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刺明 >

第1049部分

刺明-第1049部分

小说: 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
他知道自己对欧洲的了解,引起了普特曼的狐疑。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狐疑。在东方,神秘可以产生距离感,可以产生尊敬”产生威压。在西方,神秘同样如此。张准要让所有的西方列强”从现在开始,都知道,在东方大国”有一个对他们很是了解的仇敌。
“不成能!”
普特曼决然说道。
“我真的没有去过欧瓿”
张准依然是面带微笑,轻描淡写的说道。
“这……”
普特曼缄默了。
他相信了张准的话。
因为”张准根本没有不需要否认。
如果说,张准没有去过欧州,却又对欧洲有如此深刻的了解,那只能说明,张准搜集情报的能力,简直是太厉害了。对军事战争,乃至于政治斗争来说,情报,都是至关重要的。
难怪虎贲军海军,可以将强大的荷兰海军主力舰队都打败,原来他们对荷兰的了解,是如此的深刻。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了解,同样是如此的深刻。对西洋列强来说,这样的仇敌,可不是善茬啊!
“都督大人,你能不克不及告诉我,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台湾岛?强制战俘进行劳动,这是不人道的。”
普特曼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快的回去巴达维亚。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向上面述说。也有太多的机密,需要隐藏。他担忧,自己会被虎贲军永远的羁押,直到他的秘密,被全部套取出来为止。
“这要看你们荷兰人的反应速。”,张准不痛不痒的说道。
他知道普特曼的脑海里,有很多的机密。普特曼担忧这些机密,落入虎贲军的掌握傍边。不过,张准对这些机密,没有兴趣了解。
因为,他认为,目前的虎贲军成长速,已经足够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碾压一切的敌手。
固然,不要所谓的机密,不等于不要银子。荷兰人这些战俘,想要被释放回去,荷兰方面,肯定是要出钱来赎取的。那时的国际惯例,每个战俘,价值五十英镑左右。三千荷兰战俘,就是十五万英傍。兑换成白银,就是十五万两左右。荷兰人什么时候带着银子到来,张准就什么时候释放战俘。
“好!”,普特曼无奈的说道。
双方商谈以后,阿尼塔就带着双方的谈判纪要,乘坐虎贲军的一艘龙神舰,前往巴达维亚,和荷兰东印公司的总干事斯特克伦伯格会面。台湾岛的荷兰战俘,什么时候能够顺利的回去巴达维亚,就要看荷兰东印公司的反应了。
大事措置完毕,张准就开始和熊文灿商谈台湾岛的未来成长。这是熊文灿最关心的问题。说真的,井为虎贲帝国第一任台湾总督,熊文灿对台湾岛的成长,并没有十分清晰的思路。
在以前,他对台湾岛的了解其实不多。要走了解很多的话,他早就派人将台湾岛抢回去了。他只知道,在福建的对面,有一个海岛。至于岛上有些什么人,又有些什么资源,他都是不清楚的。荷兰人占领台湾岛,对熊文灿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说的不客气一点。在那时的明国朝廷,从上到下,都没有人知道,台湾岛到底有多大,有些什么资源。他们也历来没有派人,到台湾岛上去探索过。要否则,在明国自己绘制的地图上,也不会将其排除在外了。
一直到后来颜思齐、郑芝龙、杨天生等人,在台湾岛上成长,聚集了大量的海盗,熊文灿等人,才对台湾岛,有粗略的了解。不过,到那个时候,荷兰人在台湾岛上的实力,已经相当的强大。以那时明朝的国力,没有体例抢回去了。因此,只好认可现状。
虎贲军占领台湾岛以后,立刻召集以前郑家舰队的旧部,对台湾岛展开大规模的查询拜访。
从查询拜访数据来看,这时候的台湾岛,严格来说,还是处于半原始状态的。无论是之前的郑家舰队,还是之后的荷兰人,都还没有将台湾岛开发到甥的水平。
根据荷兰人的不确切的统计,台湾岛的主要人口,大约有二三十万左右。其中,本地的土著,高山族之类的,就占了十几万人,跨越总人口的一半。移民过来的汉人,只有寥寥四五万。其他的,就是一些偶尔到来的渔民了。
想要成长台湾岛,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换言之,就是要大规模的移民。后世的台湾岛,有几千万的人口。现在的台湾岛,只有二十万的人口,简直是相差太远了。除jī笼港和几个据点,张准还骑马到很多平原地带去看过,都是没有一个人口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明末清军南下,大量的福建人移民台湾岛,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岛,又带来大量的人口,才算是将台湾岛的人口数量,撑破一百万人。后来,又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台湾岛的人口,才突破两百百。
张准可以包管,自己历来都没有看过如此纯净的天空,如此纯净的海水,如此洁白的沙滩,如此空dàngdàng的平原。除高山族的土著之外,所有的人口,都只散布在沿海的区域,只要稍微深入一点,就是鲜花盛开的草原,茂密的树林。要是在大陆,这样美丽富饶的地区,早就是人头涌动了。可是在这里,居然一个人都没有看到。
对张准来说,眼前的台湾岛,就是一片白纸,纯净到不克不及再纯净的白纸。郑家舰队和荷兰人,还没有来得及在这张白纸上下笔。问题是,这样的白纸,要怎么描绘呢?怎么才能将这幅画描绘出最高的水平呢?
