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恶明 >

第391部分

恶明-第391部分

小说: 恶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声音,丘峰觉得有些不对,伸手在身边摸了刀出来,刚要冲出去,被边上的刘十三一把拉住,满脸都是轻松的神色,开口笑着说道:
“不要慌张,这个地界怎么会有其他家的兵马?”
说完之后,几个人施施然的走了出门,江面上的忙碌已经是差不多停止了,寒冬腊月,鸭绿江已经是被冻的极为严实,上面完全是可以行走人马,不过丁壮们按照安排,把许多大木劈开,然后钉成大木伐,这些木材上都是不停的浇水,冻得很硬,然后木筏和木筏再用大木子钉在一起。
岸边早就是把从前的官道清理干净,在某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因为土地僵硬,无法填土,直接是用碎木填充进去。
开始的时候,丘峰还以为这是为了华州军向朝鲜进军的准备,此时看来却不是了,他们几个人一出木屋,就朝着发出轰隆声音的地方看去,原本是雪白一片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大批的人马。
有整队的士兵,有大批的骑兵,还有马车辎重,正在整齐的朝着这边过来,轰隆隆的低沉声音还有地面的震颤,就是这支兵马的行动时候发出的声音,可见这支军队的规模有多大。
到达江边之后,曾经用大炮做过实验,重炮轰击的冰面,最多只是有些小破损,根本不会崩塌,已经是冻的结实了。
不过大军行进,又是在江面之上,可不敢有什么侥幸的心里,所以在江面上用大木排又是加上了一层,并且用铁链相连,就是怕因为火炮和辎重压坏了冰面,这其实是万全的想法,此时的冰面坚固无比,几百年后的坦克都能开过,不要说是这个年代的火炮。
对面的军队在江边站定之后,就开始分批的开拔过江,这时候就只能是便步,而不能是齐步前进了,要不然震动过大,很容易发生危险。士兵过河谁先谁后,自然是有军官分配调派。
几名骑士率先出列,通过江面的木桥朝着这边奔了过来,刘十三一干人在马上,身边早就有人竖起了大旗作为标志,刘十三看着大军正在准备过江,语气中带着自豪和丘峰说道:
“我听辽镇之中,都说华州兵力不足,地盘狭小,怕是成不得大器,今真是笑话,这有兵马七万,夷州南洋还有强兵未动。“
正说话间,江那边过来的人已经是到了跟前,马上的几名骑士,齐齐的翻身下马,对着刘十三施礼道:
“华州本军六万,今日渡江,请定北将军查点!”
刘十三庄重的在马上换了一礼,随即肃然的说道:
“杨总团练使辛苦,请整顿渡江兵马,从速西进!”





