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枭在唐 >

第382部分

战枭在唐-第382部分

小说: 战枭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魁确实是个很好的礼物,长相娇俏,侍侯温柔,上亲下蹭挑战极限,换成是其他人,早已提枪直捣黄龙上演征服。
李怀唐手动心不动,家里美人成群,环肥燕瘦各有特色,一个俏胜一个,加班加点还忙活不过来,何况论容貌,花魁袅袅与若兮紫紫相差不止一个级别,至于杨玉环就更不用提了。


、妾身很美? (39)

“元宝兄客气了,有话直讲,但凡有利于合作,在下绝对乐意效劳。”
居然被拒收!花魁娇嗔,手上工夫更卖力了,李怀唐倒乐于享受。
王元宝打哈哈掩饰脸上的一丝失望之色。
那人手短才好办事,李怀唐油盐不进啊!
王元宝不言语,挥退身边闲杂人等。
正戏开始。
两枚铜钱经王元宝之手,置于案桌上。一枚开元通宝,一枚宁远铜币。
李怀唐凝笑,带着疑惑望向圆润的元宝兄。
“不知这宁远钱币铸造术价值几何?”
首富的目光果然异于常人,普通买卖所带来的利润已无法满足他心中对财富近乎变态的渴求了。
宁远钱币是李怀唐自立的百年根基,出让技术等同自毁长城,即使王元宝倾家荡产他也不会考虑。
没门?
王元宝不死心,眼珠一转,又道:“可否代为铸造?”
李怀唐依然摇头,态度坚决。
朝廷不是傻子,发现问题定然会找他麻烦,得不偿失。
王元宝嗅觉明锐,这两年见到人们对精美的宁远钱币趋之若鹜,心里的小九九开始拨动,主意打到了李怀唐身上。
大唐钱币的铸造技术是大路货,掌握此道的工匠无数,有原料有后台即可立项,无须向发改委请示。再者,刑法律令徒有虚名,对士大夫无效,由是粗制滥造的铜钱满天飞,一枚铜钱含铜量不足五成的比比皆是。王元宝打的算盘是,他私铸的钱币只要七成含铜量即可秒杀所有伪劣币,为了区别其它,他看上了宁远钱币的精良技术,一次成型,图案清晰,凹凸有致,以目前大唐境内的技术无法山寨。
在没得选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会用他的钱币,毕竟正版的官货也偷工减料,还有可能遇到李鬼。
三成的铸币税非常可观,大唐人多商机勃勃,钱币供不应求,多少都能消化,只要掌握宁远的铸币技术,每年赚他个十数万贯稀松平常,退一步,就算李怀唐只愿代铸也可以,最多提高一点运输成本而已。
然而,李怀唐的否决无情砸碎了他的发财美梦。
没得商量?
当然不是。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坑胡之心不可无的原则,李怀唐点拨了元宝兄一把。
大唐的钱币不能仿,大唐外的呢?比如对面那家“宅急便”身后的国度,还有宇宙第一的新罗国。
一语惊醒梦中人。
王元宝大喜,虽然这两国的容量少了很多,但是可以从利润率上弥补,六成,不,四成足够了,就他们这些智力尚未开化的民族,挠破脑袋都辨不出一枚铜钱里的含铜量。


、妾身很美? (40)

倭国与新罗多金银,用伪劣币从他们手中收取这些贵重的黄白之物,一来一回赚个盆满钵满。
李怀唐开出了很优惠的条件,手续费和定金可以在洛阳支付,货物送到洛阳再结算。
爽朗的欢笑声从元宝楼飘出,又闻于街上,对面的倭国“宅急便”被刺激起一片八嘎……
李怀唐没有此行的目的,帮王元宝解决了发财大计,轮到他发财了。
啥?代言人?
王元宝瞠目结舌,李怀唐的建议闻所未闻。
拜托,俺的形像阳光正气,堂堂仪表之下全是英雄气概,将俺的肖像往醒目处一贴,还怕买卖不来吗?上将军所好,皆属精品!
王元宝楞了半饷,一拍脑袋,大声叫好!他马上意识到,对面的倭商倒闭破产指日可待。
“奇才,大将军果然奇才!不经商实乃我商界里的一大损失啊!”
李怀唐贼笑,应道:“在商言商,这个俗话说得好,天下无免费的午餐,呵呵。”
王元宝的属性是十二生肖之外的人精,哪里会不明白李怀唐的意思,哈哈笑道:“好说,好说,以大将军的身份,年价万贯不为过,只是,大将军的名头只许我独家使用,别无分店。”
李怀唐也不含糊:“成交!钱,我不要,折换成江淮粮食,扬州交货!”