经过慎重的思考,张准决定,要在台湾岛,大力成长有特sè的财产。台湾岛需要的,不是麻雀虽xiǎo五脏俱全,而是高jīng尖的科技。嗯,说到科技,可能有点超时代了。可是,行业的最尖端,应该是在台湾岛这里。
在内地搞高jīng尖,也不是不可。问题是,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大。内地不成能切割出一块和四周相对自力的区域来。即使有这样的区域,估计自然条件也不会很好。只有台湾岛,无论是在地区上,还是在自然条件上,都完全满足张准的需要。
现在的台湾岛,最有特sè的财产,就是砂糖和鹿皮。荷兰人在岛上,选择几个平原地区,开办了十几个的大型种植园,全部种植甘蔗。然后,通过加工厂,将甘蔗加工成蔗糖,大量的销售到周边地区。部分砂糖,甚至销售到了欧洲。!~!
'  '
第1051章 台湾岛,是真正的宝岛 (2)
第1051章  台湾岛,是真正的宝岛
(1051)
【今天的第二更来了!】
其实,在明国大陆内部,砂糖的产量,也是比较大的。在岭南和江南一带,都有人种植甘蔗。只是,由于朝廷相关政策的规定,这些甘蔗种植园的规模,都不是很大。由于受到台湾岛砂糖的影响,明国内部的砂糖,很难销售到国外去。在国内销售,利润自然不会很好。在一定的水平上,这也限制了种植甘蔗的积极xìng。
台湾岛有很多的麋鹿,它们散布在高山和平原之上。数量最多的鹿群,甚至有上千头之多。鹿群在草原上倘佯的时候,一眼看过去,十分的壮观。台湾岛原来的土著,和鹿群和平共处,很少猎杀鹿群。可是,荷兰殖民者到来以后,大量的捕杀麋鹿,获取鹿茸、鹿ròu和鹿皮等珍稀物品,这使得麋鹿的数量,逐渐的减少。
由于这些麋鹿,都是野生的,每年的滋生数量,都是有限的。被荷兰殖民者这样屠杀,数量自然是大幅度的减少了。从动物呵护的角度起见,鹿皮是不久长的。如果虎贲军继续猎杀麋鹿,相信这个物种,很快就会在台湾岛上消失了。
“从现在开始,严禁捕杀麋鹿。”
这是张准在登上台湾岛以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
既然不克不及捕杀现成的麋鹿,那只有从其他角度想体例了。
台湾岛最大的优势,就是四面环海了。想要成长,还要从大海上想体例。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大力成长打鱼业了。以台湾的作为基地,周围五百里的海域,都可以全部囊括在内。
张准已经从山东等地打鱼业的成长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打鱼业可以大量的增加国内的ròu类供应,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虎贲军海军储蓄大量的水手,还可以增进民用造船业的成长。有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要拼命的鼓励了。
在张准的记忆里,台湾岛的周围,是有大量的渔场的。至于具体的名称,他已经不记得了。总之,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又地处寒暖流jiāo界,渔业资源肯定是很是很是丰富的。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断。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
这个年代,大海完全没有被污染,鱼类的滋生,相当的迅猛。成长海上打鱼业,肯定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更没有休渔期之类的说法。在未来的一百年间,大海就是无穷无尽的宝库。只要你有本领,就可以将财富从里面挖掘出来。
另外,台湾岛的粮食生产,也是张准要重点成长的。台湾岛特别适合种植水稻。水稻在这里,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从后世的情况来看,台湾岛的稻米产量,是相昔时夜的,即使有几千万的人口,好像也不需要进口几多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
