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483部分

刺明-第483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军队可以抽调?
山西原本就处在抗击鞑子的前线,不需要继续增兵已经不错了,哪里还能抽调出军力增援京师?除非是明帝国不要山西这块地了。须知道,这次陪伴建虏南下的,还有大量的蒙古骑兵。鞑子的前两次入寇,都只有蒙古科尔沁等少数部落的骑兵,人数不过两三万人。现在,整个蒙古大草原,所有的蒙古骑兵,都加入到了建虏的行列,成了建虏的爪牙。全部的蒙古骑兵加起来,最少有十万人以上。
对蒙古骑兵的作战能力,必须有清楚的认识。
一直以来,蒙古人对自己的失败,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土木堡之变,还有嘉靖时期的鞑靼围困京师,都是这种不甘心的体现。从战斗力来说,现在的蒙古骑兵,固然不如铁木真、忽必烈时候的蒙古骑兵了。作为一个整体,蒙古人是出错了。可是,他们究竟结果是骑兵,究竟结果是游牧民族,在骑射和机动性方面,具有汉人军队无法对比的优势。
而现在的建虏,正好是处于上升期,无论是各个奴酋,还是内部的激励制度,都是比较超卓的。建虏的战斗力,正是建立在这种先进的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上。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人数太少,军力不足。如果没有蒙古人的存在,建虏的成长速度,肯定要缓慢很多。然而,蒙古人的存在,给了建虏极大的助力。
其实,基层的蒙古骑兵,战斗力还是可以的。蒙古人出错的最主要原因,是上层完全**了。现在的蒙古王公贵族,没有一个超卓的人物,包含林丹汗在内。即使基层的蒙古骑兵很勇敢,蒙古人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丧失了抢夺中原的能力。可是,如果由建虏来指挥这些基层的蒙古骑兵,情况就会产生转变。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以前的蒙古人就是这样。现在,这个很熊的将被换失落了,酿成了一头老虎率领的一群狮子,这样的战斗力,还是很是可观的。如果皇太极能够将蒙古八旗完善的和建虏结合起来,就连目前的张准,都不敢轻拭其锋。幸好,皇太极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整合蒙古八旗,暂时还无法充分的阐扬蒙古骑兵的战斗力。
山西的军队不克不及动,那只有动山东的了。要是没有棘手的张准存在,山东简直能够抽调一些军队,入京勤王。问题,张准不是在山东龙精虎猛么?朝廷不往山东继续调兵,镇压张准,已经是很是不错了,还指望从山东调兵?真的要将山东交给张准吗?
况且,就算没有张准的存在,山东能集结的军队,也就是三四万人。山东的军队,在明军的战斗序列里面,战斗力只能算是一般,和辽东明军,和山西秦军,肯定是不克不及相比的。就算是朝廷,对山东军队的战斗力,也不成能有太高的期望。
固然,在最危急的情况下,朝廷可以考虑抽调中原的军队,加入到抗击鞑子的行列。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属于比较能打的文官。两人麾下都有一支比较能打的家丁步队。只是那样一来,中原的乱军,又要声势浩大的成长了。现在洪承畴和卢象升合力,好不容易才将陕西乱军的声势压下去,突然调走,陕西乱军肯定要反弹的。天知道会反弹到什么样的水平。
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这正是朝廷最痛苦的。在真实的历史上,陕西乱军和鞑子,就好像是心有灵犀似的,每每在一方紧张的时候,另外一方就会倡议攻击,迫使朝廷不克不及不畴前线抽调军力,从而缓解另外一方的窘境。
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已经被打得只有几十人,官军只要加把劲,就能够将他吃失落。可是鞑子突然入寇,官军不克不及不调走,于是李自成成功的度过大劫,从此一路飞升,最终葬送了崇祯王朝。
另外,朝廷的钱粮,始终是很是紧张的。命令其他处所的军队,到来京师协防,没有足够的钱粮,那是绝对不成行的。明知道入京勤王,是要和鞑子交战的,是有生命危险的,因此,在钱粮方面,朝廷要不是拿出双倍的粮饷来,根本不成能刺激勤王军队的士气。
然而,现在的朝廷,能拿得出双倍的粮饷来吗?史可法对这一点,暗示很是的灰心。朝廷的太仓银每年的收入,只有三四百万两白银,加上崇祯皇帝自己的内帑,也不过是六七百万两白银罢了,根本不敷开销的。眼下太仓银的数量,恐怕还不足三十万两,拿什么来给勤王军队支付粮饷?
