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796部分

草清-第796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乡都安稳下来了,在官府那落了底,官府就会开始办很多事,建蒙学、医院、修路,商人也会一波波来作买卖,只要勤快肯干,日子很快就能好过起来。
真觉得这里过不下去日子,还有太多地方可以去,西域、南洋甚至东洲,都提供了优惠贷款,帮着去异乡安家置业。去就送几十甚至一百亩田地,能挣多大富贵就看自己的本事。
“我在陕西就是个穷种田的,有本事的去了南洋,去了西域,早就发达了,就我最没用!可我还是积了三十亩田,起了两进屋子,能供儿子上县学得秀才。不是瞅着来山西能拉一把家里人,能挣些银子,我才不走这一趟!”
族人依旧怀疑,这也可以理解,这等好事怎可能落到他们身上?李宏德气愤不已,他觉得自己这一趟已经亏了,不仅亏了银子,还亏了人心,现在还遇着这般顽冥不灵的族人,如果剖心自证能不死,他多半已经拿刀子捅胸膛了。
“招呼乡亲们说说这些事倒是能办到,可有多少人信,这就难说了,终究不是官老爷说话……”
族人倒是被李宏德的气度给镇住,开始有些相信了,但李宏德想通过他们,把一乡人都组织起来,这想法似乎太天真了。
不等李宏德说话,老胡呲目低喝道:“怎么不是官老爷!?李乡官就是我们的头!他说的话就是大英朝的律法!李乡官上面就是新来的大英知县老爷!”
族人被吓了一哆嗦,再重新打量李宏德,目光已完全不同了。
“老胡啊,我这乡官。就是个牙人,可不能当真啊。”
趁着族人商议的功夫,李宏德扯着老胡抱怨,他哪有这么大担当。
路上老胡也知了李宏德在这里的烂事。两人关系已很铁了,见李宏德颇是惶恐,老胡恨铁不成钢地道:“老李,这般机会你就不使劲抓着!?你在这夹山乡能立起权威,帮着官府收了这一乡,官府还舍得放你回去继续种地?”
他指向那群正低声嘀咕的族人,不屑地道:“别当这里是陕西。这是山西!这些人满脑子还是以前那一套,格外怕官。你就顺着他们的性子办不好?知县不是给你们发了蓝袍子和乌纱帽么,你们这还乡客就是官啊!”
当然是官,英华的官多着呢,蒙学的夫子都有从九品官身,李宏德是习惯了英华国中县官不如现管的情形,不觉得官老爷说话多顶事,更不觉得自己这种替官府临时办差的人也是官。老胡这一提醒。他骤然醒悟。
“有人捣蛋,还有我们在,怕啥!?你是官老爷。我们就是差老爷。”
老胡再点明了他们这武工队的性质,李宏德心中更热了三分。可炽热之余,纠结也同时上头:“这么一来,那事是越发交代不清了。”
老胡也是一怔,方大姑娘的颜容又涌上心头,也不由自主地一声长叹。
族人商量完了,李宏德的小叔爷又代表大家过来交代,称呼变了,态度也恭谨了,可脸上还浮着忧色:“小七爷。我们是想帮衬着您啊,可夹山都里,好几家大户都把持着田地银钱,瞧着朝廷这些法子,是从那些大户手里夺食,咱们站出来为朝廷说话。就得跟那些大户斗,咱们怕啊。”
这也是英华掌控山西的另一层障碍,尽管晋商豪强和满人包衣都不在了,可这里的基垂是旧世的。山西土地相当集中,自耕农偏少,大多数都是半自耕农乃至佃农。英华要越过乡间地主直接掌控基层,就是以国家机器直接粉碎旧世社会底层结构,而在英华国中,这种变革是以经济、思想和行政改制等一系列举措,在十多二十年里逐步完成的。
老胡再豪壮地道:“怕!?那些大户才该怕!”
