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518部分

刺明-第518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慢慢来嘛。”张准颔首说道。
“这些日子,我也从昔日同僚那里,了解到一些朝鲜的情况。你要是有时间,我就给你说说吧。”高弘图看到张准坚决要去朝鲜,就没有继续劝阻,换了话题说道。
“好”张准爽快的点颔首。
高弘图就慢慢的解说起来。
朝鲜的局势,比较复杂,也比较懦弱。
一直以来,朝鲜都是明国的忠诚附属国。这是从明国开国之初就形成的。当初,朝鲜还叫高丽。高丽政权由于持久受蒙古人统治,其国王已经完全蒙古化,惟蒙古人的命是从。但其国人和爱国大臣还是向往中国的先进文明。蒙古被中国人赶走后,高丽王还是追随蒙古人,这激起广大高丽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愤怒。
刚好高丽王派遣大将军李成桂率军出征明国,李成桂在人民和爱国大臣的拥护下,策动叛乱,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向明国皇帝(皇帝只能是中国人,也就是那时的洪武皇帝朱元璋)请命,并请求新国的国名。朱元璋赐其国名为“朝鲜”。从此,朝鲜是中国的“不征之国”。
万历年间,日本基本统一,丰臣秀吉向外扩张,入侵朝鲜。朝鲜抵当不住,向中国求援。中国派遣军队,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援朝”的伟大胜利。朝鲜国王室对中国感恩感德,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两国的文化、贸易往来,是很是频繁的。朝鲜高层基本都晓得汉语,使用汉字,和朝鲜贵族、高官交往,基本上不需要翻译。还有大量的朝鲜人假寓在北京、南京等地。朝鲜国内建筑的样式,还有各种政治制度,都完全是照搬明朝的。
朝鲜光海君朝末年,鞑子兴起,连续打败了明军。朝鲜作为明国的附属国,也感受到了鞑子的强大压力。光海君不克不及不采纳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明朝的同时也向鞑子示好。这种态度为朝鲜的正统派两班阶级所不容。再加上光海君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宫廷内部不合势力之间的争斗,最终引发了朝鲜的内部政变。
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产生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策动宫廷政变。三月十三日晨,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李朝仁祖。仁祖即位后,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
仁祖在两班阶级、尤其是儒家学者支持下,采纳亲明排金的政策。那时明金坚持,鞑子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对如何措置朝鲜,鞑子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常劝其父进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平安,非爱我也,实自爱也”。
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纳拉拢的政策,屡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鞑子结盟。可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否决鞑子。朝鲜还将获得的很多有关鞑子的情报,都送给了明朝。
此时,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兵丁二百余人,在朝鲜皮岛建立了牵制鞑子、联络辽民的海外基地,势力不竭壮大。朝鲜允许毛文龙在本国北部开荒屯田,生产粮食,并且免收赋税。还允许毛文龙低价购买朝鲜国内的粮食。这一点,对毛文龙的帮忙很是大。否则,以东江镇的几个海岛,以及明国日益晦暗的政局,日渐干枯的钱粮,根本无法满足东江镇军民的需要。
努尔哈赤要求朝鲜隔离与毛文龙的往来,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在毛文龙生前,朝鲜和毛文龙的关系,一直很是密切。皇太极即位后,曾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消息言语霎时可知,可恨可恨”。
为了打破明、蒙、鲜三面包抄圈,皇太极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讲和,背后则把进攻的矛头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消灭毛文龙,消灭后顾之忧。同时朝鲜方面因为鞑子的威胁与日剧增,也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
仁祖二年,李倧命令守御使李曙修筑南汉山城。碧岩大师被任命为修筑工程的总指挥,带动八道守军轮流服劳役。两年以后即仁祖四年,全长9公里、有四将台、四大门、十六暗门的南汉山城便竣工了。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年,朝鲜仁祖五年,鞑子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戎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处所”、“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度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
鞑子军力强大,毛文龙不克不及不退居皮岛。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鞑子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鞑子把进攻目标转为朝。随即,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
仁祖获得鞑子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子女送到江华岛出亡。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鞑子营中投书求和。
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鞑子的军事压力,基本上承诺了鞑子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合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暗示“没必要强要”。
