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522部分

草清-第522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选择终于逼上了门,大英派来使臣,要求澄清琉球的宗主
琉球的宗主权不是什么大问题,让幕府重臣们争得面红耳赤的,是日本的未来,是日本到底该怎么跟大英相处。
不少重臣建言跟大英友好,以便学习效仿,德川吉宗也有这个想法。他自小也是学着和歌和华文长大的,程朱学也很精熟,中国就是一座入云的高山,始终立在日本的眼前,怎么也难逾越。追寻、超越中国,是任何一位主政天下的将军心中最深沉的梦。
可这几年从中国传入的书籍,还有那些“报纸”,显示着中国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让熟悉了程朱,熟悉了汉唐和宋明那个中国的德川吉宗迷惘了。
上古先秦的诸子百家,欧罗巴列国的种种学说,都融在了“天道”之下,还跟民间广兴的天主教并行,让那个大英的面目显得格外混杂,高深莫测。
看不懂这样的中国,幕府和他,依旧紧紧关着日本的大门,直到大英为琉球的宗主权敲上了门。
“英朝只是占着中国一隅,根本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听说那个国家全都是贪婪的商人在操纵国政,我们日本就该离得他们远远的,绝不跟他们有什么来往!”
“琉球只是英朝侵略我们日本的第一步,那个圣道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南洋四面开战,他肯定怀着征服我们整个日本的野心!我们就该当作蒙古人一样防范!”
“决不能退步!一旦让出了琉球,萨摩藩怎么办?他们对我们幕府只会更加不满!我们就该守护幕府的威严,以全日本的安危为旗号,团结各藩,共同抵挡英朝,这样他们一定会知难而退!”
德川吉宗很有些惶恐,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原本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赶紧把琉球吐出去,触怒这个正崛起的新中国,绝不是什么好事。可另一些重臣的咆哮,又让他认识到了身为日本人的尊严,以及身为幕府将军的职责。
“巴嘎!你们这些马鹿就不会想想一百多年前的旧事?还有一千多年前的旧事?我们大和民族,从古至今,都只能以中国为尊,以中国为师。就算是太阁那样的人物,能号召天下人集结百万大军,最终又是什么结果?”
“我们一直都学习中国,就连西洋人的知识,都要靠着中国的翻译才能明白。听说他们派了一只强大的舰队远行欧罗巴,现在已经学透了西洋人的知识,加上中国几千年拥有的知识,如此伟大的国家,我们还以为能跟它平等相处吗?”。
“最近从中国传来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真是高山仰止啊。那种发出轰鸣,吐出黑烟的钢铁机关,在大英一国里满地都是,能举起万斤重物,能转动几十台织机,纺出价钱低得惊人的丝绸棉布。他们的战舰丝毫不比西洋人逊色,听葡萄牙人说,他们的国崩更是举世无双,能将大地撕裂,睁开眼睛,仔细去看吧!”
一位年轻的低阶奉行起身,无比激动地述说着。
“智慧!知识!大英就像千年以前的大唐,我们日本只能仰望,只能膜拜!为什么不紧紧跟从这样伟大的国家,反而要为一片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土地而跟大英为敌!?”
这是青木昆阳,幕府的书物奉行,主持着江户圣堂,讲授程朱儒学,但现在的他,似乎已经开始偏离了儒学圣徒的道路。
德川吉宗觉得青木已陷入狂热的崇拜中,这些话有损幕府和他这个将军的威严,却不料青木昆阳接着高声喊道:“殿下就该像舒明天皇那样,朝贡大英!让我们日本成为大英的属国!”
众人顿时哗然,连之前力主交好大英的人都纷纷跳了起来,高声唾骂。我们日本可是天照之国,天皇垂拱,将军治世,怎么可能还向他国称臣?
