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602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602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祭拜了褚遂良,李世绩上前道:“承明!你能来,想来褚大人也足以瞑目了!”

杜睿如何不知道褚遂良和李世绩的用意,闻言长叹一声道:“师兄!褚大人便因朝堂之事,积劳成疾,撒手人寰,师兄也是一样,偌大年纪,还要来往奔波,自然知道其中的苦处,又何必将我召来,劳心劳力!”

李世绩淡淡一笑,道:“承明!当初你不是曾有过一句话吗?‘能力多大,责任便多大’,怎的如今年纪长了,反倒不如从前了!”

杜睿苦笑道:“师兄!你在朝中,自然知道其中三味,师兄尚且有心无力,更何况是我!如今这朝局错综复杂,我是不愿再来趟这浑水了!”

李世绩知道杜睿说这话,是口不应心,要是当真不愿趟这浑水,昨日褚遂良故去之后,杜睿就该走了,他留下来,定然是要有所动作,最不济,也要事先布下暗棋。

只要能将杜睿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朝堂之上,那么未来大唐的政局就算是再怎么乱,李世绩也相信,杜睿随时都能力挽狂澜。

杜睿见李世绩不说话,也知道李世绩定然是猜到了自己的心思,也不明说,只是沉默不言。

一直到正午,前来击败褚遂良的官员勋贵还是络绎不绝,他们大多数不过是奉了圣命才过来的,其中有几个是当真痛惜大唐失去了一位能臣的,杜睿也懒得去猜测了。

正要吩咐人备饭食,突然门外响起了一个声音:“太子殿下驾到!”

杜睿闻言一愣,连忙招呼着褚怀玉兄弟几人,除了灵堂,前往门口迎接。

不多时,李弘便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走进了府门,来到了前院,一眼就看见了杜睿,脸上不禁露出了隐隐的喜色。

第七篇 永徽 第七章

皇太子李弘亲自过府致祭,虽然远远比不得当初杜如晦去世之后,太宗两次过府哭拜,然这份荣宠在永徽朝也算是空前了,就连前两年尉迟恭辞世之时,李承乾也不过是吩咐宗正府送来奠仪,荣表而已。

当然尉迟恭的身份是不能与褚遂良相提并论的,尉迟恭虽然是开国元勋,可是到底还是武夫,而褚遂良不单单是海内大儒,更是太宗皇帝钦命的托孤大臣。

皇太子驾到,阖府上下赶紧出门迎接,只是李弘来的过快,事先也没有通知,等到杜睿带着褚怀玉等人感到前院的时候,李弘已经进了门。

在杜睿的带领下,众人连忙行礼:“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李弘到得庭院之中,一眼就看见了杜睿,眼神之中不禁闪过了一丝喜悦,但是马上有想到这个时候,脸上带着笑,有些不合时宜,连忙掩饰住了,快步上前,双手将杜睿搀扶起来,道:“姑父!都是自家人,姑父又是长辈,本该是弘儿给姑父见礼的,若是要让父皇知道,定然要责罚弘儿!”

杜睿起身拱手道:“太子殿下严重了,君臣之礼不可废!”

李弘闻言,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失望,他知道杜睿是在有意的回避他,这让他不禁有些苦恼,杜睿的能耐,李弘知之甚深,当初杜睿还在朝中,为他太傅的时候,他就知道,将来杜睿会成为他最大的臂助。

但是很可惜,一系列的事情,最终将杜睿逼出了朝堂,变成了杜陵的闲云野鹤,如今再见面,李弘能清楚的感觉到,杜睿对他的疏远。

李弘脸色的一阵变化,岂能瞒得过杜睿的眼睛,不过此刻他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心中暗自叹息,对李弘这个大唐皇位的合法继承人,杜睿没有任何的排斥,他所排斥的不过是站在李弘身后的武京娘。

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前的这个李弘,也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李弘,但是因为武京娘的存在,杜睿还是会时不时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杜睿虽然人不在长安,但是对长安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对待李弘,他也有所了解,和历史上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那个李弘一样,眼前这个皇太子李弘虽然聪慧过人,但是他的性格却过于懦弱了。