李宏德脑子也灵醒了:“我们大英朝官府都要下到乡里,日后乡里不仅有官,还有代民人说话的乡院。总之有本事有胆子出来担事的,都有前程。谁先站出来,谁就是以后在乡里说话算数的人。我终究是外乡人,在这里留不住的……我就是奔着拉家里人一把才来的,这个……”
虽懂得封官许愿,话还是说不利索,族人代表是他的三叔爷,却品全了这话的意思,花白胡子一下撅起老高,混浊的眼瞳里也透出光彩。
就这么着,李宏德的族亲,就是几家李姓半自耕农乃至全佃农的人家集合起来,以李宏德为核心,在这夹山乡红红火火开干了。
最先自姻亲密友下手,再找他们的姻亲密友,发动起来后,再在乡村一家家登门解说,不多时,工作已作遍全乡各村。
四月二十二日,“夹山都第一次父老乡亲全民大会”就在乡里的赶集场子里办起来。大家对李家许下的承诺都还半信半疑,要聚在一起,亲耳听到英华官老爷的告谕。
当日来了上千妇孺老弱,丁壮还是不敢全到,就来了二三百,但这已代表了全乡二三十个村子上万人。
知县说其他乡也在搞大会,连他在内,全县所有正式官员都要下乡,没办法来夹山乡。知县认为,李宏德能不靠官府,这么短时间就把工作推进到了这一步,能力肯定是够的,其他还乡客就差得多了,必须要正式官员手把手护着。所以呢,李宏德,就你自己宣讲吧,你行的,官府相信你!
相信我?我该相信谁?
李宏德吓得差点尿了裤裆,这么大阵仗,他何曾经历过?即便老胡百般鼓励,他都如屎壳郎一般,执倔地抱着那股畏惧,坚决不肯出面主持。
老胡气得不行,他虽将李宏德比作官老爷,自己是差老爷,可实际他们镖队跟李宏德是合作性质,李宏德搞不定夹山乡,镖队也要扣考评。
他怒道:“总不成我上台吧……”
看看山大王气度十足的老胡,李宏德心说,你上去了,这夹山乡怕是再不信大英朝廷了。
“李乡官你就镇台子,我来讲具体的条令法文吧。”
镖队里的恤挺身而出,李宏德强自振作,终于接受了这方案。
这一日,穿着绣有鹌鹑的蓝袍官服,头戴招风双翅乌纱的李宏德上了台子,面对一千多民人,真如一只憨头鹌鹑般,憋了半分钟,才涨红着脸,挤出一声高呼:“乡亲们——!”
这一嗓子如鲤鱼跃龙门,推着李宏德一颗心稳了下来,开始背起知县之前的训词,等他宣讲完毕下台时,乌纱翅膀左右摇曳,还真有一丝官气上身了。
接着是红马甲恤上台宣读各项政令,大会一边开着,一边还有民人涌入,到政令宣读完毕时,集子的晒谷场里已挤了不下两千人。除妇孺老弱外,还有不少丁壮,甚至能见套着直筒大褂的读书人,那几个书生用网巾兜住刚剪了辫子的脑袋,双手笼在袖子里,就冷冷地看,冷冷地听。
场中秩序井然,民人都很安静,从表面上看,蓝衣官老爷,红马甲,还有从县里调来助阵的一队黑衣,就这么个草台班子,竟然也有了官府之威,收了夹山一乡民人的心。
就在鞭炮鸣响,“大英山西太原府静乐县夹山乡公所”的牌匾挂上集子里最大一座屋子时,异变骤生。
“这个官府是要拆了人家,分了田地,让大家都没得饭吃!”
“去西域和海外就有百亩田地?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他们就是要哄着你们上船,然后拐到矿山里去做奴工!”
“免什么皇粮,现在说得好听,等大家田亩丁口都交代上去了,官老爷嘴一张,什么杂派都下来了,绝不能信他们的!”
本是无比安静的人群里,有人振臂呼喊着,正是那几个读书人,他们就来自乡中大户人家。
读书人一鼓噪,其他民人心中的疑惑也被引燃,纷纷鼓噪起来,杂物如雨点砸向红马甲、黑衣,李宏德一身碧蓝官服,更是众矢之的,片刻间就挂了一身烂菜叶。
“别!千万不可!”
老胡被半截砖头砸中,头破血流,怒火高炽,正想拔枪,李宏德却一把扯住,语气坚决地喊着。
大户反击了,可这反击不是用刀枪直接来,他们也无胆硬来,而是鼓噪起民人。李宏德所受培训里严厉强调过,他们这些还乡客绝不能动武,也无权动武。
李宏德无权,老胡头脑清醒后,也是不敢,平阳府城外的景象还在他脑子里晃着呢。
可眼下怎么办呢?退倒简单,可李宏德的族人就算是被坑了。这夹山乡也算是前功尽弃,对官府来说只是小挫,可对李宏德和老胡这个镖队来说,却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宏德不愿放弃,鼓足了心气,带着本乡族人以及交好乡亲,努力维持着秩序,同时还在竭力解说,跟那几个读书人的言论针锋相对,逐条辩驳。可包括恤在内,这支草台班子的嘴皮功夫显然不如那几个读书人,局势就此相持不下。(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上下皆动,同盟会崛起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128 17:59:53 本章字数:4467

正闹得喧嚣时,集子外行来一大队人马,李宏德老胡以为是那些大户弄来的援兵,鼓噪一方以为是新朝官府派来弹压的,两边都狐疑不定,叫骂声顿止,半空飞扬的杂物也没了踪影。
待这队人马进了集子,车是驽马驴骡拖着的,人有男有女,有商贾有读书人,竟不知来路,两边都是一头雾水。
“哟……还丢菜叶呢,静乐的风俗真是古怪,呃……大伙把旗号亮起来啊!”
