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80部分

满江红之崛起-第80部分

小说: 满江红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心里有些飘然,但张浩还不至于认为不会有任何风险,见胡念祖有些犹豫,他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经理,谈判桌上从来都是如此,尔虞我诈只是寻常事,卡尔先生不是以私下表示过。他们之所以拒绝让步,有一个原因是同样的价格可以给意大利,但却不可能给东方,日本人的八幡铁厂设备购买,同样支付了高价。”

“但是意大利人会不会提供信贷支持?”

胡念祖问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过去之所以在信贷上未做让步,一方面是警惕,另一方面,他知道这或许是他的最后一道筹码,欧美国家的企业从来都与金融资本密切联系,金融信贷是企业筹码,同样是购买者的筹码。

“钢铁企业,设备购买成本只占四成,钢厂全部建成投产,至少需要1亿银元……”

胡念祖无奈的在心下叹口气,当初在说服陈默然时,他只提到了设备,而未提建成费用,原本他寻思着的以未来浦东之地和产业银行,自然可为钢厂提供部分融资,至于剩余的自然需要外国银行融资,如此一笔巨额融资,本就是一块肥肉。

“任何一位银行家,都不会放弃嘴边的肥肉,或许意大利是个弱国,但并不意味着其银行团没有多余的资本!”

了解银行家秉性的张浩,说出这句话时倒是非常自信。

“更何况,法国银行家还有大笔的资金,一直都在寻求着投资渠道,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原则,只接受贷款,拒绝任何投资的原则,他们就占不着便宜,即便占了,也只是利息上的便宜。”

对付那些外国银行家贪婪,张浩自然有他的一些办法。

就在两人说话时,一名随员从别墅的方向走到湖边。

“胡经理,卡尔先生求见!”

一听这话,胡念祖、张浩两人彼此对视一眼,眼中尽是喜意,德国人上钩了!

第103章 我会记住你们的



当近万公里外的胡念祖在那里大笔花着银子时,远在上海里的陈默然的日子却过的极不舒坦,虽说这腿上的石膏取下了,陈瘸子不再瘸了,可硬生生的,他的一条脚却被人砍断了。尽管这条腿被砍断了已有几个月。

但几个月来,最后一次的“会诊”上,三十六名美国、英国、德国的专家,最后给了他一个答案,绝不可能

“第一次”

站在外滩产业公司租行大楼二楼会议室内,陈默然的右手伸出一个手指来。

“我想把这工部局荑成平地”

双眼盯着多达十座规格不同、造型不同的桥梁,陈默然的双眼几乎要喷出了火来,几乎是强压着想把这些漂亮的模型推翻在地的冲动。

肖炘韧看着那些漂亮的模型,也同样是只觉无奈。如果不能施工,模型终归是模型

“默然,难道这桥真的就没办法修了?”

“修怎么可能不修,不修,咱们产业公司即便是不破产,也肯定会伤着元气”

想到工部局以后会给自己设定的障碍,陈默然只恨得牙痒痒,当然是针对那些犹商。

在他出狱时,凯瑟琳说的非常清楚,那些犹商业协会让他修桥,但是会在他的桥修到一半时,给他致命的一击,也正因如此,几乎是在获得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开始让那些从筑桥专家,修整设计方案,方案的核心只有一个,桥面距江面高度不能底于200英尺。

加高桥面,原本并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缓坡延长道,在浦东没问题,那里的地是产业公司的,为此甚至还特意调整了产业银行大厦的位置。

问题却是在外滩,原本按照计划,修建的是成本相对低廉、施工速度较快的开合式水平桥,水平几乎不需缓坡,而且在外滩购买大量土地修桥,本身就不现实。现在可到好了,就算陈默然花大价银去买那修桥的地方,也没人会卖。

“该死的,那些犹大竟然计划在桥对面盖一栋20层的大楼”

恨恨的骂着,若是现在那些犹商站在这间屋里,再给陈默然一把冲锋枪,保不齐他还真会把那群人给扫了。

“实在不行,我就修条隧道,看那……”

可话只说了一半,陈默然便收声打处了,修隧道费时、费钱不说,最重要的是那些专家已经解释过,这么长的过河隧道本身就存在技术风险,而且上海的地质结构是泥基结构,更一步增加了风险。

