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502部分

草清-第502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血战的话,大清的官兵去剿乡村散匪也能叫血战……
马尔赛在江南的尝试,本就在雍正的意料之中,这份和约送来,事情又回到了原点。最早如此提出的建议,已成了雍正奉行的国策。时间……大清现在需要时间。三五年不长,十年不短。
现在雍正在西山大营,偷偷摸摸用西班牙教官训火器军,同样用西班牙人在景山炮厂造新炮,估计再有个两三年,靠这只新军,就有了踞江自保的能力。而要反攻,就得在南蛮内部下力气。
至少五年,雍正给自己定出了这样的时间表。
五年之内,大清跟南蛮绝不能死斗,甚至他早已定策,即便南蛮占了江南,照样不能死斗,得以柔克刚……
如果这五年内,还能保有江南钱粮,那是再好不过,因此李肆传来的和约,让他非常满意,除了地域太大这一条。
可雍正身为大清帝王,跟南面订立这种城下之盟,不仅丢自己脸面,也丢朝廷脸面,他不得不在养心殿咆哮,要将这脸面丢出去,让臣子们背负。
而最大的顾虑还是满人,王公宗室们若是仍然不罢休,雍正即便有大决心,也难以挥刀砍自己龙椅的椅子腿。
现在看起来,满人这边已经看清了形势,江南就是个无底洞,现在该考虑该怎么止损了。
满人这一关过了,汉人这边呢?雍正当然不会将其当作一关,而是需要他们来搭梯子。
一边张廷玉神思迷离,刚才雍正那一番惺惺作态,让他隐隐又见到了先皇康熙的风度,这对父子,果然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啊。雍正广东之乱,以及京城夺嫡,就如当年康熙诛鳌拜,平三藩,直愣愣就开干了。而眼下权衡国事,又如晚年的康熙,对面子份外看重,行事也颇多顾忌。
不过还是有不同之处,雍正……敢为康熙不敢为之事,比如骨肉相残……
张廷玉的神思被雍正投来的冷厉眼神扯了回来,意识到该自己上台了,他嗯咳一声道:“天子不因怒兴兵,情陛下慎言!”
诤臣啊,风骨何其高洁!不明就里的汉臣们都暗地翘起了大拇指,连宗室和满臣们都松了一口气,赞这张廷玉有胆色。
雍正赫然起身,一脚踹倒书案,还要去拔身边侍卫的刀,王以诚赶紧抱住雍正的腿,张廷玉昂然挺胸,其他汉臣们也纷纷攘攘叫着,帮张廷玉求情,闹了好一阵,这一出戏码才以雍正息怒,赞张廷玉忠肝直胆落了幕。
张廷玉道:“南蛮这和约,近于迫降之书,绝不可立!”
除开雍正,众人都道,这立场不错!这面子咱们绝不能丢,但是……南蛮不答应,还要打,那怎么办?
“朝廷与南蛮不是正在议扬州浒墅关延期之事么?就以此事为基,开江南商埠,允其南北自由来往,以利天下庶民生息,百业兴旺。而我大清与南蛮南北休兵,化干戈为玉帛。”
张廷玉这话里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将南蛮递来的和约,以另一种方式兑现,以另一种用语描述。“南北自由来往”这话,其实就将南蛮要求的条件全部囊括了,听起来还是大清施恩英华,为民人谋福,至少双方是平等互利的。
第二层意思是关键,没这一层,前一层就没了根基。这是在说南北停战,大清承认南蛮,这华夏已为二国分踞,大清再不是华夏之主。
朝臣们沉默了,这个槛不好过,关键是看雍正愿不愿过。
雍正扭拧着脸肉,像是心中经历着剧烈的挣扎,最终他慨然道:“朕有大决心,朕为天下,为大清,为满汉民胞,忍得这般屈辱!”
允祥开口了:“这不是皇上之辱,这是臣子们一体之辱!”
主辱臣死啊,允祥一开口,殿上群臣全都跪下了,哽咽声一片,个个都热泪长流。
雍正也动静地道:“诸卿!要牢记今日之辱,我大清必将振作,将这屈辱,百倍还于南蛮!”
哭声如潮,待得潮尽,张廷玉再道:“臣求请皇上宽赦田从典……”
这个人名提出来,不明就里之人暗道,那家伙早早就提南北和议,还真是有先见之明。
接着马齐颤巍巍地道:“若是江南形势还未糜烂,南蛮还未必这般猖獗,既释田从典,就该惩治败势之人!”
