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962部分

刺明-第962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不备,发一笔横财,也没有那样的机会。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员,都被虎贲军强行从城里清理出来。
张准的意思,其实不是要将京城酿成一座空城的,不过,在下面执行的时候,呈现了一点点的偏差。为了顺利的对京城进行规划和改造,缄默决定将城内的人,都暂时全部搬离出去。换言之,就是城内除虎贲军的士兵,再也不要其他任何人存在。
在光禄寺,张准和缄默讨论了很多问题。作为顺天府的新任知府,京城未来的重建任务,主要就是依靠缄默来负责了。他这个原来的涿州知州,这次承担的任务,还真是有点难度。固然,要是贺逢圣有兴趣的话,无妨到京城来帮一下忙。
贺逢圣本人年纪大了,jing神不太好,或许做不来太多的工作。可是,他men下的那些门生,个个都年轻力壮,jing力充分。张准和他们接触过,发现他们还是挺能做事的。只要贺逢圣带个头,很多事情,就可以jiao给门生去完成了。
缄默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京师进行重新的规划。这是张准的意思。原来的京师,人口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给京城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晦气于京城的健康成长。
依照张准的意思,新的京师,要对人口进行一定的控制,要将全部的人口,都控制在三十万人以下。除政治、科技、文化等行业之外,其他的各行各业,都可以放置到京城的外面。显然,这有点效仿华盛顿的意思。
虎贲军大都督府,暂时还在青岛,短时间内是不会迁徙到京城来的。虎贲军的军队,也不会持久在城内驻扎。在未来,虎贲军也不会在京城驻军。因此,缄默有足够的时间,对京城进行改造。
除对京城进行重新规划之外,如何包管京城的物资供应,也是重头戏。京城自己,几乎不生产任何的物资,所有的物资,都要从外地输送进来。这就意味着,输送渠道必须丰富并且通顺。即使有某条渠道梗塞了,其他的渠道,也能满足京城的物资需要。
京师要运转起来,运河的通顺,是必须的。一直以来,京城物资供应的最主要渠道,就是京杭大运河。一旦这条运输动脉被切断,京城就要陷入瘫痪了。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虎贲军就切断了这条大动脉,将京城内达官权贵的腰包,都全部压榨扁了。
其实,目前的京杭大运河,只是被虎贲军在德州、临清等地拦腰截断了。现在,虎贲军将运河开放,漕运自然就恢复了。来自江南的物资,可以顺利的达到京师。
不过,张准更加欣赏的,乃是海运。以现在虎贲军海军的海上运输能力,加上民间的运输能力,通过海运,向京师输送大量的物资,可以进一步的包管京师的物资需要。
漕运的本钱其实还是挺高的,主要是运河的维护本钱高。以前,朝廷每年投放在运河维修上的银子,都在几十万两左右。在大型船只价格越来越廉价的时候,用几十万两银子,可以新建几百艘的大型商船了。几百艘的大型商船,运输能力,可要比漕运强得太多了。
运河尽管沟通了南北,曾经阐扬了很大的作用。可是,随着海运能力的增强,随着各地的“高速公路”的不竭呈现,运河的作用,会被进一步的弱化。如果以后发现了蒸汽机,发现了铁路和火车,运河的作用,就更加的微弱了。
张准大力支持海运,其实还有战略上的目的。海运的发财,对增强国人的航海意识,也是很有好处的。只有认识海洋,喜欢海洋,才能争霸海洋。在未来的两三百年,可都是争夺海洋的黄金时代啊!争霸海洋,需要大量的战舰,需要大量的水手。
战舰,张准可以拼命的建造,每年下水一百多艘,甚至是几百艘的大型战舰,都是完全可以的。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原材料,战舰根本不是问题。可是,水手的培养,就有难度了。
零丁依靠虎贲军自己,一个一个的培养水手,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需要啊。依照一艘战舰一百个水手来计算,一千艘的战舰,就要十万人。要是一万艘战舰,就是一百万人了。以新帝国的能力,一万艘战舰,是很是有希望的。
