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430部分

公子风流-第430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寻到了生业,便修了书,让家眷一并过来,有一肚子墨水,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目不识丁的时代,又是在富庶的谅山,生活懒散而惬意。

因此,不只是各个学堂,这里还有许多的书馆、诗社,大多都是一些大商贾赞助,商贾们需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况且他们日进金斗,舍得花银子,而读书人们三不五时来这儿坐一坐,或是交流讨论,又或者是相互较艺,却也颇有意思。

近来还有人弄了书局,便是将一些读书人的高论或是诗词统统收录其中,印刷出来,拿出去兜售。

书籍在这个时代,毕竟是价格高昂的,好在书局的规模大,印刷量自也不小,能尽量压低成本,再加上这谅山虽然不识字的多,可是人口越来越多,又有诸多商旅路过,识字的大多有钱,都愿意买那么几本,沿途的商旅呢,也会带上数十本回乡去兜售,因而这买卖竟也开始红火起来。

生活节奏的加快,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因而不少人,都靠书籍来聊以自娱,借此解去精神上的疲惫。

甚或有一些本是从苏杭那儿贩卖了丝绸来的商贾,货物带了来,却空手返程,也愿意进个几百乃至千本书册回去,那儿读书人多,反正是顺路带着,拿回去兜售,也有蝇头小利。

因此,印刷业渐渐开始昌盛起来,而印刷的书籍,也是五花八门,有专门的经义文章,有才子佳人的故事,有诗词,甚至有周公解卦之类的杂学。

其中最畅销的,就数那陈学经典了,这陈学的出现,得益于一个叫陈凯之的人,此人是个进士,本是去做了官,结果因为父丧,便丁忧回到了广西老家,丁忧之后,朝廷诏他入朝,他却不肯,这两年大多数时候,都在谅山呆着,又因为他名气不小,有不少学堂,都请他去讲学。

这日子其实过的很不错,所有人都对他敬若神明,三不五时的去上两堂课,学堂便将银子奉上,这些银子,他也一点都不客气,因为他讲的好,各处请他去的越来越多。

于是他突发奇想,自己竟也办了个学堂,叫谅山书院,有了书院,便开始授课,他所讲的,虽是四书五经,却非理学。

于是陈学就出现了,陈学的基础,当然也是儒学,却与理学大为迥异,他列出了诸多古之圣贤的典故,并且重新诠释了四书五经,因而自成一派,其中陈学最中心的思想,即所谓有德者而士之。又对妇德之类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对理学的经典,抨击的极为严厉。

这等离经叛道的言论,若是在江南,早就被人打死一百遍都够了。

可是在这谅山,这位陈先生非但没有受到迫害,反而从一开始举州哗然,渐渐的,也被人接受,甚至这陈学开始渐渐昌盛起来。

之所以如此,并非这位陈先生有什么特殊的蛊惑手段,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壤的问题。

譬如在那极西之地,圣经乃是至高无上的经典,长达上千年的岁月,可有人怀疑么?怀疑自然是有的,可是却是极少,究其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是时人大多愚昧,并没有见识过天地的广阔,思维有极大的局限性,因而遇到任何不可思议的事务,往往附会于圣经,若是遇到瘟疫,便是上帝惩罚,遭遇水患,便是上帝考验,生了疾病,是自己不够虔诚。

而理学虽非神学,却恰好适合大明的社会特征,男耕女织的社会,本就需要建立理学的次序,而这个土壤,如今却是变了。

这里的读书人所见所闻,和其他地方大大不同,这里的人人人做工,人人经商,从事的都是‘贱业’,士农工商之中,添居其末,可是偏偏,在这谅山,正因为有工商,所以人人安居乐业,无论是士绅还是寻常百姓,生活远远比那士农主导的地方好的多,在这个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就不免产生了怀疑,这轻工贱商,难道就真的好么?若是比起来,谅山虽非皇道乐土,可是比起两京十三省其他地方,却是要好的多,仓禀足而知荣辱,人有了钱,即便是最底层的工人,也都开始接受教化,愿意读书写字了,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好处,一方面学会读书写字,可以抬高自己身价,能领到更多的薪俸,另一方面,如今的娱乐五花八门,比如时新的诸多快本和故事,都是打发时间极好的工具,学了字,便是娱乐,也比从前好的多。

