜,又上表汉献帝,册封他为汉寿亭侯。这就意味着,关羽不仅是一位将军级的武士,而且成了一位有侯爵头衔的贵族。所有的人都看好关羽,认为他前程无量。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关羽有一天会“挂印封金”——把他的汉寿亭侯印和所有来自曹操的赏赐都封存在那座深宅大院里,千里走单骑,走向了追寻故主刘备的旅途。
  有人说,尽管曹操给了关羽高薪待遇,却不如刘备给出的股份,刘备的员工持股计划,显然比曹操的高薪待遇更有吸引力。这个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却不符合历史事实。那时候,刘备不过是袁绍帐前的一个幕宾,连自己的公司都没有,哪里有什么股份送给关羽呢?
  刘备投奔袁绍,其实是走投无路之后的无奈选择。事实上,他是袁绍的仇人。在此之前,他帮助曹操消灭了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袁绍很可能会杀了刘备,为他的弟弟报仇。袁绍显然为此反复权衡了很久,杀害刘备不过是为了报一己之私仇,而接纳刘备却能够极大地提升他的政治地位。刘备虽然已经走到山穷水尽,却已是闻名天下的反曹英雄。袁绍要的就是他这一面反曹英雄的旗帜。
  关羽追寻刘备,则是一种奋不顾身的冒险。《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许多险阻。人们总以为,所谓过五关斩六将,不过是小说家设计的情节,但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却说,关羽当年所冒的风险,事实上远甚于过五关斩六将。在此之前,关羽帮助曹操杀了颜良和文丑,他只身前来寻找刘备,无异于送死。袁绍很可能会杀了关羽,为他的两位爱将报仇。像关羽这样不恋荣华富贵,不顾个人生死,千里迢迢追寻故主刘备的故事,古往今来,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
  也有学者说,关羽其实是一个好色忘义之徒。《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攻打吕布于下邳的时候,关羽曾经对曹操说过:“吕布有一个名叫秦宜禄的员工。等到攻破下邳城之后,请您把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许配给我。”关羽的用意,可能是为了保护杜氏的安全,但他三番两次的请求,却引起了曹操的疑心。是怎样的女人,让素来以人品高洁自负的关羽如此牵挂呢?曹操很好奇,亲自去看杜氏,果然是一个绝色美人,于是违背了他当初对关羽的承诺,“乃自纳之”——自己占有了杜氏。某些学者认为,关羽因为一个女人而愤然离开曹操,不是好色忘义之徒又是什么?

  第38节:赤兔马和的卢马(3)

  关于杜氏,历史上的资料非常单薄。至于她跟秦宜禄、关羽、曹操之间的情感细节,已经很难知晓。我们只知道她被曹操霸占的时候,肚子里还怀着秦宜禄的儿子。按说,秦宜禄应该跟曹操拼命才是,但他却没脸没皮地投降了曹操,曹操封他做了徐州的铚长(相当于现在省粮食局的局长)。倒是关羽还一直深爱着杜氏,甚至有一次想趁打猎的机会找曹操报仇。我们知道,关羽并非花花公子,平生也只有这一桩绯闻。他对于杜氏,简直可以称得上情深义重。
  那么,关羽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愤然离开曹操呢?当然有可能。但我并不觉得关羽做错了什么,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是很正常的事。你可以说关羽好色,但决不可以说他忘义。忘义的恰好是曹操自己,出尔反尔的是他,横刀夺爱的也是他,而曹操似乎也因此对关羽有了一种很深的负疚感。《三国演义》中说,曹操送给关羽10位美女,可能是为了对此做出补偿吧?没想到,直到关羽离开曹操,他连正眼也没瞧上这10位美女一眼。
  如果说吕布是忠诚的反面教材,那么关羽的“挂印封金”和“千里走单骑”,则堪称是忠诚的榜样。只是关羽所忠诚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刘备和那个神秘的杜氏。对于刘备,他表现出来的是员工的忠诚度。对于杜氏,他表现出来的是爱情的忠诚度。因为这种大义凛然的忠诚度,关羽受到人们普遍的敬仰,被尊称为“武圣人”。 【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9。 高薪可以收买人才,但无法收买忠诚。对于经济学而言,真正的忠诚永远都是一个神秘的课题。
  无论是对于当年的曹操,还是今天的企业家,员工忠诚度似乎都是一个难以解答的司芬克斯之谜。由于员工忠诚度的脆弱性,使得企业管理变成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险工作。稍不注意,就可能有一位关键员工背叛企业,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解答这道谜题呢?
  我听过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报告,他的意见是:在当今这个商业社会中,员工忠诚度应该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他举例说,一位职业经理人同时面对两位雇主的挑选,一位雇主给出100万元年薪,另一位雇主给出120万元年薪,那么,这位职业经理人理应效忠于后者,因为后者给出的年薪更能体现忠诚的价值。后来我们在电梯里相遇,我问他:“Z老师,如果一个人的忠诚可以像商品一样出卖和收买,那么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忠诚?”他顿时张口结舌,不能回答。
  高薪可以买到人才,但无法买到忠诚。就像董卓一样,他用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收买了吕布,可是吕布的忠诚度在哪里呢?对于经济学而言,真正的忠诚永远都是一个神秘的课题。
  这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其实并不新鲜。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太公兵法》就对这个课题做过研究。《太公兵法》开篇就说:“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意思是说,一个主管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员工。怎样做呢?《太公兵法》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礼”,一个是“赏”。所谓“礼”,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所谓“赏”,就是对人才的奖励。“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当你懂得尊重人才,人才就会投奔你;当你舍得奖励人才,人才就会效忠你。
  事实上,曹操也是这么做的。《三国志?关羽传》记载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既然“礼之甚厚”,关羽为什么要“挂印封金”,纵马离去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曹操霸占了杜氏的缘故吗?
  从历史资料上看,曹操霸占杜氏,大约是白门楼事件的同一时间,但他赏识关羽,却已是两年以后。他之所以赏识关羽,与张辽的美言有关。关羽和张辽颇有交情,是张辽的好朋友兼恩人。在曹操“禽羽以归”的前后过程中,张辽屡次向曹操美言关羽,为的就是报答关羽的友情和恩情。也就是说,当曹操开始赏识关羽的时候,杜氏早已成了曹操的小老婆。

  第39节:赤兔马和的卢马(4)

  爱惜人才的曹操,也许为他当年的出尔反尔和横刀夺爱而深深地后悔过。一个谋图大事的人,怎么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而白白损失一员大将呢?如果往事可以推倒重来,他很可能会把杜氏当做一件礼物送给关羽,就像他送给关羽的许多礼物一样。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他给了关羽十倍的补偿。他以为,可以用荣华富贵来消除关羽的不满,并最终赢得他的员工忠诚度。
  然而,曹操还是失望了。关羽不是吕布,你可以收买吕布,但你无法收买关羽。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关羽就是这样一位大丈夫。《三国志?关羽传》中说,曹操厚待关羽,却发现关羽并无久留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