领头之人见着凌乱现场,先也是一头雾水,再见场中人分作两堆,红马甲和黑衣正拦作人墙,马上反应过来,一声招呼,各色旗招举了起来。
“四川印业联合会助晋书香行”……
“陕西布行南北共暖会”……
“湖北五谷社山西兴农路”……
“湖南百货总会善业团”……
“湖广乐善堂援晋团”……
“英华女子助业会山西分会”……
红黄蓝绿,煞是热闹,便是不识字的农人,见着这如林的旗招和旗下男女的和善笑容,也知对方没有敌意。
李宏德迎上那领头人问:“你们这是……”
领头人一口晋北腔:“县太爷不是说这静乐县里,就夹山乡先定了下来,大家就先来这行善业了。”
他再压低声音道:“是出了什么篓子?咱们呆这合适么?”
这人估计是英华在太原的商代出身,看出这里的人心还没搞定。李宏德跟老胡对视一眼,长出了一口气,这是他们的援兵,至于后一问,两人连声不迭道:“合适合适,再合适不过了!”
四轮大车拖进了场子,车门一掀,这些人就吆喝开了。
“送书了!大人孝都能拿!”
“派衣裳!粗布衣裳。男女都有,货仓里直接拉出来的,十成新!”
“麦种、粟种、苞米和红薯种,正是春耕时。留两三分田地试试新种,不要钱,还教怎么种,登记了田亩土籍就有啊!”
“老弱孤寡病残的都可以领善券啦,凭券在县城善堂取粮米药物,等善堂建起来了,还有机会养病哦。不要钱的,在官府落了户籍就好。”
一辆车就是一个阵地,吆喝声四起,让民人们一个个全听傻了。他们看这一车车的东西,还以为是商队下到夹山乡,可没想到,竟然全都不要钱!
书纸质地虽不怎么好,可所印字画的清晰程度却是民人们生平未见过的。新崭崭,还散发着油墨香味。衣服都是粗布制的,但剪裁精细。针工也异常密实,叠印清晰,还真是十成新。至于其他车子上的粮种,那更是十足十的硬通货。
玲琅满目的珐琅锅碗瓢盆、水晶镜子、蜂窝煤炉,这更让民人心潮澎湃,两眼放光。这些个“南货”他们在县城也见过,可都不是他们能问津得起的,现在竟然白送!?
“平白送东西,定有阴谋!”
“定是藏着邪气,用了就害人!”
人群中还有些阴恻恻的言语。可当一辆车子发下若干精巧玩具,什么铁滚环、漆竹马、玻璃珠,还派发糖诒和帆布缝的书包时,孝子顿时沸腾了,围着车子跳个不停,分到一件更欢喜地高声叫嚷。
孝子一闹。什么怀疑什么顾虑全都丢开了,民人们顿时分头涌到不同的车子前,千百年来,民人都难自主命运,未来太飘渺,只能紧抓着眼前。让他们之前怀疑李宏德,怀疑新朝的就是这般心理,而现在心思猛转,什么阴谋什么毒都顾不得,就只为分得一些东西,也是出于这般心理。
“排队排队,先老弱后青壮,就算不识字,也该知些做人的道理!”
见形势大好,李宏德赶紧顺竿子往上爬,招呼着老胡带红马甲和黑衣去维持秩序。
后面那几个读书人脸色灰败,这股人心大潮他们还怎么扭?他们这些出自大户的,倒也不是想跟新朝官府为敌,纯粹是瞅着李宏德拉扯贫苦农人来重新打理这一乡而不满,想弄出点动静,凸显出他们的重要性。待官府看到他们在乡间的力量,再来借重他们,那时他们自会恭顺了。
可这番心思,在这十多辆大车前轰然垮塌,之前压制李宏德老胡等人的娴熟嘴功,在车上无数善物前,也显得那般苍白无力。
“阴谋?你们这些满脑子奴气的人哪明白大英子民的心境?这不是官府压下来的差事,是咱们念着南北一家,都是同胞,来这里行善积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