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937部分

官居一品-第937部分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默回头一看,原来是大理寺少卿海瑞,不由苦笑道:“老陈你先走吧……”

陈以勤报以同情的微笑,便把他留在后头。

“什么事?”沈默站住脚,微笑着望向海瑞道。

“请问中堂大人,我辞呈什么时候可以批下来?”海瑞面无表情的问道。

“辞呈?这个……我已经有段时间没在京城了。”沈默一本正经的装傻充愣道:“对这个不是很清楚。”

“下官自去岁十一月起,至今半年时间,已经连上九本辞呈。”海瑞就不信沈默能不知情,但对方是宰相,说不清楚就是不清楚,他也只能耐着xìng子道:“但是吏部迟迟不批,说是内阁不给票拟,我又找内阁,谁知内阁说,要等分管刑名的沈阁老回来,才能给我批复。”

“我从九月起,就没有正经坐过班。”沈默两手一摊道:“这期间的生的事情太多了,等我回去看看再说吧。”

这就纯属耍赖了,放在以往,海瑞就不跟他一般见识了,可在连上九本辞呈之后,这事儿要是再没个结果,这事儿就要成笑话了,便从袖中又拿出一份辞呈道:“我这里还有一份,大人这就批了吧!”

“胡闹!”沈默见他纠缠不休,惹得众官员驻足远观,只好拉下脸来道:“怎么也是个堂堂四品大员,就算你去意已决,我也不能视为儿戏!”

被他这一训,海瑞也没了脾气,毕竟众目睽睽之下,沈默说的又不错,他也不好随便作。手却不松开,倔强道:“那我跟中堂去文渊阁,等你批了再走。”

