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805部分

草清-第805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日,当阿桂率军赶到通远堡,明白昨日之事后,气得一脚踹在伏地请降的李光忠身上:“打仗不行,治国不行,玩心计都这般粗劣不堪,进嘴的肉都能给咬脱了!尔等高丽蛮子,几如棒槌!”
李光忠就是鄂尔泰留给阿桂的一丝机会,年羹尧举兵起事,两路大军逼压盛京,鄂尔泰就瞄上了朝鲜。阿桂不清楚鄂尔泰是怎么运作的,但也有大致推想。
李光佐虽靠年羹尧扶持,篡位为朝鲜王,但无时不刻都想着摆脱年羹尧的控制。
英华扶持韩国,与朝鲜多年绵战,看得出是想朝韩两分,李光佐不可能抱上英华的大腿。而大清国么,虽丢关内之势已不可逆,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英华能让大清去国,却不太可能绝满人一族,满人踞辽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所以,满人就是李光佐还能抱的大腿,在这个大背景下,鄂尔泰能跟李光佐达成某些私下协议,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鄂尔泰再有大能,若满人已真是落水狗,协议自无兑现的可能性。李光忠跟着年斌北上,也该是领受了李光佐的两面暗令。
现在阿桂在草河堡展现出满人的力量,朝鲜人在满人面前依旧羸弱如羔羊,阿桂早早就派快马联络了李光忠,要李光忠亲手解决年斌,以此为投名状,李光忠自是顺风转舵,赶紧迎清拒年。
只是,如阿桂怒骂那般,高丽蛮子坑人的水平都这么差,竟让已到通远堡下的年斌逃脱了!阿桂满心想着解决了年斌,萨尔浒城一面燕军人心大溃,他能收到全功。
现在可好……该死的高丽棒槌!(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五十一章 燕皇如昙,圣道将聚鼎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21 22:52:30 本章字数:3805

李光忠在地上滚了一圈,手足并用地爬回来,在阿桂脚前连连叩头:“大帅责罚得是,小人就是棒槌9望大帅顾念大局,赶紧领兵入朝,驱逐年家余孽,迎我朝鲜重归大清怀抱!”
这话倒说得有点人样了,阿桂矜持点头,不过入朝么……现在可没必要。年斌这一败,他留在朝鲜的亲信多半也会跑掉,只靠大清旗号,就能慑服朝鲜。眼下这股朝鲜兵,打仗不行,壮声势却够了,他正为西面韩再兴的红衣而日日忧惧呢。
五月十三日,阿桂遣副将富德领兵一千随李光忠入朝鲜,而五千朝鲜火器军以及两万朝鲜兵则留了下来,成为阿桂手中的又一股依凭。
五月十七日,萨尔浒城东,铁背山下,病卧在床的年羹尧收到草河堡之战的消息,一口血喷出,染红了半帘帷帐。
“撤兵……”
瞳中光彩尽逝,年羹尧的低语如悲鸣一般,就在咽喉处转着,年富凑在他耳边才听清楚。
“儿臣明白,这就令全军收拾,回兴龙府。”
年富答着,部将们都松了口气,年羹尧病倒后,连日绵雨,双方休战。不管是肉体还是心理,都再难支撑他们继续打下去了,现在年羹尧作此宣布,大家都觉自地府中拔身而出一般,无比轻松。
“派人……派人去见圣道,辽东百万汉人的出路,就靠他了。”
接着年羹尧再道出这句话,大家倒是听清了,可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听错了,年羹尧是要把大燕交托给圣道?这帝业就此不要了?