、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1)

“一言为定!”
王元宝豪爽,即时取出一块玉佩折成两半,递一半与李怀唐作为提货信物。
把酒言欢之间,李怀唐轻松搞定数十万担粮食。粮食对他而言意义非凡,朝廷缺粮,像王元宝这些大商巨贾却多得是,有钱还未必能买到,虽说景山派人带了不少钱去江淮采购,但李怀唐始终不放心,他需要的是万无一失,或者是双保险。可以说,这场酒宴是他迈向辽东战役胜利的关键第二步。
两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仿佛是为了凑热闹,给元宝楼上的喜色锦上添花,洛水北道锣鼓声喧嚣,由远及近。站在高大的元宝楼上,可遥见一队威风凛凛的骑兵缓缓路过,押送着一辆囚车。洛阳城的军民夹道迎接,欢呼震天。
“什么人如此隆重?”李怀唐有点好奇。殊不知在他忙着闹春的那些日子,洛阳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王元宝奇道:“大将军不知?前天官府贴布告,说幽州军献俘。啧啧,那个安禄山将军真神勇,继去年捕获奚人大将琐高,今春再立新功,抓获北地悍匪狼牙,东突厥国为之顺服,还派来使者朝拜龙颜,顺道要人。”
“狼牙?要人?”
王元宝得意道:“这个是小道消息,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话说那个悍匪狼牙十分了得,杀人如麻,北地胡族头疼之,最近好像杀了个什么突厥将军,与其结下血海深仇……”
李怀唐没心思听了,隐隐感觉到不对劲,匆匆告辞而去。
第584章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无论是长安,还是东都洛阳,皇帝临朝的殿堂都气势恢宏,几百人往里一站,空间依旧绰绰有余,感觉像置身于超级大礼堂中。
朝廷正二品大员李怀唐终于结束吊儿郎当的日子,正经八儿上班了。在数百人里,他的官阶相当高,按礼应该站到上首位,但是,因为来得稍迟,不知是故意还是疏忽,他被安排到了差不多最末的位置,与外臣们同列。
一身大紫的李怀唐衣冠禽兽,在不入流的外臣里有如鹤立鸡群般抢眼,他不得不缩到大柱子后韬光养晦。
昨夜太兴奋了,所以很累。好不容易给杨玉环放一天假,然而,其余轮空多时的美人们无视劳动节,玲珑双姝,波斯珊,菲丝娅四大美人娇艳绽放,倾情演绎中外合璧的民歌大合唱,令他欲罢不能。
李怀唐深有感触,妻子越多,责任越重,他的美人才刚达两位数,就忙不过来了,看来皇帝这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没看见么,大殿之首的龙椅空荡荡,估计皇帝老儿还没缓过劲来。
李怀唐猜错了,李隆基确实一宿未睡,却非为女色之故。


、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2)

随着殿中监察御史的唱喏,朝堂内跪倒一片,迎接李隆基的到来。礼罢,大臣们发现高高在上的李隆基一脸的喜色,显然心情特好。
只有少数人知道龙颜大悦的真正原因,李怀唐是其中一个。
“告诉诸位卿家一个好消息。”
大臣们诧异,鲜见圣上一上朝就开金口,有抢殿中监察御史饭碗的嫌疑。
“山东从此无海寇之患!”
惊讶如同波浪,后浪覆盖前浪,殿内数百人纷纷以目光交流:圣上不是还没醒吧?
去年渤海国水师纠结海寇攻破登州,刺史韦俊罹难。海贼势大,震动朝堂,为此,兵部与户部之间围绕着是否该大幅增加水师经费的议题打了一年多的口水仗,貌似前些日子兵部尚书李祎还上奏重提此事。咋没几日功夫海患就消除了呢?
难不成海寇们去年抢了不少论语道德经啥的,然后集体被感化改行,人手一卷论语与孔夫子论道?
与第二种念头相比,大臣们更愿意相信李隆基在梦游。
李隆基没有梦游,笑着手一挥,高力士会意,展开手中的奏折大声宣读。第三波惊讶浪潮从高力士的嘴里涌出,从遥远的山东海岸拍来,将不可思议四个字灌进大臣们的脑海里。
前礼部尚书,言必称和为贵的齐济善,居然仅以所谓的民防队,向强大的海寇们高举屠刀,砍瓜切菜般收割了三千七百多颗头颅。
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尚书威武!还要水师何为?
最高兴非户部的官员们莫属,他们才不管齐济善是否战神附体,总之,水师吵着要经费之事总算可以完结,他们无需再以无米巧妇的形像和兵部耗费唾沫星子。
李隆基的兴奋也正基于此,登州大捷将他拯救于未来十年以咸菜萝卜度日的困窘中。重振水师昔日之辉煌非一日之功,与陆上的军队相比,水师是个吞钱的怪兽,如果真要喂壮她,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李怀唐懒得理会,大柱之边好神游,前面那根柱梁边上的兄台给他示范个好榜样,于是有样学样,肩膀一靠,眼睛一闭,寻味向玉环小娘最娇羞时惹人疼爱的神态。
高力士所念的战报,李怀唐耳熟能详,准确来说,其中心基础是他之前的杰作,再被齐济善粉饰一番上报,可谓之艺术版或娱乐版,真正反应事实的纪实版在他手里,同样是昨夜,由屠步烈从山东带回来。
朝廷之中不乏明眼人,就连李林甫也听出了战报里的蹊跷,人头还不能说明什么,历来杀良冒功不乏先例,最大的疑点在于杀了那么多海寇,却不见俘获一艘海船。