“哎……”碰上这样的极品,沈默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道:“来吧。”

~~~~~~~~~~~~~~~~~~~~~~~~~~~~~~~~~~

两人一回到文渊阁,有舍人候在mén口道:“阁老,辅请去正厅开会。”

沈默给海瑞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道:“若是无事,先去我值房里等着吧。”

“下官天天都无事。”海瑞闷声答一句,便在个中书舍人的带领下,先去了他的值房。

沈默则整整衣冠,来到了正厅之中,只见李、陈、张三人都在等自己。只是乍徐阁老的位子被李芳坐了,还真感觉有些不习惯。

沈默自己的位子,也从原先的第三位,移到了次辅位上……想到两年前刚入阁时,自己比现在张居正坐的还靠后一位,现在能升至第二,皆是因为排在他前面的徐阶、高拱、郭朴都被赶下台……想进步就得搞人,想不被挤下去,也得搞人,这种见鬼的关系设计,固然可以使阁臣无法做大。但也会使内阁大臣,将宝贵的jīng力,1ang费在无休止的hún斗中,于国于民何利?

胡思1uan想间,便听李芳轻咳一声道:“这还是今年,咱们四个头次到齐,也算是内阁的次全体会议吧。”三人点点头,表示同意,李芳便接着道:“在沈阁老南下的这几个月里,京城生了许多事情。最主要的,就是一系列人事变动。”说到这,他的目光扫过其余三人,嘴翕动了几下,才缓缓道:“先就是徐阁老致仕,本人忝居相位……”说着面sè复杂道:“但我要声明在先,本人才德不足以宰执天下,现在不过是过渡一下,随时都可以让贤……”

这简直是有史以来最弱的宰相就职宣言了,让其余三人的脸sè都有些怪异……不是明摆着让有野心的人继续争夺吗?

李芳也显得情绪不高,并不为自己终于位极人臣而欢喜,接着便道:“还有就是,现在许多部院都换了新堂官,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请诸位要在自己分管的部院中多费些心神。”

待三人点头应下后,他又道:“第三,就是内阁只剩下咱们四个,有必要再廷推两到三名大学士入阁,把几位阁老离去后的空缺填起来。”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自然也没人反对,待说完这三件事,李芳看看沈默道:“现在沈阁老回来了,陈相和张相也可以卸下担子了……”

沈默能感觉出李芳对自己的隔阂,不过这也正常……同乡和师生关系,是这年代的官场上,主要的两种拉帮结派的方式。同乡可以相互扶持,互通声气,师生则是更为紧密的一种上下关系,一旦确立之后,老师必须为学生的仕途铺路,并在其弱xiao期提供保护。学生应尽的义务是,初期为老师分忧,待成熟后替老师解难,甚至对致仕后的老师提供保护,形成一种‘官场父子’关系,一旦确立,牢不可破,否则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文官无意识对抗皇权的结果。中国两千年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然后皇帝却极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宋太祖取消了与宰相坐而论道,明太祖干脆撤消了宰相之位,他的子孙又设廷杖,肆意侮辱殴打文官,这就bī着文官不得不抱团,以群体的力量求自保。

mén生与座主,正是为历代皇帝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只能默许的一种结盟方式。对于那些身处高位的大臣来说,能否成为会试主考,是关系到他的江湖地位、朝堂势力,以及权势长久的一个关键因素,历来为高官大僚所必争。

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争夺,最后随着内阁的权势扩大,终于压制住六部九卿,定下了会试主考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或者必然入阁的礼部尚书担任。自此彻底建立起对六部的压倒xìng优势,使原先的平起平坐,变成了现在的上下级关系。

然而三年才有一次大比,而内阁狼多rou少,所以每人只担任一届主考,也成为了不可破坏的规矩,哪怕强势如严嵩、长久如徐阶,也没有破这个例……至于徐阶为何有壬午、丙辰两科的学生,那是因为李芳、张居正那一批,他正好以礼部尚书掌翰林院,并亲自在庶常馆授课的缘故。所以准确的说,与他建立师生关系的,是壬午科的翰林们,和丙辰科的全体进士。

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成为会试主考的机会,此生只有一次,结果被人几乎把其中jīng英尽数截走……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李bsp;   然而沈默之所以留着他的目的,就是让他来当这一科名义上的座主……当初在南京时,他通过mo底,现苏州府学十年磨剑,在这一科中必然会大放异彩。如果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去抢那个劳什子会试主考的话,那学生的成绩越好,人们就越以为是他徇sī舞弊,这样对师生双方都不好。为了避免使这桩盛事演砸,沈默先是主动让出会试主考,又谢绝了皇帝请他担任殿试读卷官的好意,彻底的避开了嫌疑。

至于自己会不会为李芳做了嫁衣,沈默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所谓的座师与mén生,一无授业解huo之恩,二无朝夕相对之情,不过是因为一场考试的缘分,恰巧被他取中了而已。但这又有什么?考试凭的是自己的本事,阅卷时主考也不知道自己取的是谁,只是恰逢其会,在你的卷子上写了个‘中’而已。

说白了,所谓mén生座主,不过是个由头,给新入官场的菜鸟找一座靠山,让宰相们有个公然收拢党羽的机会罢了。其实在学生们心里,这所谓的座师,远远比不上给他们传道授业解huo的真正老师。只不过读书人不沦落到屡试不第、或者被官场抛弃的地步,又有谁会正眼看那些前途未卜的秀才一眼,更别提踏踏实实教他们学问了。

所以学生们只能将真正的老师放在心里,转而去拜身居高位的主考为师罢了……揭开这种师生关系那层光鲜的外衣,下面其实不过是俗不可耐的利益jiao换而已。

但沈默开创先河的举动,和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使这一陈陈相因的陋习,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真正的老师身居高位之时,座师能给的他全能给,座师不能给的他也能给,学生们怎可能背着他,去再认别的老师呢?

让人笑话,且毫无意义之举,是没有人会做的。

~~~~~~~~~~~~~~~~~~~~~~~~~~~~~~~~~~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这次的皇榜公布之后,将会引一连串极其深远的改变,最终甚至会作用到国家的政体上来。即使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没有想那么深远,他在会议结束后,回到了自己的值房,那里还有个一心要走的海刚峰在等着他呢。

回去一看,海瑞果然等在那里,但再一看自己的书案、圆桌、以及待客的座椅上,都堆满了函待批复的文件,他不由拍拍额头,呻yín一声道:“我又不是庞士元,不要这么折磨我……”

海瑞顿一顿才反应过来,但仍旧绷着脸,把那辞呈奉上道:“大人,您现在可以看了吧?”

