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414部分

民国投机者-第414部分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敬之是利令智昏,”陈立夫沉稳地说:“他以为委座去后,他能号令黄埔,其实他错了,他不能号令黄埔,重要的是,他不能号令天下,无论湖南何健、还是山西阎锡山、山东韩复渠、北平宋哲元,都不会听他地,党政军也不会听他的,唯一令人担忧的是他与汪精卫结成同盟。”

“担忧没用,”宋美龄淡淡的说:“现要做的是,讨伐令不能下,快与西安方面取得联系。”

毫无疑问,宋美龄无疑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只要蒋介石回来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不下讨伐令与取得联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讨伐令是挑起战争,取得联系就是寻求妥协。

“教导总队今朝过江了。”戴笠忽然开口道。

众人楞了下,张治中奇道:“谁让他们走的?我这个教育长怎么不知道?”

教导总队属于中央军校编制,全称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导总队,张治中作为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对教导总队有指挥权。

“蓝衣社的决定。”戴笠平静而简单的说,他没有把昨天的情况再重复一遍。

“胆大妄为,”张治中拍案而起,他立刻叫来副官,命令他立即赶到下关码头,命令桂永清立刻把部队撤回营地:“如果桂永清已经过河了,你就把后续部队拦住,命令周振强、胡启儒、张坤生立刻回校,校内等我。”

等张治中处置完一切后,宋美龄才淡淡的说:“看来我得找贺衷寒他们聊聊,这些年轻人太冲动了。”

说完之后宋美龄接着分派任务:“徐恩增、戴笠,你们要密切注意南京城内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西安方面的情况。”

徐恩增和戴笠站起来接受任务,入痛就蒋介石面前一样,宋美龄随后又对陈立夫说:“立夫,你与共党方面联系。告诉他们为了抗战,必须阻止张学良蛮干,保证委员长安全,否则中央必定全力以赴。^^^^剿灭共党和张杨,内战就将继续下去。”

“果夫,你立刻去联系中央委员们,告诉他们。现帮我的,我将来一定回报他们。”宋美龄说到这里似乎想起什么:“张静江先生到了吗?”

张静江是中央监察委员。而且此公人缘不错,与张继、林森、戴季陶、居正等人交情都很不错,他要表态支持宋美龄。可以影响一大批人。

“不清楚,昨天他没参加会议。”孔祥熙说。

“立刻与上海方面联系,让他们用快的速度送静江先生到南京。”宋美龄说完之后,转头对孔祥熙和宋子文说:“孔院长,子文,把军费卡死,能拖一天是一天。”

这个会不可能太长。联席会议下还要继续召开。商定完后,众人还要分头联系。所以宋美龄分派完后,众人立刻散去。宋美龄却留下张治中和孔祥熙,与她一起去朝天宫。

贺衷寒体内有一股亢奋,从昨天到现,他只打个短短的盹,然后就接着工作,他朝天宫已经整整三十个小时了。与他同样勤奋努力地还有邓文仪,他们有种紧迫感,有种天降大任的感觉。

干国勋中午时分从武汉来电,他已经到达,任觉五却还滞留武汉,刘建群也已经飞往广州,刘咏尧去了福州,蒋坚忍从洛阳来电他已经控制了洛阳的几十架飞机,一切都很顺利。这时外面进来报告,宋美龄、孔祥熙、张治中来了。

贺衷寒和邓文仪还没来得及安排什么,宋美龄三人就闯进来了,她的第一句话就是:“邓文仪,把蓝衣社地京干部召集起来,我要和他们讲话。”

邓文仪答应后就出去了,贺衷寒却神态平静的给宋美龄三人端来茶,然后恭恭敬敬的坐她的身边。

“贺衷寒,教导总队过江是怎么回事?奉谁地命令?为什么没向我报告?”张治中首先质问道。

“是蓝衣社总部的决定,”贺衷寒没有回避,而是直率地说:“昨天总部开会,同志们群情激昂,教导总队官兵请战,我们批准他们去陕西前线平叛。“谁给你这样的权力?”文雅的张治中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贺衷寒居然如此大胆,敢私自调动国家军队。

“张老师,这不是某个人地决定,”贺衷寒平静的说:“领袖危难,我们作为他的学生,他的部下,心急如焚;蓝衣社以国家安危为己任,对这种叛乱行为,我们绝不坐视!”

