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377部分

草清-第377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动,力图改进自己的发明。
有关蒸汽机的悬赏,他一直都知道,但觉得那事太悬乎,没怎么理会。直到有一天帮着同乡人造矿井用的抽水踏排时,才忽然感觉,那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于是丢下了一切,开始琢磨这个课题。
十万两银子没敢想,图的还是拿到“天下第一工”的名号,在眼下的英华,工匠可不再低人一等,反而是高人一等。就说这位将作监的田知事,跟着关国丈一起,出书讲课,声名远播,已被誉为国中工匠的大宗师。
“免礼,你是黄卓?好,先说说你这东西的原理。”
皇帝直入主题,身边一个穿着深蓝军服的中年人也满眼热切地盯住了棚子里的东西,被他们这股急切压着,黄卓原本的自信也散掉大半,结结巴巴地讲了起来。
“悬赏令里所说的蒸汽生力,真空引动,小民等倒是很熟悉。矿里的抽水排,猛火油柜的唧筒,乃至马灯补油和寻常拔罐,都是此理……”
片刻后,黄卓说话也流利起来,将他对蒸汽机原理的理解一一道来。这番原理并非舶来品,不论中外,对蒸汽和真空均有力这个现象都有认识。
但要在蒸汽机上实现,这个原理还少一环,这是李肆帮他们补上的,那就是早期蒸汽机要实现活塞运动,不止是蒸汽推动,还得真空回拉,这就需要将做功的蒸汽冷凝为水,这也是20年前不列颠人造出的蒸汽抽水机用到的原理。
“但是小民试了试,觉着真空引动有些多余,可以直接用蒸汽。”
接着黄卓来这么一句,让李肆很是惊讶,直接跳过低压真空原理……这样也行?
锅炉一直是烧着的,这时候蒸汽泄露问题还是**烦,所以也该没什么安全隐患。听得黄卓有可能跨越了初级阶段,李肆更是激动,就让黄卓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黄卓鼓捣出来的“蒸汽机”分成了三大坨,一坨是锅炉,一坨是气缸,一坨是飞轮。看着第三部分的大转轮,李肆捏着下巴,若有所思,隐约觉得这东西似乎不该出现在早期蒸汽机里吧……
“皇上要这蒸汽机可以替代水车,这个转轮必不可少。”
黄卓这么一说,李肆也了然点头,确实,他可不是只把蒸汽机拿来抽水的。当然,他这个仅仅了解基本原理的家伙,并不知道,五十年后,瓦特要看见这个飞轮,一定会泪流满面。瓦特可是花了好几年时间,才琢磨出来将活塞直线运动转变为圆周运动的曲轴连杆,由此蒸汽机才从矿山抽水机变成工厂动力机。
谁让古时的中国人更懂传动原理呢?齿轮、圆周、连杆,中国人样样精通。《农书》里就有水车带动三十二个纺锭的水织机,其间的传动装置已经非常复杂了,更不用说天文仪里精巧的擒纵系统。而水排鼓风机则是典型的圆周运动转活塞运动,如今不过是倒过来而已。在李肆前世的历史里,如果中国人和不列颠人能有更密切的联系,成熟的蒸汽机怕也要提前几十年出现。
锅炉没什么好说的,通过铜管跟中间的气缸连接。说是气缸,其实不过是铜炮。这是炮匠照着黄卓的要求定做的,甚至火门都留下了,还弄了四个,用作蒸汽出入口。炮口也封住了,只留住连杆。
四个口……
炮身,不,缸身上四根铜管,左右首尾,上下各一,都有闸门。下面的管子接到锅炉,上面的联入到一个喇叭式烟囱里。看着这布局,李肆抽了口凉气,双动式?
哧哧喷气声响起个阀门同时在漏气,黄卓一声令下,他哥哥黄斐亲自上阵,打开缸尾蒸汽入口闸门。过了好一阵,听到滋滋的摩擦声,气缸里的活塞被蒸汽推动,缓缓前行,拉杆被推动,飞轮也晃动起来。
活塞走到底,这是半个行程。黄斐关了后端的蒸汽入口阀门,打开出口阀门,再打开气缸前面的蒸汽入口阀门,蒸汽从气缸另一端开始推动。
李肆后颈汗毛都立了起来,就是这玩意就是它如果再加上联动滑阀,实现自动来回,那就是后世成熟的蒸汽机
可等了好半天,那活塞却迟迟没有动弹,就看到蒸汽哧哧从阀门和烟囱里喷出来。黄斐一脸痛不欲生,黄卓也满头是汗,嘴里还嚷道:“之前能推回来的啊”
漏气,漏气太严重了,而且那锅炉,就是直接烧着一锅水,这样能产生多少蒸汽?黄卓这个路子是正确的,未来确实不再依靠冷凝蒸汽做功,但以现在的材料工艺和热力学成就,要搞出成熟的高压蒸汽机,还不知得多少年。