这话说得太对了,南蛮在江南搞事,如果自己没这么大反应,皇上还未必会收到这份和约,就算里子丢了,面子还在,撕了皇上面子的人,必须受到惩罚!
“马尔赛,该杀!”
“倡战而败,江南糜烂,罪责全在他一人!”
“不杀马尔赛,不足平天下人心!”
群臣义愤填膺地呼喊着,雍正跟张廷玉对视一眼,都暗道……计划顺利。
马尔赛就这么被扣上了“妄言刀兵,才具不堪,畏战怯逃,辜负皇恩”等等罪名,由李卫在苏州直接拿下。朝堂定了斩立决,雍正展现出了宽仁之心,改为斩监侯,估计到秋日还会再缓为流遣宁古塔。
但计划之外,还有小小的偏差,那就是年羹尧。雍正本准备借此机会,由马尔赛牵连到年羹尧,顺势拿掉他。可没想到,这家伙在马尔赛兵败松江之后,抓着了空子,带兵压到了金山卫。让战局看上去就像是他年羹尧的侧击,逼退了要北进苏州的南蛮兵。
这是大功一件,双方兵锋相间,让南北“议和”看上去就真是在议和一般。雍正难以在这当口翻脸收拾年羹尧,只好捏着鼻子,给年羹尧叙功,暂时让他再蹲在杭州将军任上。
这一番计划,特别是用来遮掩南北和约面目的说辞和方式,其实都是李肆的提点。大家都是老熟人了,李肆在密信里跟雍正说得份外直接。咱们都是重规矩的人,不管你怎么摆弄,得把我那些细节都融在里面,让下面的人可以看清这些细节。除此之外,要怎么遮护脸面,随你。
圣道五年,雍正五年月间,《浒墅和约》在扬州签订。这份和约谈的是浒墅关延期,但由这一关延伸到了双方在江南的局势。
满清在江苏和浙江两省“开商”,容南北商货和人流自由来往,同时“允许”英华在两省沿海和江河“护商”,工商以及民人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
对应《浒墅和约》,雍正在江南作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取消两江总督,浙江和江苏各设总督,由巡抚兼任,除了管政务,还跟江宁将军、杭州将军分掌兵权。浙江是范时捷,江苏是李绂,李卫调任直隶总督。
南北议和了,天下安宁了。江南人长出了一口气,都下意识地用宋辽时的澶渊之盟来对比。虽然最终宋辽还是照旧打着,可澶渊之盟之后,南北享了很多年太平。如今这形势,该跟以前一样吧。
黄埔无涯宫对面,天坛南侧,一座宏大殿堂拔地而起,这是政事堂。李肆还内政权给内阁,内阁议事就不再进宫,而是在这政事堂自己解决。此时殿堂的大厅里,朝臣们屏息以待,李肆正在发表“国势论”,阐述英华一国的未来走向。
“五年,这份和约的效力最多只有五年,虽然没有明说,但朕心中明白,雍正心中也明白,这份和约,最多只管五年。”
“我们要在这五年内,完成整个南洋布局,把不列颠人、法兰西人、荷兰人赶出南洋,让英华在南洋享得独尊之位!”
“我们要在这五年内,让东西两院成长起来,担起他们目前能担负的责任。”
“我们要在这五年内,以蒸汽机的动力,推动百业兴起。”
“我们要在这五年内,商货、资本、人心,把控整个江南,五年后摘下江南,无伤无痛。”
“我们要在五年内,蒙学覆盖全国,不落下一个孩童。”
“我们要在五年内,容百家俱鸣,让这一国立稳我华夏正朔之心。”
李肆昂扬地总结道:“五年后,龙门将是我英华拿得中原之门!”
他的声音在大厅里飘荡,飘出了政事堂,如凛然中带着一丝温和的微风,吹拂着英华大地,更在江河跟海上推着船帆,让如蚁般繁忙的大小船只破浪前行。
龙门港,一艘巨大无匹,比之前在这里亮过相的双层炮甲板巨舰还大一倍的海船离港,船桅顶天,船帆如山,看得沿岸的民人目眩神迷。
“南蛮……真是神奇之地啊,竟然造出了这么大的海船。”
这些江南民人发出了朴素的感叹。
“鲲鹏号,向东!”
巨大海船的舵台上,鲁汉陕挥手高呼。
第十一卷终
*





第二卷 第六百二十三章 目远万里,南洲开门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614 0:02:28 本章字数:5578

第六百二十三章目远万里,南洲开门
碧海蓝天,海岸是嶙峋峭壁,石土苍茫,可见万年风雨蚀痕,而壁顶参天的林木,又展露着一股盎然生机。
“再快一点!北斗没了,难道你们胯下那根东西也没了!?”
