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1079部分

官居一品-第1079部分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老,您是山西人,自然对晋商十分了解。”沈默也叹口气道:,“应该知道,我大明绝大多数商人,都是诚实守信,视口碑为生命的。只要我们把工作做透做细,相信各个弃会会出面阻止有人搞乱市场,把那些害群之马赶出去的!”

,“但愿如此吧。”葛守礼点点头,这一条算是通过了,又道:,“我现在相信,这个法子,是很好很好的。但是能好多久,我还不乐观。

因为它受地方官员的素质影响太大。不是我抹元辅面子,秉承圣人教化,爱惜羽毛的官员不少,可千里当官只为财的人还是太多太多了,这些人能在高压之下忍一时,但一有机会他们就伸手。”端起茶盏,却发现早就喝干了,他有些尴尬的搁下道:,“一条鞭法施行后,旧的摊派并没有消除怎么办?或者消除了又再生出来怎么办,百姓岂不是比原先负担耕种?还有官吏的贪污问题,固然征银有定数,可老百姓交上来,都是细碎银子,地方上要熔炼成银锁,这里面会有损耗。但是多少没有定数,多出来的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葛老确实把条编法看的很透啊。”沈默一边给他斟茶,一边赞赏的领首道:,“这确实是两个难题,第一个还好说,都察院严加监管,一旦有税外摊派,或者劳役的情况,立即上奏弹劾,查实后撤职严办!”顿一下,他有些无奈道:,“至于火耗的问题,民有福祉,官也有福祉”觉着这样的话,出自一个首辅之口,实在是不恰当,他便换一种说法道:,“说难听点,就是只有干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我们把这个口子堵死了,他们又会去别处找漏子捞钱。不如就睁一眼闭一眼,把他们喂饱了,只要好好给我干活,可以不追究。”说着冷哼一声道:,“要是拿了钱还不干人事儿,那这些钱就是他们的催命符!”讲起经权之道,沈默绝对是超一流的。

,“亏老朽还自吹什么yīn阳之道。”葛守礼老脸羞红道:,“在元辅面前不过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说着有些萧索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这些老人家,不服老不行啊。”

,“此言差矣,有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见葛守礼终于被说服了,沈默心中欣喜,随手一顶高帽送出道:,“我这个首辅当的是真真假假,最盼着有您这样的老人家随时提点着,才能不至于行差踏错,

成了国家的罪人。”

,“大人哪里的话”葛老爷子果然开心道:,“来之前我去看了杨维约。他对我说,大人乃不世奇才,说我一定会被你说服。我当时还不信,说我都倔了一辈子了,哪里让谁说服过?”

,“是您老对后辈太好了。”沈默笑笑,面上现出忧sè道:,“公务繁忙,也没时间去看看蒲州公,他现在怎样了?”@。

第八八四章 神鞭(下) T



第八八五章 百年大计(上) T



第八八五章 百年大计(中) T



第八八五章 百年大计(下) T



第八八五章 大婚(上)

三天后,由户部提出的《请颁行条编疏》,通过了廷议,即日起颁行天下。提供本书TXT电下载自此掀开了全国范围的清丈田亩、赋税改制的大幕。

为了保证新政顺利实施,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同样获得了通过。自此,凡上峰交代的差事,本堂执掌的公务,都必须专人专项负责,限期完成。所做每一件事,其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在册,一式三份,一本自留,一本送六科稽核,一本送内阁监督,以备查验核实这是京城的衙门。对于地方官府也是如此,每个省都要立账册,同样是一式三份,所不同的是,稽核的任务交给了都察院。日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所有官员的升迁,奖励或罢黜,都凭这册档录作为依据。月有考岁有稽,全凭白纸黑字说话,谁人也打不得马虎眼。

这项改草极为简单,效果却立竿见影。自推行以后,京城各大衙门一扫过去那种疲疲沓沓、魔蘑菇菇的办事作风。每接手一件事,当事官员再不敢敷衍塞责,一拖再拖,而是立即执行,毫不延误,唯恐在“考功簿,上记下秽行劣迹,断了晋升之路。