沈默无奈的接过来,看看四下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去会客室吧。”

于是两人又到了上次会面的地方,就坐之后,沈默便展开海瑞的辞呈看起来。而海瑞则正襟危坐在下,等待他看完的那一刻。

沈默看的很慢,并不是因为他对这辞呈有多关注,而是在想办法说服海瑞……他是不能让这柄斩妖除魔的神剑走的,大明的改革,正需要高拱那样的猛士,手持此等神剑,才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来。

自己把高拱推到前台,就得给他配上这样的神兵,否则也是枉然。必须把他留到高拱回来再说,相信高肃卿会以大局为重,不计较当初海瑞的冒犯。

分割

被前面的越拉越远,被后面的紧贴菊hua,唉……谁还有月票啊!!!!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上)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上)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会客厅中,海瑞和沈默相对而坐。

见他轻轻合上辞呈,搁在桌上,海瑞低声问道:“中堂可以批准了吧?”

沈默的食指在他的辞呈上缓缓轻磕,只是凝视着海瑞,没有马上回答。

海瑞也目视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坚决。

对视片刻,沈默终于开口了:“你的辞呈里有一句,‘我本渔樵盂诸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高适的诗句是吧?”

海瑞最痛恨官场的,就是一个‘虚’字,这时见沈默不愿正面回答自己,却扯到什么唐诗上,登时便有些不耐。但他也知道对立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耐着xìng子道:“是。”

“你引得很合适,高适是个爱民的官,这是他在做县令时写的诗。”沈默便悠悠背诵道:“我本渔樵盂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xiao邑无所为,公mén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yù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念完之后,他深深地望着海瑞道:“这也是你的心声吧?”

海瑞从他那悲楚的声调,和同情的目光中,立刻感觉到了此人是理解自己的。尤其他将自己比高适,起意在‘厌官’,破题在‘爱民’两字上,同调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脸sè不由缓和了许多道:“中堂大人谬赞了。”

“不是谬赞,至少你这对百姓这份心,绝不亚于高常shì。”沈默摇摇头,恳切道:“你海刚峰是大明的良心啊,大明朝十成有一成你这样的官,风气便将为之一正。为了给天下的读书人树个榜样,你也不能辞官啊!”

原来是要树立个榜样……这也许才是对方不放自己离开的真正原因。海瑞默默的看着对方,一时难以措辞。

“我已经吩咐琼州府,妥善奉养老夫人,没有特别的理由,”沈默的手指从那辞呈上离开道:“朝廷是不会放一个好官离去的。”

海瑞看到了他眼中的坚决,但态度没有软化,轻吸口气低声道:“中堂应该知道‘沧1ang之水’……”

“……”沈默面上浮现复杂的表情,沉默了许久方缓缓道:“刚峰兄,你错了。”

听沈默唤自己‘刚峰兄’,海瑞一下被触动了衷肠,顿时回想起曾经的那些峥嵘岁月,表情也变得柔和起来,但嘴上仍倔强道:“请中堂赐教。”

“世易时移,古人的一些观点,是不能用在现时的。”沈默声音凝重道:“‘孔子曰:‘xiao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这是圣人说的不错。但那是在东周战1uan之时,诸侯并起,所谓‘秋无义战’,是以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1uan则隐,无可厚非!”顿一顿,他充满感情道:“我大明朝现在天下一统,江山定鼎二百年,早就变得比黄河还要浑浊,哪里还有清水?神州大地几无一片净土,亿万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是像你这样视百姓饥寒如自己饥寒的好官,都不愿意再为百姓奉献,稍不顺心便要辞官归隐,不说江山社稷,奈天下苍生若何?!”

这一番话,让海瑞心里,昔日那个忧国忧民、敢当大任的沈大人,又一次鲜活起来……在沈默离开苏州,进京为官之后,他就感觉对方变了,变得不再锐意进取、而是稳字当头;不再善恶分明,而是和光同尘。后来生的一切,都让海瑞愈相信,自己曾经十分欣赏,认为是大明未来栋梁的沈大人,终于mí失在京城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彻底被那些庸俗官僚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