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651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651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予土人自由和平等的对待,这种事杜睿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当初杜睿引军西征吐蕃,不就曾解放农奴,一下子就获得了吐蕃上百万农奴的支持,轻而易举的就干掉了芒松芒赞。

如今的情势虽然与当时大不相同,然而杜睿想要安抚土人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归附大唐,就必须做出一些事情来,说白了,就是收买人心。

土人前番之所有聚众叛乱,还不是因为移民之中那些为富不仁者,逼迫过甚,让土人难以忍受,这才奋起反抗的,如今想要收其心,消除土人对唐人的误解,绝非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因为误会一旦产生,就会在心中很自然的结下一个疙瘩,这个心头的疙瘩,想要消解,杜睿只能付出真心,让土人看到唐人和善的一面,让土愿意相信唐人,最后才是真心归附。

“李进等人可都控制住了!?”

薛讷言道:“此前外甥进城之时,就已经将他们一众人等,尽数捉拿,最可恨的就是那李进,居然还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罪,还要到舅舅面前,状告外甥,那个李进吵闹,余下的那些人也都跟着鼓噪,若不是舅舅三令五申言明,要暂且留下那些人的性命,外甥早就将他们诛杀殆尽了!”

薛讷进城之后,就遵从杜睿的命令去查抄城中所有大户的宅院,为此还曾遭遇了激烈的抵抗,特别是李进,此人是澳洲道的地头蛇,府内单单是打手,护院,就有近千人,薛讷猝不及防之下,差点儿吃了大亏,也幸亏他所统帅的是飞虎军,虽然一时惊慌,但是反应过来之后,那些打手,护院如何能是他们的对手,一时间被杀散。

薛讷进了李进的庄园之后,看到了那些被他们抓捕的土人奴隶,还有依附于他们的唐人移民,顿时怒火中烧。

数千土人奴隶和被迫卖身为奴的唐人移民,被李进就好像牲口一样圈养着,身上带着沉重的枷锁,还要承担着繁重的劳作,一个个面黄肌瘦,好像随时都样咽气一样。

最让薛讷接受不了的是,李进居然还在自己的庄园里私设刑堂,砍头,剥皮,点天灯,就连中原都早就废除了的刑罚,在他这里居然还被发扬光大了,庄园后面,薛讷还发现了一个类似于虿盆模样的物事,那里面满是蛇虫鼠蚁,但更多的还是累累白骨。

要不是还记着杜睿的命令,薛讷当时就要把李进给杀了,可是面对怒不可遏的薛讷,李进虽然心中大为惊恐,可是嘴上却一点儿都不服软,还斥责薛讷私闯民宅,要到杜睿的面前去状告于他。

薛讷也懒得和李进这样的人说话,只是没有杜睿的命令,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是派了人,将李进的庄园团团围住。

在其他的庄园内,类似的事情也都在发生,薛讷更是越看越怒,若只是单单对付土人,薛讷或许只会觉得那些为富不仁者手段残忍,可是他们居然用这种手段对待自己的同族,这实在是让薛讷接受不了,简直就是毫无人性。

“舅舅!李进等人罪大恶极,绝对不能轻饶了他们!”

杜睿看着薛讷的样子,他自然知道年轻人,正义感强,当初他自己还不是一样,前世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被曝光出来的仗势欺人者,他也会咬着牙,痛骂几句。

杜睿当然也很想现在就将李进等人碎尸万段,可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李进那些人不是用来被杀了泄愤的,他们虽然混蛋,但是也该物尽其用才是,不然的话,岂不是可惜了。

眼下澳洲道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安抚那些土人,让澳洲道重新恢复安定,获得稳定发展的机会,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杜睿当时层承诺,会给土人一个交代,很显然杜睿要给出的交代就是李进这些人了,当初抓捕土人为奴,残害土人的就是他们这些人,要是当着土人的面将李进等人的罪名公布出来,然后施以严惩,不但能向土人展示大唐的公平,最重要的事,能让那些土人知道,他杜睿是所化算话的人。

“杜平生,明日你将所有的土人,不管是那些被李进等人抓捕为奴的,还是被我们俘虏的,全都带来都督府门前的那个广场上,本帅,要让他们看一场好戏!”

