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5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5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自打杜如晦一家搬入如今的莱国公府之后,这里便没了人照料,几年下来院子里已然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杜睿带人在里面转了转,倒也不显得如何沮丧:“这里倒还算宽敞!”

身旁的杜仲接道:“这所老宅是武德七年,当今太上皇念先国公随圣上平高开道有功,赏赐下来的,三进三出的宅子,总共有房屋四十八间。只是这些年下来不曾修葺,怕是已住不得人了!”

杜睿笑道:“不妨的!咱们人多,收拾几间出来,先住下,容以后慢慢修葺也就是了,仲叔,现在要紧的是尽快将咱们这个新家操持也起来,拿上钱,去买些过日子用得上的,时辰不早了,晚饭总要有了着落不是。”

马氏,白氏,季氏出门的时候,连床被子都不曾带来,现在虽已到了开春的日子,然天气尚冷,这些东西都要置办下来。

杜仲和薛氏出去采办了,杜贵,刘氏,和杜平原,杜平生兄弟两个忙着整理屋子,马氏捧着一个小包,走了过来,面带哀戚道:“三郎!这是妾身几人多年的积蓄,承蒙三郎收留,如今便也交予三郎,以贴家用。”

杜睿闻言,忙推拒道:“姨娘这是说的哪里话,这是三位姨娘平日里积攒下来的体己钱,杜睿怎么能要。”

马氏忙道:“三郎收留我们孤儿寡母,已是天大的恩情,如今方才立府,妾身姐妹没什么可帮衬的,这些小钱,三郎就不要推拒了!”

杜睿知道马氏几人是担心他日后持家艰难,这才把平日里的积蓄拿出来,笑道:“姨娘不必担心,杜睿既然已离了那莱国公府,便不会坐吃山空,三位姨娘日后只管安心享福,这经营持家之道自有杜睿操持。”

马氏看着颇为自信的杜睿,心里也是分外困惑,她与杜睿生母曹氏相厚,曹氏故去之后,便是她时常照料杜睿兄妹,对杜睿最是了解。

杜睿虽然自小聪慧,但性格木讷,不善言辞,除了死读书,也别无长处,如今这番话说出来,让平日里最是熟识的马氏也是大为意外。

不过如今杜睿已是这所宅子的主人,马氏虽是满心的疑惑,却也不愿多问,只是言道:“既然三郎已有主意,妾身便不再多言了!”

时候不长,杜贵一身污浊的走了过来,躬身道:“小公子,内宅已收拾出了三间卧房,家什都是好的,床倒也结实耐用,待会儿生了火,将屋子暖暖,去了潮气,便请三位夫人内宅歇息去吧!”

杜贵此人,杜睿倒也有些记忆,最是老实木讷,且自小跟随乡中一位拳师习武,手段虽不十分高明,但三五人也近不得身。

杜睿见他办事勤快,点头道:“也好!三妹,四妹,五妹你们先陪着姨娘去歇息吧!”

马氏等女微微一福,便先去了,杜云莲看着无趣也跟着白氏夫人进了内宅。

杜睿本想帮忙收拾,但杜贵,刘氏怎么也不肯,他闲来无事只好四处走走看看,内心期盼着能在什么枯井,树洞中发现点儿财宝什么的,只可惜杜如晦一生为官清廉,虽然颇有家资,但也没败家到把什么财宝藏于老宅之中的习惯。

天色将晚时,杜仲和薛氏回来了,大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上面一用家什应有尽有。

杜仲看着还在忙着收拾的儿子,媳妇,不无担忧的提醒道:“小公子!虽说这老宅也算宽敞,可却也年久失修,小公子身份尊贵,几位如夫人又是先国公遗孀,住在此处,却也有失体面,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对于杜仲的担忧,杜睿颇不以为然,他的灵魂来自后世,本来对什么尊贵不尊贵的就不算上心,在他看来,只要能过得好,一开始吃些苦头,倒也没什么。

