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835部分

草清-第835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啊。我和我儿子马上就要入这个新世了,我会求圣道爷好好关照你的,怎么说,你都是我姐姐嘛……”
另一口水缸抬了过来,缸沿上的人头刺得茹喜瞬间两眼充血,在她记忆里,这颗人头本该形容枯槁,有如骷髅。可现在却已血色充盈,神采焕发,眼中更闪着摄人光色。那是期望。对新生活的向往,是她茹喜心中已灰飞烟灭的东西。
“慈安!贱人——!”
茹喜两眼喷火,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没了四肢的身体推着水缸猛然晃荡,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撞上了慈安那口水缸。
喀喇碎响,茹喜这口水缸碎开,而装着慈安那口水缸更带着两个力夫和一蓬碎片,从踏板上滚下了水中。
剧变骤起,几乎所有人都惊住了。就听卧在碎片中,浑身鲜血淋漓的茹喜如疯癫一般尖声大笑:“没用的贱人!就算跟你一样没手没腿了,哀家也能治了你!”
忙乱了好一阵,才将慈安捞了起来,又是推拿又是人工呼吸,外人清楚地看到。医生救护们都无奈地摊手叹气。
目睹这一场太后相杀,码头上的民人,连带警差都愣住了,股股寒意上冒。待医生给茹喜紧急包扎,装入一个大竹框,向附近印着青雀水纹标记的马车走去时,柑橘、柿子甚至烂菜叶如雨点般落向大竹框,“妖婆!”的怒斥声响彻整个码头。
这一幕落在黄卓和徐盛怀眼里,两人也同时打了个寒噤,果然是妖婆,都成这样了,居然还能杀人,根本不能以人相待。
“不久后,大判廷的审裁就会广传天下,这妖婆,还有所有鞑酋的非人面目就会国人皆知。”
“是啊,到那时,就该是升平治世,火车和铁路也该能遍布天下了。”
“该是轮船遍行江海才对,而且是装螺旋桨,不要风帆的轮船。”
“老徐,咱们英华是陆海之国,光靠船是不行的……”
两人再度争了起来,当年黄卓研制蒸汽机,跟他搭档,在皇帝面前拔得头筹,领下了研制经费的就是徐盛怀。第一代工业用低压蒸汽机问世后,两人继续研究高压蒸汽机时,方向上就有了分歧。黄卓看到了铁路的巨大潜力,坚持陆用路线,徐盛怀则坚持把蒸汽机搬上船,造就无帆海运时代。
最终黄卓继续主持东莞机械所,攻关火车铁道技术,徐盛怀则去了吴淞船舶所,专门研究蒸汽轮船。眼下是圣道二十四年,装着一般蒸汽机的轮船已满江河开花,而装着循环蒸汽机的两艘四千料大轮船已经投入实用,相比之下,黄卓的火车似乎还没有太大进展,依旧只停留在矿山码头这类专业用途上。
可黄卓却并不沮丧,他指向码头某个方向,自信地道:“老徐,你还不知道,从龙门码头到奉贤县北的五十里直道上,铁轨已经铺了一半。我们东莞机械所的蒸汽机车已经通过工部和专利局联合检验,到明年,我们的火车头,就能从龙门直接开到你们吴淞船舶所的大门口……”
徐盛怀惊住:“怪不得吴淞港扩建规划提前了三年,原来是有这条铁道相助啊!”