这样内阁通过六科控制住六部,通过都察院控制住各省,终于管住了散漫懈怠的天下官员,至此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一举解决了困扰历朝历代两千多年的政不通、事难举的痼疾,为接下来一系列政令的推行,铺平了道路。

万历元年三月,户部、都察院扩编完成,然后由长官带队,分赴各省督办一条鞭法,这次的队伍中,有一半是国子监毕业的监生,对于监生的栽培”沈默可谓是不遗余力。

毋庸置疑”从九品中正到科举取士,从唯出身论到唯才是举,是极大的进步。尤其走到了宋明以后,随着科举取士彻底成为正途,阶级的流动xìng大增,大官的儿子没法再是大官,平民百姓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

这样给了天下人才一个公平竞争、出人头地的机会,天下人才也争相报效朝廷,大大加强了王朝统治的稳固和持久,自然是极好极好的。

然而什么事都是物极必反,久则生弊。

国初用人的制度,分为三途:第一是科甲,第二是监生,第三是吏员。这是所谓“三途并用,。朝中的高级官晏大都出自前两种,后来因为监生的质量下降,进士成为正途,尤其是高级官员都走进士出身,所以科甲官员才是自己人,举人、监生出身的”备受歧视,吏员出身就更惨了。

于是吏员上进无门,自甘暴弃,举人监生也决不轻易就职。他们惟一的目标,便是考进土,考中了获得甲科出身,日后才有前途可言。

考不中,就准备三年以后重考。如此一科又一科,耗尽一生的精神才力,就为了能够金榜题名。首。发许多人考了一辈子,头全白、牙齿掉光,还在锲而不舍。

如果科举能够真正选拔出人才也行,然而四书五经八股文的教条考试,注定除了极少数智商绝伦的天才之外,选拔出的绝大多数是书呆子。这些人本身毫无政务能力,又大都在层层考试中耗尽了精力和锐气。年纪且大,无心学习,只想着如何补偿过往受尽的苦累。

浪费精力”埋没人材,选拔出的又大都年长事故,幕气沉沉”只想着升官财的官吏,科举制遂成为吏治的大害。不知道有多少天官辅”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使宴场的升迁不论出身,只看政绩,然而无一例外,全都失败。

沈默的前任,隆庆年间的相高拱就曾提议,国初举人为名臣者甚众,以后偏重进士,轻视举人,积弊日甚,请求自今以后,惟论政绩,不论出身。这是一个有见地的提议,但是以高拱的手段都没有推行下去。现在轮到沈默来做这件事,他没有表刺jī科甲官的〖言〗论,却默默的做了很多。

他知道,高拱和之前的官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科甲官群体,对任何妨碍他们独吞官位,虎口夺食的举动,都会极为警惕,坚决反抗。一个人想和一个集团斗,哪怕是皇帝也不可能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个集团从瓦解,让争论乃至争斗产生于集团内部。只有这样,才可艉找到同盟军,取得斗争的胜利。

沈默正是这样做的,南京监生之乱后,他改萃国子监教育,第一步是优化生源,先停止接收捐监生这是监生质量下降的根源。

只接受各省学政推荐上来的生员,以及恩荫大臣的子弟。本朝的制度,对于大臣的儿子,有文荫或武荫。在大臣建功或是几年任满以后,照例可以荫子。文荫从荫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起,毕业后直接授官。比如说严世蕃和徐阶之子徐播,都是走的这条路。

然而对于仕途而言,这种不劳而获的荫生身份,非但不是大路,反而是种阻碍。是以严世蕃权势滔天,尚不能入内阁、掌枢机,徐盾刚当上工部ì郎,就被人盯上弹劾,不得不辞官回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监生出身的官员,普遍地位低下,能靠父兄攀上高位的数目极少,所以缺乏天然的同盟军,很难在科甲官的地盘生存。

现在沈默致力于提高监生的教育质量,改善生源之后,他更是恢复了原先严谨的积分加实习的学制,并且广聘名师坐堂。北京国子监由徐渭领衔,有陈绍儒、陈蓥、阅熙、华察、王世贞、徐中行、李贽等:南京国子监由耿定向领衔,颜山农、林云同、柯维蜞、张献翼、林庭机、何心隐、余允文、冯越等当时知名大儒分而教之,昼则会撰共堂,夜则灯火彻旦,如家塾之教其弟子。

