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543部分

草清-第543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西安抚使是侯同均,早年天王府时代的知县,那一届的知县,都曾遭过李肆的严厉调教,以天子门生自居,彼此也当是同窗,交情很好。现在巴旭起从广东而来,压在了侯同均的头上,侯安抚不仅没有不满,反而如释重负。
巴旭起看得出,这家伙怕是几昼夜没睡了,两眼肿得跟熊猫似的。
“陈防御正率卫军往援建昌,贝招讨去了临江府峡~江县,提防田文镜的后手,鞑子的武昌大营也有大动。看《中流》报上说,雍正的西山大营正分批南下,到明年年初,怕有二三十万大军压到江西,经略,朝廷许了你多少人马?”
侯同均满怀希翼地看向巴旭起,后者苦笑摇头:“年初?怕是一兵未有!官家有言,会调回三五个新编师,可那是分在湖南、江西和福建三省,而且年初未必会到。”
侯同均楞了片刻,昂首望天,淡淡道:“明白了,朝廷顾着南洋和西北的大局,咱们就只能尽棋子之力……”
巴旭起还想劝慰,侯同均却道:“经略勿多心,咱们为官之人,不都是这般权衡轻重么?同均非怨朝廷,而是闻得朝廷底策,心中豁朗……”
他看向巴旭起,语气决绝地道:“我大英开国,有死战武人,无殉国文臣。经略既来了,还望坐镇赣州,总领全局,同均要去吉安府督阵,此事经略可千万不要抢!”
巴旭起心中激荡,手下三使全都跑去战场了!?
建昌府广昌~县,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县衙里,知县何闻瑞穿着一身典礼才用的大红朝服,头戴进贤冠,腰侧挂着宝剑,手里还握着短铳。在他身边,不仅有通判等官员,还围了一圈县院的院事,都是一脸惊惶。
“诸位是民,平日纳税养官,已尽本分。田贼潜兵急进,来不及守城,本县大势已去,罪责在我,在县中文武官员。本县决意尽国事,县民却不必再作无谓之争,徒伤性命。眼下就望诸位带着民众出城避难,若是走不动的,不愿走的,到时就向田贼呈情。那田文镜以圣贤徒自居,希望他能以仁为本,不伤百姓。”
院事们泪眼相对,无奈地向这位三十来岁的年轻知县拜别。在这江西,南北两面已相安多年,广昌又没在边地,对大军来袭毫无准备。
田文镜不知从哪里探得了抚州府至广昌的小径,遣发数千人急袭广昌。趁清晨县城刚开城门之机,大军一拥而入。县中巡警和乡勇拼死抵抗,但大势已经无力挽回。
院事们刚走,部下急急来报:“林县尉战死,刘典史请知县和诸位速速离城!”
何闻瑞缓缓摇头:“县尉已尽天职,我身为知县,又岂能弃责而逃!?”
他环视身边的同知、通判,以及县区主薄,沉声道:“我等食民之禄,身居官位,守境安民乃是天职!今日不仅是忠君之日,更是忠民忠国之日!诸位可愿与本县同尽这天职!?”
通判高声道:“武死战,文死难!也要让鞑虏,让我一国知道,圣贤道最重的就是名节,我守圣贤道,我愿跟从何知县!”
同知和主薄们也纷纷开口,往日这些官员各有自己的道,到了这关键时刻,都愿以死证道,尽忠殉职。
被这慷慨激昂之声惊动,一群家眷涌了进来,何闻瑞看住自己的年轻妻子,苦笑着朝她摇头,眼里满是歉意。妻子泪光盈盈,就要向地上软去,他赶紧一把扶住。
不想死啊,可是不死的话,怎么对得起那数百仓促应战的巡警和乡勇?怎么对得起死战到底的县尉?更重要的是,怎么对得起这一国?
往日种种,在何闻瑞心中极速淌过,他本是湖南小吏世家,若是还在满清,一辈子大概也就是当个刀笔小吏,混吃混喝,懵懵懂懂到死。英华占湖南之后,他先读县学,再考入黄埔学院,不仅眼界大开,也早正了华夷之心。数年间从主薄升到知县,就觉这一国是个恢弘舞台,足以容他跻身争先,一展抱负。
现在梦想未展,就要死了,不甘心。要逃的话,英华官律并未严苛规定官员的守土之责,而是以具情作专案审理,看官员是否失职,也还是有卸责的希望。可何闻瑞知道,他若逃了,就是英华一国历史上第一个弃城知县,纵然他能活命,这辈子也再抬不起头来。
向清兵投降呢?