第七篇 永徽 第三十五章

奥府城,李进的宅院内。

薛讷进城之后,他虽然被软禁在了府内,但是唐军却也未曾将他如何,这让李进在一阵心慌意乱之后,突然镇定了下来,居然以为唐军不敢当真将他怎样。

城内的那些大户,也都被带到了他的府上,一并看押起来,那些人可没有他这么好的心态,一个个早就被吓的三魂丢了六魄。

不说此前他们曾在澳洲道做过什么,单单是薛讷大军到来之后,他们据城不降,而且前些时日冯毅在奥府城称王,他们这些人可都是所谓的开国功臣,一个个都是受了官职的。

“李家主!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办法,能助大家脱了此厄!”

“就是!当初大家可都是听了你的,才和宋国公告为难,做什么大澳王国的开国功臣的,如今好了!我们都成了阶下之囚,你好歹想个办法啊!冯毅那反贼作乱,我等皆是受了你的蒙蔽,到了这个时候,你说说该怎么办?”

“李家主!当初大家要不是听了你的,何至于有今天,如今不要说什么回中原,再立新朝,能不能活着都不一定,此事皆因你而起,你要是不拿个主意,到时候宋国公盘问起来,可不要怪我们大家不念及,这些年的情谊!”

李进看着众人,这些人摆明了,是打算一旦杜睿问责,他们就将责任往他的身上推,盼着杜睿能够法不责众,保住一条性命。

李进冷哼了一声,看着众人道:“当初冯毅立国之时,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马家主,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当初冯毅称王之时,他手中的玉玺可是你献上去的,还说什么受命于天,当开万世基业,当初马家主何等献媚,开言必称‘大王’,怎的如今却又直呼其名名讳,还斥责其为反贼呢?”

李进说着,一双眼睛阴狠的看向了屋内一个肥胖的中年人,那个中年人就是李进口中的马家主,在澳洲道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当初在中原的时候,衣食尚且不得周全,可是到了澳洲道之后,他的好运气就来了,先是找到了一处金沟,接着和往来于室利佛逝的商人贸易,一点一点的积累财富,再然后,就和李进一样,开始开辟属于他的农庄,抓捕奴隶,压迫新移民,这厮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色,在这个色字上,他足以成为一派鼻祖了,尤其是好幼女,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土人和移民少女被其玩弄。

马家主闻言,一张胖脸顿时变得苍白,李进说的当然都是实情,当初他不过是听了李进的鼓动,也觉得杜睿绝对逃不出冯毅的手掌心,这才一时鬼迷心窍,将家中的一块美玉,雕刻成了玉玺,进献给了冯毅,还得了一个司空的职司,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要知道,在他之前,他们马家可就没出过在朝为官的,虽然不是中原正朔,只是一个海外小国,但是能混上三公之位,他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只可惜,他万万没想到冯毅兴起的快,败的更快,只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这个开国功臣,就成为反贼,还成了阶下之囚。

李进没有再理会马家主,接着又看向了一个三十多岁,衣着华丽者,冷笑道:“刘家主!你方才说大家都是因为听了我的,才有今天之厄?在下倒是要问问,当初是哪一个要与冯毅之妻刘氏攀亲的,还说什么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是你自己朝思暮想的想要做国舅,我可没逼过你!”

被点名的刘家主此刻也是脸色苍白,冷汗淋漓,他现在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想要做什么皇亲国戚的,如今好了,攀龙附凤不成,自己反倒身陷囹圄。

李进接着道:“还有你们这些人,你们一门心思的想要权利,金钱,当初冯毅已经许诺给了你们,我可是什么都没说,如今走到今天这一步,你们怪我,我到想要问问,如果当真是冯毅胜了,你们当中又有几个人能念及我的好处!?”

