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711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711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敕,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将宣告。

左右监门卫由禁卫军,御林军扩编而成,定员五万人,由杜睿门下弟子程元思,刘仁政统领,为上将军,其下设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繖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月一易其籍。行幸,则率属于衙门监守。

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巡视出入而司其籍、傍。余同左右卫。兵曹参军事兼掌仓曹,胄曹兼掌骑曹。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涖宫殿城门,皆左入右出。中郎将各四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监门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入长上二十人,直长长上二十人。监门校尉掌叙出入。

南衙十六卫非战时,担任长安城,各道坊,以及宫禁守卫,战时则为大唐的激动冰凌,征战四方。

除了北衙,南衙数十万禁军部队之外,杜睿收缴了各地刺史的兵权,将全国的地方戍卫部队重新整合,确立了八大军区。分别由薛仁贵,苏麟,杜鲲鹏,席君买,秦束,秦用,高行真,张士贵统御,称上将军。

为了防止各大军区主帅权利过重,杜睿还将后世解放军的政委制度照搬了过来,由各军区的长史充任,当然这些设立的政委所宣扬的并非是什么政治纲领,或者理想主义,用理想去束缚兵士。

杜睿所设立的政委,他们宣扬的主要就是四个字一一忠君爱国!

作为一个穿越者,凭借着领先当下上千年的知识,杜睿在蛊惑人心上,自然堪称泰斗,将军心牢牢的捆绑在对国家,皇帝忠诚之上,自然也并非一件难事。

军权归属上将军,而赏罚,与朝廷之间的联系则归属长史,这样以来,自然可以避免其中一方独大,将国家的军队变成私军的现象。

如今杜睿称得上是大权独揽,自然难免招人非议,但是也正是因为杜睿能够大权独揽,这才使得他的诸项改革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大唐权利交接的关键时刻,用雷霆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了政局。

杜睿虽然伤怀李承乾早逝,但是从大局之处着眼的话,眼下这种局面显然是对杜睿最有利的,朝政权柄皆在他一人之手,这样他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变革,按照他的想法来打造这个盛世王朝。

之前因为李承乾病逝,李贤都在守孝,直到今日方才除服,杜睿借着这段时间,将朝堂,地方,军界重新洗牌了一番,大唐也从永徽十年,过度到了洪武元年。

今日是洪武朝的第一次朝会,杜睿下令凡事长安城内六品以上的官员,尽皆前来参加朝会。

杜养盛见杜睿到了,连忙起身见礼,如今贞观朝的老臣,还在朝中的已经不多,特别是于志宁,李世绩致仕之后,就连杜养盛这等永徽朝的臣子,都已经成了老臣。

杜养盛一起身,朝中那些杜睿的弟子也纷纷起身行礼,杜睿只是点点头,走到一张椅子前做好,对着杜养盛道:“洪武开年第一次大朝,朝臣们可都到齐了!”

开年大朝,历来都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李贤刚刚登基,急需要这样的朝会来增加他的威望,虽说李贤当下还不能理政,但是皇帝的身份是不能忽视的。李承乾驾崩,新年的朝贺都已经免了,这一次却不能出了岔子。

杜养盛忙道:“恩师昨日方才知会过,但凡是长安城内六品以上的官员尽皆参加朝会,方才弟子已经查验过了,都已到场。”

杜睿点了点头,对众人道:“这便好!高宗驾崩,海内不稳,如今圣上以冲龄得继大统,尚不能肩挑社稷之重,正需我等为人臣子者,戮力同心,辅佐圣上才是,方不负先皇圣恩,天下万民之望!”

众臣闻言,齐声躬身应命。

杜睿此刻这番强势的言论,也是出于无奈,当下主少国疑,非是时也,容不得他不如此,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华夏历朝历代最不缺少的就是野心家,这个时候,杜睿必须保持足够的强势,才能够震慑人心,不然的话,只怕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了。

后世历史上的赵光义之所以能继承兄位,登基称帝,虽然有过烛影斧声这类的言论,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担心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

史书曾有过记载,宋太祖,宋太宗生母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

杜太后问太祖赵匡胤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太后却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吸取教训,他日帝位先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赵匡胤泣拜接受教训,杜太后便让赵普将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

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

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

赵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赵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

太祖赵匡胤还曾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

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的。

赵匡胤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和他的生母杜太后一样,都是担心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致使赵氏江山不保。

如今大唐出现这样的局面也实属无奈,太子李弘被害,皇长子李象继位的话,只怕群臣不服,潞王李正身份不够,只能由李贤继位。

杜睿如今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处在这样一个情景之下,他也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般。

这时门外传来了阵阵钟声,杜睿撩袍起身,道:“晨钟已响,诸位同僚随本官一同进宫,朝拜圣上!”

“下官领命!”