走到窗边,陈默然看着楼外那片面积28。6亩的空地,原本那是旗昌洋行的临江仓库,这片仓库花掉了足足120万元方才买下,如果没有那些犹商的从中作梗,或许汇通两岸的大桥已经开工了。

那些犹商的从中作梗,让公司购进的数十万元原料变成废物,钢铁厂、煤矿几乎会掏空陈默然的家底,为了尽可能的在浦东项目上省钱,他甚至不惜采用租地造房的办法,牺牲了公司的短期利益,而那些人却让他不断的出血。

“现在我最担心的是,一但消息传出去,对公司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产业银行已经买了200万元的浦东债券和300万江淮路矿债券,而几个月来公司累计发行了上千万之的浦东债券,没有了大桥和浦东,我们的债券就会变成废纸,到时单是银行门外的挤兑风和围堵公司要求返还债券的人,就足以让公司倒闭”

肖炘韧皱着眉,面上忧色越发浓厚起来,虽说对那些专家的说法是“盖一座显示产业公司实力的高桥”,但若是工部局将会以保障航路畅通为由,在黄埔江上限高200英尺的消息传出,只怕……说着眼神一黯,他似看到了产业公司被挤跨的那一天。

而站在窗边的陈默然却双目凝视着那座大桥,时空的错合却只是让他眼前一亮,猛的他回过头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随手却在地图上划出一个简易的草图来。

浦东,数月前,这里就是一片农田,而现在这里却是一片工地,但这个工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宏大,只不过是靠着马拉车压出了几道宽过十数米的夯土路面,在陆家嘴的几条大路边,工人们挖着地基开始盖起了楼,而距离陆家嘴数公里的黄埔江边,建筑工人却开始在那里建起了厂房。

透过蒙蒙的雨幕,沈仕鹏可以看到工地上人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冰冷的雨水中不停地忙碌着。虽然看不清他们脸上的表情,但从那些显得迟缓的动作中,就能感受到他们此时的艰辛。

已经到了九月,天气虽说还有些燥热,可是在这大雨里行走,依能感觉到秋雨的寒意,可是这些人却是在下着雨的秋夜,日夜不停的赶工加点,看着那些在雨夜里,昏暗的灯光下,依然拼命干活的人,沈仕鹏的表情稍变了下。

“成杰,公司规定的工期定得短,便显得任务重,时间紧,所以对劳力的控制与安排就严格起来了。来工地的人分成三个班,每班连续工作六个小时,然后休息十二小时,一天四个班次轮流不停。公司还做出规定,来工地的人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一律不许请假,更不许无故旷工;确实生病需经医务处证明。总得来说,大家还能休息好。”

觉察到沈仕鹏脸上上的变化,李致遥在说出这些时,却指着路边的下水道,转移起了话题。

“你看,其实现在整个浦东一共只有银行大厦,黄埔体育学校,综合工厂还有大电厂五处大工地,再就是四十六座他人租地投资盖的大楼。”

“租地盖楼?”

沈仕鹏一愣,竟然会有这种事?

话到这里,李致遥忍不住赞起了董事的精打算细来。

“说了你不信,自从产业银行大厦动工,这浦东开发区的六万七千三百五十六亩,地价就窜了上去,就这条浦东路,以那边的产业银行为准的中地带的,地价高到让人咋舌的地步,一些企业想赶上浦东日的这股风,一是买不到地自造营业大楼的地,二是公司也卖,现在这里的地价是两万六一亩,十年后呢?所以董事长就非常聪明的选择了租地造屋使得大家各得其所。这样不仅保持了土地自然增值的利益,同时又将经营房产的风险转嫁给了租地造屋者,而且经过一定时期后,土地上的建造物也就归之于土地所有者,真可谓是一举数得,稳获厚利,启远行向公司租地造屋,租地两亩,年租金两千。两年议涨一次,议涨不超三成,议定30年租期届满,地上建筑物就归公司所有,算着是划算,买地的钱就够盖楼了”

“倒也是,这么到也划算”

沈仕鹏点下头,这租地造屋到也是两利。

“反正公司一时半会,也没足够的银子开发浦东,那些人,不管是他洋行还是国商,只要愿意,就可以拿着公司的图纸,在这里租地盖房,这样一来,公司就能用最少的银子,办出这浦东来,而且,他们建房盖楼,用的还是筑业建筑的工人,公司是两面挣钱,租地挣着钱,盖楼又挣着钱,公司只管稿好基建就行。”

