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316部分

田园大唐-第316部分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找的距离远,那只能增加蜡烛的数量,并且打薄琉璃的厚度,那更危险。

两个人没有任何的数据可以进行计算。当然,张小宝不会计算这东西。王鹃会可没有仪器,两个人只能把自己的想象力挥出来,然后进行实验,很简单。就是把东西先做出来,然后不一次次地放到水中。

先不往里面装人,只燃烧蜡烛。看看里面的氧气究竟能支撑多长的时间,再一个就是压力问题,把铁球放到不同的深度当中。

两个人在那里嘀咕着,李殉这时已经想的差不多了,听着张小宝和王鹃在那里说什么密度,水压。气压。氧气等词,非常的迷糊,他平时也经常听到两个人一些奇特的词语,那本自然中也有,可今天似乎涉及到的东西不同了。

“你们说的对,我也想明白了,是不能因为别人有危险就让所有的人都不使用甲香,抬高甲香的价格。这个确实不错,可怎么抬高呢?”

李绚来到了黑板的面前问道,同时他看着那图觉得有些别扭,和平常见的画有很大的差别,他不知道这是立体图形,有虚线和实现之分。

“想要抬高价钱就简单了,这个馨儿姐姐就能告诉你,问馨儿姐姐去王鹃在那里完善着图形,没时间讲这种浅显的东西。

李询见人家忙着呢,也不再打扰,看了会儿,确实看不懂,只好去找馨儿,对他来说就不是馨儿姐姐了,而是妹妹。

馨儿还在设计布娃娃,听到李询问。眨了眨眼睛,说道:“又可以赚大钱了,这事儿弄好了能赚不少啊。”

情节要进到另一个方面了,今天只一更。阅读最新董节就洗涧书晒细凹曰况姗齐伞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七十五章 这边发展怕眼红'

一天渐渐地凉了下来,仅仅是凉了,需要在外面加件衣锨讥小以。还是在早晚的时候,白天依旧可以穿的薄薄的,这里就是如此的温度。

跟着张忠来的家人们,除了张小宝和王鹃对这样的气候都比较好奇。哪怕他们在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会如此了,从京城那边运过来的皮毛并不能做成衣服,可却能做成各种的家具。

剁、宝和王鹃原来是准备弄弹簧。然后做成一张舒服的大床,结果现,想要硬度好的钢能够找到,可想要弹性好的铁就难了。

两个人商量了几天,找到李询。耍与他继续合作来开买卖,馨儿那边就不用管了,她还在那里继续地研究布娃娃,别看就是一个罩子。里面塞棉花,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一点也不简单,主要是别人在娃布娃娃的时候不会仅仅就抱着,可能还会摆弄着做出各种的动作。

那里面塞的棉花可达不到张小宝与王鹃所在的地方那时的技术。是会滚包的,这就需要里面用不少的线网来固定,还不能影响娃娃在外面的动作。

馨儿觉得在是自己成功的开始。耍比以前做的那些个事情更赚钱,所以非常的投入,一心要把这种布娃娃给弄出个体系出来,还想着以后进行更多的改进。

李询这两天没有跟在张小宝和王鹃的身边,而是在棉田那里守着,想看看种这样的棉花是不是比种粮食更有好处,他怕有些人为了棉花而把好的良田给占了,那样的话这东西不要也罢。

看了这两天,李坷现在别处种可能不好,但在陆州这里还是不锋的。这边可谓是地广人稀,比起长安那边差远了,有很多的地荒着,有一些个地方还是树木,家中人口多的,可能会把那些个树木给砍掉,然后变成良田,这样的地前几年可以不交租。

张小宝和王鹃让人找到李殉的时候,李殉已经转了一身的棉花。也不收拾,带着棉絮就来到了两条大河中的一条的河边,张小宝和王鹃正在这个地方,考虑怎么养鱼。

李询一到地方就兴奋地对两个人说道:“我决定了,在这边多多地种棉花,那里有不少闲置的地,还可以把山上的树木砍了后继续种,后面那么多的山,树木用不完。”

张宝和王鹃已经就这种事情讨论过了,他们两个人不会去阻止别人砍伐,可他们本身并不想这么做,尤其是后面的十万大山,他们两个那时这个。十万大让。虽说面积还不里面的动物植物的种类也不少,可比起现在来差远了。