杜睿当先走了出去,看着缓缓开启的承天门,杜睿的心中也难免一阵激动,虽说他执掌朝政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就算是有高宗李承乾的遗命在,他这个顾命大臣的身份,还需要当今圣上李贤的确认,才算是正式生效。

跨入承天门,或许在旁人的眼中,是大唐一个杜睿时代的到来,但是在杜睿看来,这一步跨出去,他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从今以后,他将成为大唐的实际主宰,他的声音将成为这个庞大国家唯一的声音。

第七篇 永徽 第四章 特权

太极殿内,少年天子李贤升坐龙椅,文武百官在杜睿的引领之下,倚着班次入内,分两班站定,杜睿身为当朝辅政大臣,大行台中书令,身份超然,李贤登基之后的第一道谕旨便是赐予杜睿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的荣宠。

等文武大臣站定了位置,李贤身旁的随侍内监来顺cāo着尖利的嗓音,高声道:“圣上临朝,文武百官见礼!”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工双膝跪地,大礼参拜,杜睿身有荣宠,只躬身见礼,这份荣宠原本杜睿是不打算接受的,但是李贤执意如此,甚至就连在茂陵隐居的武京娘都来信劝说杜睿接受这等殊荣。

或许在旁人的眼中,杜睿享受这等殊荣,简直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杜睿看来,这却是一杯苦酒啊!

历史上有过这等荣耀的何其多,曹cāo、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王导、恒温、尔朱荣、高欢、宇文泰、李渊、朱温,哪一个都是一等一的人杰,可是到头来如何,不是叛逆,就是被杀。

所谓的剑履上殿,说得也就是得到帝王特许的大臣,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这被视为极大的优遇。

史书上曾不止一次的出现过这个词,《三国志曹真传》中:明帝即位,进封邵陵侯,迁大将军。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史记萧相国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文选任昉》:又诏加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后汉书梁冀传》: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

《梁书侯景传》:景又矫诏自进位为相国,封泰山等二十郡为汉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极大的殊荣,但是却也是用来形容威势无两,权势滔天,目中无人,不将皇帝放在眼中的意思,一般为权臣所为,如《三国演义》中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曹cāo,《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七年,公曹cāo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所谓的“天子命”,其实是给汉献帝一个面子。事实上是曹cāo自己要求的,汉献帝不得不给的。“天子命”只是一个形式,做样子的。在皇帝面前不必称自己的名字,面子大着哩。上朝不必快步走,可以摇八字步儿,慢悠悠儿的。上金銮殿可以带上宝剑。荆轲刺秦始皇的时候,秦朝规矩,大臣不的带剑上殿的,李斯也不可以带剑上朝的。曹cāo可以带剑上朝,这个当时只有曹cāo一个人才享有这个资格。

“剑履上殿”中的“剑履”是两个并列的名词,做动宾短语“上殿”的状语。意思是带着宝剑、穿着鞋子上殿。腰挎宝剑上朝,资格和权势,气派又威风。穿鞋子上殿,这有什么好说的呢?难道还不穿鞋子上殿?

对了在汉朝的时候,大臣上殿是不穿鞋子的,是不能穿鞋子的,那个时候的人讲究的是席地而坐,两个人相见一定要脱了鞋子才可以入席,表示尊重,这是必须遵守的一种礼节。

大臣朝见皇上,或者祭祀神灵,都必须脱了鞋子。大臣穿着鞋子上殿,那可是大不敬之罪。在汉朝的时候,有资格穿着鞋子上殿见皇帝的大臣,其地位在所有大臣之上,实际上也在所谓的皇帝之上。

“剑履上殿”者,经常是,下一步就自己当上了皇帝!曹cāo就是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

还有梁汉帝侯景,梁武帝死后,侯景立萧纲做皇帝,是为简文帝,侯景自封“相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依汉萧何故事。”

十月,又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诸军事,以诏文呈简文。简文大惊曰:“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简文帝只在位一百多天,就被侯景毒死了。侯景于是称帝,“升坛受禅”,改元为太始元年,改梁律为汉律,是为梁汉帝。但是不久,萧铎在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的拥戴下,杀回了建康,侯景撤出城外,走前“烧太极殿及东西堂、延阁、秘署皆尽”,之后侯景被部下杀死,尸体送回建康。“宇宙大将军”也被后人评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封号”。

距离眼下最近的就要数李渊了,李渊入长安,拥代王杨侑在大兴殿登基,是为恭帝,改年号义宁,尊祖父杨广为太上皇。

杨侑授予李渊假黄钺,也就是可自由使用杀人专用铜斧,也就是说李渊可以随便以皇帝的名义下命令杀人了、使持节,这个代表皇帝授予全权,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大都督内外诸军事,说白了就是全国各战区最高司令官,但能不能指挥全队还得看自个的本事,还有尚书令,至于加上这个官位,李渊基本上就可以被视为隋公司的ceo了,当然也少不了大丞相这个称号,封唐王。

紧接着杨侑又下诏:全国一切军政事务、官员任命、法律制定和功过赏罚,全都由丞相府决定,只有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事情,才需向皇帝报告。唐王李渊封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公,任京兆尹,李元吉为齐公。

到了第二年,进一步准许李渊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当然到了隋末的时候,大臣们上朝,是要穿着鞋子的,杨侑给予高祖李渊这个待遇,完全是一种名义。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瞎子都看得出来如今皇帝姓什么了。此时的高祖李渊在想起曹cāo、司马昭等人时一定得意非凡。

西京大兴城里发生的天翻地覆很快就传到了远在江都的隋炀殿广的耳朵。这位主儿见大局已定,无力回天,倒也豁达,都这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