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鞑子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可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鞑子撤兵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成复还”,又强逼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鞑子逃人、追增贡物。
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对明国的士大夫来说,丁卯胡乱实在是不但彩的事情,连温体仁都羞于提起。做大哥的,没有能力呵护自己的小弟,白白的看着他被外人欺负了,却没有体例讨回公道来。偏偏这个小弟对大哥还是念念不忘,泪眼婆娑,可怜兮兮的,认真是令做大哥的觉得忸捏。
丁卯胡乱之后,鞑子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其实不和睦。鞑子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崇祯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鞑子媾和的行为暗示谅解,同时表扬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崇祯对朝鲜被鞑子欺负,心里固然也很不舒服。只是,他简直没有能力帮忙朝鲜。明国自己的情况,那时也是相当的不妙。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焕诱杀毛文龙,罪名是“桀骜不驯”,还说是为朝鲜除去一害,还强逼朝鲜致书袁崇焕暗示感谢。其实,朝鲜内部对毛文龙的被杀,还是很是不解的。对朝鲜人来说,毛文龙的军队,就是明国对朝鲜的最大呵护。有毛文龙指挥的明**队在,朝鲜怎么都感觉平安一点。
而在与鞑子的交往中,朝鲜屡次表示出厌恶、不情愿的情绪。边疆开市,被朝鲜以边地残破、苍生乏食为由一再拖延。按期交纳的贡物,朝鲜也找一切机会削减其数额。
明朝孔有德自山东叛逃鞑子,皇太极命朝鲜助以粮饷,朝鲜不但拒绝,并且还帮忙明朝追杀。皇太极一度对明朝采纳和平攻势,要朝鲜从中补救,朝鲜看出鞑子求和之意不诚,加以辞拒,双方关系日益僵化,又颇有大战的迹象。
“如果鞑子腾出手来,肯定会继续对朝鲜动兵的。”高弘图忧心忡忡的说道。
“没错。所以,我现在必须去朝鲜。”张准点颔首。
要是没有虎贲军的呈现,干扰了历史的进程,在真实的历史上,在大明崇祯九年(大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鞑子就会对朝鲜策动大规模的进攻。那时的明国,已经是捉襟见肘,自然无法给予重新任何的支援,只能眼睁睁的无奈的看着朝鲜被鞑子臣服。
最终,朝鲜被迫向鞑子称臣。可是,朝鲜依然拒绝“永绝明国”的条款。崇祯的年号,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以致呈现了文字记载崇祯二百八十六年的奇迹。甚至直到1986年,朝鲜来华祭孔团,使用的还是崇祯年号,是为崇祯三百五十九年。
高弘图缓缓的说道:“玉麟,你如果插手朝鲜战场,就要做好持久作战的准备。你一旦进入朝鲜,鞑子必定会加强对朝鲜的攻击和控制。朝鲜人肯定是招架不住鞑子的,他们的军队已经被鞑子屡次打败。还有部分军队被鞑子控制,成了鞑子的仆参军。最终,还得靠虎贲军和鞑子对阵。朝鲜距离沈阳都是陆地,鞑子军力调动迅速,而虎贲军却要跨越大海,两者不成同日而语。”
张准深沉的说道:“老师,你觉得,我应不该该插手?”
高弘图无奈的叹息一声,最后颔首说道:“应该。”
他好歹也是明国的士大夫,在外国人的面前,一定要维护明国的尊严。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了,固然要替他出头。否则,如何表示一个天朝上国的威严?崇祯没有能力出头,那就让张准来。朝鲜这次也简直是临急抱佛脚了,居然找到了张准。要是张准不出手,恐怕朝鲜上下,都是要寒心的。
事实上,不单高弘图赞成,就连张慎言等人,在得知消息以后,也都赞成干涉朝鲜政事。对他们这些士大夫来说,天朝上国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呢?以前是没有能力干预,没体例,只好视而不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是必须干预的。从战略的角度来说,也不克不及让朝鲜完全的投向鞑子。
“老师,能在五天之内,帮我找到一些熟悉朝鲜情况的人吗?最好是以前曾经出使过朝鲜,又或者是以其他身份去过朝鲜的。”张准期待的说道。
“五天?我试试看。对了,冯梦龙年轻的时候,去是过朝鲜的,你这次将他也带走吧。要是可以的话,你可以派他打前站,首先和朝鲜人取得联系。”高弘图的反应也很快。
“让他迅速赶到威海卫军港,我马上放置他坐船解缆。你放置相关的人员,都在威海卫军港集中。”张准决然说道。
“好我也跟你走一趟吧”高弘图点颔首,将此事承接下来了。
“太好了”张准喜出望外。
有高弘图跟着自己亲自到朝鲜,有关外交方面的协议,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自己只要负责军事即可。张准头痛的,乃是和人打交道,尤其是没有任何营养的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可是,在外交上,这些事务,是必不成少的。高弘图主动的将这些事务接过来,也是让张准腾出手来,专门负责军事。说到底,明国、朝鲜、鞑子三者之间的问题,最终还得依靠军事手段解决的
在高弘图的帮忙下,两天后,张准收到更多的有关朝鲜的情报。简单来说,因为鞑子和明国的缘故,现在的朝鲜,有三派势力。国王李倧自己比较犹豫未定,他内心是向着明国的,却又担忧承受不住鞑子的压力。究竟结果,现在的明国,也是被鞑子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的。天朝上国的威严,已经所剩无几了。
投降派以崔鸣吉为首,这人和鞑子的关系很是密切。主战派以洪翼汉、吴达济、尹集为首,他们对明国是最忠诚的。中立派则是以金自点为首,他是李倧的心腹,他的态度,就是李倧的态度。这几个人,都是朝鲜国内的中坚力量,也就是两班骨干。朝鲜的两班,相当于明国国内的贵族和士大夫,是统治阶级。
因为时间紧迫,在掌握了朝鲜的基本情况以后,张准迅速的发布命令,兴师动众,为出使朝鲜做准备。
第一个要集结的,就是徐青鸾的信鸽系统。有了信鸽以后,虎贲军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的加快,让张准是着着实实的品尝到了甜头。朝鲜和山东之间,被海洋相隔,依靠船只送信,根本不现实。只有信鸽才能漂洋过海。因此,徐青鸾和她的那些亲信女门生,是肯定要跟着去朝鲜的。
姬玉情也要去。她的主要目的,是帮忙张准招呼朝鲜的客人。张准估计,这一次到朝鲜,他需要代表白国出席一些不克不及缺席的场合。好比说,朝鲜国王举行的宴会。嗯,要是朝鲜国王真的欢迎张准到来,这一场宴会,是不成或缺的。所谓礼尚往来,朝鲜人既然举行宴会欢迎张准,张准也要举行宴会回请,这是外交礼节。在这样的场合,长袖善舞的姬玉情,自然就成了张准的最佳助手。
张准发布的第二道命令,固然是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