这个念头刚露了一丝,就被他自己的愤怒之火焚灭。投降?要像那个曾静一样,被满清皇帝当作招揽人心的幌子,引得华夏之人纷纷唾弃,注定要遗臭万年?不,这样的前景,比逃掉还可怕。
不管是逃跑,还是投降,想到自己的大名会落在史书上,何闻瑞后背瞬间汗透冠服。而再想到自己若是尽忠死难,史书又是另一番写法,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
“可惜啊,我大英如日中天,不知未来还将是怎样一番盛景,而我却再见不到了……”
心意坚定,何闻瑞沉静地看向妻子,妻子也在他一番神色变换中找到了依凭,虽然身子还在哆嗦,却已能站稳,手还把住了何闻瑞腰间的宝剑。
“妾要相公动手……”
妻子决然地道,旁边其他官员也都喝住了正抽泣不止的家眷。
“怎么还不走!?南门清兵少,还能冲杀出去!”
一个穿着七品常服的官员冲了进来,一手长枪一手短铳,正是县里的典史刘定边。
“刘典史,你怎么不杀出去?”
何闻瑞的反问,引得刘定边一声冷笑。
“我?十年前我就跟鞑子打上了,杀了不知道几十上百,今日死了,这辈子也算值了。”
这问题的确够蠢,刘定边可是红衣军老兵,参加过郴州之战和长沙会战。
“今日是叫鞑子占了便宜,不过放心,陛下和朝廷,会给咱们报仇!”
枪声已近到县衙外,刘定边一副即将解脱的自若神色,平静地讲述着必定会实现的愿景。
“没错……这一国,必定会为咱们报仇!”
何闻瑞跟众人宽慰地笑了,接着他缓缓拔出长剑,怜爱地看向妻子。
蓬蓬枪响,其他官员已用短铳将家眷送走,血水飞洒,县衙正堂顿时躺满一地尸体。
“诸位,何知县,你们先走,我老刘还想再捞几条鞑子一同上路!”
刘定边扯过一个袋子,奔出了正堂,何闻瑞看得清楚,那袋子里装着手榴弹。
手中用劲,感受着剑刃穿透柔软躯体的阻力,听着妻子濒死那一刻的低呼,何闻瑞流着泪,举起短铳,指住了自己的太阳穴。
轰的一声巨响,烟尘喷洒着断裂的人体,刘定边上了路。紧接着是清兵的身影,畏畏缩缩地靠近。
“华夏不死!鞑虏必亡!”
何闻瑞从未如此冷静,他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于是喊了这么一句,就在对面那帮清兵正嚷嚷着要活捉自己时,他终于扣下了扳机。





第二卷 第六百七十六章 国动如山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716 17:35:43 本章字数:6564

第六百七十六章国动如山
《巴旭起,你受不受得起!?》
《军情司已死,有事请烧纸》
《广昌一城殉国,英魂死不瞑目!》
赣州,江西经略使衙门,巴旭起将又一份报纸丢下,抚额长叹。按ctrl+d快速收藏""
刚上任就遭田文镜潜夺广昌,巴旭起的运气实在太背,一国舆论大哗,更让他压力山大。英华立国十来年,从来都是夺满清之地,何曾被满清夺过地?这下好了,不仅被夺了一县,上到知县,下到城区主薄,数十官员殉难。即便巴旭起刚上任,舆论也毫不客气地将失土之责全扣到他脑袋上。
幕僚安慰道:“经略,只是舆论而已,都察院还没傻到这时候来弹劾经略。”
巴旭起摇头:“跟弹劾无关,我就是难受。何闻瑞成了本朝第一个殉国知县,我巴旭起成了第一个失土经略,不甘啊……”
蓬的一声,他拍了桌子,咬牙再道:“不甘!”
