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870部分

草清-第870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范浦归所想那般,范六溪和东洲官员们不怎么关心宰相人选。袁世泰出身军界。周煌关注华夏一体,对东洲而言,都没太大差别。
东洲还是个混合体,东洲公司的前身是皇帝所建的大洋公司。经营东洲与本土和新西班牙之间的商贸事务。浦州立稳脚跟后,大洋公司就放开了垄断权,与范四海合股,变为投资公司,浦州、梁州和唐州这三家殖民公司,以及民间诸多产业,例如金矿、工坊都有东洲公司的股份。
原本是范四海主掌东洲公司。范四海辞世后,范六溪接掌。范六溪在东洲乃至浦州的官府里没有一官半职,但作为东洲诸多产业的东主代表,他几乎是东洲的无冕总督。他在东洲两院兼任东西院总事,也大异于中洲本土之制。
这样的权力架构当然只是过渡,圣道三十三年设立东洲总督,圣道三十七建东洲都护府,都是将东洲逐步纳入国家体制的举措。当然,未来殖民公司改怎样改制,有东洲公司前例在。大家心里也有底。若干年后,融各家殖民公司为一体的东洲财团就源自于此。
作为东洲产业代表,以及东洲本地人,范六溪对拓土谋划的热心,比儿子更为炽热,也更着眼于实际。
“红衣就来一个师,还不能越界?你已雇了仆兵和镖局?很好,朝廷虽不出面,可已经给了咱们最大支持,若是不抓住不列颠和法兰西人对战这个机会。越过东面大山,那就真是丢脸了。”
听到儿子带来的消息,范六溪欣慰之余,战意也升了起来。
“可现在大家有争论,到底是着眼于黎人建国,还是跟西班牙人干一仗。”
接着范六溪道出了东洲形势。英华在东洲并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不列颠和法兰西在东海岸对砍时,英华东洲领土南面也起了烽火。
“这事实际是唐州人先挑起来的,不过咱们当然不能自认理亏……”
范六溪说到了唐州,唐州建得比梁州还早,来自广东香山的唐定出身贫寒,却心志远大,不安于现状。当过红衣,作过官,干过院事,总觉得一身抱负难以施展。若是在乱世,难说会是个独霸一方的枭雄,甚至会如当年的朱一贵杜君英一般,立起帝王之业。可在放眼寰宇的英华新世,他就有了一展抱负的新选择。
靠着东洲公司的扶持,唐定在浦州以南建起了殖民地,短短十多年里也吸纳了两三万人口。选在靠近西班牙下加利福尼亚的南方,也就是另一个位面的洛杉矶立业,也证明唐定这个人冲劲十足。此处气候更暖和,还跟物产更丰的西班牙人领地相接,不仅便利贸易,还能靠着丰富的原料,建起各项产业,当然,风险也是巨大的。
新西班牙下加利福尼亚乃至北方行省的野牛和羚羊捕猎业迅速崛起,背景正是唐州建起了皮革业,以往英华与新西班牙的走私贸易还要在海上进行,现在有了唐州这个据点,规模也迅速扩大。
唐州很快就成了新西班牙当地人的爱恨之地,以及西班牙王室的眼中钉。
当英华铁甲蒸汽舰队向法兰西地中海军开炮时,依照法兰西和西班牙之前的防御同盟条约,英华也与西班牙处于战争状态。
西班牙的宣战令还没到新西班牙总督的手里,唐州的野牛捕猎队早就跟新西班牙人干上了。一方是服务于唐州的黎人部落,一方是效忠于西班牙的印第安人,双方还各混有华人和西班牙人头目,元月时,发生在上加利福尼亚沙漠绿洲里的小小争端,很快就升级为大规模冲突,黎人和印第安人死伤上百,华人和西班牙人也各自流了不少宝贵的血。
西班牙人花了三个月时间,将抗议书送到唐州,同时黎人也送来了一些敌对部落开始集结,准备对唐州发起攻击的消息。据说西班牙人将唐州描述为一个黄金之城,允诺将派兵跟那些印第安部族联手,搞一场大抢劫。
加上英华介入寰宇之战的背景,唐州即将面对新西班牙的攻击。范浦归还没回来前,东洲上层已经在战略方向有了争论:是把精力都放在唐州呢,还是只在唐州防守,而将扶持黎人建国,介入东洲之东那场大战作为主要工作。不管是人手还是物资,东洲都很有限,只能二选一。
消化了东洲现状,范浦归毫不犹豫地道:“为什么只能二选一?我们有足够的力量两方并进!”