张准觉得有需要,让宋应星率领的农业科技成长司,好好的琢磨一下,怎么样才可以让台湾岛的水稻产量,才能达到最高的水平。要选择什么样的品种,进行什么样的规划,才能充分的阐扬台湾土地和气候的潜力。
事实上,宋应星已经做出很多的努力。他依照袁隆平的成长思路,通过不合品种的水稻杂jiāo,已经孕育出了部分高产的品种。在没有农yào和化féi的年代,每亩水田单季的水稻产量,能够达到四百斤,已经相当不错。如果可以达到五百斤,算得上是很理想的数字了。
宋应星培育出来的新水稻品种,在各方面条件都做到最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每亩六百斤。如果这些新水稻品种,可以在台湾岛有规划的推广开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虎贲军手上的粮食储蓄,就要更多了。在战luàn的年代,粮食可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啊!
茶叶,也是台湾岛要大力种植的。台湾岛的气候和地形,都适合大量的种植茶叶。在后世,台湾岛的茶叶产量,仅仅是次于水稻的产量。台湾应该和对面的福建一起,都以成长茶叶为主干,打造集中的大型的茶叶产区,两岸联合,共同成长。
以后,虎贲军海军会四处征战,将虎贲帝国的茶叶,推向全世界,让全世界的所有人,都认识到,品尝到中国的茶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足够的价廉物美的茶叶供应。这些茶叶,不是论斤装的,而是论船装的。单单依靠福建一地,只怕是力有不逮的。
固然,从造船业的角度来说,在台湾岛兴建一个大型的造船厂,也是很是有需要的。台湾岛本地就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完全可以就地满足造船厂的需要。张准去简单的查看了一下,发现了很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这些大树,都是可以用来建造千吨以上的大型战列舰的,部分木材甚至可以用来做龙骨。
有资料显示,台湾岛的树木,以杉树、红桧、樟树、楠木居多。这些,全部都是造船的好材料。特别是樟树和楠木,用来造船,不单在质量上有包管,外表还可以装饰得很是的美观。如果是用来建造游船或者画舫,效果会更好。固然,这些木材,也是打造家具的好材料,紫苑的家具,很多就是楠木打造的。
基本上,张准已经决定了,就在jī笼港的附近,修建虎贲军海军的第四造船厂,专mén用来建造更大大型的战舰。同时,铺开在台湾岛的民用造船厂限制,允许民间资本,在这里设立民用造船厂,建造更多的民用船只。
“都督大人,这一切,都需要劳动力啊!”
“想要大量移民,只怕不容易。”
熊文灿委婉的说道。
张准的成长台湾岛的计划,是相当的宏伟的。工业和农业,齐头并进,四家马车同时开动。可是,这么宏伟的计划,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特别是打鱼业和造船厂,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相对而言,需要投入的资金,反而不是很多。
以目前台湾岛的人口,根本不成能支撑如此巨大的成长规划。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大量的移民。偏偏大陆这边,战luàn刚刚结束,很多处所,都是地多人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苍生,根本不需要移民台湾岛。
不要看大陆和台湾岛之间,只有很狭窄的台湾海峡,似乎可以轻松的逾越。其实,这个海峡的气候,相当的复杂多变。狂风雨呈现的频率很是高。排水量在一百吨以下的船只,根本不成能过来。福建沿海的渔民,对台湾海峡的狂风雨,都是有所忌惮的。
换言之,想要大量移民台湾岛的话,只能是官府组织,用一艘艘的大船,将他们集体运输过来。鼓励民间自由的渡海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