德川吉宗终于有了决断,他不能得罪大英,否则会招来祸患,但他在大英使臣面前也不能太过软弱,不然又难以控制这一国。所以……他其实还是没有决断,就只能先听听大英使臣的真实来意了。
物头和仆役们如临大战一般,将幕府御所的大殿收拾得一尘不染,生怕被大英使臣见着了脏污,德川吉宗也找来青木昆阳,不计较他之前的狂热叫嚣,虚心了解大英的官制礼节,以免自己接见来使时出丑丢脸。
按道理德川吉宗不该这么早抛头露面,由大老接见来使,谈好实际问题,他再出面走个过场,可这种紧要关头,他也顾不得了。
大殿里,受下陈兴华一个长揖,德川吉宗眼神有些迷离,还真是上国天使呢,这装扮,这气质,就是正宗啊。
将军点头,微微鞠躬,顿时显得还礼太过,失了身份,可跪坐周围的大老、老中、奉行们却没什么反应,都觉得这是应该的,中国毕竟是上国,日本可是吸着中国的奶长大的……
陈兴华的沉冷嗓音回荡在大殿里:“本使前来,除了琉球之事,更有要务,与日本国王交代。”
原本就沉静的大殿,因这一句话,更像是陷入到凝固的时空中。
陈兴华接下来的话,如巨神在天际轰鸣,震得德川吉宗和每一个在场的日本人都心头剧震。
“我大英天朝,携手旧日藩国,建亚洲共荣。日本国从古至今,都是我中国藩属,自该唯我天朝马首是瞻……”
瞻~~~
最后一个字的回音在殿中似乎一直没有消逝,让下面跪坐着的臣下也一直发着呆,直到德川吉宗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大家才如梦初醒。
藩属!?
日本国是中国的藩属!?好像、似乎、也许、可能……以前是有这样的说法啊。
如今这大英,不是来谈琉球的宗主权,是来谈日本的宗主权!
这这这……
这是要干什么!?
德川吉宗压抑住自己大喘气的冲动,两眼圆瞪,死死盯住了陈兴华,臣下们脸上的表情也一般无二。
(未完待续





第二卷 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萨变乱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628 19:33:45 本章字数:4998

日本为中国藩属这种说法,最早起自东汉时倭奴国朝贡,光武帝授“汉倭奴国王”金印。但当时日本尚无统一国家,倭奴国只是当时日本上百部落之一,这说法也就只有象征意义,毫无政治法统。
可这说法确实也不是毫无凭据,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可是货真价实地受了明朝“日本国王”的册封,还不止他一人,而后的足利义持、足利义教,也受此册封。这跟大明万历皇帝受文臣蒙骗,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的事情可不一样,这几位将军都是主动请封的。【1】
而这个“日本国王”的名义,更早出自明初中日之间的冲突。当时日本是南北朝时代,后醍醐天皇委任怀良亲王为征西大将军,征讨室町幕府,怀良亲王以九州为据点,也就跟大明有了来往。
此时明朝初建,但倭寇已显,跟明朝中期那些实质是中国海盗的“倭寇”不同,明初倭寇是真的倭寇。朱元璋遣使来到九州,向“日本国王良怀”递书问责。怀良亲王不知道是太傲慢,还是将明使当作元使,竟扣押主使,杀了五名从使。
而后大明派出了阶级更高的使节,此时怀良亲王服软了,赔罪外加遣还倭寇劫掠的人口,遣明使以下国自称,也用大明年号,看起来就像是大明的藩属国。
怀良亲王虽放低了姿态,但倭寇依旧猖獗,朱元璋威胁要攻日本,怀良亲王也强硬相对。鉴于蒙古征日本的失败,朱元璋吞下了这口气。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2】
由这段恩怨来看,中日之间不仅相互不了解(比如把怀良亲王称为“日本国王良怀”,怀良亲王死后,遣明使依旧顶着这个名义),朝贡关系也跟琉球、安南和朝鲜等国不同。日本人绝无自居大明藩属的认知。
但室町幕府主政后,足利义满为行“替天计划”,取代天皇。向明成祖朱棣称臣,获得大明“日本国王”的封授。在这段时期,就政治现实而论。日本还真当过大明的藩属。
可这现实终究没能上升到法统。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在日本,天皇是法理上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具有神格,不可能向他国称臣。幕府将军受大明册封,不影响日本的“国格”。
法理归法理,现实难以抹灭,毕竟幕府将军是实际的掌权者。因此足利义满以及后两位将军受大明册封的事,让日本上层颇为纠结,索性也就闭口不谈。时轮飞转,一两百年过去了。日本人也大多忘了这事。
德川幕府再开,不管是将军还是重臣,对足利幕府的历史可不陌生,陈兴华开口就揭疮疤,德川吉宗和一干重臣顿觉痛彻心扉。
“日本人是怎么对答的?老实说,我在殿外可真是捏着把汗,万一日本人恼羞成怒,砍了知事该怎么办?”