年羹尧呼哧呼哧喘着,再说不出话,看儿子和部下眼中的不解和不甘,他心中正沸腾不定。他怎么不想要帝业?可他已经不行了,这感觉份外清晰。他必须考虑后事了。
若是他还能活着,就算没拿下盛京,缩在宁古塔……不,兴龙府。腆着脸,当个自得其乐的笑话皇帝,那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圣道能扶起一个韩国,未必不能扶起一个汉人的燕国,为他的大英华夏镇守辽东边陲。
可现在他已油尽灯枯,一旦撒手而去,他才立起来的大燕国会走向何处。他实在不敢想。
他虽已六旬,却觉精力充沛,无病无灾,很少想过后事,立起大燕时,左未生跟他谈起过储君的事,他都觉得份外可笑,没到那种时候吧。现在呢。想到两个儿子,他就生起无尽恐惧。
他本有三子,长子年熙早年病亡。二子年富一直是他掌军的助手,三子年斌是他在朝鲜和宁古塔拓业的助手,一文一武,本是绝佳之配。也因为两人各有所长,都离不得,他才始终没有定下谁是接班人,没想到……
照着嫡长制算,二子年富继位名正言顺,可年羹尧清楚,年富就是个武人性子。睚眦必报,绝少涉政,绝无执掌一国的才具。
三子年斌倒是久历政务,麾下文官都支持年斌,左未生跟他谈储君事时,也是要他立年斌。
他倒是想立。可二儿子怎么办?二儿子可是掌军多年,部将大多视其为储君……
这二选一,真是无解的难题啊。
也因为难以选择,所以年羹尧总在下意识地逃避,就想着奠定大业后再作打算,天不从人愿啊。当他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就在想着吴三桂,吴三桂病死前,怕也跟他一样,满心不甘吧。
他这一死,还要留着大燕国,两个儿子必定兵戈相向,年富有军队撑腰,年斌有左未生和文官撑腰,不杀得血流成河绝难罢手,事情真发展到这步,他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难瞑目啊。
所以,与其让儿子骨肉相残,不如把这大燕交托给圣道皇帝,听说雍正乾隆甚至恂亲王等满人在英华都被圣道好好养着,两个儿子,还有一帮忠心耿耿的部下,也该能有活路。
恍惚中,就听年富道:“父皇不必说这等丧气话,大燕还等着父皇治理,百万汉人还盼着父皇在大英之外,另开一条生路……”
年羹尧发急,咳嗽不定,年富赶紧再道:“若是真有那一日,父皇放心,我等当尊父皇之令,有违者……”
年富铿锵拔刀,插入地面,斩钉截铁地道:“天诛地灭!”
年羹尧放心了,闭眼时,桩桩旧事在心中闪过,少年意气风发,金榜题名,攀上四阿哥之路,而立之年就封疆一省。圣道崛起,朽臣纷露丑相,只有他让圣道觉出棘手。而到四阿哥引为心腹,图谋嫡位时,他的野心也终于一飞冲天,开始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周旋,圣道甚至还成了他晋位的堤外狂澜。
就因为与圣道这种介于敌友之间的模糊关系,当四阿哥夺嫡成为雍正后,他依旧屹立不倒,还成为雍正安定西北,遮护大清的长城。
整个大清,也就茹喜妖婆识透了他的本来面目,看出了他不愿居于人下的野心,如今看来,这妖婆跟他本就是一路人。妹妹年妃故去后,他还差点被茹喜妖婆整垮,还是靠着圣道侵吞江南之势,才勉强立住了脚。
雍正倒下后,他终于虎入深林了,在圣道和茹喜的夹磨之间来回得利,转至宁古塔,打下了一片基业。
眼见英华北伐,圣道即将圆功时,他也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一刻,皇帝冠冕上身,那一瞬间,他觉得整个天下都已尽入他的眼中,他终于踏入了只容区区数人挥斥方遒的天下棋局中。
可惜啊,他还是功亏一篑,没能过河,没能拿到盛京,只在这棋局上走了一遭,便被老天爷赶了出来。
刹那转念,年羹尧心中淌过深深的感触,这辈子,他也值了。
可接着另一个念头又如山一般压下来,那是一个疑问。
他能出江南,是圣道给的机会,他能靠着海参威,在宁古塔立足,吸聚百万汉人成业。也是圣道划出的路,圣道当年要他早早称帝,他却没有答应,就想着在这天下大变时。能得他自己的利,可结果呢?
难道就因为拂逆了圣道的意思,才怎么也打不垮满人,拿不到盛京,连自己也因无情地催压肉体而耗尽了命数!?
一股沉重的无力感骤然笼罩年羹尧的心神,他猛然惊醒,他哪里是踏入了什么棋局呢?从头到尾。他不都是一枚棋子,圣道手中的棋子么?当他这棋子要走自己的步子时,就被扫出了棋局,与其说是老天爷绝他的大业,不如说是执掌他这颗棋子的棋手,圣道皇帝,轻轻一松手,他就坠入了深渊。
圣道……李肆……
不甘狂涌而起。却又很快消退,那正是第一个念头的余波,即便是棋子。这辈子,也够了。
若说这辈子最大的悔,那就是没能亲见他一面吧。
心语渐渐低沉,年羹尧的意识陷入无尽深渊。
五月十九日,铁背山下,哀乐飘荡,人人缟素,一代雄臣,在南北相决,满汉相争的大势中另开一局的大燕皇帝年羹尧病亡。以旗人之身反出满清。在辽东吸聚百万汉人,企图外于英华而裂华夏,功罪后世争论纷纭。但就其个人经历而言,倒不愧他临终之念,这辈子,值了。
灵堂中。一身丧服的年富对部下道:“谁愿去见圣道皇帝!?”