龙门港的吞吐量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政事堂和工部规划在上海县吴淞港新建大港,作为江南商货的新出海口,自海上与岭南、华北、辽东,自长江与湖广融为一体。
新建港口需要海量物资,大半都还需要从龙门港输入,建设一条从龙门直通吴淞的铁道,不仅能大大提升吴淞港建设速度,还能作为铁道事业的试验点,同时作为下一步由两个港口通向苏州等地的铁道线基础。
黄卓满怀憧憬地道:“这只是起点。等龙吴铁道完工后,下一步就是武西铁道、杭福铁道、燕津铁道、扬燕铁道……”
工部的二十年铁道规划图在黄卓脑海里翻腾着,一条条线贯通南北东西,听得徐盛怀这个海运派也心驰神往。
“再之后是成西铁道。东武铁道,广福铁道,东扬铁道……”
五十年规划图也自黄卓口中吐出,一条条线连接而起,覆盖住整个神州大地。
徐盛怀激动地道:“到那时,真是一日千里陆为海啊。”
黄卓再叹气:“二十年还可以熬着看到,五十年之后的盛况。咱们是没机会看到了。”
徐盛怀微微一笑:“老黄啊,五十年之后,咱们去了,还有咱们的子孙,他们不仅有福看到,他们也会跟我们一样感慨,看不到下一个五十年后,会是怎样一番盛况。”
黄卓也释怀地笑了:“是啊。咱们这辈子所见,真是沧海化桑田,咱们的子孙可看不到这样的巨变。”
江南、岭南、湖广、川陕乃至吕宋、扶南、南州、东洲的国人都有这般感受。不仅国中事物日新月异,源源不断的人流来往,也带着对新生活的无尽向往,以及新世旧世对比下的心灵震撼。
圣道二十四年,因北伐翻搅起的国人之心,并未因北伐进入尾声而停步。满清的即将消亡,带走了人心中仇恨、憎恶的负面情绪,剩下的澎湃热情,都投注在了对生活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上。
就只有辽东和华北大地。人心还是紊乱而无助的,相对战事尚未完全落幕的辽东,华北大地上,人心更处于一种上下无依的状态,有如溺水之人,正仓皇搜寻着每一根救命稻草。以确保自己在这陌生的时代大潮中还能站稳脚跟。
塘沽港口,就是这样一座“救命稻草之都”,港口外的海面上,停满了来自半个地球的船只,而港口里每一寸墙柱上,都贴满了告示。对挤在这里的北人来说,每一份告示都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扇通向新生活的大门。
不仅是告示多,从码头到城区边缘,街巷两侧,都立满了小帐,操着各式口音的人高声吆喝着,像是在兜售什么珍奇之物,可小帐下没有什么货物,只有一张书桌,上面堆着叠叠表格。甚至还有连小帐和书桌都没有的,就在街巷里如剪径一般,急切地拦问路人。
“台湾拓荒公司,诚召身家清白,健康有力之男女!去台湾啦!就在福建省内,不必跑去海外,就能领二十亩田地!贷款虽少,可亲手挣出家业,不必为银行卖多年苦力,去台湾啦!”
“吕宋!吕宋!不抽鸦片的都要啊,要田地的有田地,有手艺的贷屋舍啦!贷款最高能有百两!在吕宋安家置业是上上之选!”
“扶南召精于农事的老实人!扶南!别被他人的谣言骗了,扶南的土人都被咱们杀光了,那里已是海外江南!三十亩水田等着你!进了耕牛社,牛钱一亩不过几十文!”
“只要有力气,蒲甘等着你!玉矿干三年,丰衣足食一辈子啊!来蒲甘啦来蒲甘!”
“种田种到老,不如天竺睡一觉!求富贵的怎能不去天竺呢?随地一抓就是满手金银珠宝!头上还有西洋公司罩,只要有胆子有本事,天竺就是你的乐园啊!”
“南洲金山最后一百名额了,听好了,是南洲金山,不是东洲金山!没有野黎,没有红毛,也没有寒冬冷风,南洲金山,还需要解释吗?”
这已是九月二日,圣道皇帝颁布的《九月九逐鞑诏》已经广传一国,红衣受令进击盛京,铲除一切还盘踞在辽东的满人势力。尽管辽东战事未定,但在北方民人心中,天下已经砥定了,英华新朝压在头上,已经牢不可破。
北方几省都被置于军管之下,官府和同盟会逐县逐乡清理民间,政令源源不断颁布,一个崭新的未来渐渐呈现在北方民人面前。
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这样的新世,在这天地变幻间,无数失去了旧世根基的人沦为飘萍。既有旧日乡绅。也有一般乡民。就绝对数目而言,当然是后者居多。他们多是佃农乃至无业游手。英华所颁的法令,诸如限田纳产,官府深入乡间掌握土地交易等等。打击乡绅豪强的同时,也挤出了一部分佃农贫民,让他们衣食无着,更失了佃田之权。
就算是百分之五的小比例,按在北方数千万民人这个基数上,也是百万规模。推动海外殖民地接纳这些新移民,就成为安定北方的关键举措。而海外殖民地也因前些年移民的努力。已有了脱胎换骨的飞跃,容纳能力大大提升,百业兴旺,对移民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两边一拍即合,这就是塘沽如此兴旺的原因。