前世杜睿虽然常年浸淫于古文学,但对杂家却也十分感兴趣,闲暇时也曾对一些物什做过研究,凭他的多出千余年的知识,想要在这个即将开启盛世的年代,好好的活下去,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杜睿虽然是杜如晦的庶子,在那莱国公府之中不受人重视,但在市井之中,这杆大旗还是颇有影响力的,想来也没什么人敢找他的麻烦。

“仲叔不必担忧,万事皆有杜睿主张,本公子虽没什么大志向,但平平安安的抚养几个妹妹,赡养几位姨娘,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杜仲见杜睿说的这么自信,也不好说什么,杜睿如今虽然年纪幼小,但今日闻其言,观其行,倒也颇有主见,特别是离开莱国公府之时,于府门之上提的那首诗,让杜仲这个忠诚的老仆人,对自家的小公子没来由的多了几分信心。

“小公子既已有了主意,老仆便不再多言了!”

杜睿笑道:“仲叔不必如此,本公子年幼识浅,今后这家门之事还需仲叔费心料理才是!”

杜仲闻言,拱手道:“小公子大可放心,老仆受先夫人大恩,无以为报,唯有这把老骨头为小公子尽心竭力,也就是了!”

杜睿知道大唐时节的人承袭魏晋遗风,虽然比不得先秦年代,但也最终承诺,杜睿的生母曹夫人对杜仲一家有活命之恩,所以对于杜仲的忠诚度,杜睿是不需要担心的。

如今分府别居,一路上来的时候,杜睿的心中对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已然有了主意,只是在如今这个年代,有些事情,他现在的身份是不大方便做,也做不了的,只能假手于人,如今杜仲愿意相帮,杜睿也就放心了。

士农工商,无论历朝历代,商人的身份都是处在最低阶层的,但是商人却又是各个朝代生活最为富足的,究其原因便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商人都存在着极端的轻视,认为商人逐利,无奸不商,从商本身就是道德败坏的开始,所以他们的钱自然也就是脏的,后世的大明,当真称得上是富有四海,但是最终明政府却因为财政枯竭,落得国都破灭,君王惨死,就是因为商税一途,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忽略不计,如今这大唐也是一样,商人的身份极其低下,但是若要从商的话,却又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只是该如何下手,杜睿却要思量一番,既然到了这即将开启盛世的大唐,杜睿自然也不想只安心做个富家翁,未来究竟如何,也需要谋划一番了。

便是不能名垂青史,流芳百代,也要在这盛世的建设过程当中搀上一脚,前世大唐虽然繁华,但也在施政过程当中有过许许多多的失误,偏颇,杜睿既然来了,总是要想办法避免走这些弯路,让这个华夏历史上有名的盛世王朝,更加平稳的走下去!

不过目前来说,这些还都不是杜睿应该考虑的事情,他一介白身,尚无寸进之功,如何能走进当朝统治者的法眼,如今最紧迫的还是如何在这个年代生存下去了。

看着忙碌的家人,杜睿浑身上下也充满了干劲,若是还在莱国公府内,他这一生也只能蹉跎岁月,如今被逐出了门墙,倒也松开了他的手脚,让他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

大唐,杜睿来了!

第一篇 蛰居 第八章 赚钱

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易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一度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市。

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300万。唐王朝的建立后,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布局更趋合理化。龙首原上大明宫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统治者更加占有高亢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龙首原上,俯瞰全城,更显一代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度与风范。

只是如今的长安城与贞观盛世后期比较起来,还略显不足,武德末年,突厥颉利可汗叩关,兵马直至长安城下,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大唐社稷,太宗皇帝尽起府库珍藏,才暂时摆脱了亡朝灭种的危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长安城内也算恢复了元气,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此处,更是让长安城多了几分繁荣的气息。

