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174部分

锦衣当国-第174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城内,文渊阁中,这是天下中枢,大明帝国两直隶十三省的大政就在这边决定,能在这里的人每个都是人精,一个眼神,神色的小小变化,每个人都会分析判断。

张四维和申时行是张居正的徒党,对首辅张居正忠心耿耿,但彼此的关系一直很淡,这也是个正常的态势。

张四维、张瀚、李幼滋、申时行几个人对张居正的话一概遵从,对张居正的政令一概拥护,但彼此之间却没有什么联系。

大家都在这样的高位上,如果彼此联系的紧密,旁人嫉恨到还好说,就怕首辅张阁老自己都会猜忌。

张四维和申时行或者靠着运气或者靠着手腕,都走到了内阁之中,彼此关系也愈发的疏远。从前或许还能交谈几句,双方都入阁之后,彼此隐约间有了竞争的关系,关系就冷淡异常了。

莫说是闲谈,平日里有如路人,在内阁中只要不是张居正提出的,一人提出,另一人必然闭口不言。

不过张居正对下面两位这般的关系却从未说什么,或许只有这样的关系才会让他放心。

这事情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个人想得明白,其他的大佬们也想得明白,所以今日间张四维作出这等维护之意,才让很多人心中疑惑,甚至有人想到了,申时行今日称病不来,会不会有什么别的关系。

身在朝中,能想到的事情要想到,不能想到的事情也要想到,不然行差一步,或许就是万劫不复。

本来等待张居正的这些时间内,朝臣谈些和政事无关的风花雪月也是习惯,可刚才那一出之后。众人都是谨身正坐,但彼此之间的眼神暗示却是免不了的。

********

随着通传,首辅张居正走进了屋中,众人都是轰然站起,除了问好招呼之外,还要对阁老这一路嘘寒问暖一番,慰问阁老的辛苦。

这几个月张居正南北往返,行走各省有如天子出巡,威风八面,那有什么辛苦可言,不过这就没人会提及了。

有几位在问好问候的时候,还看看张四维这边,发现张四维一如往常,恭敬客气,没有任何的怠慢。

张居正坐到座位上没有太久,外面就传来了“皇帝驾到”的通传,众人少不得站起恭迎。

“几个月不见张先生,朕十分想念,这一路辛苦,张先生看着也清减了不少啊,诸位爱卿平身。。。。。。”

万历皇帝一进屋就先走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跟前,亲手搀扶了起来,并且问寒问暖,这番举动让众人心中都是暗叹,首辅大人就是首辅大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谁也比不了啊!

“陛下挂念微臣,臣惶恐。”

张居正逊谢几句,跟在皇帝身后的冯保抬头看了万历皇帝一眼,他觉得有些不对。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尽管亲厚,却让人感觉到些疏离,如果从前,万历皇帝的脸上绝不会挂上什么笑容。

他这么厌恶每日的课程,宁可严师张居正晚回来几天,现在回来,等于他的生活不那么自由,怎么高兴的起来,又因为张居正不是外人,所以万历皇帝也不会掩饰自己的心情。

可今日间,万历小皇帝说的妥帖,态度又是亲厚,可冯保总觉得内里的意思并不是那么亲密。

心中有一点点疑惑,不过看着万历皇帝扶起张居正,一直是满面和气笑意的说话,冯保也觉得自己多心,皇帝也不是小孩子,也在长大,行动举止也越来越成熟了。

万历小皇帝脸上带着笑容,说中午在宫内设下酒宴,为张首辅接风洗尘,然后张居正又要谢过大恩,这一系列的礼节套路结束后。众人这才落定位置。

辽镇总兵官李成梁上疏请求朝廷划拨粮饷,准备练兵筹备,准备在秋冬之交对鞑虏泰宁部再发动一次进剿,彻底扫平这支骚扰边境多年的贼人。蓟镇总兵官戚继光上疏请求在永平府和河间府募集民夫青壮,修缮蓟镇边墙和堡垒,尽管隆庆年就已经和俺答部议和,但冬天的小规模骚扰是免不了的。

这都是兵部尚书张四维的本职管辖,一一道来,说完之后,张居正先是沉默,然后转向户部尚书马自强。开口询问道:

“库中钱粮可充裕?”

问及这个,也是大学士的户部尚书马自强朗声答道:

“库中存银尚有四百万两,这都是陛下圣明,阁老清丈田亩之功,国库从此无忧!!”