两个人想把这个地方保护住。留给子孙后代,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来赚钱,何必以破坏为代价呢,两个人找李殉本来是打算说一说沙的事情,从北面带来的皮革非常不错,弄出来沙的话,可以卖给这边有钱的人家。

这样就能配合着棉花的买卖了。做一些个棉垫子,或者是抱枕,配合着沙,不仅仅坐着舒服,而且还能用棉垫来吸汗,到时候换一换垫子就可以了,甚至能够给当地一些个人提供工作,比如弹棉花。

两个人听李涧把主意打到了十万大山上面,互相看了一眼,由张宝说道:“砍伐树木可以,但是不能砍里面的树,外面的树记得不能砍完了就不管,我们只赚树木的钱。用来造纸或者制作家具。

要把树的生长的时间掐算好,分成一块块地方,砍一块就要补种上一块,棉花就算了,这里还有不少的空地,可以把这些个地改良一下,盐碱地也不怕,用大量的水来反复冲洗,足够种棉花了

“啊?不能把树砍了种棉花?还得再种上树?这么多树占地方,这留着让它们生长,不如赚钱了,要是想把盐碱地给冲好了,至少也得三年时间,到时候这里就不是你爹在工”

李询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情非常的不理解,他就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把树砍了变成良田,现在是朝廷在鼓励百姓这么做,张小宝却和朝廷对着干。

“就想着自己啦?。王鹃这个时候说话了,见李殉看过来,继续道:“知道这次大水为什么死的人少吗?。

“知道,是小宝的父亲在这边的缘故,不然要死很多人。”李询没有否认张忠的功劳,可这与他说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吧?

“那上游冲下来的是水和树木。只有一点点的泥沙,若是把树都砍掉。下一次有大水,那就会有很多的泥土冲下来,那时别说是木排了,就是铁排也挡不住啊,全要埋里面。

树的根会把泥土给抓住,只有树木多了,山上那边才会安稳,分成几年来砍伐与种植,就能一直获取这些树木的资源,不要小看了这些个,树木,能做船,能造纸,还能打家具。每年砍一部分,砍了又种,这样就是生生不熄。

不然的话,你砍一些,别人再砍一些,只砍不种,等着我们的后代流着泪水骂祖宗的时候,你就是想后悔也没有机会了,就算这边换了刺史也没什么,我们可以在小宝父亲还在任的时候,把这些个地方买下来。

我们几家出钱,地方是我们的了。这些个钱又会进到州衙门当中用来基础建设,那样以后就不担心了。你不是还想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游玩之所吗?”

王鹃实在是不想动十万大山。那样的话实在太败家了,整个大唐现在才有多少的人口?又有多少可以使用的地?这边的地竟然可以轮歇,也就是种一年休一年,这么多的地,难道还不够种粮食?

现在粮食产量低不怕,有司农寺来研究,也有张家这边的研究,到时候把研究成果合在一起就好了,听说司农寺那边已经研究出了不少的好种子,可一个,是运输不便利。另一个就是种子会退化。

随着展,这都不是什么问题,运输方面可以解决,不就是修路嘛。多简单的事情山肯出钱就行了。等过几年,自只和张小宝赚到更多候就开始着手在全国各地修路,修一段就把店开过去,并且引导地方物流。

事情都是人做的。自己和小宝知道以后的事情,那是一种心灵承受不起的痛楚,现在的人没有这种意识;那就培养,总要给后代留下些东西,还有规矩。

李询的脑袋一时还是转不过弯来,可这不重要,他相信张小宝和王鹃说的事情不会错,既然两个人有这样的打算,那就听两个人的好了。

想到这里,李询对着二人说道:“那就照你们说的来做,那现在就开始把那两条大河的水引到一些个盐碱地中,先泡着,到时候泡的差不多了再种东西,实在不行我们到别的地方去种。”

“对,到别的地方去种,比如其他的国家里面,买下块地,或者是买下有树木的地方,把树木给砍掉。然后变成良田,那些个木头可以做东西,田里也能出产了。”

张小宝对这个方面还是比较认可的。他可不是环保协会的人,他只是心疼自己的国家,别的国家好坏与他无关,他还没无私到以世界和平为己任的地步,只要自己这边过的好了,别国的人都死了又如何?