杜睿当初在朝之时,曾教导李弘读《春秋》,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君故事,李弘曾不禁掩书叹道:“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经典之书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

杜睿当时听了,也是极其无奈,便道:“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要褒贬善恶,用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千年以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件事。”

李弘道:“不是不能让这种事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有这样的事,请让我改读别的书吧。”

杜睿闻言更是无奈,但是却又拗不过李弘的性子,只得道:“‘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听闻这些不好的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精通于礼。不懂礼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停止读《春秋》,改读《礼记》吧。”

李弘闻言,立刻欣然的接受了杜睿这个提议。

要是一般人家等的孩子拥有这样的性格,可以说是仁善,但是放在天子之家,显然就有些迂腐了。

对李弘,杜睿最开始肩负其教导责任的时候,也曾想着要将其培养成大唐等的接班人,李承乾也对李弘给予了厚望,就拿他的名字来说,这可不是随便取的,其中大有来历。

南北朝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朝不保夕,惶惶不安。因此,民间一直流传着“终世之说”,即末日来临说,余风一直延续到初唐。道教适时放出了“老君当治,李弘应出”的谶语,意思是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拯救众生。武京娘自然也知道这句谶言,当初李承乾给他与武京娘的长子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应谶意”。

然而,随着杜睿和李弘的接触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失望,李弘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的性情仁善,宽厚,这一点像极了李承乾,但是却缺少了几分果断,用来守业,或许都不合适。

历史上,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弘,虽然也是人善宽厚,但是却也不乏作为一个皇太子应有的果决。

例如,当时在征辽的士兵,如果有逃亡或期限内没报到的,不但找到后要斩首,家人也要充官。

李弘就向高宗进谏道:“如果士兵有因病而逾期不到的,或是中途不幸溺死压死,军法不但不会认为他们是战死的,反而连同队的人与他的家属都要连坐。于法而言那叫逃亡,实际上士兵如果真的死了,连家人也要跟着陪葬,但他们有很多人背后因素是值得同情的。《左传》有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者,不用再受连坐之罪。”高宗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公元671年,高宗巡幸洛阳,让太子李弘留守京师。当时遇上大旱,关中闹起饥荒,于是李弘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给他们米粮。

李弘又上书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后来李弘也被召到东都去,纳裴居道之女为妃,相关单位表示要用白雁来进行婚礼,竟然刚好就在苑子里捕获了,这让高宗很高兴;而裴妃也是个相当有妇德的贤淑女子,高宗因此常和侍臣说:“东宫的事,应该是不用朕担心了。”

可见当时李弘作为皇太子,是十分得高宗信任的。

还有一件事,可以反映出历史上那个李弘的果决,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姊姊,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因为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为以前得罪武则天的,她们一直被幽禁在宫中,直到都年过二十还没有结婚。

李弘发现此事后,感到震惊又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姊姊能够结婚。这件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侍卫,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

李弘作为武则天的长子,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母亲的性格,很显然在向高宗求情之前,他已经想到了这个下场,但他还是做了,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李弘是十分勇敢的。

然而先前的这个李弘,和历史上的李弘相比较而言,显然是差得远了。

如果当初杜睿没有被迫离开长安,继续对李弘加以教导的话,或许他能在李弘的性格当中,加入几分刚强,就像当初的李承乾一样,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李弘显然还想与杜睿说话,但是杜睿却没有给李弘这个机会,身子向后一让,让褚怀玉上前接待李弘。

毕竟褚怀玉才是主人家,李弘虽然急着和杜睿拉近关系,但好在还记得正事,代李承乾对褚怀玉兄弟宣慰了一番,降下了李承乾的圣旨,追封褚遂良为虞国公,太子太师,并州都督,加封邑五百户,令有金银绸缎何种奠仪。

褚怀玉带着众家人又是一阵谢恩,将李弘引入灵堂,李弘虽然年纪不过十几岁,可是举止却十分得体,当即宣读了祭文。

褚怀玉等到李弘上香毕,便将李弘引入了后堂歇息,李弘临走之时,终于忍不住道:“姑父就不想见!弘儿想念的紧,不如便在褚大人的府邸,叙谈一番如何!?”