他快要六十的年纪,说话却中气十足,马自强这话说国库倒是其次,重重的奉承了张居正一下才是重点。

自大明立国到如今,关中人入阁的只有这马自强一人,看来能到这位置也有他的道理,那关中口音的官话朗声说出,屋中诸人都是一愣,接着人人附和了几句,无非是夸赞陛下圣明,阁老英明。

张居正脸上露出些许笑意,转头对张四维说道:

“陛下,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是宿将,做事稳妥,且泰宁部已经是穷途末路,俺答部对和议阳奉阴违,做些应对也应该,陛下,此事可否让子维领衔,兵部和户部一起核一核,算出个数目来,然后把银子拨下去?”

尽管是在征询万历皇帝的意见,可事事都已经拿定了主意,万历皇帝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张先生考虑的是,内阁票拟后,冯大伴那边就批红吧!”

站在一侧的冯保应了声,张四维在那里又拿出另外一份折子来,开口说道:

“广东总督凌云翼写过来一封信,说此事上疏不知是否妥当,请臣在朝议之事拿出商讨,若有准信他那边再灵行上疏。”

万历皇帝点头,不过张四维还是看到张居正下巴点了点的动作。才上前说道:

“副总兵、东安参将陈璘多次提及,佛郎机人租住大明澳门之地,然在澳门并不安心行商,反倒修建墙垒,积蓄火器,又和闽地海盗勾结,多行不法之事,虽然人数不足两万,但非我族类,应有防范,不过广东水师船只老旧,不堪大战,请求朝廷划拨银两修缮船只,整备水师。”

张居正沉吟了下,用手捋捋自己的长须,开口说道:

“陈璘,谭子理曾多次谈及,说是此人精通兵法,尤擅海战,他谈及此事也应该事出有因,诸位怎么看?”

话这么讲,那就是张居正不拿主意,要征询众人的意见了,几个人对视一眼,马自强沉声开口说道:

“陛下,澳门之事臣也有耳闻,说真番不过数千,其中青壮也就是三千之数,这点人丁又多是商贩水手,能做的什么,闽粤兵马过二十万,又有战船数百,真要有事,顷刻可平,国库虽充裕,但也要量入为出,边镇乃重地,海港生番不过小患,可整饬水师,修造战船,没有百万两哪里能够,倭寇之患虽已平靖,可当时修造的战船留存甚多,水师兵马又都是上过战场的精锐,何必屋上架屋,这陈参将求功的心思未免重了些,依臣看,广东福建两省小心戒备,也就是了。”

众人都是点头,何必多生是非,粤省澳门本就是穷恶之地,那佛朗机番人租住,也就由得他了,这陈璘的东安参将是负责陆上,和海事无关,撺掇广东总督凌云翼写这封信,想来是要求战求功,真是无知武夫,难道不知道,动刀兵要死人吗,朝廷流水花钱自不必说了。

“陛下,不若下一道旨意,让广东戒备警惕,不得松懈,陛下的意思呢?”

“张先生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办吧。”

*********

“陛下,言官的奏疏和折子,通政司都已呈交司礼监,不知陛下圣意如何?”

都察院左都御史吕光明出列说道



求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君臣谈津门 为何问王通

第二百六十九章 君臣谈津门 为何问王通

“谭尚书在的时候。也曾多次和朕提及陈璘,说论起水战,此人当世第一。”

吕光明出列的时候,万历皇帝却偏头和张居正说道,把人直接晾在了那里,天子问询,臣下等待也是应该的。

张居正侧身点头说道:

“回禀陛下,谭子理也和臣谈及此人,不过倭寇已经平定,闽粤海匪也不敢为祸内陆,水师不过做个防范,用处不大,且陈璘在陆上也是良将,剿灭苗乱之时多有功劳,也算人尽其才。”

万历皇帝琢磨了琢磨,神色严肃的说道:

“陆上是朕的疆土,海上难道不是了?那些红毛生番用诡计在广东得了澳门租住,朕每想起就觉得不舒服,虽说定了契约,可也不能让他们在大明的疆土上逍遥,张先生。内阁和兵部议一议,让陈璘把广东的水师管起来。”

张居正沉吟了下,转身看张四维一眼,躬身说道:

“臣接旨,不过有一事陛下慎之,陆上方是社稷根本,海上微末小节,三保太监出洋那等消耗民财的举动,万万不能再做了!”