只有全民大航海,才有机会培养更多的水手。张准的要求不算很高,只要明国有5%左右的人口,愿意投身海洋,就有几百万人了。就好像荷兰人那样,人口不过几百万,人手的数量,就差不多有三十万。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壮年男子,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要说人口优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明国相比。
如果要大力成长海运的话,大沽口港口肯定是要扩建的,至少需要能够同时停靠十艘大型的船只,还需要安装很多装卸设备,如龙men架和滑轮组之类的,才能加快物资的装卸速度。
另外,从大沽口到京城的“高速公路”,估计也要尽快的开通。只有实现无缝连接,物资才有可能尽快的被输送到京师。总的来说,扩建一个港口,加上建设高速公路的本钱,也要比维护运河的本钱低很多。这笔账,还是很是划算的。
“缄默,要想体例整治风沙。”
张准缓缓的提到了京城的第二个麻烦。
不单单是后世的京城,有风沙吹袭,经常是沙尘暴滚滚。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风沙了。每年的天和冬季,京城都要受到风沙的严重干扰。在风沙肆虐的时候,曾经有过三天三夜不断的记录。就连紫禁城,都被厚厚的风沙给掩盖了。
京师的风沙如此的厉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昌平、怀来、保安州、延庆州、宣府一带,土地干旱,沙漠化的水平,很是的严重。加上战争的破坏,大量的沙尘被狂风吹起来,向着京师猛扑过来。特别是在鞑子连续入寇以后,本地的民众纷繁逃亡,土地没有人耕种,水利设施没有人修理,风沙就更加的严重了。
其实,在xiao冰河时期,要根治京城的风沙,简直是很是麻烦的事情。这不是投入资金就可以的。没有科学的体例,没有持久的规划,根本不成能解脱沙尘暴的威胁。
张准掐指计算了一下,距离xiao冰河期结束,至少还要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整治,京城西北地区的风沙情况,只会更加的严重。换言之,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必须依靠人工整治西北的风沙。
人工整治,最有效的体例,固然是植树造林。只要将荒漠化的土地,都种上树木,包管树木的生长,风沙自然就被摁住了。不过,在这个年代,植树造林的难度,简直比较大啊。要植树造林,必须有足够的水源。可是,要包管西北地区的水源,自己就是很大的难题。xiao冰河时期的干旱,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是,即使植树造林的难度再大,也必须进行。要是继续放任风沙蔓延,后果会更加的严重。固然,要是张准不负责任的话,他也可以慢慢的等,比及xiao冰河时期结束,气候回暖,然后再想体例。可是,张准绝对不是这样坐等的人。
“关于植树造林的问题,你要全面统筹,然后让处所官员想出一个体例来。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问责到人。做得好的,升官发家。做的欠好的,收拾负担滚蛋。”
张准缓缓的说道。
缄默马上深感压力。没有人会怀疑张准的话。都督大人的话,谁敢轻视?他既然这么说了,就肯定会这么做的。做得好,升官发家,前程锦绣。做的欠好,就真的要卷铺盖回家了。
可是,缄默感觉自己的压力,真的好大啊!眼下的顺天府,是一片的破败局面啊!不要说植树造林,就是开垦荒地,都没有足够的人手。以前的顺天府,包含京城的民众,可能有足足三百万人。可是现在,有三十万人都算好了。
缄默的这个顺天府知府,管辖的地区,其实是很大的,昌平、怀柔、密云、yu田、遵化等地,都在他的管辖傍边。东面的情况好一点,西面的情况就比较糟糕。顺天府也是被鞑子得最严重的一个府,除京城自己,其他的各县,都被鞑子破坏得差不多了。
好像香河、遵化、密云、怀柔等地,城墙都被鞑子全部推平了。里面的民众,要么是早早的逃亡了,要么是被鞑子全部屠戮了,侥幸活下来的,可能还不到一百人。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没有劳动力,一切生产都无从说起啊!