众人愕然,范浦归微微笑着,开始推演前景:“西班牙人要动手,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等他们集结大队,庄将军也该带着一师红衣到了。再加上大洋舰队,唐州绝对安全。我甚至相信,借这个由头,庄将军乃至通事院都会说服总帅部继续增兵,狠狠收拾西班牙人。”
“所以呢,唐州完全可以交给朝廷,咱们就盯住了东面。只要克服东面重重大山的阻碍,将军械物资送到大草原上,让舅舅领着黎人,哪怕只是在大草原的一角立起一国,站住脚跟,就能背靠着咱们,源源不断吸纳其他黎人……”
范浦归将之前通事院师长们所作的内外推演一一道来,范六溪等人听得心神摇曳,只要国家重视东洲,伸过来的手加重一分力度,他们在东洲就能任意驰骋,偌大功业就在眼前!
“待黎人建国时,将我们与大草原之间的重重群山,全划入我们英华。再有黎人之国为依凭,未来可进可退,我们英华在东洲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范浦归一番话落定,范六溪似乎能感觉到血管里血液正在汩汩涌动。
“陛下有言,寰宇正是大争之局,奠定华夏未来之世的功业,就在我们这些人手中!”
范浦归眼中星光点点,而周围也是一片极力压制的急促呼吸声。
范六溪拍案而起:“跃马大草原,勒石老人河【1】,就在今朝!”。。)





第十九卷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寰宇新世之心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327 23:59:26 本章字数:7033

来到浦州已一个月,化名章诚的阿桂终于拿到了“戴罪立功满人证”,从近于监狱的封闭居住区搬了出来,自购了一处农庄,在这里休养生息。
除了改汉姓外,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的满人男女都要承担义务劳役,每年一个月,为期十年,同时还得定期参加基层公所组织的天人大义讲训,忏悔自新,行止也必须报备公所,十年内不得兴办、参股公司,不得交易股票期货,购置地产屋舍也不得超过额定标准。七十以上的劳役由家中男女分摊,十五以下的不涉,但不允许满人自设学堂,必须入公办蒙学小学。
这是大判廷对满人族群的集体惩罚,而对满人官吏、将兵、各旗佐领以上贵族,还要另案单独审理。大判廷的满人审判延续近二十年,案牍充栋,才清理完乾隆嘉庆时期的乱民案,道光时期的团结拳案只审结了一小部分,再算上一直在回溯的满清入中原的各项屠杀、文祸,所谓“百年审判”还真不是虚词。
每个成年满人都要承担的集体惩罚也不是僵硬不化的,不仅依照满人自身所长给予各种选择,各地也会依照地方所需开列变通选项。
马术精的可以当车夫、驿卒,识字的可以给官府充当文办吏员,甚至懂满文的满人士子还可以入国史馆,协助整理满文老档,女人则多去医护慈善事业作工,这些工作都可以充抵劳役。还有一些补贴。虽然所得不能跟“正式工”相比,但总比每年一个月,男人搬砖砸石。修路造桥,女人洗衣做饭伺候人体面多了。在辽东,就有不少满人自愿接受发遣。当向导和牙人,协助镖局和军方探查深山老林里的地势人情。
在百业待兴的东洲也有不少满人,当地对这些人的使用方针更倾向于各尽所长。阿桂选择了当蒙学助教,也就是不享受夫子待遇的夫子。当然,蒙学自会严密监视他的教学,绝不会容许他如本土北方某些腐儒夫子一样,借机宣讲《康熙圣训》一类的东西。
阿桂的三个妻妾入了育婴所,两个儿子入了义勇当辅兵。小女儿入了蒙学,看似一家人都严密置于官府掌控之下,阿桂还得一旬教学九天,一月去一次乡公所满人事务处报备行至,一季度参加一次满人自新宣讲会,可看看自家那一顷田地和三进小院,以及一家人日日都能聚首。乡亲邻里也热络来往,没什么仇恨鄙视之心,阿桂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
如范浦归所言,东洲没有兴趣深挖满人背景,只比照大判廷通行法文办事。阿桂编造的来历已载于籍档。除非有人从建州朝鲜一路追查到韩国,再跨洋查到东洲,或者他自己吐出实情,否则没人相信,那个中兴大清的武卫军将领,末代满人英雄,没在建州朝鲜的权争中亡故,而是遁到了东洲隐世。
