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125部分

大唐极品闲人-第125部分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睿一令既下,当即就有亲兵上前,将那几个武士放翻在地,两人一个架着,拖了出去,紧跟着便响起了一阵惨叫声。

杜睿重新坐下,好整以暇的看着那焉耆国王,道:“国主有何事,现在可以说了。”

焉耆国王哪里曾想到杜睿居然如此蛮横,丝毫不顾及两国的邦交,说打就打,也被吓得不轻,但是此来乃是为了国中的大事,不能不说,当即硬着头皮道:“将军!本王先恭贺大唐攻灭高昌,本王此来,确实有件要事相商,此前高昌屡次进犯焉耆国,攻下三城,掠夺口众数千,本王此来,一是想向将军讨要被高昌侵占的三城,二是想要回被掠夺的人口!”

杜睿闻言,差点儿惊得跳起来,看着焉耆国王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杜睿险些冲上去给他一拳,让这老匹夫好好清醒一下。

强忍着怒气,杜睿冷笑道:“不知国主所说的是那三座城?”

焉耆国王回道:“乃是保都城,天河城,玉伽城,此前便是我国所有,却被鞠文泰无礼抢夺,如今天朝大军到此,想来会提我小国做主,还请将军将三城归还!”

杜睿闻言,朗声大笑,笑过之后,道:“焉耆国王打的倒是好心思,本将军率领大唐将士,远行数千里到此,死伤无数,方才灭了无道的高昌,而今你身无寸功,居然也想要分得三城,天下可有这等便宜事!”

焉耆国王闻言,忙道:“本王两年前曾到长安面见过天朝大国的皇帝,大皇帝当时曾有明言,万事为我等小国做主,那三城确实是被高昌所夺,城内百姓皆可作证,将军如何能强赖本王的城池不还!”

“你这老儿好生无礼!”一旁的秦束怒道,“三城皆是被我大唐军马攻下,你焉耆国并无尺寸之功,却来强要,这才是无礼!”

焉耆国王原本以为只要说明来意,大唐定然会将那三场好生的交还给他,却不曾想,会发生这等事情,顿时也被气得面红耳赤,道:“大唐乃是天朝上国,如何能强赖他国的国土,你等要是不还,本王当发大兵,亲自来夺!”

杜睿闻言,目光一寒,道:“焉耆国王此言,可是在向我大唐宣战。”

焉耆国王也是一愣,刚才一时冲动之下,胡乱出口,如今想要认错,但是面子上却又下不来,只得强硬到底:“那三城皆是祖先传下来的土地,万万不可遗失,将军若是做不了主,可将本王之意,代为向上皇转达!”

杜睿冷笑道:“若是当今大唐天子也不答应呢!?你当如何?”

焉耆国王沉吟了半晌,道:“若是上皇执意要赖着不还,本王为了安抚民意,也只能和大唐刀兵相向,大唐虽然强盛,但是我小国也有应对之法。”

秦束怒道:“你这老头好不要脸,我大唐将士不计生死,夺下的城池,你说要便要,我大唐攻伐高昌不孝,你焉耆国可曾派一兵一卒相助,你等没出半分力气,如今却想要强要城池,无礼太甚,尔等撮尔小国,也敢来抚弄大唐的虎须,当真不知所谓!”

杜睿止住秦束,道:“我大唐位居天下中央,尔等小国只可小心侍奉,方为正途,如今高昌国已灭,所有城池已属大唐,万难更改,你若知错,当即可前往长安谢罪,若不然,本将军灭得了高昌,也能灭得了你焉耆国!”

对于历史上,华夏那些强盛的朝代对于属国的态度,杜睿非常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所谓属国,一旦确立了隶属关系,就意味着,这个属国从今以后,无论是国内的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应该由宗主国来做主。

但是华夏历史上的那些成为宗主国的却完全不是如此,只为了要一个宗主国的名声,享受着万国来朝的虚荣,就对蜀国百般迁就,今日要粮米,明日要金银,予取予求,毫无顾忌,只要对方还认他们是宗主国,那就一切好商量,这等赔本商议,再度瑞看来简直就是吃饱了撑的。

如今他既然来了,就要彻底改变大唐贪慕这种虚荣的做法,对待那些如同苍蝇一样的小国,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灭亡,灭其国,亡其族,就像眼前这个焉耆小国的国主,不过占有一隅之地,居然也敢挑衅大唐,当真罪该万死。

杜睿发出了战争威胁,焉耆国王却是不以为然,道:“哼!这位将军,既然你不肯归还城池,那么就等着我焉耆国的军马亲自来夺吧!”