杜睿自从被崔氏母子逐出莱国公府之后,每日里在老宅之中只是安心读书,全无动作,虽说被发遣之时,崔氏也曾给了些银钱,但不过杯水车薪,如今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指望着那一千贯的遣散费,要是再不想办法的话,也只能坐吃山空。

杜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是见杜睿俨然一副云淡风轻,安枕高卧的样子,他也不好多说什么,虽说杜睿此时尚且年幼,但既然已经立府别居,就是这老宅的主人了,虽然言行之中对杜仲这个忠诚的老仆人也颇多敬重,但杜仲也不好真个倚老卖老僭越了。只能尽心操持,能省便省,至于今后如何,也不是他一个下人能做得了主的。

这一日,杜仲正指挥着儿孙休整院落,突然原本此时应该在书房读书的杜睿走了出来,挥手止住了杜仲等人行礼,张口便问:“仲叔!这附近的里坊可有手段高明的木匠。”

杜仲一时之间还没反应过来,等得了杜贵的提醒之后,方才答道:“这老宅左近的胡木匠,手段便十分高明,家中一应物什修理,便全都找了他。”

杜睿闻言,将背在身后的几章纸拿了出来,递给了杜仲:“仲叔!按照这图上的样式,让胡木匠一应制成,我有大用!记得,慢些没关系,但一定要精细,而且要用松木制成!”

杜仲接过杜睿递过来的几张纸,看了看,只见上面横七竖八的似乎是花了一个什么器皿,只是他虽然跟随杜如晦走南闯北,却也看不出究竟是个什么物什,想要询问,可杜睿已然进了书房。

一旁的杜贵也探头探脑的过来张望,但看了半天,却也皱起了眉头:“爹爹!小公子这是花了个什么劳什子!这缸不像缸,桶不像桶,我是看不出来!爹爹!你随先公爷走南闯北的见识多,您认得这个东西吗?”

杜仲却也一阵摇头,道:“不必多问,你且跑上一趟,将小公子的吩咐记牢,告诉胡木匠,一定要用心打造。小公子不是凡人,想来必有妙用!我们当下人的,不该打听的,还是少问为妙!”

杜贵应了一声,接了图纸,领了一贯钱,便出去找胡木匠去了。

其实杜睿也没想做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只是这几日傍晚,杜睿出府闲逛的时候,发现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将贯穿西市的这条长街走了一半,就看到有三家酒肆,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现在大唐恐怕还没有出现蒸馏酒,否则讲述宋代故事的《水浒传》中武松也不可能连喝十八碗酒,还打死一只老虎。要是高度酒,十八碗灌下去,不要说打虎,连走路也走不动了。

其实低度的蒸馏酒再过些年就该有了,史书记载,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时,新疆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了,后来太宗破高昌,将蒸馏酒的技术引入了中原地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之名句。李肇的《国史补》也记载有剑南之烧春等等。

以上是从蒸馏酒的名称来看,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

此外,在后世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毫升的小酒杯,如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

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就出现了蒸馏酒,而先出于西南或西北。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估计人们不懂原理,蒸馏的器具不够密实,在蒸馏的过程中许多酒气也随着水蒸汽散发到空中,浪费大,效果也不好,另一个原因高度酒浪费粮食,而温饱问题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头等大事,直到明末随着技术完善,中国高度白酒才大量流行起来。

大唐定都关中,中国的西北地区历来民风彪悍,杜睿想来这高度酒应该很有市场,于是也就有了这么一个发财的思路。

杜睿找到了发财的办法,兴冲冲的将自己闷在书房中,琢磨了好些天,根据前世的一些记忆,再加上自己的重新设计,于是便有了那几张纸上的蒸馏器具原理图。

再说杜贵,提着钱找到了胡木匠,将那几张图递过去,胡木匠看到这图纸,也是犯了难,先是皱起眉头,左思右想也弄不明白这种形状古怪的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当杜贵将工钱递过去之后,他也就可不管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