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645部分

刺明-第645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尤其是能静下心去踏实的成长,更不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这样的毛病,太多的人太容易犯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来领导虎贲军,可能这时候最积极的,就是抢占土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周围的土地,都全部抢过来再说。然而,张准采纳的,乃是踏实成长的策略,先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能力的时候再出击。或许,这是他的稳重个性使然。
其实,虎贲军现在控制的土地已经不小了,莱州府、登州府、青州府,都是绝对的平安区,不会再有任何的危险。济南府目前还有一些危险,可能会遭受鞑子骑兵的袭扰。东昌府也是如此,还无法包管绝对的平安。至于兖州府,虎贲军的实力,暂时还没有渗透到那里。
认真说起来,虎贲军成长到现在,也就是两年的时间。用两年的时间,来经营三府之地,显然是不敷的。现在的登州府,就有很多细致的工作,尚未完成。青州府更是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是刚刚开始。处所大了,措置不到位的事情,会时有产生,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张准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麾下的文化人太少,这致使内政人员严重不足。认真比较起来,张准其实和皇太极有几分相似,麾下的人都是兵戈很勇敢,搞内政就比较麻烦。日后的解放军可以将军队干部就地转化为处所干部,充分内政系统。然而,张准做不到。因为,目前的虎贲军,根本就没有几个文化人。
幸好现在有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等三个大将在,又有王铭宇、刘航、刘宝玉、刘广新等新生力量在,算是勉强搭起了架子。通过三员大将的关系,虎贲军可以陆陆续续的吸引到一些寒门学子,例如王时德这类人投奔,充分文化人的力量。可是总的来说,文化人还是严重偏少。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成长内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成长内政和兵戈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克不及给内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干都干不了。
只有日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身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可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内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坚持面,使得他人不肯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内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根本没有成型。
另外,内政的成长,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内政系统步队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合,内政系统涉及的各个方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内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强及格罢了。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简直给虎贲军的内政,注入了相当强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示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农业科技,简直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成长,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便利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兴建了一个活版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书籍。虽然绝大大都的农户都看不懂相关的书籍,不过没有关系,不是有专门的解说员吗?这些书籍,就是为了尽早的形成标准化的解说,以免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变形走样。
现在青州府已经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可以全面的展开,农科司的全体骨干,就到青州府坐镇来了。张准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农科司所有人员的士气。前线的战事如此的紧张,张准还是抽时间赶了回来,这充分辩明,张准对农科司的工作,是很是支持的。
寒暄过后,老田头就请张准做指示。
张准含笑摇头说道:“没有什么指示,只要你们踏实干活,我就很高兴了。老苍生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是踏实的。要是老苍生不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就是轻浮的。”
宋应星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之前提到的一些想法,在下仔细的斟酌过,似乎大人在哪里亲眼见过,否则应该无法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只是不知道都督大人是在什么处所看见过,在下也想抽时间去看看。”
张准含笑说道:“呵呵,没有亲眼见过,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固然不克不及认可,自己在四百年后,简直亲眼见过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是根据后世的人总结出来的完美经验,剽窃进行的,自然是十分的细致到位。这个宋应星,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要是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宋应星企盼的说道:“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亲自听过你提出的建议,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你今天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旁边的徐正明也是满脸的企盼。
张准沉吟片刻,慢慢的说道:“要说建议,我还真的有一些,就是不知道操作起来有没有困难。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却是可以详细的说一说。”
宋应星恳切的说道:“都督大人,只要你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的。我们另外本领没有,这钻田头地间的本领,还是有的。这一点,还请都督大人安心。”
张准含笑说道:“我的建议,倒不消钻田头地间,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维罢了。宋应星,你在技术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在思维见识方面,稍微拓展一下,你将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宋应星明显能感觉到张准对自己的敬意,他情不自禁的有些奇怪。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吏员罢了,根本没有任何的品级。自己的家庭,好像在张准的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显摆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张准喜欢自己的技术工作。这还是他的技术工作,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实质性的重视。
在明朝,好像宋应星这样,欠好好的去书,反而跑到田间地头去看这看那,研究这研究那,在他人看来,纯粹是游手好闲。甚至,连哥哥宋应升都觉得,这孩子,绝对是毁失落了。可是来到了山东以后,宋应星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技术,张准甚至专门建立了一间印刷厂。这让宋应星感觉到,就算不做官,也未必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以后,宋应星急忙说道:“大人请讲。”
张准点颔首,慢慢的说道:“我想说的是大农业和小农业之间的关系。小农业,单单包含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大农业,却包含农林牧副渔等诸多的内容。农林牧副渔,你听过吗?”