贺衷寒眼带泪花,掷地有声。

但张治中不为所动口气依然严厉:“军队不是其他,调动必须由国家统一进行,任何个人或团体,都不能私自调动,否则形同谋反,这个道理难道你不知道?”

“张老师,我知道,但我们不是私自调动,”贺衷寒抗声道:“张杨叛乱已经一天多了,可是中央呢?开了整整一天会,却连个像样的决定都没有,这是国民政府的奇耻大辱,我们采取行动有什么错?如果连这样的行为都不容许,还谈什么爱国爱党爱领袖!”

张治中顿时被噎住了,他没想到贺衷寒居然还能振振有词,他略微一顿:“教导总队属于中央军校管辖,没有我这个教育长地命令,教导总队不能动。”

贺衷寒不言声地拿出一张纸推到张治中身前:“张教育长,教导总队全体军官请战,请教育长批准!”

张治中再度被震惊了,教导总队军官的请战书居然不是交给他而是交给了蓝衣社,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人已经把蓝衣社看得比军校,比军政部高。 


第六节 南京戏(二)



“校长时常教导我们,忠孝节义;忠,是要忠于国家,忠于领袖;节,为官员职守气节,不贪污,不纳妾,以公忠勤勉任事,义之所,虽万死而不辞;今张杨举逆,领袖蒙尘;我们若张皇失措,法度全无,高兴的只能是张杨逆贼,只有举义旗严法度平叛乱,维护国家之威望,才不负校长往日之教诲。”贺衷寒含泪慷慨而言。

张治中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贺衷寒站国家的高度上句句扣死大义的名分,让他感到很难辩驳,宋美龄见张治中被贺衷寒挡了回来,便缓缓的插话道:“君山,你说的没错,可是平叛有几种平法,必须依据条件不同来定,今日日寇日夜窥视,国家危亡,能大动干戈吗?今日的中国离得开委员长的领导吗?君山你要三思而行。”

宋美龄的话里劝谏的味道十分浓厚,贺衷寒刚才与张治中的对话表明,他已经有了完整系统的理论策略,而且她发现他可以依靠掌握的蓝衣社团体,可以干涉国家的任何决策,这是蓝衣社的特性决定的,它不是一个正规的组织机构,而是超越国家机构的政治团体,成员遍及党政军,一旦这些成员认为蓝衣社高于政府机构,后果就变得十分严重,宋美龄这时发现杨永泰以前唠叨的是很有道理的。

“师母教诲我一定铭记于心,张杨作乱,其依靠就是他们手上的二十万军队,只要消灭了他们的军队,他们就只能束手就擒。如此校长地安全就能保证。”贺衷寒恭恭敬敬的对宋美龄说,可宋美龄却没从他语气发现任何要按照她的话行动的迹象。

蓝衣社地干部很快就重聚集朝天宫,这段非常时期,蓝衣社的干部们都保持着高度紧张。与朝天宫地联系再不像昨天那样松懈,邓文仪的召集令一下。他们就立刻赶到朝天宫,将那个不大的会议室塞得满满的。

“你们都是委员长地学生,”宋美龄扫视这些被蒋介石视为骨干的黄埔精英,她的左边是贺衷寒右边是孔祥熙。而张治中已经离开,他贺衷寒讲完之后就告辞回校了,她心里清楚这是回去阻止教导总队开拔,贺衷寒的态度已经表明,张治中无法制止他,倒不如让他回去。阻止教导总队:“张杨作乱,委员长被扣;如何处置不但关乎委员长的安全,也关乎国家民族的命运。委员长地安全自不待言,为什么说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呢?今日中国的局势,外有日本虎视眈眈,去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政府的反击下没有得逞,可他们不会放弃还会继续。外患如此严重。而内忧依然激烈,今年两广叛乱。川滇纠纷,学生游行罢课。共党依然阴谋颠覆政府,天灾不断,国事艰难,全赖委员长苦心经营,方为此至今。”

宋美龄娓娓道来,语气十分温和,不像是长辈对晚辈的训话,像是一家人一起谈心。

“民国14年,孙总理去世后,党内军内国内顿失核心,民国17年北伐成功后,委员长的核心地位才逐渐显现,又经过近十年的征战,这个核心才得以巩固,今天这个核心若消失了,国家就会陷入一遍混乱,国家就会分裂,诸位同学,你们很多是从广州就追随委员长,这十余年来,国家之事你们都是亲身经历的,从九一八的举国混乱,到今天国家之事已经基本走上正轨,共党实力大为削弱,国内军阀大多平定,中央政府地威望从未有如此之高,可是这个威望从何而来?我以为一大半要系与委员长身上,一旦委员长有失,中央政府威信将大为削弱,各地叛乱立时就可能发生。

今天举国要求抗战,而不希望内战,东北军西北军总兵力有二十余万,再加上共党军队,总兵力可以达到三十万,地盘远远超过前年地江西;如果付诸军事行动,内战就将延绵不绝,我们拿什么去抵抗日本人?