王鹃一听张小宝的话就知道他想什么了。这种事情现在提还太早了一些,还是先把该做的事情做了的好。

“李公子,这次找你过来其实是商量一些事情,那些盐碱地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概的个置都清楚,不准备马上就用淡水来冲泡,而是想在那个地方挖出来大的池塘,养这边的鱼。”

王鹃见李询提到了棉花的种植的地方,又说起了盐碱地,那就先说这个问题,真正的制作沙的事情往后延一延。

李询没想到两个人把他找过来竟然就是为了商量养鱼的事情,不解地问道:“养海中的鱼?那是不是的把海水弄到那里,海中已经有鱼了。还养什么呢?那么多,捕都捕不过来。”

“养珍惜的品种,不是平常能随便看到的鱼类,比如有的鱼身体是红色的,是黄色的,还有一些个几天也捕不上来一条的鱼。那就养起来。”

王鹃介绍了一下这个养鱼的事情,她是觉愕每一天都有新的品种产生。每一天都有原来的品种灭亡,哪怕是人类不破坏,也是如此,只不过人类的展加快了这一过程罢了。

其中包含有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个微生物,既然现在没有能弈把所有的品种保留下来,那就尽可能地培育出新的品种,然后用来换钱。

这就是张小宝和王鹃两个人在这边的目的了,张宝补充说道:“这条河流下来的水是淡水,可以用网拦一下,把大的淡水鱼给堵住,让人在这边能吃到两种水里出来的鱼。

等到了入海的那部分就不用管了。有鱼能够承受住海水,那就游过去,承受不住自然会在这边呆着,海中的鱼也是如此,再边就可以融会到一起,到了产卵的季节,说不定会有新的鱼出现。

尤其是带各种颜色的,长的不同的鱼,我们就把这些鱼单独养好,等着鱼产了卵长出来的小鱼也是这样。那就能够一点点的培养出来,变成观赏用的鱼,只要弄好了,一条卖个千百贯的很容易。

李公子是否愿意加进来?可能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几年也看不到收益,若是愿意,那李公子就拿出来两千贯。算李公子一成。”

“两千贯就一成?”李殉被这种计刮吸引了,可听到了钱的时候,又犹豫了起来,他拿两千贯算一成的话。就说明张王两家至少要拿出来一万八千贯的钱,他不知道两万贯的钱用来养鱼是否合适,好象有些妾。

判。宝,那么多的钱就为了养鱼?这些钱就是吃鱼,也够我们吃一辈子了,怎么可能用上两万贯?”

李询又接着问了起来。

张小宝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两万贯不多了,这还是考虑到一边进行一边就有产出,不然会需要更多,因为不仅仅是在这个地方要养。在其他的一些个,地方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怎么会简单了?”

这下李涧清楚了。张家这是想直接把买卖铺开,要做就直接做大。而不是一点点的来,张家有钱,或许就是不在乎失败与否了。

一想到张家以前做过的那些个买卖,似乎只有这次刚刚到了陆州后。受到了天灾的影响才损失了一部分,其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赔过钱。李询有了主意,点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一会儿我就让人把两千贯的钱准备一下,记住是一成,到时候你们可别后悔。”

李询嘴上这么说着,其实早就明白。人家这是带了他一次,不然的话。人家自己做,赚到的钱会更多,何必分出来一成的利?别看仅仅是一成,这买卖等着做大了以后,一成甚至能过原来全部投进去的钱。

“李公子放心,我们这边绝对不会后悔,等着我们的玻璃产业出来以后,这鱼可就不仅仅是单卖了,琉璃虽然好,可价钱贵不说,还不容易烧制出全透明的,那样养鱼就不如有了玻璃。”

张小宝根本就不在乎李询是否答应。不答应更好,钱自己赚了,只不过若是不说出来让李殉选择,显的有些不够义气,李殉会挑毛病。

王鹃一想到琉璃,就觉得又有了新的思路,说道:“可以花大的价钱买个琉璃坊,到时候根据我们所买的鱼的样子,尝试制作能够配色配景的琉璃,那样卖起来价钱会更高。”

“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