峭壁下是一片洁白沙滩,一艘小船正破浪而来,屁股后甩起细碎水沫。船上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嫌船不够快,朝水手们不满地嚷嚷着。在小船后方的海面,一艘大海船正降帆锚泊。
“蓝总司,咱们是人又不是机器,从帝力过来一直没风,全靠咱们摇撸才没被海流带走,现在胳膊软得就跟面团似的。”
“听荷兰人说,这里的岛荒无人烟,又没水,根本住不得人,怕是没什么殖民公司会感兴趣,咱们来这真能赚吗?”。
“在铜炉岛已经赔得够多了,为了买航路消息还给了荷兰人三千两银子,如果不是块熟地,这消息银子都赚不回来。”
水手们一点也不忌惮这个“总司”,七嘴八舌地唠叨着。
“闭嘴!闭嘴!你们这些软蛋!施家靠云霞岛,林家靠铜炉岛,两家子都发大了,咱们蓝家怎么也要比过他们!不搏哪来的好处!?”
蓝鼎元痛骂着这些其实就是族中子弟的水手,听他说话的语气,看他黝黑皮肤,一副老赶海模样的身板,换了旧日熟人,怎么也不相信,这是满清时代的神童,闭门读书的书生蓝鼎元,这是英华时代的海军幕官,台南海军基地的民务总办蓝鼎元。
“不管地熟不熟,够大就行!听荷兰人说,这岛幅员不下爪哇!林家的铜炉岛不过方圆几百里而已……”
蓝鼎元驳斥着部下,心中却有些焦躁不安。
自英华颁布《航海条例》后,蓝鼎元就认定这是拓业之机,以族人为根基组了“蓝氏航海公司”,投身殖民事业。
靠着族人,很快在吕宋之南占了一处岛屿,自建为托管地。但岛屿不大,经营托管地又花费不菲,也无余力组织族外之人殖民,蓝鼎元索性将公司变为探索公司,而非殖民公司,专门去干发现海岛和摸索航路的力气活。
英华南洋拓殖,有一整套章程,《航海条例》历经几次修订,已经非常完善。朝廷将殖民事业分解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利益,但也需要相应的投入。探索公司拥有“发现权”,这权力包括海岛、海峡和海湾的命名权,所发现新地的优先殖民权。
所谓“殖民权”,就是将新发现的土地变作托管地,拥有此地名义上的总督位置,以及工商税权。
探索公司拥有优先殖民权,可真正能将殖民权变现的探索公司不多。即便是福建四海豪:施家、林家、蓝家以及沈家,要支撑一个以上的殖民地也很吃力,更不用说那些靠着一条校鲤船和十几号人就满大洋乱窜的野团。
《航海条例》规定,要将一地变作公司托管地,必须满足很多条件,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拥有至少一百名英华户籍的住民,由此朝廷会派遣官员常驻。一百人派一个,军政法驿都管了,一千人再照内地一乡的编制派遣官员。
听起来简单,可要让一百英华人能在一地定居,这涉及到太多事情,初期也需要很多投入。而且该地若是没有特产输出,那就是桩赔钱生意。
真正有能力接纳托管地的,就只有南洋、吕宋和勃泥三家殖民公司,这三家公司不仅有经验,也有大布局,可以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一地价值。
因此探索公司就成为殖民公司的尖兵,将探到的新土转卖给殖民公司,由此获益。当然,价码也随该地自身的价值而定。而价值就有生熟之分,生就是需要开发,熟就是不必花什么力气就能住人,熟地自然值钱。
探索公司在英华蓬勃兴起,三五人凑起钱,买下海军的旧船,甚至新造一艘专供探索用的快船,招一帮水手,就能在南洋四下游弋。只要发现没有别家探索公司“发布”过的新海岛,将岛上情况摸清楚,海图航路绘制完善,就有殖民公司来买优先殖民权,同时该地的命名权还是自己的。
吕宋和勃泥周边,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就被探索公司全部摸透,在这期间,英华的探索公司还不断在爪哇一带活动,将荷兰人已发现甚至已占领的海岛重新“发现”,为此朝廷跟荷兰人闹得很是紧张,甚至巴布亚岛都没逃过纠纷。
南洋的“探索市场”已经没太大潜力可挖,蓝鼎元从荷兰人那听说爪哇的东南,巴布亚的正南,还有一个大海岛,于是他决定冒险一搏。
“荷兰人的海图真是差劲,少了两百多里……”
小船靠岸时,蓝鼎元还这么想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