更重要的是粮食。钱可以暂时不发,士兵却不成能不吃饭。和鞑子战斗,不吃饱哪来的战斗力?而粮食却是个巨大的问题。北直隶去年才受到鞑子的入寇掠,损失惨痛,基本上没有几多粮食归仓。所有的粮食,都要从江南起运。这可是一笔沉重无比的负担。
史可法谨慎的说道:“下官会尽力增进,请朝廷调遣大人入京,担负重任。”
张准忍不住笑了。
见过天真的,没见过这么天真的
史可法居然以为,朝廷会让自己入京勤王
他的政治和军务知识,实在是太欠缺了。以致后来清军南下的时候,他还天真的幻想着,清军呆在中原的时间不会久长,烧杀抢掠够了以后,还是会回去辽东老家的。他还想利用清军去消灭李自成。结果,最后却是被清军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史可法死守扬州,固然悲壮,可是在战略战术方面,实在是惨不忍睹。
张准摇摇头,冷冷的说道:“史郎中,朝廷是不会允许我入京勤王的,甚至,连越过黄河都不成能。”
史可法微微一愣,下意识的问了一句:“那……怎么办?”
话才出口,就觉得自己有点软弱了,实在不该该问出如此无知的说话来。他究竟结果是代表朝廷到来的,不克不及让张准觉得,朝廷在此事已经完全束手无策。不过,话已出口,想要收回来,却是不成能了。
张准要的就是史可法这样的暗示软弱的说话,要的就是这样说话的机会,他直接抛出了自己的要求,朗声说道:“如果朝廷相信我的话,我希望可以主管山东的军务。”
史可法下意识的一口回绝,皱眉说道:“这是不成能的。只有巡抚、督抚、总理、总督、督师才能统辖一省的军务。”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难道史郎中觉得,朱大典能够胜任吗?”
史可法大皱眉头。
朱大典的能力,他是略有所闻,详细的不太清楚。不过,他肯定是比不上张准的。因为,在山东,朱大典已经被张准打得没有什么脾气了。朱大典无法奈何张准的事实,朝廷上下,包含皇帝在内,恐怕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将此事公开。
原因很简单,谁要是公开内幕,谁就要做好接替朱大典的准备。你觉得朱大典不可,那你去替换他吧。到了山东以后,你将张准收拾了,再回来京师。能在朝廷上混到高层的,有哪个是傻瓜?其中的厉害关系,自然早就清楚了。在这个时候去山东接替朱大典,简直和跳火坑没有任何区别。
可是,张准想要统辖一省的军务,却是绝对不成能的。这涉及到文官和武官之间的权力争斗,涉及到以文制武的最基本的原则。史可法是文官,骨子里深植文官至上的原则,深信武官是必须接受文官约束的。他是绝对不会同意张准统辖一省军务的。要是开了这样的先例,武夫至上,以后文官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沉吟片刻,史可法缓缓的说道:“或许,都督大人可以在巡抚大人的领导下,重点负责前线军务,可以临机措置,没必要请示。”
张准冷冷的说道:“史郎中的意思,是要我在前面送死,朱大典在后面说风凉话吗?临机措置,没必要请示的意思,是否可以理解成只有我自己抗击鞑子,其他人都在作壁上观?”
史可法马上语窒。
其实,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不过,他简直是希望张准冲锋在前。这还是文官的思想意识在作怪——你们武人就是冲锋陷阵的。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张准有这样的理解,简直不为过。事实上,在史可法的意识里,简直有点希望张准和鞑子拼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想法。这也是文官的一贯思维了,驱狼逐虎,蟹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史可法急忙说道:“都督大人不要误会,下官其实不是这样的意思。”
张准摇摇头,直截了当的说道:“我不会让尸位素餐的人坐在我的脑袋上作威作福的。想要我全力抗击鞑子,就要给我相应的权力。要是不克不及主持山东的军务,我的能力无法阐扬。”
史可法在原则问题上是绝对不会妥协的,他也不怕张准的威胁。怕死的史可法,也不会日后死在扬州了。他同样是直截了当的说道:“绝不成能。都督大人的要求,史某万万不克不及承诺。”
张准点颔首,冷冷的说道:“既然如此,史郎中请回。”
史可法怒气上冲,忍不住说道:“鞑子肆虐,荼毒生灵,都督大人不想着如何抗击鞑子,只想着扩大自己的土地和权力,将个人野心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用心可诛也”
张准冷冷的说道:“我固然会抗击鞑子,可是,我绝对不是朝廷的狗至于你的话,我可以原句奉还。鞑子肆虐,朝廷不想着如何凝聚各方的力量,共同应对时艰,却只想着防这防那,对自己人比对鞑子还不安心,这又是什么?我用心可诛?难道崇祯的用心就不成诛?”
