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91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91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少爷”

“看他的举手投足虽显得有些可笑,可这剪了辫子的人、又穿着身西装,说着一嘴广东话,除了留过洋的,谁会这么干,看样是不知道碰到了什么事。”

陈默然的解释显然不能让肖炘韧满意,了解他脾气的肖炘韧自然知道,他之所以请这个人自然有他的用意,看着那人兴高采烈的走进屋,肖炘韧忍不住眉一扬,怕是产业公司又要加一个人了。

“谢谢”

说着广东话的史司一边道着谢,一边感叹着那世上还是好人多的话语,跟着麻小六进了饭店,这家饭店虽没有暖气,可一屋还是让他感觉到一些暖意,见麻小六朝靠窗的包间走去时,他连忙跟着走了过来,一进包间,便看到屋里作着两位先生,便知是这两位先生喊自己进来。

“谢谢,先生”

虽尽量说着官话,可那浓浓的广东腔却还是掩不住。

“不用,谁都有难的时候”

抬头看着那鸭舌帽下露出的头发显得凌乱,他堆着笑的脸上,眼睛正满心欢喜的看着自己,手一指面前桌上已经上好的一碗热汤面。

“哪,饭已经给您准备好了,瞧你这冻的,赶紧喝点热的吧”

“先生这边请”

未等的史司开口道谢,旁站着的麻小六便颇有眼力的手一伸,同时把椅子拉开。

坐在饭桌前,闻着面前那饭香,心下尽是那个感动的史司,眼泪大滴地滚下脸颊。以至于吃饭时哭水都未能止下来,早已饿极的史司三下五除二的便把一大碗肉丝面条打扫个干净。

吃过饭的史司便起身走到陈默然的前面,先正下神色,然后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谢先生一饭之恩”

他这礼反倒让陈默然和肖炘韧一诧,这礼行的有点,于现行的礼不符,似带着点前朝的遗风。

“先生怕不是大清人吧”

“回先生话,在下姓史名司,南洋石叻人也”

史司话时却是一傲又是一馁,这种表情倒是落在陈默然的眼里,记在心下,然后又看了眼小六,这史司的身高和小六差不多。

“小六”

“少爷”

“把你的大衣脱下来”

站起身接过的麻小六脱下的大衣,陈默然左手臂搭着大衣,右手却从麻小六那接过几块钱。

“谁都有犯着难的时候,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这件大衣,还这些钱,还请先生收下。”

这会陈默然满面尽是诚恳之色,那模样似真如大善人一般。

看着那大衣和钱,史司尴尬地笑了笑道。

“史司谢先生一饭之恩,若再收这大衣和钱,怕……”

饭店的门又被推开了,冷风一吹史司忍不住又哆嗦了一下,这才低下头不说话,好一会才抬头看着眼前这位尚不知其名的先生。

“先生”

抬起头看着这给自己一碗饭、一件衣的先生,史司犹豫一会方才说道。

“不知先生所从何业?”

“先生别误会,史司下船后,先丢行李,再丢钱包,在上海已无史司立足之地,受先生之恩,恐也只有以力还之了”

话说的漂亮,可心里史司却嘀咕着,他不再挨饿受冻啊,这人穿着的衣服带的随从,无不显着他的身份,跟着他先混口饭吃撑过这一阵子再说。

“哦默然就是一开厂的,顺道还盖着房子,不知先生会什么”

和肖炘韧互在心下一笑,陈默然作好奇的问道。

“盖房子?”

双目一睁,史司的脸上倒显出些馁意。

“不瞒先生,史司曾于德美留学十二载,于德国攻读机械及枪炮制造,后又留学研读工厂管理”

有些气馁的史司没注意到陈默然和肖炘韧两人脸上露出的惊喜。

“史司先生,你是南洋人,不知为何又来到上海”

说话时,陈默然却是一伸手作了个请。

“先生,唐山洋务数十年之久,所造所购洋枪、洋炮达百万之多,时至今日,仍远落后于欧美,人道是技不如人,科技不倡所至,但唐山真正不如的其实不是科技,就算科技不如,在数十年间来要追赶也是很容易的。真正最大的问题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管理技术,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听他这么问,史司在回答时却尽露傲色。