说完转身就走,杜睿也不留,虽然此刻将这个痴心妄想的混账国王留下很容易,砍了他的脑袋,再灭亡焉耆国也能容易不少,但是私杀一国之主,这个坏名声,杜睿可不想担着,更何况,对付一个小小的焉耆国,杜睿还不放在心上。

焉耆国王走后,苏麟忙道:“将军!如今与焉耆国交恶,一旦有所摩擦,急切之间脱不开身,耽误了圣上讨伐薛延陀的大事,可如何是好?”

杜睿笑道:“焉耆小国,灭之何须迁延时日!他便是不来,本将军也要带人灭了他!诸将听令!”

苏麟,秦束,冯照,杜平生等人纷纷起立,拱手而立:“末将在!”

“苏麟!”

“末将在!”

“本将军命你兵驻交河城,暂代安西都护府大都督之职,军马不多,本将军也只能留给你一千人,你可能守住大唐国土不失!”

“末将领令,地在人在,地失人亡!”

杜睿点点头,他之所以把苏麟留下,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苏麟为人虽然刻板,不知变通,谨守礼法,但是却行事持重有度,又深通兵法,留他在此,可确保万无一失。

“秦束!”

“末将在!”

“令你引前军两千为大军先锋,出保都城,直取员渠城,若遇焉耆国。军拦路,尽皆诛之!”

“末将领令!”

和老成持重的苏麟相比,秦束就是个一勇之夫,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冲锋陷阵,要是让他坐镇后方的话,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秦束对杜睿的安排倒也十分满意,欢天喜地的接了领,下去准备了。

剩下的冯照和杜平生,杜平生,杜睿自然是要带在身边的,冯照则另有任务,杜睿和他耳语了几句,冯照领命下去了。

再说焉耆国王,从交河城离开之后,心中便恼恨不已,此次来不但没有讨回当年被高昌强夺的三城,反而折损了掩面,护卫被打,自己被也杜睿奚落了一番。

“唐人无礼,本王当发大兵讨一个公道!”

焉耆国王看着交河城的城墙,怒气冲冲的说道,他只记得杜睿无礼,却不曾想过自家事,那三城虽然以前是焉耆国的,但已经被高昌夺去,大唐灭了高昌,他半点儿代价都不付,就想取回三城,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命从人加快赶路,焉耆国与高昌相邻,距离交河城也不过百里,过了焉耆山关,便到了焉耆国境内,焉耆国王当即点气了五千兵马,就要杀奔高昌而来。

可刚至焉耆山关,就听人回报,言称大唐军马已经杀到关前,焉耆国王闻言大惊失色,原本他不过是想要带兵去耀武扬威一番,哪里曾想到,杜睿说战就战,他前脚刚走,杜睿紧跟着就派人来了。

此时焉耆国王悔恨不已,早知如此,刚才何必吝惜脸面,如今惹恼了大唐,就算是能挡住,这数千唐军攻城,如何能抵挡大唐的雄威。

惊归惊,但是焉耆国王倒也还算有胆识,再加上焉耆山关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住唐军的攻势,倒也不成问题。

一边派人加固城防,一边遣人朝伊吾而去,向伊吾王求救。

第二篇 浊世 第五十七章 大唐之怒(第二更)

伊吾国,位居后世的哈密一代,也是西域的一个小国,伊吾王贞观八年时,曾与焉耆国王一道前往长安觐见太宗,受封王号,与焉耆国相邻,其国力与焉耆相近,又与焉耆国时代通婚,当今伊吾王后,就是焉耆国王的族妹。

焉耆国王得罪了杜睿,引得杜睿发兵相攻,虽有焉耆山关相阻,但焉耆国毕竟弱小,举国之兵也不过六千之众,如何能是对手,只好向这个姻亲之国求救。

被派往伊吾国的是焉耆国的却胡侯,在焉耆国,国王以下,置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掌握着焉耆国的实权,此次为了说动伊吾国出兵相助,共抗大唐,将国王之下,第一人却胡侯都派出去了。

焉耆国和伊吾国相邻,却胡侯不过一日便到了伊吾国都,见着伊吾王,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伊吾王听了大惊失色,道:“王兄何敢惹怒大唐,那大唐地缘万里,岂是我等小国能敌,寡人纵然有心相助,可便是集我两国之力,如何是大唐的敌手!”