这个说法倒是文渊阁中诸位大臣都很赞同,众人都是齐齐出列跪在地上说道:

“请陛下慎思!”

万历皇帝没想到自己的说法居然激起这样的反应,迟疑了迟疑,还是开口说道:

“朕在虎。。。。。。,朕曾听过,海上亦有无尽财富,南直隶和闽浙海商各个富甲一方。。。。。。”

这话一说出口,满屋子一静,大臣们彼此交换了下眼神,冯保和张诚两个人也交换了下眼神,张诚手攥紧了几下,从侧边走出来,跪在地上磕头说道:

“万岁爷,奴婢万死,昨日为了让万岁爷您开心,寻了几本讲故事的话本给您,那上面的事情都是编的,做不得真,误了万岁爷。奴婢万死,奴婢万死!”

万历一愣,白净的圆脸迅速涨红,张诚已经是咚咚的磕起头来,万历皇帝脸瞥了眼跪在地上的张居正,发现张居正盯着自己微微摇头。

万历皇帝脸上的涨红缓缓消去,静了会才开口说道:

“也不关张伴伴的事,倒是寡人轻信了,起来吧,诸位爱卿也都起身吧!”

一名宦官用话本给皇帝看,并且让皇帝信以为真,还把这信以为真的话语拿到朝会上来讲,这不知道是多大的罪过,朝中文臣早该义愤填膺的求皇帝用刑问罪了,不过这次众人都沉默的很。

张诚这等老于世故的太监,嘴里刚才自承了滔天的罪名,起身后却也跟个没事人一般,回到了冯保的身边。

又那眼尖的还能看到冯保对张诚微微点头,屋中大臣们也都跟个没事人一样各自回归原位。

都察院左都御史吕光明方才等于是被晾在了那里,不过这也是老于世故的,丝毫不觉的如何。等文渊阁中安静下来之后,又是出列道:

“陛下,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等处的言官们的奏疏这几日都已经递到了通政司,不知道陛下圣意如何?”

万历皇帝脸上的笑意早就消失不见,冷冰冰的说道:

“不知道吕爱卿为何如此的确定,你怎么知道这些奏疏没有被司礼监打回去,朕一定看到了呢?”

吕光明神色一窒,奏疏按照规矩是要递到通政司,然后通政司转给司礼监,经过审核之后才会到皇帝手中,很多时候不重要的奏折司礼监直接批复,对宦官不利的奏折直接就被打了回去,天子根本就不知道。

都御史吕光明此次却好像能知道这些奏疏都到了天子手中,开口直接询问,却被万历皇帝抓住了话柄。

“陛下,吕大人本就是总领监察言官,有此一问也是职分所在,些许口误,陛下宽宏大量,放过就是了!”

吕光明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跪下认罪的窘迫时候,张居正淡然的给他解了围,这句话说完,万历皇帝才不再追问,带着些怨气的说道:

“寡人那一日不收到奏疏,天知道吕大人说什么!?”

“吕大人,言官们上疏时大多于上司商议,吕大人身为监察言官的总领,自然知道的最多,直言便是!”

张居正又是说道。吕光明这才稍微整理了下,朗声开口说道:

“天津卫城,乃是漕运枢纽,粮秣辎重汇集之地,第一等的重镇,朝廷在天津设置官署就为了严惩不法,督促转运输送,天津设锦衣卫千户所,也是为了此等职责,如今天津锦衣卫千户王通却肆意妄为,横行不法。”

听到这“王通”这名字之后,文渊阁中的官员有几个直接低下了头,还有的口鼻观心做沉思状,却向后缩了几步。

“王通驱使锦衣卫兵卒,横行城内,向各家商铺民户强行摊派平安牌子,勒索银钱,更当街杀害良民,天津城内百姓多有逃亡他处者,更在前些日子领兵入城,将良民百姓强行驱逐出城,众人慑于威势,敢怒不敢言。”

吕光明朗声说完。边上右都御史沈秉风也出列说道:

“天津卫城乃是军国重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王通所作所为,贪墨腐坏触犯律法不说,在天津此处败坏朝廷声誉,烦扰漕运大事,这才是关系大明的要害,臣请陛下下旨将王通绳之于法,并治锦衣卫都指挥使刘守有失察之罪!”

万历皇帝坐在那里看了看分列两边的大臣,他在这些人老成精的大佬脸上看不出什么,个个都是老神在在的模样。

万历皇帝向后靠了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