“即是日本维新数年,其引入科技,致力兵工,所陷仍局于技术,而非管理,但日本兵工管理却远优于我国,这才有日本后来居上。史司十二年前留学德国,于日人无异,所学具为机械及枪炮制造,辅读化工,后于蒙恩师提点,于美国求学工厂管理,研修工厂科学管理法。”

史司的话让陈默然和肖炘韧脸上堆出了笑来,这人回国显然是为了一展所学,未等陈默然开口,肖炘韧倒先开口问道。

“那以你所见,中国兵工的错误为何”

“武器杂乱,无任何标准化之举各厂各自为政,沦创办者之夺利之物,而非国之军工”

“哦,即然明知如此,你又为何回唐山”

陈默然反问一句,却喝着杯里的茶。

“史司,虽世居南洋,然体内所流皆唐山之血,今日,国势至此,史司只想尽绵薄之力,以挽……”

史司的脸上却带着些无奈,不知为何倒把自己心里所想给说了出来。

“史司此行,家人本不赞同,父曾言汉儿何为虏臣,史司道,许不服这朝廷,但却只想让这里的人少赔上几两银子”

“有这般心思倒也属难得”

陈默然点头赞了句,这人倒有点像归国华侨。从他言中,能看出这史司家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说是那种“遗臣之家”,都是明亡后,不愿剃发逃到南洋的明代遗族。

“史先生,若你如愿得以掌改满人兵工厂,那么假若一日,这唐山的汉人起兵谋民族解放之时,那满人之军队拿史先生工厂之武器镇压民军,你又当如何处之”

史司眼睛一瞪,张张嘴唇似在犹豫着,数秒后眼中却露出些决绝之色。

“若如先生所言,那日来时,史司便会行毁坏工厂之举了”

他的话却只让陈默然一笑。

“史先生你说出这番话来,怕这是清国上下没人敢用你这位兵工专家了”

尴尬地笑了笑,史司却接着说道。

“这话也就是和先生说说,想来先生自是不会传出,再则史司毕业证已随行李丢去,否则那日史司也不至被江南制造局余连沅总办称为骗子,给轰出办公室去”

脸上的笑色一收,双眼微敛盯视着这史司,陈默然缓缓开口说道。

“若是说还有一家兵工厂敢用你呢?”

“没有毕业证为证,又有何工厂敢用我”

史司摇摇头,大清国的工厂不如欧美,在欧美他们只问能力,而非毕业何校,若是那样自己又岂会沦得这步田地,原本他曾想到洋行求职,可洋行中人虽认同他的英语德语,却对他的半广半官的汉话无法接受。

“你不去试,又岂知无兵工厂敢用你”

陈默然加重了兵字,然后看着这人,现在自己的兵工厂正需要一名兵工专家,即然自己可以认命一个被毛瑟工厂除名的工程师作主管,那么就敢用他为工厂主管,只要他能证明自己就行,至于毕业证,自己又那来的毕业证。



第113章 生活所迫

   

一定程度上,机械工厂就象一个强力的化身,它的呼吸似乎像是希腊战神的呼吸一样。人们可以看到,那些拥有千百台轰隆隆响着的机器的大厂房,实际上就是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同样国家力量的来源。

相比之下,产业公司机器厂显得十分简陋,十几间大型仓库改成的厂房窗户上透着电灯的灯光,机器的轰鸣声是工厂里唯一的声。

相对简单的办公室去,这里只有几个年青的产业学校的实习生在那靠在一些书本上打瞌睡。在几个被窗帘遮住了的窗户里,闪出了明亮的灯光。这间办公室里摆着色调柔和、十分漂亮的家具,一篮篮盛开的风信子花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这不像是间办公室,倒有点像像是小客厅,实际上这里即是史司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客厅,甚至于他的床就在屏风后,以厂为家是什么概念,在他身上完全可以体现出来,一个星期来,他对工厂的生产、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剃除了那些沿用旧法式的管理,生产效率自然的也就提高了。

过去的一个星期中,史司最重工的工作就是制定一整套产品及部件的标准化手册,完全实现产品及工具配件的可替代原则,以及原材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还在组织生产中争取实现这些原则,以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而今天,他却被眼前卡尔?特隆纳那位所谓的兵工专家给激怒了。

“陈先生,我认为,你必须要解聘那位特隆纳先生”

“这是为何?”