部下们大惊,难道二皇子真要照先帝的吩咐办?
年富眼中闪着摄人的光芒:“父皇是要我们把大燕交托给圣道,而如今的大燕,连君王都没有,还能叫大燕吗?”
部下们若有所悟,机灵之人振臂呼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二皇子接位!”
不多时,山呼万岁的声潮回荡在铁背山下。
五月二十日,燕军东退,萨尔浒城中,高晋和哈达哈一屁股坐在地上,抱头痛哭。不容易啊,他们真没想过能挡住燕军。可没想到,南面阿桂击败年斌的六万朝鲜兵,这里年羹尧竟然也病亡了,年富接位,自是要带着军队回老巢去安内,原本如泰山一般压向满人最后容身之地的伪燕之势,就这么消解了。
五月二十二日,盛京城,辽东经略府,接报年羹尧病亡,年富退兵的消息,鄂尔泰瘫在椅子上,先是大哭,再是大笑:“满人不当绝!”
部下们蜂拥而进,恭贺鄂尔泰成就满州砥柱之业,武卫军中军都统兆惠更豪迈地道:“伪燕已不足忖,如今我满人振奋,就该趁勇而进,驱走海城方向的南蛮红衣!”
刚刚热烈的气氛骤然转冷,鄂尔泰幽幽一叹:“正是圣道聚鼎之时,不要轻举妄动,徒招祸患。”
众人纷纷点头,眼下英华军民两面之势并进,正步步推进,此时圣道眼中只有北京城,既然海城方向的红衣还没动静,就不要平白招惹。
兆惠不甘地低头称是,心中却道,还指望太后带着满人奴颜婢膝,求来族存么?
塘沽,张应招来冯一定,见张应容光焕发,冯一定大喜道:“是那道命令么!?”
张应点头,递出一封军令:“陛下谕令,第五军,直指北京城!”
宣化,北伐第三军都统制召集众将,朗声道:“谢帅有令,陛下已颁谕,各路直取北京城!”
将领们齐声欢呼,顾世宁再道:“谢帅交代,此战相机而定,不必再视操典为教条……”
众人一愣,顾世宁压低声音道:“谁落在它军之后,谢帅就要治谁!”
保定,李肆一身戎装,意气风发地道:“第一军,跟朕一同进京城!”
身后响起三娘的声音:“急着跑什么?有胆子收,没胆子吃?把人家晾在一边,就以为我们姐妹不嚼你舌头?”
李肆脸上一僵,不迭挥手把部下赶走,嘴里却道:“正是北伐大业功成之日,岂是谈这些个俗事之时!?”
三娘噗哧一笑,自背后环住李肆的腰,呢喃道:“只要带我去,就饶了你这一遭……”
时光蚀刻已深的容颜上浮起悠悠追思,昔日红雷女侠,醒狮仙子的气息悄然罩上,此时的三娘,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她就绷着一张俏脸,逼问李肆:“什么时候才能赶跑鞑子,平定天下,还华夏朗朗乾坤!?”
李肆握住三娘的手,深沉地道:“带,当然要带你,这一日少了你怎么行?”
五月末,红衣蓝衣,各路招展,自各个方向劈入北直隶腹地,挡在这些箭头面前的,是正沸腾着的团结拳,是心如死灰,正待最后一搏的道统卫士,是怀着决死之心,要展现满人求生之指的满州好汉,是千千万万渴盼步入新世的百姓。(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五十二章 伟业将成,谁担百万命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22 21:20:13 本章字数:4492

英华在圣道二十四年三月起兵北伐,就军事而言,北伐是仓促而为。但三个月不到,就已尽吞山东、河南、山西,同时内属蒙古诸部也纷纷请降。相对大明伐元,这进度足以用风驰电掣形容。
元至正二十七年(1467年)十月,朱元璋委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帅,统兵二十五万,由河南山东两个方向北上伐元,一路势如破竹,花了四个多月尽复山东河南。之后再入河北,到洪武元年七月兵临大都,元顺帝北逃,总计费时约九个月。
复河北时,山西和陕甘还未入大明版图,直到洪武二年十二月,明军击败扩廓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的西北军势,才算完成北伐大业,总计费时两年有余。
英华北伐之势,在后人评述中以“赤潮荡泽”一类词汇形容,之所以这般犀利难挡,不仅在于满清已无死抗之心,还在于英华早早安定西北乃至北疆,河北之地已处于四面合围,只余辽西走廊的境地。
与此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