真正是这些因素,所以我主张和平解西安事件,消弭内战。我相信国民会支持我的。

后宋美龄又动感情地说:“委员长一向把你们看做他的子女,对你们关爱有加,从黄埔到今天,他教育培养了你们,今天他遭遇此事变,你们正应该遵循他往日地教导,把国家民族的大义放心中。委员长同意全**队政权的功绩无人可以否认,民众会时刻记心中,他首创的生活运动,是对推进国人精神建设有积极的作用,你们既然是他的忠实信徒,就应该努力推进这项运动,将其奉为终身信念。我深信,西安的叛逆们,当目睹他们的行为全国引起巨大反应时,必然会幡然醒悟,痛恨前非,反痛悔者,自当开启其自之路;我绝不是为叛逆开脱;他们的行为也无从开脱,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叛逆们明白,其妄动对国家的影响是多么可怕,使他们及时醒悟,自赎其罪。如此则国家免除刀兵之灾,黎民免除战乱之厄。”

迎接宋美龄地长篇大论地是一遍沉默。没有一个人开口支持。也没有一个人开口反对;蓝衣社地干部们只是沉默地望着宋美龄。宋美龄明显感到一种反对地情绪蔓延。她明白了。若不是顾及到她这个师母身份。恐怕有许多人就会当场反驳。现他们是以沉默表示意见。

宋美龄张张嘴。终什么也没说。孔祥熙她耳边低声说:“时间不早了。还得参加联席会议。我们走吧。”

显然孔祥熙也感受到会议室里压抑地抗议。宋美龄无奈地点点头。扬声道:“我期待你们支持我。我希望你们能从国家民族地利益。从长远考虑。然后再做出你们地决定。”

宋美龄说完后瞟了眼旁边地贺衷寒。后者面无表情地站起来。宋美龄心中轻轻叹口气。她知道贺衷寒已经决意一意孤行了。

目送宋美龄离开后。贺衷寒就宣布散会。所有人该干什么搞什么去。按既定策略去办。他自己却和邓文仪一起返身回屋。

“君山。刚才你一个劲递眼色。师母。我不好问。现师母反对。我们怎么办?”刚关上门邓文仪就有点紧张地问道。

贺衷寒淡淡一笑,完全没有刚才会上地沉重,他若无其事的瞟了眼邓文仪:“这有什么,师母是过于关心校长地安全了。她没想过,若一味示弱,校长反而回不来,政府的威望反会受到重创,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何健韩复渠之辈就会趁机而起,那是局面立时就会不可收拾,只有像我们这样既能维护国家法度、政府威望,又能把校长救回来。雪冰。这可是擎天之功。”

邓文仪若有所思的看着贺衷寒,他们是老朋友了。贺衷寒虽然没说,可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完全表明了他地意思。蒋介石回来,则有勤王之功;回不来,则可以以此向政府讨价还价,甚至可以组成蓝衣社政府。

“昨天联系会议的结果你知道吗?”邓文仪问道。

“知道,”贺衷寒说:“我正想与你商议此事,我有个想法,把何应钦推出来,让他来充当主战派旗帜,你认为如何?”

邓文仪想想后说:“我看行,他是军政部长,黄埔同学中威望也高,可以指挥黄埔同学平叛。”

得到邓文仪的支持后,贺衷寒有些兴奋的说:“我们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发个声明,拥护何应钦担任讨逆军总指挥,另外再发个告民众书。”

“声明好说,何总教官是我们黄埔老师,支持他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告民众书…”

“我来写。”贺衷寒打断邓文仪地话。

他说完之后回到办公室,半个小时不到一篇《敬告民众书》就出炉了,这份《敬告民众书》中,他首先把蒋介石的形象无限抬高:“……全党革命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