只不李致遥在得意的时候,却根本就不知道“租地造屋”是陈默然当初的无奈之举,甚至迫于这种无奈时,还曾说出那番“咱们就修路搭架子,把地租给其它人盖房子,盖好房子,咱们月月再收排污费,收他的电费,收他的……总之,只要是租界里收的费,咱们都收”

“你看,就是靠着这借鸡下蛋,公司把这浦东变成了大工地,沿江的仓库有的仍旧的仓库,只不过是用来堆积着各种建材,有的却成为了建筑工人的宿舍,这些远从皖北、山东、苏北、河南等地招来的近两万名工人,在短短不到两月的功夫,便繁华了这地方,公司在这里建了一百多间小市面,一个月能收5000多元的租金。”

“陈老板倒是挺会物尽其用啊”

沈仕鹏说出这句话时,似带着些嘲弄之意,但李致遥却是只是笑了下,他的这位同学那点都好,就是性格有些古怪。

“董事长平素最恨的就是浪费,咱们就拿现在的浦东来说,挖地基和下水道时开挖的表层土,直接用来做铺路的路基,而下层的粘土又被送到临洋径河的砖厂造砖,盖楼的碎砖被打碎掺在夯土路基里,物尽其用才是根本,外边要花百两银子办的事,在产业公司,只需要九十五两,而那五两又能拿来办更多的事,就是这种物尽其用,让浦东的债券在市上涨了十三个点。”

李致遥看了眼望窗凝视的老朋友。

“成杰,其实,像你我这样做工程的来说,所需要恰正是像董事长这般,心怀远大、魄力非常人及的人物,咱们拿产业银行大厦来说,34层高楼,一待建成,即可为全亚洲之最高之建筑,可为上海之地标,可向世界展示我国之新风,董事长的这般斤斤计较,可不正是为了用小钱办大吗?”

好友的反问只让沈仕鹏沉默了下来,自十年前自费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获土工硕士学位后,他曾三次回国,但每一次却都是失望而归,国内不需要他的专长,而在美国,尽管他尽最大努力以赶超同行,但肤色的歧视却使得他与土工协会无缘。

“辅仁,我想问你一件事”

沈仕鹏犹豫一下,认真的看着李致遥。

“那座大桥是不是碰到了问题?”

产业公司三楼大会议室内,三十六名产业公司花高薪聘请的英、美、德三国桥梁和土工专家,此时都聚做于大会桌边,会议桌上似乎摆放着一块模型,上面盖着一块白布。

一个月前,收到好友的邀请,从美国赶回上海的沈仕鹏意外的在各国专家的身影中,看到了几位熟人,他们在看到沈仕鹏进入会议时,意外之余似乎也带着理所当然的神色,若不是因为老板站在那里,或许他们会起身和沈仕鹏聊上一聊。

站在会议桌一端的陈默然在看到会场里的专家中,多了一个中国人,也同样一愣,无论是产业银行大厦或是黄埔江大桥,甚至于筑业公司设计所内的那些建筑专家几乎一色的都是的以外国工程师为主,至于国内少数的工程也只是打打下手而已。

“沈仕鹏”

撇了眼那人面前的牌子,陈默然在心下记住了这个名字,这是他所知道的第二个有资格列席这种会议的“中国工程师”。

“诸位,你们曾告诉过我,在窗外的那块地上,根本不可能建出一座航道静空高度不低于200英尺的大桥是吗?”

在陈默然说话时,沈仁鹏却又翻看了一下手中的资料,过去的一个星期,在他签署了保密合同后,便开始研究着公司位于外滩的筑桥地,那200英尺的航道静空高同样纠结着他。

“陈先生,除非你能够向西构得不少于0。5英里的引桥用地,否则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一要求,而且我已以重复多次,水平桥有利于马车的行驶”

扶着下眼镜框菲尔斯礼貌的说道,因签署保密合同的原因,使得他根不能向国内的同行征求意见,而且眼前这位陈默然提出的条件本身就违反了筑桥的基本原则。

“作为贵公司的聘任人员,我有义务提醒陈先生注意到,200英尺高桥的与双航道开合桥相比,并没有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