宋应星摇头。
张准看着旁边的徐正明。
徐正明也摇头,暗示自己没听说过。
张准点颔首,娓娓说道:“我们需要纠正一些陈腐的观点,拓展一下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认识到,不但仅是田地里生产的工具,才能叫做农业。我们应该将所有的食物,包含田地里生产,包含树林里生产,包含湖泊里生产的,包含大海里生产的,包含养殖场里面生产的,只要是粮食,只要是能入口的工具,我们都应该称作粮食。”
“具体来说,就是不单包含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豆类、水果、蔬菜等,还应该包含蛋、奶、鱼、肉、虾等。而肉类也包含很多,猪、马、牛、羊、鸡、鸭、狗都应该囊括在其中。以前,可能没有人将蛋奶鱼肉虾之类的都归入到农业方面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纠正这样的的观点。”
“这林林总总的食物,我们总称为农林牧副渔。农,就是农业,小农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田地里的生产,最主要的就是水稻和小麦,现在还有玉米、红薯、土豆什么的。林,就是林业,包含一切和森林相关的财产,如木材生产,树木种植等。”
“牧,就是畜牧业,包含家禽和家畜的饲养。副,就是副业,如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赚点零花钱,又或者是狩猎、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等。渔,就是渔业,包含饲养鱼类和出海打鱼等方面。基本上,农林牧副渔五个字,囊括了农民的全部生活内容。”
感觉自己的解释,有点干巴巴的,张准停下来问道:“能理解吗?”
宋应星斟酌着说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局限在田地上?除田地之外,还有更多的处所,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
张准微笑着点颔首,赞赏的说道:“对你基本上领悟到了”
他站起来,指着前面的田野,朗声说道:“过去,我们大部分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田地的上面。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农民们的最高理想。能够拥有一亩三分地,也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均田令的公布,就是满足他们的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事实上,我们还有更广泛的空间,可以成长更多的农业类型。青州府的田地不多,看起来似乎先天条件不足。其实否则。青州府有大量的山地,大量的森林,大量的湖泊,大量的河滩,还有广袤的海湾。这一切,只要我们改变思维,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均田令的公布,其实不是要将所有的人,都全部束缚在田地上。实际上,随着生产机械的不竭进步,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高。以前,一家一头牛,耕种二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了。可是,以后,会有更先进的农具,一个人耕种二十亩地,都完全不成问题。那么,多出来的靠劳动力,往哪里安设?自然是要去做另外事情。”
“其实,我其实不建议,一家子里的所有人,都在田地里埋头干活。我们的一般家庭,都有好几个劳动力,他们应该将每个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除耕田种地,还可以做点另外事情。例如,饲养更多的家禽牲畜,或者是种植果树,又或者是出海打鱼,又或者是手工制作某些器皿用具等。”
“我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有自己的短处。或许,有的人不擅长种地,可是擅长编织手工艺品。或许,我们有的人不擅长种地,却擅长饲养家禽家畜。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更大的成长空间。农业,不该该被束缚在土地上,应该有更广泛的前景。”
“只有农林牧副渔等多个方面,都全面健康成长,食物才能真正的丰富起来。没有人饲养家禽家畜,我们的餐桌上,就不成能有太多的肉类。没有人出海打鱼,我们也很难吃到鱼类。我们想要让生活变得更好,想要让餐桌更加的丰富,就要积极的成长农林牧副渔。”
“因为战乱和饥荒的缘故,我们目前,基本上都停留在吃饱就是最大满足的阶段。一个月能吃到一次肉,已经是很是不错的了。可是,这样的日子,相信大家都不会满足。想吃肉的日子,会越来越多。届时,市场对家禽家畜的需求,就会很是的旺盛。”
宋应星明显眼前发亮。
张准的说法,简直是极大的拓展了他的思维。他原本就是爱思考的人,在思考农业技术的成长之外,如何提高社会的总体粮食产量,也是他关注的。可是,他以前的目光,简直是只关注在田地之间,对田地之外,不是很是的关注。
宋应星期盼的说道:“都督大人,你的话给在下很大的启发。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以前的一些做法,一些习惯,一些老传统,都有可能需要改变了?”
张准点颔首,赞赏的说道:“你的领悟能力很强,简直如此。我们需要改变的工具,其实很多。既然我们树立了大农业的概念,就要统一策划了。有些想法和做法,看起来是理所固然的,其实否则。”
“好比说,纵火烧林,开荒垦田,以前我们经常这么做,历来没有觉得这样不对。可是现在,我们要想一想。烧失落森林以后,开垦出来的田地,能种几多的工具,能获取几多的利益?而我们要是保存这片森林,又能获取几多的利益?”
“森林没有效益吗?固然有。木材就是巨大的效益所在。我们虎贲军需要大量的木材造船,种植树木,也是一项久长的财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起来有点远。可是,只要不是急功近利的话,林业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木材,永远都是不敷的。”
“湖泊也是如此。以前,我们拼命的往湖泊里面填土,扩大田地的面积。要是我们用湖泊来养鱼,会有几多的收益呢?青州府最大的湖泊,就是清水泊。这个湖泊我去看过,里面的各种鱼很是的多,本地的渔民都捕捞不完。这么大的一个天然宝库,我们居然遗忘了,这是很是可惜的。”
徐正明轻轻的插口说道:“都督大人,一家一户的,连渔船都买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