杜睿闻言,知道自己是推辞不过了,只得道:“臣遵命!”

两人一起到了后堂,旁人尽皆回避,李弘等到屋内只剩下了他们两个的时候,突然哭了起来,杜睿见了,也是纳闷。

“太子因何哭泣!?”

李弘哭了一阵之后,道:“弘儿在为褚大人哭,更是在为弘儿自家哭!”

杜睿闻言,道:“太子何出此言!?”

李弘接着说出了一番,让杜睿都十分惊讶的话来:“姑父!弘儿知道褚大人此番亡故,确实不明不白,皆是~~~~~~皆是母后所为!”

杜睿闻言大惊,连忙制止道:“太子慎言!此事不可胡乱猜测!”

杜睿早就猜到了是武京娘所为,然而有些话,绝对不能从李弘的口中说出来,一旦被有心人得知的话,李弘只怕都危险。

历史上的李弘不就是因为触怒了武则天,最后死于非命,也是一样的不明不白,杜睿虽然不看好李弘,可是李弘毕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实在不希望李弘重蹈覆辙。

李弘低着头,面色凄然道:“姑父!弘儿岂能不知道此事干系重大,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如何敢胡言乱语!”

原来那一日武京娘召侯义,让其收买给褚遂良诊治的太医,让其在褚遂良的药中加入水银的时候,李弘正好从立政殿经过,结果武京娘的全盘计划,李弘全都听到了。

“姑父!我母后居然如此歹毒,毒害朝中重臣,身为人子,弘儿当真无地自容,如今褚大人因我母后而亡,我却还要在灵堂之上宣读什么祭文,姑父!天下可有这般可笑的事情!”

李弘说着,脸上也满是悲苦,杜睿见了,也是心有戚戚,道:“太子殿下!此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李弘闻言一愣,诧异的看着杜睿道:“姑父为何如此说,明明是母后的过错~~~~~~”

“住口!”杜睿闻言,也顾不得君臣之礼了,大声喝道,“太子殿下!你需谨记,子不言母过,皇后纵然有过错,也是你的母后,你身为人子,说这等话,却是不该!”

李弘见杜睿如此言语,不禁大为失望,道:“姑父!难道你也怕了我的母后吗?我母后犯下这等大错,难道就不该受到惩罚吗?”

李弘是个忠厚人,自从那一日听到了武京娘的计划之后,就日日不安,几次都险些告诉李承乾,可是自小就畏惧武京娘,让他怎么都鼓不起勇气,如今褚遂良中毒亡故,他也是满心的内疚,见着了杜睿,便忍不住说出了满心的委屈。

杜睿闻言,长叹道:“太子殿下!这件事以后不可再说,不单单是不能说,就连想都不能想,你要记住,褚大人是因病而亡,不干你母后的事!”

李弘闻言,大声道:“姑父!是何言也!褚遂良老大人乃是三朝老臣,又受皇爷爷托孤之重,为我大唐江山社稷鞠躬尽瘁,难道如今蒙冤而亡,就没有一个人能够仗义执言吗?”

杜睿闻言,苦笑道:“太子殿下!如果褚大人当真觉得需要有人为他仗义执言的话,难道这个人还会是太子殿下吗?”

李弘一愣,道:“难道褚大人都知道了!”

杜睿点点头,道:“褚大人不单单知道了自己的死因,更猜到了是何人所为,就连臣也猜到了!”

杜睿这么说,并不担心李弘是武京娘派来试探他的,事实上,他还巴不得李弘就是武京娘派来套话的,因为有些事情,在离开长安之前,他必须要让武京娘知道。

李弘闻言,道:“姑父也知道了!”

杜睿道:“褚大人之所以不愿说,甘心死去,就是为了不希望大唐的江山社稷内部升乱,一朝国母毒害当朝重臣,这件事要是宣扬出去,不知道会被多少有心人利用了!到时候控制不好,乱起萧蔷的话,害的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