最重要的还是有了薪俸,手里就有了闲钱,有了闲钱,能吃饱穿暖之后,就不免有了更多的追求,这读书,便是其中一样。

这虽是一个浅显的问题,可在这些谅山的大儒和读书人眼里,却是了不得的大事,历朝历代,天天喊得都是教化……教化……可是喊了上千年,又教化出了什么?可是这谅山区区一个商贾盘踞、匠人遍地的地方,教化却如此顺利,甚至不必官府行文,不必朝廷鼓励,便自发的生出无数的夜课识字的班,和无数读书的学堂呢?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晚节要不保了。

第六百零八章:归心

追根问底,这便是土壤问题,什么样的土壤,便会诞生什么样的思维,当你的所见所闻已超脱了你的认知,当你发现从前的所学已经不能解释现实中所发生的事务时,你就不免会产生怀疑,会产生动摇,继而会去思考,何以如此。

譬如那蛮荒时代,当人见到了闪电,便不免会有人智者开始寻思,天上为何会出现如此异象,于是脑袋一拍,神祗便出现了,再到后来,随着人的视野扩大,认知开始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迎合社会和天象的学说亦是开始出现。

谅山,便是如此。

正因为谅山的不同,正因为这里的一切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使得许多读书人开始出现了怀疑,开始动摇,自己所学,已经不能解释自己的见闻。

而这个时候,读书人之中的智者便出现了,他开始用一种新的解释,来理解这种认知,比如陈学,陈学之中,对于商贾开始抱有好感,对于务工的匠人,亦不再贬斥,反而提出所谓有德者为士的理论,这就是说,士人之所以是士人,并非是天生下来就是如此,也并非是你读了几本圣贤书就可为士,所谓士,便是有德者,匠人若是有德,则为士,武人有德,也是士,若是商贾,若是有德,那么其又何不可如君子者也呢?

譬如那专诸、聂政、要离、荆轲之辈,不过是武夫而已,可是其仗义之举。便是圣人,也免不了称赞他们。再有一诺千金的季布,到底是不是士呢?

陈学的学说。说穿了就是依附于四书五经,对圣人的言论进行重新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又与理学背道而驰,这倒有些后世的所谓红学家的派头,人人手里拿着一本红楼梦,可是对这书的看法。却是迥异,这些靠着红楼梦吃饭的家伙们,偏生还很认真。很是投入,穷其一生,都在琢磨着曹雪芹他老人家在想些什么,也幸好曹老爷子早已作古。这才给人后世之人。靠着他混饭吃的机会,今日这刘氏红楼,明日那陈氏红楼的小讲,后日又是解味红楼梦,都是打着老曹的名目,据说是能解析老曹的思想,宛如自己是老曹肚中的蛔虫,百般诠释……

陈老爷子也就是做这营生的。只不过他更高端,他是孔圣人肚子里的蛔虫。反正孔圣人已经作古,于是便将论语中的话,变着法的按着自己的新意来诠释,却又恰好,解释了谅山此时的现象,让有了新认知的读书人,仿佛又开始寻到了真理,自然也就喧嚣一时了。

自然,这第二个原因,还是土壤的问题,其实历朝历代,突发奇想的大儒不少,什么刘学、王学、楚学之类,不胜枚举,可是绝大多数,都早已被人淡忘了,因为对于朝廷来说,理学才是正宗,而读书人们,也都靠着理学来做敲门砖,晋升的阶梯,其他的学说,自然属于异端,一经出来,顿时大家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样,少不得要立即反驳,而后口诛笔伐,千万张口,骂的连你娘都不认得你,你怕不怕?