回到礼宾馆,罗五桂好奇地问陈兴华。
“砍了我也好,两国就此再增血债,让国中那些高呼中日和平的人闭嘴。至于日本人的反应……无非是敷衍推搪。”
陈兴华淡淡地说着,之前在御所大殿里,德川吉宗脸色瞬间苍白,那些幕府重臣也如被塞了满口粪便,老半天没清醒过来,这让他能从容不迫地将后面的话说出来。
大英要求德川幕府缴回历史上的“倭奴金印”,以及足利幕府的“日本国王印”,由大英重新向德川幕府授“日本国王印”。此后德川幕府要传位,也需要得到大英的认可和封授,完全将日本跟安南等藩属国等而视之。
不仅如此,陈兴华还传达了大英圣道皇帝的上谕,南洋有事,各藩属均要出力,日本也要出人出钱,尽到藩属的义务。末了陈兴华终于提到琉球,说琉球为大英藩属,藩属之间的攻战绝不许可,日本必须尽快缴回之前的琉球密约,并遣使向天朝赔罪。
有那么一刻,陈兴华觉得,德川吉宗会跳起来,亲自拔刀来砍自己。
但德川吉宗却平静了,只说这些事……需要研究。
当陈兴华转身而去时,听到大殿之上爆发出巨大的声浪,那肯定是在痛骂他,可他不在乎,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为此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
这项任务是他从冯静尧手里抢过来的,这几年掌管勃泥公司的经历平淡如水,他就希望能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而日本……他跟日本可是有仇的,他的祖父在会安,就死于日本浪人之手。
皇帝对日本的态度有些摇摆不定,敌视之外,似乎还有其他的东西,这也影响到了朝堂对日决策。陈兴华觉得,能以自己的一条命,让皇帝,乃至一国,能将日本也列入国敌清单,值了。
罗五桂虽知此行是要激怒幕府,也希望目标达成,可听到陈兴华这话,也觉得脖子发凉,文官就是文官,一张嘴比一个舰队的杀伤力还大。
两人正在讨论,幕府会多快作出反应,一个人急急而来,是萨摩藩的玉里良,他一脸凄绝,咬牙切齿地道:“你们中国人,良心大大的坏了!”
玉里良来此可不止是骂人,听他说到正事,陈兴华和罗五桂就抽了口凉气,幕府没反应,萨摩藩先有了反应?
礼宾馆门口,一个人正跪坐着,头发披散,衣衫拉开,手里还举着一柄肋差,嘴里正念念有词,背后站着一位武士,斜举武士刀,看这架势,就知道是要切腹,背后那武士是当介错的。
“萨摩藩绝没有与中国人共谋,绝没有叛国!我岛津盛常在此切腹,证明萨摩藩的清白,为中国使节冒犯了将军谢罪!”
要切腹的竟是萨摩藩家老岛津盛常,这般决绝,让本以为自己已经很能豁得出去的陈兴华也心头大跳。自己是不怕死,这人是怕活着……
“幕府的人跟他谈了几句,他就决定在这里切腹了,真是俐落。看来不止是寻常武士,从上到下。日本人都不把命当回事。”
范四海已在门口看着,对赶来的陈兴华和罗五桂这么感慨道。
英华使团就这么静静地看着,陈兴华都没出声阻拦。对日本人来说,切腹是很严肃的事,就如华夏士子赴死殉节。谁阻拦谁就是罪人。
当岛津盛常的头颅被介错的武士刀砍下。带着血水在地上翻滚时,范四海盯住了满脸涨红,似乎已经无法呼吸的玉里良,对罗五桂低声道:“注意警备,提防萨摩藩的人为推脱责任,把咱们全砍了脑袋。”
日本历史上的享保十一年六月六日,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被总称为“英萨变乱“。萨摩藩勾结大英,压迫幕府,损及日本国体。岛津盛常的头颅,只是萨摩藩在幕府前自证清白的第一颗。而且不管有多少颗头颅。多少鲜血,都无法洗清这样的嫌疑。
“家老的血不能白流!”
“我们萨摩藩不能成日本的罪人!”
“光靠家老的血不够!只有杀光中国使团,才能让幕府相信,我们萨摩藩绝没有出卖尊严,绝没有引狼入室!”
“去找玉里殿,要他下令动手!”
岛津盛常切腹,极大地刺激了萨摩藩的基层武士,他们觉得必须要行动起来。
玉里良很矛盾:“我也想这么干,可是萨摩藩的未来,你们就没想过?不,你们不能这么干!你们……”
他软弱无力地表示着反对,武士们涌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