事实上,在整个北国,自从鞑子入寇以后,人口就急剧的减少了。顺天府的人口少,其他地区的人口也不多。再往北的宣府等地,其实都是军镇了。在本地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军户,民户的数量是很少的。固然,在虎贲军到来以后,他们的户籍,都被全部解除,成为统一的民户。
然而,整个宣府的人口,加起来,最多也就是二三十万。这么点的人口,不要说迁徙到顺天府,就是满足本地的需要,都不成能。何况,日后虎贲军还要在宣府驻军的。
“水,也必须想体例解决。”
张准才不管缄默的压力,又慢慢的说道。
京城,除风沙之外,还有一个挺麻烦的处所,就是缺水。
北直隶的水资源,一直都不是很充沛,在进入xiao冰河期以后,缺水的情况,就更加的严重了。注意啊,这里提到的水,都是指饮用水,至于洗澡水之类的,还不计算在内。在明代的北国,一个月洗一次澡,那绝对是奢侈了。大大都人都是洗洗脚,就睡了。
所谓的yu泉山的泉水,只属于极少数人的,非皇室贵族,高官重臣,不克不及享用。一般的苍生,喝到的,也就是河水或者是井水。有条件的,将河水或者井水沉淀一下,去失落里面的污泥再喝。没条件的,直接就喝了。
流经京城周围的,主要是卢沟河。卢沟河流经的处所,就是后世的永定河一带。由于上游干旱,降水量很少,卢沟河的水量,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位。
“要想体例,修建密云水库。”
张准缓缓的说道。
来自后世的他,自然知道密云水库的重要xing。只要将密云水库修建起来,京城就不缺水了。后世的北京,一千多万人口,还有那么多的工业,都能够支撑起来,何况是四百年前的北京。
明朝的北京,在最壮盛的时候,也不过一百来万人,最多相当于后世的一个三线城市罢了。甚至可能三线都不到,得划入四线里面。在沿海地区,随便一个xiao县城,人口都在百万以上了。
可是,对缄默来说,就有点麻烦了。修建水库,缄默不是不知道。可是,要修建一个这么大的水库,就超出他的认知能力了。都督大人的要求,还真是一个比一个反常。

'  '
第965章 山西晋商的末日
第965章山西晋商的末日
(0第二更送到】
其实,在张准看来,只要有水泥,有足够的石头,修筑水库的问题不大。要是技术不过关,完全可以将水库修得低平一点啊最多储蓄的水少一点罢了。至于劳动力,目前暂时没有,以后总会有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历来不缺人。
古代的石桥,是很是坚固的,要是加上水泥的话,应该会更加的坚固。水泥的最大特xìng,就是可以在水底下凝结,这将极大的加快建造的进度。建造石桥的难度,要比建造水库的难度大很多。赵州桥不也存在了上千年了吗?
固然,以缄默目前的能力,要一下子对这么多的事情,还是有难度的。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缄默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因此,张准决定,派遣一个人前来帮忙他。
“缄默,你听说过贺逢圣的名字吗?”
张准忽然意味深长的说道。
“贺逢圣?贺克繇?”
缄默有点惊讶的说道。
“没错,就是他。”
张准微笑着说道。
缄默啊啊两声,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对贺逢圣,缄默自然是知道的。天底下的士子,只要是有点见识的,谁不知贺喜逢圣的名字?当初,贺逢圣也是因为匹敌魏忠贤,而被削职回乡的。回乡以后,他专心收徒,书育人,前后教导了上百名的门生。王时德就是其中的一个。
湖广地区的学子,几乎都以拜在贺逢圣的门下为荣。就算无法直接拜在贺逢圣的门下,他们也要想体例,将自己和贺逢圣拉扯起来。在那时的江南,东南半壁,以复社为首,名人辈出。在西面的湖广一带,却是以贺逢圣为首,可见他的地位。
难道说,张准准备让贺逢圣来主持兴修密云水库这件事情?这简直是一件大好事啊以贺逢圣的能力和威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贺逢圣到来以后,自己这个晚辈,经常聆听他的教诲,也是很有好处的。或许,张准这样放置,也是为了让贺逢圣日后登上高位吧。究竟结果,这样有名望的人,是不成能屈就于知府的职务的。
然而,张准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我准备让他来做你的副手。”
缄默马上脸sè一红,下意识的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贺逢圣来做他的副手?张准的放置,简直让缄默大吃一惊。他的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