对于辅大人的这项善政,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子弟,自然不会反对。而大儒们也因为被重视被尊敬,而为他大唱赞歌。当然那些尚未及第的平民士子会感到焦躁,尤其是屡考不中者,更是将其视为自己失败的原因。几乎每年都要为此闹事,

但这一次”朝廷宣布连开两年科举,所有的噪音马上就销声匿迹了。

所以沈默能有一个比较愉枝的心情,为北京国子监的毕业生们践行。那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艳阳取代了寒风,一扫冬日的严寒,沈默在三公槐下,对这七十八名毕业生,以及五百多名在校监生,讲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历代朝廷选拔人才,为国家出力,自应当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本朝更是立贤无方,惟才是用。太祖高皇帝时,用人之途最广,僧、

道、皂隶,咸得至九卿、牧、守,大臣荫子,至八座、九卿者,亦不可缕数。然而宣德以后,独重进士一科”虽乡举岁贡,莫敢与之抗衡,而大臣恩荫,高者不过授五府幕僚,出典远方郡守而止,即便有卓荦奇伟之才,若不从科目出身,终不得登堂入室,为国家展采宣猷,终身不得其志矣”

沈默一番话,把过去二百年来,监生们江河日下的地位勾勒出来”

引得全场无不黯然神伤。然后他话锋一转,大声道:“一直有人说,这是因为科甲官排挤所致。我相信,哪怕现在,持这种想法的也大有人才。然而我告诉你们,这是大错特错的。你们要知道,开国初年,便是监生与进士并举。那时经过严格教育、谙熟政务的监生,表现要远远强于进士。以至于后来”国朝曾经有十年未开科举,朝廷官员尽数采用监生,当时的名臣大僚,都是清一sè的监生出身。如果说要排挤,也应该是你们排挤进士才对,怎么能挤着挤着,又被人家后来居上了呢?这显然要从别处找原因!”

,“这里面,既有朝廷的原因,也有你们自己的原因。朝廷方面,由于财政危机,允许捐资入学、缩短学制、减少师资力量,这都是导致监生水准下降的客观原因。然而最根本的,还是监生们的自我放纵,不管是荫生还是贡生,都可以说是天之骄子,进入国子监后,便自以为前途无忧,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就开始耽于享乐,荒废学业,在国子监中混几年,除了酒sè财气,什么知识都没学到,进入官场上,如何去跟那些经过层层选拔,才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科甲官竞争,输得一败涂地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几十年来被边缘化,你们怨不得人家科甲官,是朝廷和你们自己的错。”顿一下,沈默接着道:,“但是从隆庆元年以来,朝廷已经改正了错误,这一点上,相信你们比谁都清楚。可以说,今天能够毕业的七十五人,在学识上不逊于那些进士官,在实际政务上更是要比他们强。现在我给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虽然起点要比进士官低一些,人家毕竟是一层层考出来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你们不该不平衡。但我保证,自从你们踏上仕途的那一刻起,便不论出身,只看政绩!不管你是科甲官,还是监生官,考核你们的唯一标准,就是那本考成账删白纸黑字,历历在目、谁也捣不了鬼!只要你们表现优秀,年年考成位列前茅,自然不会有人阻止你升迁,将来就是登阁拜相也有可能!”

“我今天来到这里,说这么多,其实也不至为了你们,同样为了我自己。你们也许不知道,为了重振国子监,我顶了多大的压力。如果你们不能争气,我自然要引咎。这这不要紧,关键是好容易重新振作的国子监,就会成为昙a一现。到时候再没有人会为你们说话,机会也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万事开头难,想要把国子监这块招牌,变得和科举取士一样亮,你们要付出科举官十倍的努力。”

,“自助者天助之,国子监将来何责何从,监生的前途如何,〖答〗案就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

己经毕业的,将要毕业的,和还要继续学业的监生们,牢记你们各自的使命,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散会之后,沈默到徐渭的值〖房〗中休息,徐胖子摇头连连道:,“通篇没有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