史可法马上涨红了脸,气急废弛的叫道:“你张准,你切勿信口开河你,你居然敢说皇上的不是”
张准冷冷的说道:“既然朝廷自己对不了鞑子,那就滚蛋自己没有能力做皇帝,就换一个人来做”
史可法马上怒不成遏,指着张准骂道:“你你这个逆贼”
张准依然是硬邦邦的说道:“我再重复一遍朝廷要是不让我主管山东的军务,休想我出动一兵一卒”
史可法怒气冲冲的握着拳头,脸色铁青。这一刻,他认真是怒不成遏。张准竟然当着他的面,说出了要换皇帝这样大逆不道的语言。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子,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名官员,史可法绝对不克不及容忍张准的疯狂。
然而,史可法再怒不成遏,也无法拿张准怎么样。他很明白,张准简直有和朝廷叫板的决心。更要命的是,张准还有个朝廷叫板的能力。虎贲军可以在黄县一口气干失落几千的鞑子,这样的战斗力,是朝廷的军队,永远都达不到的。这一刻,史可法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天上一道雷电劈下,将张准这个逆贼打得粉身碎骨。
好半天,史可法才控制了自己的怒火,竭力让自己镇静下来,缓缓的说道:“张准,你会后悔的”
张准冷冷的说道:“希望史郎中如愿以偿”
史可法气呼呼的走了。
“走”
“我们去沧州”
史可法走了以后,张准立即传令。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七千字大章求月票请推荐票】

'  '
第554章 虎贲军要做带刺的玫瑰
第554章虎贲军要做带刺的玫瑰
(0554)
中午以后,张准从栖霞县解缆,骑马来到王徐寨前所。那些闻香教的骨干,显然还没有达到这里,因此,王徐寨前所暂时还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几十名的本地军户在干些粗活。张海滨指挥的船队,已经在这里等待张准了。张准便在这里上船,越过莱州湾,直接前往北直隶的沧州。
从王徐寨前所到沧州的距离很近,船只航行了半天的时间,就在沧州的海岸边登岸了。那时北直隶还没有黄骅港,只有一些简陋的渔村。大部分的渔民,一边打鱼,一边晒盐,日子过得很是的辛苦。在上岸的时候,张准看到本地渔民,一个个都衣衫褴褛的,面黄肌瘦,身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暗疮,也不知道是怎么染上的。按理说,北直隶应该没有血吸虫的啊
张准骑马从渔村向内陆进发,到的,大部分都是丢荒的田地,只有很少的农民在耕种。大部分丢荒的田地,都是由于水利设备设施的不足,无法灌溉而丢荒的。北直隶原本就缺水,加上水利设备设施年久失修,干旱的情况,自然更加的严重。两次鞑子的入寇,也给北直隶带来了巨大的混乱,能安心耕种田地的苍生,实在是不多。
尤其是在天启朝以后,北直隶的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干旱少雨不说,冬季的气候还特别冷。农作物没有收成不说,似乎连打鱼都呈现问题了。以前,渤海湾的封冻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现在却增加到了两个月。今年的渤海湾封冻,不知道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海滨其实还是很担忧的。要是莱州湾大面积结冰的话,虎贲军的海上运输,是要受到影响的。
可是,这里的水文条件还是不错的。因为有渔村,自然就有码头。深水良港肯定没有,停泊一般的商船,却是没有什么问题。好像二号福船,吃水也就是一丈左右。漫长的海岸线,要找几个这样的港口还是很容易的。二号福船的排水量才三百吨,后世的战船动辄就是几千吨,还是钢铁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