巴旭起嘴里不甘,心中却是凛然。皇帝专门叮嘱过,说田文镜非寻常人,得提防他出狠招,话音刚落,田文镜就给了个下马威。
舆论不是骂他巴旭起失职,就是骂军情司无能,可正赶往建昌府的江西防御使陈廷芝却回报说,此事不仅是田文镜狡诈,广昌知县何闻瑞自己也太过麻痹大意。
广昌虽不在前线,但北面的南丰和建昌府城正遭田文镜上万大军逼攻。何闻瑞满腔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支援北面,却没顾全自己的处境。甚至为了安抚县民,都没严格执行三使衙门给临敌县府所发的警戒谕令,依旧大开城门。
死者已矣,英华官场自有风气,谁给死人泼脏水,谁就不是好人,因此何闻瑞的失职,就只能由其他人背起来。
陈廷芝对广昌之失的描述,让巴旭起对田文镜更加忌惮,而陈廷芝急请援兵,也让巴旭起挠破了头。
广昌必须夺回来,不仅是为平息舆论,如果容田文镜在广昌站稳脚跟,建昌府就危险了。建昌府丢了,田文镜能直接打到福建去!田文镜若是踹开了这扇大门,在杭州的年羹尧估计也会趁火打劫,到时福建恐怕都难保全。
巴旭起问幕僚:“我们需要更多的兵,房经略有回信了吗?”。
江西不是没兵,神武军左师两营在袁州,另有四营卫军,两营在临江府峡江,一营在抚州府乐安,一营正赶往建昌府。六营不足万人,分布在数百里防线上,自然是处处漏洞,田文镜的这支人马就是从乐安和建昌两地卫军的缝隙间钻到了广昌。
现在要复广昌,巴旭起就得全盘考虑,如果把神武军和其他地方的卫军调过去,谁知道田文镜是不是还有后手?广昌之失就是田文镜声北击南,再来个调虎离山也不稀奇。
巴旭起需要兵,更多的兵。行前陛辞,他跟皇帝要过兵,但皇帝说,湖南江西一盘棋,要兵得跟已任湖广经略的房与信商量。巴旭起联络了房与信,希望整个神武军转到江西。
幕僚一阵急翻,从今日刚到的书信中找到了湖广经略使衙门的公文。
看了房与信的回信,巴旭起牙痛似的抽了口凉气。
房与信给了兵,但只有神武军左师另两个营,而他提到的湖南形势,比江西困难得多。武昌大营正在大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岳州。另一方向,岳钟琪似乎有弃成都府的迹象,丢了成都府,岳钟琪就能收缩四川防线,转攻湘西,到时常德又要面对岳钟琪的大军。
房与信说,难保武昌大营不会转头攻江西,所以他还是将两营神武军转到江西。此时形势还不算危急,到了明年年初,雍正西山大营真的全面南下,两省就要面临二十多万大军的逼压。
兵……哪里还能搞到兵?
心情烦躁,巴旭起就要丢下书信,可眼角扫到信末,心头又是一跳,房与信又提醒了一句,让他想起出广东时,那些自告奋勇要参战的义勇。
“难道自己还没摸透《兵备法》?”
巴旭起忽然觉得,自己可能是灯下黑。
“城中还有几千妇孺老弱没能逃出来,他们恐怕都遭了毒手!”
“陈防御,何知县和数千父老乡亲的血仇,就都指望你了!”
广昌城外,江西防御使陈廷芝扶起一帮县乡院事,心口被众人的哭诉压得沉甸甸的。
他有心率众血战,可兵力火力都远远不足。此行本是为增援建昌府,只有一营卫军,连四寸炮都没带,就有几门六斤飞天炮。
本准备诱敌野战,听院事们报说,急袭广昌的清兵有三四千人,估计是想据城固守,等候北面围攻南丰和建昌府城的清兵来援,因此封城杀人,县城里已是一片血海。
现有兵力要夺广昌,希望太渺茫,陈廷芝一面急报巴旭起求援兵,一面在广昌城外组织防御。
“兵不够!?咱们有兵!若不是鞑子来得急,咱们怎么也不会被三四千清兵夺了城!”
“乡勇都在!就是少人统筹,陈防御,你来当元帅!咱们广昌人淹也能把清兵淹死!”
院事们鼓噪而起,接着十来个乡镇的主薄、巡检和乡尉都聚了起来,拿出厚厚一叠名册,看得陈廷芝眼睛都差点直了。
官府下乡已在江西推行多年,各乡建制齐备。随着各省兵备道的建立,由枢密院统管的乡勇体系也渐渐完善。乡镇区下不仅有负责治安捕盗的巡检,还有负责乡勇团练的乡尉。乡尉是县尉派驻各乡镇区的属官,负责预备兵员登记,乡勇组建和基本操练。统归一省兵备道管辖。
江西兵备道是由江西招讨使贝铭基兼任,陈廷芝作为防御使,只负责前线边防,对地方兵制并不熟悉,所以他看到名册上,县中乡勇竟然有六千之巨,那份震惊怎么也掩饰不住。
“其实没有六千,名册里包括了县城中已经被打散的乡勇,还有一千去了建昌府,再除去有事在外,或者伤病不能行和联络不到的,估计能凑足三千,这都是摸过枪,打过靶的。”
十来名乡尉纷纷攘攘地说着,陈廷芝就觉一股幸福感充盈心胸,一县能凑出三千受过基本训练的乡勇!?
“三千够么?还少的话,但凡丁壮,咱们都召集起来,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咱们广昌人虽少,可男人都是靠得住的!”
院事们见陈廷芝发呆,还以为他嫌人不够。
“够够够,足够了!就是这钱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