话又说回来,就算阿桂自己说出身份,估计也不敢有人相信。范浦归当初收容他时,压根就没想过这个可能性。
八月将至,下午四时,艳阳正灼人。蒙学课毕,阿桂牵着自己七岁的小女儿出了校舍,准备回家。他家就在浦洲城南三十里处的白狼乡,乡里有三百来户农人,每户都是拥有一两顷田的农庄主。乡里通往浦洲城的大道边成了乡人集会之地,来自浦州城中的商人在这里收购农庄作物和牲畜,一些家眷以及小买卖人立起摊子,售卖百货杂物,乡公所和蒙学、天庙等设施也都在这里,汇成一个混杂着宁静和热闹的小城镇。
因乡得名,这里就叫白狼集。白狼一名还源于当初这里有狼群出没,在集子中心那座山坡下的狼穴里,还掏出了一窝白狼崽。现在白狼在浦州虎豹馆里养老,狼穴所在的山坡也建起了天庙。
阿桂的家在白狼集西面十里处,背靠大山,爬上山巅,就能望见无尽大海,让阿桂一家非常满意。这处农庄的旧主得了金矿的份子,迁到浦洲湾东面,另开了一座十多顷的农庄,这里疏于打理,以八十两的“高价”,连田带屋子卖给了阿桂,当时阿桂惊得还以为遇上了骗子。
八十两……在本土别说买一顷田,能买下那三进小院里的一进就算是捡便宜了。过契的乡商正说这已是白狼乡最贵的一处产业,只论一顷田的话,就算是熟田,也卖不到三十两,阿桂才明白范浦归对他说的“人最贵,地最贱”是个什么情形。
离家十里,阿桂当然不会走着回去,学舍门侧就是一座马厩,牵了自己那匹膘肥体壮的坐骑,将女儿抱上马鞍,再娴熟地踏镫上马。父女俩朝正走向“校车”的其他学生打了个招呼,策马缓行。
不必用“满人都擅骑术”的幌子遮掩,阿桂对浦洲最满意的一桩事就是:无马不行。整个浦洲虽已有十二万人,可浦洲踞地方圆数十万里,地旷人稀至极。浦洲人的生活工作来往距离往往远至百里,没有马根本就挪不动步。
靠着跟黎人的来往,浦洲乃至整个东洲的养马业很快就发展起来,男女老少都精于骑术,东洲都护府所属的红衣步兵也沾光成了骑兵。阿桂这点骑术,在浦洲已根本不起眼了。
这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之地……
这感觉不止来自山水草木,更来自人物风情。镇子里人马来往不绝,骑士男女都有。男子头裹网巾,身穿箭袖右衽英士装,女子钗簪满头,却也穿着由男装改来的马裙,蹬着绣花马靴,相互欢声笑语,满溢着类似满蒙藏等族的草原游牧之气。
仅仅只是类似而已,亲友相见。男子在马上拱手为礼,开口“兄台、鄙人”,女子扶腰虚福。街上人马虽多,却是左右分道,马避人。人让老幼,秩序井然。汉人之礼与草原之风如此协调地融为一体,令阿桂感慨无限。
“爹爹看!”
小女儿忽然脆声唤着,阿桂转眼看去,一队骑士正奔入集子,身着或鲜红或浅蓝制服,头戴宽檐草帽,帽顶飘着绚丽锦羽。搭配一身长短火枪,看上去煞是威武亮丽。
看衣色该是红衣领着义勇作训,身着浅蓝制服的义勇个个神采勃发,像是得了什么大喜事。这些义勇多是黄肤汉人,还夹着不少棕肤黎人,而那些看上去就像是晒黑了的汉人,多半还是汉黎混血。就像范浦归一样。
范浦归跟阿桂大略讲过东洲人情,眼下东洲二十万当地人里,还包括两三万黎人以及汉黎混血儿。依附东洲的十多万黎人,也多是会讲华语的“熟黎”,随时都能入英华国籍。只是有黎人建国这一步方略在。才没有尽数并入。而融入东洲的黎人,不是驯养马匹,就是从军服役,义勇里自然能见到黎人身影。
“是哥哥!大哥和二哥!”
阿桂正下意识地以棋手思维审视英华东洲方略,女儿又唤了起来,再一看,他两个儿子正在队伍里,提缰扶帽,左顾右盼,自得满满。
儿子不是只每年当一月辅兵吗,这是要干什么?
阿桂大惊,朝儿子招手,两个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却猛打眼色,故作不理。阿桂策马靠过去,想当面质问,领头红衣军官看过来,赶紧止步低头。
“要打仗了啊,义勇现在都日日开训,多半要调去唐州……”
“唐州关咱们什么事?离着两三千里呢。”
“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