正文 第六百零四章 传到了京师的消息

辽镇铁岭卫失陷的战报到了朝廷之后,朝廷上下震动的倭寇甚至是所谓的漳州城的失陷,在皇帝和内阁大臣的眼中不过小问题,之所以没有解决,不过是朝廷没有认真对付。
但是铁岭失陷,敌军突入边墙,这可就是震动天下的大事了,北面来的敌人进入防御工事之内,总是让人想起从前的突厥,蒙元还有女真。
蓟辽总督许论迅速的赶往辽镇,辽镇总兵李孤峰关于请蓟镇兵协防广宁的奏折也是照准,同时京营提督同知邓化开始召集整备城内的十二团营的人马,同时传旨威武大营提督周林把在北三省的威武大营兵调集起来北上。
北三省的白莲教之乱已经是被镇压了下去,剩下的也就是在乡野之间有些小的骚乱,地方上的卫军也是可以镇压了。兵部连下文书,让威武大营在通州聚集,从速的北上,布置在蓟县一带。
蓟镇,宣化,还有保定的兵马都是调动了起来,在州布防,嘉靖皇帝此时心里面还多少有些庆幸,自己编练了六万的威武大营兵马,要不然面对北面过来的乱民还不知道拿那支军队去迎战。
从皇帝到重臣,还没有人觉得辽镇的兵马会失败,辽镇总兵李孤峰其实在传递公文上面颇有技巧,传递到京师的铁岭失陷的消息,只是说明这是小失败,只要是辽镇大军行动就可以马到成功。
实际上,辽镇传信的加急快马早就是做好了准备,一封封的战报在开战之后就是流水的送到京师,自有幕府的文人拿着生花妙笔,写地花团锦簇的文章。说是辽镇大军北行,一个个胜利手到擒来。
这些子虚乌有的和华州军地遭遇战,都是以辽镇军大胜为结果。反正这都是小胜利,只要是最后胜利,那就是万事大吉。
辽镇从来不缺马队,这加急的快马传递效率极高,看在皇帝和大臣的眼中,都是高兴无比,心想这胜利岂不是唾手可得了,甚至还有大臣上奏折说,既然关外的情况如此的良好。那么京营,威武大营。蓟镇和宣化,保定的兵马,还是不要调动,这样耗费粮草银钱。实在是不值得。
然后在范河所的战斗结束后,这个捷报的传递嘎然而止,辽镇和京城的距离很远,突然断了几天,朝廷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地地方,但是十天之后。还是什么消息也没有。都有人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嘉靖皇帝一边是在朝堂上屡次的提及辽镇地胜利。不管他自己相信还是不信,总要在天下臣民之中做出有信心的样子。但是下面的兵马却是加快了调动,监军的太监和兵部地使者都是被派了下去,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催促。
皇帝的心里面还是有些侥幸的,觉得关外的暴民不过是一些心有怨气的农民,最多有外族地参与,这样草台班子一样地兵马,根本不是辽镇大军地对手,也许战胜的消息还没有来,是传递地路上出了什么问题。
在朝廷中枢,所谓的华州和关外流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在这个时候,皇帝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命令陕西三边,山西还有蓟镇宣化,都要做好防备草原上敌人入侵的准备,不要被人钻了空子。
同时,锦衣卫的侦骑快马开始朝着关外急赶,既然消息传递不过来,那还是早些自己去调查才好,这时候,嘉靖皇帝心里面又是在痛骂那些东党的文臣,锦衣卫偌大的情报机构,皇帝的耳目,被他们搞成了现在这幅样子,要想知道什么地方的消息,只能是依靠地方上自己报告。
想要了解还要现从京师派人去问,极为的不方便,京师的探子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辽镇大军覆灭,仅余主将和手下逃到了沈阳城中,第二个消息几乎是前后脚到达的京师,说是辽镇总兵李孤峰献城出降。
辽阳和沈阳被占领,等于是辽镇全境陷落了,现在要确定的就是广宁是否还在明军的手中,如果这个也失陷的话,就要考虑京师的防卫了,广宁扼守辽镇入关的道路,是最后的一道门户,实际上所谓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远没有广宁高,广宁失守,山海关根本无法守住。
也就说敌军可以从关外一路直下京师,在嘉靖二十二年的十一月,广宁城驻守的参将的文书到达了京师,这个文书算是最近难得的好消息了,广宁
明的手中。
接着,那些自愿离开华州控制辽镇的居民到达了广宁,在这里,广宁的守将安排了书记和衙役,把他们对华州的所见所闻统统的调查出来,抄录成册,也是快马的送往京师,所谓的华州,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
直到这些文书到达京师,一直是以为辽镇的神秘军队不过是关外流民嘉靖皇帝和大臣们,才知道这是华州的军队。
在嘉靖皇帝的概念中,所谓的华州仅仅是占据朝鲜的海盗势力,却没有想到被他判断成流民暴乱的势力,也是华州,关外和朝鲜分开来说,两股势力,并不是太有威胁的感觉,但是两地连接在一起。