、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3)

当然,皇帝在兴头上肯定听不入相反意见,但是,这难不倒他,强攻不妥,可以迂回。
“圣上,”李林甫满脸笑容,与皇帝同喜,“此番齐刺史功勋卓著,固然可贺,但是,登州深受贼苦,百业凋零农田荒芜,臣以为最好遣一宣慰使,一方面表彰,另一方面安抚民众,尽快恢复登州的生产秩序才是。”
李林甫向来只关心自己的官职和实权,民生之类的活纯属业余兴趣,有此一说,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无非想揭穿齐济善的谎报。他确信,所谓的战功多半是造假,杀良冒功!
假的真不了,只要朝廷的使者去瞄两眼,破绽自然露出水面。
“李卿家言之在理,朕正有此意。传旨,以牛仙童为山东宣慰使,即日出发……”言语之间,李隆基毫不掩饰心中的欢喜。今天对他而言是三喜临门,登州大捷只是其一;其二么,幽州军给他长脸,抓了个北地悍匪,威震东突厥;其三,想到这,他满殿寻找李怀唐的影子,咦?人呢?
此时的李怀唐正处于幻想的冲动中,绝色美人儿不着寸缕,以最诱人的姿势展示在他面前……
别推,我准备挥戈入巷了……都他娘的告诉你别推了!
李怀唐睁开愤怒的眼睛向后瞪去,杨慎矜皱眉不屑的样子赫然入目。
来不及冒火,他听到了,殿中监察御史在叫一个他相当熟悉的名字:李怀唐!
皇帝老儿在找俺?唉,就是见不得俺与玉环小娘成好事。
李怀唐一边嘀咕,一边挤开挡路的大臣们,步入殿中。
唐时,殿陛之间的禀奏无需动不动双膝着地,绝不像宋以后的朝代,动不动双腿一软,将人的尊严侮辱到最低贱。
跪礼可免,必要的礼仪却不可少。
然而李怀唐却衣冠不整,少了一条腰带。
倒是秉直的殿中监愠怒直呼:“大胆蛮胡,竟无礼至斯?何为华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衣冠不整,简直有辱斯文。。。。。。”
在许多人的眼里,尤其读书人,小平头形像的李怀唐是个不折不扣的胡人。
李怀唐没那个心思与要名不要命的御史计较,愣了楞意识到不妙,都怪胡娘太痴缠误事。若在平时不大要紧,殿堂之上可大可小,欺君之罪的帽子随时压来,可奇怪的是,武家兄弟与李林甫似乎从良了,居然破天荒没有发难。
“哦,可能绷得太紧,断了,等等,”李怀唐灵光一闪,马上转身原路返回。
大柱之侧,偷懒磕睡的不止李怀唐一人,一名东突厥外臣占据着另一块风水宝地春眠。
众目睽睽之下,李怀唐毫不客气抽走他的腰带……


、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4)

与大臣们流露出的讥嘲神态不同,李隆基仿似无所谓,他的心情好,足够容忍李怀唐的失礼,况且,李怀唐即将给他送大礼!
“臣李怀唐有奏。”
“但讲无妨。”李隆基等的就是这个时刻。
李怀唐清清嗓喉摆摆肩膀,大义凛然之气迸发:“大唐天威,不可冒犯,然而化外之胡总以我天朝之善忍为其无耻的资本,侵我唐境,荼毒我等同胞。俗话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海寇已伏法,下一个该轮到渤海的大武艺了。臣不才,请讨伐之,愿率麾下大军横扫渤海国,好叫他们知道什么是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好一个明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李隆基拍着龙椅的把手弹起,一点都不像五十多岁的老者,“大将军忠勇有加,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