众人被李进问的哑口无言,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后还是那位刘家主道:“李家主!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宋国公大胜,冯毅,欧阳延嗣战死,他们死了也就死了,难道我们也要跟着陪葬不成,李家主!你见多识广,你来给大家出个主意,怎的都要先脱身才好!”

李进何尝不知道保命要紧,可是现在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奋起反击?要知道这里可是澳洲道,杜睿如今在这里是最大的,谁能奈何得了他,屈膝求饶?李进不是没想过,只可惜,他根本就见不到杜睿的面。

李进现在也在后悔,后悔为什么鬼迷心窍的,居然上了倭人的贼船,现在好了,当初倭人许诺的好处,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他什么都得不到,反而要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单单是协助冯毅谋反,这个罪过就已经够大了,要是万一让杜睿知道她勾结倭人,颠覆澳洲道的话,只怕想留一个囫囵尸首都是妄想。

李进在中原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介草民,可是却也有些见识,他知道当初杜睿辅佐李承乾征伐吐谷浑的时候,对那些投靠了吐谷浑的唐人,可是一向恨之入骨,那些投降的吐谷浑人还能苟且偷生,而那些唐奸则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

一想到自己的结局,李进就是一阵心惊胆寒,但更多还是不甘心,他在澳洲道有那么多的产业,有那么多的奴仆,有那么多的娇妻美妾,难道一切都结束了吗?

回想起当初初到澳洲道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再加上好运气,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了澳洲道移民之中的首富。

可是现在,难道就这么全都完了?

李进如何能甘心!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进的身上,这些人虽然在澳洲道也算是颇有身份了,如果让他们安心的发展几代人的话,他们的门第说不得也会像中原的五姓七望一般,成为世家大族。

要知道如今大唐朝廷虽然在杜睿变法之后,便打击世家大族,对此国内的平民百姓自然大为支持,可是如果让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有机会晋升为世家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所谓世家大族就是那些世代高官的士大夫家族,它们刘汉时便是豪族阶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西汉后期,随着豪族势力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世代官至二千石的家族,甚至还有父子相继为宰相的例子。东汉建立后,世代公卿的家族越来越多。世家大族势力进一步膨胀。历史证明,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和豪族政治框架中,世家大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它们必将成为社会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然而世家大族的行成,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统治者无法容忍的,光武帝刘秀为了约束世家大族,防止它们结党营私,采取了相当严厉的手段。太尉西曹掾蒋遵因微过被免官禁锢,侍中戴凭为之求情,刘秀怒曰:“汝南子欲复党乎?”

大司徒侯霸推荐“素有讥议”的前梁令阎杨,刘秀“疑其有奸,大怒”,赐侯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

崇山、幽都,相传是舜流放骥兜、共工之处。“比周”意为结党。刘秀如此多疑,说明他对大臣结党高度警觉。继侯霸之后担任大司徒的韩歆、欧阳歙、戴涉三人相继被杀,便都与此有关。刘秀曾对司徒冯勤说:“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戒。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

刘秀的言行,释放出强烈信息,即大臣必须“尽忠于国,事君无二”,而不得“朋党比周”。做到这一点,便可“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否则将有“放逐受诛”之祸。故韩歆等被杀后。“大臣难居相任”。蔡茂、玉况为司徒,小心翼翼,“清俭匪懈”,“皆得薨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国演义》当中,袁绍经常被人赞许“四世三公”,这样的说法要是放在后世,或许算不上什么好话,至少袁绍也是个官二代,可是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袁绍的身份是值得所有人羡慕的。

东汉称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为“公”,称其子孙为“公子”、“公孙”,“公”之家族则称“公族”。他们是朝廷显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门数“公”的家族更是世家大族的中坚,袁绍的家族显然就是当时世家大族当中的代表了。

世家大族的崛起,固然与其成员不畏权势的政治勇气,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有清廉正直的品格作风,且代代相传。

汝南袁氏就是这样。袁安“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