如果看地图的话,突然在大明的外面出现了一个相当于四省大小的势力,关外,辽镇,朝鲜连成一片,也是偌大的一块势力,而且更加让人惊慌的是,这个势力并不是游牧的蛮族,还是农耕的文明。
游牧的蛮族战斗力也许强劲,来去如风,但是毕竟没有根基,装备落后,跟蒙元的骑兵作战了快要两百年的明军并不怯场,而且也有丰富的经验,基本上,明军面对蒙元骑兵的侵扰,本质上是当作面对马匪和流寇,大明以国家的力量来面对马匪和流寇,不管是在力量上还是在心理上自然有许多优势。
可是出现在明军面前的是一个看起来很完整很正式的类似于国家的势力,这个国家也是农耕为主,这就说明,华州军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有比游牧民族更大的动员能力和后勤支援的能力。
那些从辽镇回到大明的人,不管是如何诬蔑华州的政策,对于华州的民政和军队的正规程度都是不能否认的,了解的情况越多,原来还是懵懂的大明朝廷就越来越吃惊,原来就在身边有这样的势力,而且一直是窥伺着大明,这个消息小范围的传开之后,不管是皇帝还是下面的大臣们都感觉到背后凉飕飕的。
可笑自己这些人还在大明争权夺利,却没有想到不远处有虎狼窥伺多时,此时突然发力,已经是从大明身上咬下一块肉来了。
在十二月的时候,尽管辽镇大败的消息,官方并没有宣布,但是市井之中已经是传的沸沸扬扬,人人都在谈论华州如何,朝廷并没有去追查什么消息泄露,在京师,市井的消息一向是比朝廷要快许多。
所谓的保密措施,一向好像是筛子一样,朝廷之中有什么消息,马上就会传遍各处,大家也都是懒得管了。
但是这次的消息流传却和那些从辽镇回到关内的人说的并不一样,而是很系统的对于华州的方方面面,什么朝鲜全境此时都是华州土地,而且华州军队北征万里,彰显我华夏汉人威风,还建立了定北城。
这些消息听起来好像是传奇评话一样,而且又是汉人在各处耀武扬威的故事,天子脚下的百姓每日闲着无聊,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故事,这些年,明朝虽然在外面从来没有吃过什么亏,可如此煊赫的成绩却也是少见,虽然这华州好似敌国,并不清楚他们的底细,但是这等事情听起来,自己也跟着热血沸腾,心里面莫名的都是多了不少的好感。
至于那些商人地主,看到的却是另外的东西,原来的各种消息都是说华州是那些流民作乱,流民作乱对于这些殷实之家,商人地主的损害最大,人人对华州心生警惕,但是京师之中的传言一起,说是华州之中,大商人,大农庄主都是受到这样那样的优惠,而且在政治上都各有地位,可以当官参政。
并且税赋合理,从不无缘无故的增加税赋,克扣盘剥,这些的说法,让这些年发了些财,但是又被税监税吏压榨很惨的,听到域外居然有这样的政权机构,心里面多少都是有些想法,心驰神往的程度是到不了,不过也都是暗自想,若是华州在这里,我是不是能多赚些。
当锦衣卫和东厂发现这些消息不大对头的时候,已经是追查不到源头了,大家都以为是那些从被占领区回来的“忠心臣民”说的,不过算算消息传出来的时间,却比那些人要早了几天……





正文 第六百零五章 乱哄哄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蜂拥前往辽镇,摆在皇帝和内阁六报各种文书,就是迅速的多了起来。
各方面的情报通过各种途径汇集过来,不过除了直到此时在广宁东边的大辽河沿岸有三万五千的华州军驻扎,其他的情况还是非常的模糊,看起来对方是暂时不会跨过大辽河了,明廷的判断没有什么新奇看法,对方的兵力不足,目前的战线拉伸已经到了极限。
这让明廷中枢松了一口气,心想对方既然短时间不能继续前进,那自己这里还可以调集兵马,慢慢的把局势翻转回来。
嘉靖倚靠税监搜刮的银钱粮食储存在飞速的消耗之中,尽管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可大战在即,虽也不敢说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所以嘉靖皇帝需要在各个省份,特别是北三省和江南湖广收纳钱粮。
北三省虽然是因为棉花和海贸工商,比从前变得富庶很多,但最近经过了税监和所谓的棉绅之乱之后,也是有些伤了元气,毕竟是兵荒马乱,盗贼丛生,来收购棉花的客商压根不愿意过来,只有几个固定的途径才能出货,不过需求量一直不算是太大,一方面是江南和北方沿海的纺织工场没有原料,棉花价钱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北三省产棉地的棉花大量堆积,无人购买。
这种情况下,很多棉绅都是准备在第二年开始种植粮食,从前种粮不如买粮合算,很多人的田地里面全部种植的是棉花,放弃了粮食,谁想到大乱一起。最实在的东西不是银子,而是填饱肚子的粮食。这些棉绅都是琢磨,自己手里面一定要有些存粮。如果再有类似地事情,纠集庄丁闭庄自守,也比现在这种兵荒马乱还要派人出去买粮的情况要好。
在北面是不要想收起银子来了,江南的情况同样不乐观,南京城地那套中枢班子,完全就是东党的大本营,当日嘉靖政变重返京师中枢之后,京师的所有东党官员都被一扫而空,但此时全天下的督抚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