殖民地公司当然不会只蹲在塘沽招人,而是根据南北事务总署的安排,分片包干。深入到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与当地官府和同盟会联手组织移民团。但还有大量自发流动的民人涌到塘沽寻找去处,在塘沽设立移民招募点只是补充措施。
即便如此。这些招募点面对的也是数万乃至数十万渴望获得贷款,去它乡开启新生活的贫苦移民。移民公司需要移民,银行需要贷款业务,每拉到一人,官府对移民公司和银行都有相应补贴,所以各家移民公司在塘沽施出了浑身解数,只求拉到足量且合适的移民。
想去海外的并非全是贫苦移民,还有破落士绅,以及跟团结拳有染,或者身负其他牵累。在本乡继续呆着,就会被官府清查出根底的那些人。
自塘沽这个出口去海外,官府似乎无心细查,各家移民公司顺竿子往上爬,更不会在这里搞什么详尽的背景调查,只要不是满人。身上没有团结拳印记,而且不抽鸦片,就不会追问过细。
因此纪晓岚提心吊胆地观望了大半个时辰,确认没有官差清查身份后,才笼着袖子,挤进了滚滚人潮,随波逐流地经过一家家铺子,听着各家殖民公司的鼓噪,考虑自己该去哪里。
他所参加的君子会被英华官府定性为“汉奸会党”,连带他也在通缉名单上,只是北方百废待兴,新建起来的官府只顾得上追查隐藏起来的满人,他这个汉奸余党还有喘气之地。
可这也只是暂时的,纪晓岚不想蹲监,又找不到什么功劳来赎罪,左思右想,决定还是来塘沽看看,听说可以不究案底,去海外讨生计。而且英华不搞株连,也免了他后顾之忧,
台湾……太近,而且贷款太少,纪晓岚现在两袖清风,正愁没人给他压上债务呢?
吕宋……太杂,听说那里土人多,还有大批葡萄牙西班牙洋夷混居。
扶南……民风太狠,而且全是种田的,他去了就只能教教书,还能干什么?
勃泥、天竺就更不必考虑了,至于东洲南洲金山,太远了吧?
即便是要出逃海外,纪晓岚也百般挑剔,哪家都不合意,其实他中意的还是交趾。宋亡明亡时,大批士子都去了交趾避祸,在他看来,大清亡了,也就如宋明一般亡了,他去交趾也是追随先辈足迹。当然,关键是交趾那边的士子多出自孔圣一脉,正适合他这种人容身。
正引颈四望,一人忽然招呼道:“秀才,是想去交趾?”
纪晓岚转头一看,是个胖子,头发花白,一脸富贵相,就双眼深邃,闪着历练深沉的精光,那精光之上还浮着一层灼热,像是看到了什么宝贝一般。
“是啊,这位员外……是带人去交趾的?”
他矜持地拱手一问,还自觉称呼“员外”是抬举了对方,看这胖子服色华丽,腰间金带,手指几个扳指金灿灿地闪眼睛,一看就知是个暴发户。
见这酸秀才如此作派,胖子身边一个年轻人怒目而视,正要说什么,却被老胖子瞪了回去。
“交趾可不是好去处啊,入英华后,官府在交趾清查旧儒,什么三纲五常在那里就是禁语,一不小心出口,就要被官府盯上,然后盘查身家底细。”
钟上位笑眯眯地看着纪晓岚,如看一只羊牯,嘴里的话又像是刀子,一下下戳着对方的软嫩心房。
果然,纪晓岚变色道:“怎、怎么可能!?不是说新朝不问言责么?”
钟上位摇头失笑:“秀才,说的可做的可是两码事,就像满……大清,说满汉一家,其实还是满人老爷高一头嘛。”
纪晓岚叹气,心道自己果然太幼稚了。
交趾再不是理想乡,他还能去哪里呢?
对上笑意盈盈的钟上位,纪晓岚觉得这暴发户言语实诚,真是个信人,还是跟他聊聊,看他有什么建议吧。
“还请教员外,哪里才是合适去处呢?”
“这得先问你自己,你到底想过什么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生就想寻得一处宁地,避开这污浊尘世。”
“秀才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咱们就不能光奔着好的一面去想,就得先看坏处。我们不如一处处看那些海外之地,都有什么坏处,然后训处最少的去。”
“员外这是历世之智啊,学生不如也!”
纪晓岚入了钟上位的小帐,真心实意地拜道。钟上位朝自己的二儿子挤了挤眼,那意思是说,学着你老子点!(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八十一章 通向新生活的不眠之夜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225 23:45:26 本章字数:5928

“台湾还不如南洲繁华……”
“吕宋太乱……”
“扶南人太楞……”
“东洲?学会分辨生黎熟黎这段时间,足够你死上十次了。”
小帐里,员外老爷以闲聊般的语气,一一道出各地的坏处,桩桩说中纪晓岚的想法,让他更起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