却胡侯见伊吾王言语闪烁,对大唐颇为畏惧,心中也是同感,一样埋怨焉耆国王,但如今大唐已兴雷霆之怒,若是伊吾国不出兵相助,焉耆国灭国就在眼前,只能好言相劝。

“我王确实不该,但如今大唐已经兵临焉耆山关之下,大王要是不出兵相助,焉耆恐社稷不保,还望大王念在两国相善多年,并王后面上,发大兵,共同抵御唐兵!”

伊吾王沉吟半晌,道:“此事还需与国内众多亲贵商议一番!”

却胡侯闻言,大声道:“大王今日不出兵,坐视兄弟之国覆亡,却不知唐人野心颇重,待灭了我焉耆国,伊吾国岂能独存!”

伊吾王道:“寡人与大唐素无仇怨,那唐国如何便敢兴无名之师,进犯我伊吾国!”

却胡侯早年间也曾到过中原,颇有见识,闻言道:“唐人志在一统西域,便是大王无过,唐人岂能放过伊吾国,还望大王念在贵我两国唇齿相依的份上,出兵相助,如今助我焉耆国,便是助伊吾国,还望大王思之!”

伊吾王闻言,也颇为心动,对于大唐,他是打心里感到畏惧的,那么一个庞大的帝国,若是想要灭了他的伊吾国,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况且伊吾国身居平原要冲,不像焉耆国还有焉耆山关这等险要的所在,一旦唐国灭了焉耆国,再来图他的伊吾国,到时如何抵挡。

可要是与大唐对敌,伊吾王却又没这个胆量,心中也是游移不定,只得看向了殿上的伊吾国众臣子,希望大家能拿个主意。

“大王!”等了半晌,总算是有人站了出来,伊吾王视之,乃是朝中的宰辅。

“宰辅有何话说?”

宰辅道:“大王且不可中了焉耆王的计,我伊吾与大唐素来并无仇怨,且大王也曾得多唐皇的册封,那唐军此次远征,乃是为了高昌擅杀大唐商旅之事,后攻打焉耆,也是因为焉耆王无礼太甚,我伊吾国对大唐素来恭顺,那唐将没有唐皇的旨意,如何敢攻打我伊吾国!大王当将此人拿下,遣使休书,送于唐营,再续两国友好,方可保国中无事!”

伊吾王闻言,犹豫道:“可是本王与焉耆国王友善,若是如此做,岂不是让人笑寡人无情!”

宰辅大声道:“大王万事当以国事为重,岂可顾及私情!”

却胡侯闻言大惊,拜倒在伊吾王面前,泣道:“伊吾,焉耆两国友善数百年,大王岂能听信此人谗言,便坏了两国之交。”

伊吾宰辅怒道:“皆是你王贪婪,才惹恼了唐将,如何要将我国也拖下水,大王,请速速决断!”

伊吾朝上的大臣,全都不愿与大唐畏惧,见宰辅言及此处,也纷纷出言附议。正在此时,有内侍禀报,王后驾到。

伊吾王后正是焉耆国王的族妹,深的伊吾王的宠信,所生之子,也被立为伊吾王世子,此时伊吾王后前来,显然是已经知道了大唐攻打焉耆国的消息。

走上殿来,原本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了下来,只见平日里身为端庄的王后此时居然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满脸的悲戚之色,走到伊吾王面前,跪倒在地,泣道:“母国危在旦夕,平日里王兄未曾失礼于大王,如今焉耆遭此劫难,大王何故没有怜悯之心,坐视兄弟之国罹难,岂不有违信义!”

伊吾王闻言面带愧色,道:“寡人也有心相救,但大唐实力强悍,朝中大臣又不愿和大唐交恶,如之奈何!”

伊吾王后闻言怒道:“大王何故听信小人之言,岂不闻唇亡齿寒的道理,那大唐野心勃勃,灭了焉耆国,又如何会作势伊吾国立足于卧榻之侧,大王今日不发兵相救,臣妾便死在大王的面前,也好过亲眼看着母国与伊吾国一同灭亡!”

伊吾王闻言,惊道:“王后不可如此,寡人答应了便是,宰辅!”

宰辅道:“臣在!”

伊吾王坐正了身子,道:“本王便命你尽起本国之兵,前往焉耆山关,助焉耆王驻守关隘,你可敢去!”

宰辅闻言,一声长叹,道:“大王既然执意如此,臣也无可奈何,领旨便是!”

朝中的众多官员,见伊吾王主意已定,心中也是凄凄惶惶,大唐雄踞宇内,何人不知,何人不小,别说是焉耆,伊吾两个小国联手,就算是再加上一个西突厥也未必是大唐的敌手。



再说焉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