便如极西之地一般,教会控制了思想,大家的认知,只需一本圣经便好了,你若是突发奇想,明日就将你烤着玩儿,见一个烧一个,但凡你敢提出异端言论,顿时让你无处可逃,让你身败名裂,教你大火焚身。

假若这里不是谅山,是其他地方,这陈凯之敢提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言辞,虽然不至于这儿是文明之地,不至于有那些神棍们如此极端,可是群起攻之却是避免不了。

可问题在于,这里是谅山,陈凯之的言论出现之后,虽然有人质疑,可是很快,事情并没有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反而陈凯之顿时跻身入了名流之列,不少的谅山豪族,他们本是商贾人家,可是在这谅山,却是积攒了足以敌国的财富,虽然富有,可终究是出身‘低贱’,对于这些豪族来说,他们已经开始谋求政治地位了。

而陈学的学说,恰好迎合了他们的胃口,于是乎,大家对这陈凯之,自然而然的‘亲昵’起来。

不少的商贾,争相邀请陈凯之去讲学,那一盘盘的金锭子,都往陈家去送,美其名曰,是小小意思,素来敬仰陈先生的为人,得知陈先生手头不宽泛,于是备下些许小礼,还望笑纳,请陈先生万勿推辞。

陈凯之火了,不但火了,连他的一些学生也开始水涨船高,这谅山的上流,都以能结识陈先生,能与陈先生门下弟子一起吃饭为荣,陈先生所到之处,有大富之家,为其雇佣护卫,提供车马,他的弟子在外,随口一句诗词,立即得到追捧,书局那儿,疯了一样的抄录陈学的言论,四处兜售,大街小巷,都有人议论纷纷,在寻常人看来,陈先生是了不起的人物,否则为何连某某人见了他,都是屈身行礼,对他敬若神明,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见这位陈先生的声势,陈先生既然如此厉害,想必这陈学,就更加厉害了。

陈学确实开始流行了,读书人开始张口先生,闭口陈学,你若是还抱残守缺,免不了要遭人讥诮,还在玩士农工商那一套,甚至可能有被人扫地出门的危险,比如前些日子,有个外乡来的读书人,在诗社之中大肆抨击陈凯之,说这是离经叛道,说他居心险恶,结果顿时遭人攻击,便是诗社那儿,也将他赶了出去,此人不服,四处告状,官司居然打到了谅山衙门。

这谅山县令,虽是朝廷委派,可是实际上,早已和本地合流,与那郝家,更是沆瀣一气,说白了,是自己人。每日这位仁兄都被邀去各家豪族那儿吃酒,这吃酒,难免就吃出感情,其实他才不管什么理学、陈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个读书人好不晓事,难道不晓得,自己打交道的那些个巨贾和豪族,都是陈先生的拥趸者么,跑来这谅山大放厥词,简直岂有此理。

这位老爷二话不说,直接叫人将这狂生打了出去。

结果次日,那书局印刷出来的官报便说了此事,所谓官报,是郝家委托印刷的,类似于邸报,开放购买,好教大家晓得,眼下郝家如何施政,近日这谅山,发生了什么事。

官报之中,都说这县老爷实在是圣明无比,狠狠的打击了一些狂生的嚣张气焰云云。

那狂生哪里知道,这谅山上下,早已铁板一块了,陈凯之是工商的鼓吹者,大商贾和大豪门们呢,是谅山的骨干,而郝家,作为这些既得利益者们的保护神,则在政治上给予了支持。

若说在交趾之外,是理学专政,可是在这里,却是陈学的天下,这事儿其实也有人不满,比如交趾的布政使,就曾上书一封,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告诉朝廷,这交趾异端学说畅行,不是个好兆头。而朝廷那边,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倒不是朝中地诸公们对这陈学没有警惕,这一方面,在他们看来,交趾不过是个蛮荒之地,既是蛮荒之地,就实在没有搭理的必要,没必要为这不服王化的地方劳神,而另一方面,那交趾毕竟有个郝家,这事儿,肯定是要和郝家交涉着来办,就如你要理会云南的事,就免不了要和沐家打交道,告诉他此事如何严重,少不了请黔国公从旁协助云云,而庙堂上的人,看着郝家的人便讨厌,不愿招惹麻烦。

结果礼部的批文下来,却将那布政使大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说教化之事,与你布政使和本地提学息息相关,你自己施政不当,教化不成,反倒来朝廷告御状,这是何意?于是乎,这位布政使大人郁闷了,他的功考簿子上,怕是添了一个尸位素餐的评语,偏偏交趾不同于其他地方,这儿是土司林立,又有个郝家在,三司衙门可谓形同虚设,他一个布政使,没有朝廷撑腰,能有什么作为?索性,这位老兄便不再忧国忧民了,虽没有去‘同流合污’,却也气的不轻,天天躲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