面带着微笑的陈默然反问一句。

“他在浪费你的宝贵的金钱”

“哦”

手拿着一个机匣,史司递交了陈默然,他看一下,是毛瑟步枪的机匣。

“一个月前,你的兵工车间刚开始生产莫辛步枪,这种步枪很简单,可特隆纳先生却要求调整机器,生产毛瑟式步枪,好吧也许他有他的理由,可毛瑟机匣是由成型的锻件削制而成的。将约2kg的锻件加工成0。5kg以下的机匣,要经过数百道加工工序,仅一个机匣就增加多少式工时和成本?”

“这间兵工车间规模很小,生产一支莫辛纳干步枪与生产一支毛瑟步枪,悬殊只有两三元,可如果大规模生产呢?陈先生”

陈默然不解地望着这个显得有些激动的史司。

“几年前俄国总军械部拨款8050万卢布,要求生产33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其只有4100万是直接作为生产费用,其余为购买设备,就是每支枪的成本是12卢布42戈比,可同期的毛瑟步枪成产成本却需要48。5马克,折成白银前者不过6两稍多,而后者却需要近14两,一支枪可以买两支,尚且有余”

史司深呼吸一口气,双目注视着陈默然,他从来没有过问过这间小型兵工厂的用途,只是尽职工作罢了,尽管他知道在唐山不准私人办工兵厂。

“你是说,两者可以悬殊一倍多?你确定”

陈默然有些惊讶的看着史司,史司点下头,非常肯定的补充道。

“陈先生,请相信我的专业水平”

史司并不知道他的这翻话在陈默然的心里掀起什么样的波浪来,练兵什么时候最费钱,恐怕就是建军的时候,建军的时候什么都是空白,最费钱的就是武器的购买。若是真能在步枪上省下一半银子,那剩下的银子用来买机枪的话,眼前一亮的同时,却又有了一个顾虑。

“念唐,可是口径,我们的子弹设备是生……”

“改口径,非常简单的工作我已经重新设计了步枪的机头和弹膛尺寸”

“那就造你说的办”

叮嘱一句后,陈默然看了一下时间,便从沙发上坐了起来,当他走到房门前时又停了一下。

“另外……既然改了口径,最好子弹能沿用我设计的尖弹头”

走出工厂时,听着耳边机器的轰鸣声,陈默然脸上露出了笑容来,最缺银子的时候,一个省银子的法子却摆到了他的面前,这不是老天爷给他机会扩军吗?这次至少在扩出一个旅的军队来

曾经的稻田里,连绵着一排排长方形的竹棚屋,两头各开一个门,中间用谷席隔开,石块作柱,竹杆做梁,竹片搭成的统铺靠着两边,正中留下一条长长的通道,稻草扎上竹片算是墙,屋顶上铺着稻草,这么一间屋正好住着一个班。

凛冽的北风,挟裹着冰冷的雨丝,从北向南直扑过来。墙上的稻草在风雨中“沙沙”作响,左右摇摆,偶尔一阵疾风吹过,竹杆被压得弯下了腰,有些紧靠着的竹杆会突然弹开,发出“啪”的一声巨响,绷得紧紧的草房在寒风中呜咽颤抖,时不时发出一阵尖厉的啸叫。入冬以来的第二次寒流以锐不可当的势头,放肆地显示着它的威力。

过去刚来时图省事的人,把席子一铺就算完事,心细的人,则会从山上再砍来竹子,剖成竹片,把自已的铺位铺得更密实些,然后又趁着地里还有稻草的时候,弄来稻草把床铺的更厚实一些,自然的当初细心,换来了这会的享受,住着一个班的草屋里,有的人睡的香,有得却蜷缩着身子,缩在被窝里头。

刺骨的北风被稻草墙挡在外头,可总还会刮进来一些,靠着门边睡的吴省兰就是被冻醒的,已经睡了七八个小时的他已经被冻醒了近一个钟头,若不是被窝里暖和些,恐怕他早就爬起来了。

当初离开皖北老家时,尽管大家伙都猜着这铁矿工地上的活,不比地里活省力,但是大家伙还是显得很轻松,在船上的时候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尽情玩笑。可到了这,才知道,这里的活比想象的要重。

到了经淮河,又经大运河进了长江,到了这马鞍山铁厂的工地上,大家伙先是的按十一人分成一个班,49人分成一个小队,十个小队分成一个大队。然后又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