李肆拍拍一脸惨白,觉得自己搞砸了的黄卓:“看来还是得琢磨用真空引动的原理,别灰心。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四个问题,第一当然是少漏气,第二是设计出一套东西,代替人去开关闸门,让它能自己持续动起来,第三则是想办法产生更多蒸汽,第四呢,就是加入冷凝蒸汽的法子,前吸后推,这样力道就该足了。”
他大手一挥,豪迈地道:“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你来掌总,要人给你人,要东西给你东西再给你一万两银子,随便你怎么用,也没有时限,就埋头研究这事”
黄卓黄斐喜出望外,叩谢不已,李肆记起了这兄弟俩是从江南来的,而且还姓黄,莫非……
“先父之名怎入得皇上尊耳,是的,先父讳履庄……”
黄卓如此回答,李肆楞了一下,呵呵笑了,好嘛,果然是神人之后。
虽然离成品还有很大距离,连矿山抽水机的实用度都没达到,但这个方向却让李肆无比欣喜,看这样子,三五年后该有所成。
还有两组人马也有了进展,李肆也顺便去看了,一家是老老实实走冷凝蒸汽的路子,几乎再现了纽科门蒸汽机,同样也用上了飞轮,反正这技术在中国是烂大街的玩意。但他们还是用的单动原理,一推一拉而已。因为还得插入冷凝过程,飞轮虽然转了一圈,却要等上好半天才转第二圈。同样,漏气现象严重。
第三家表现更差,连飞轮都没推动,但这一家似乎对蒸汽生力的原理琢磨得更深,居然用石棉布裹住了气缸,防止蒸汽过早过快冷凝。
黄卓一组掌握了双动,第二组在摸索冷凝,第三组对热效率有模糊认识,李肆当场决定,三组合并,都发奖金。
“看来还得跟那不列颠人接触……”
此时李肆从萧胜那已知道,波普尔船长还真把蒸汽机鼓捣过来了,天知道他怎么这么快就把那么大一个铁家伙弄过来的。
“我们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采矿,也有积水问题,所以从本土运了不少‘矿工之友’抽水机,也就是陛下所说的蒸汽机。听说陛下正大兴矿业,想必不止会需要这么一台抽水机。前几年,不列颠还有人发明了更先进的抽水机,如果陛下需要,我愿意作为代理,从不列颠引进新的抽水机。”
波普尔船长是商人,满脑子都是赚钱的盘算,他自然不了解李肆可没把这玩意当抽水机看待,同时也对中国人的工程技术水平不够了解。
原来这家伙是从印度运来的,怪不得这么快。李肆面不改色,只说先用用试试,暂时就买这一台,念在你辛苦奔波的份上,出价三千两银子。
波普尔幸福地压住脸肉的颤动,三千两银子,按一镑大约等于十二两白银算,那就是二百三十多镑,一台破破烂烂的机器,在本土不过二三十镑的机器,拉到这里就升值十倍二百多镑对他这个商人来说还不算大数目,可这个时代的不列颠平民,二十年才能挣到这么多。【1】
接着李肆就转开了话题,谈到波普尔带来的其他东西。“矿工之友”虽然落后,但可以从冷凝原理,以及密封技术和阀门等方面提示自己人,也是个不错的参考。自然,没必要让这个不列颠佬知道。
“伟大的陛下,虔诚的波普尔将竭尽所能,为您展示我带来的礼物。”
感觉到这笔收入仅仅只是个开头,波普尔相信,自己将在这位豪爽的陛下手里,享受到更美妙的幸福。





第二卷 第四百七十三章 雍正的大跃进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324 22:55:45 本章字数:4594

第四百七十三章 雍正的大跃进
北京圆明园,另一个人也正被巨大的幸福包围着,以至于眼角溢泪也没自觉。
“呵呵,朕……朕赢了”
雍正捏着年羹尧、噶尔弼的奏报,抬头望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已是黄昏,秋日夕阳染得满天金黄,雍正欢喜得都有了出塞秋狩的心思。
年羹尧署抚远大将军事,统领西北军事,报说大军已经复藏,策凌敦多布仓皇遁逃,现在他正在部署兵马,准备从青海方向截击,务求绝此后患。
领兵进藏的噶尔弼奏报说,得巴塘里塘兵相助,一路势如破竹,毙俘准噶尔兵四五千,喇萨当雄尽复,不日定会将策凌敦多布逐出藏地。
藏地大胜他这皇帝,终于是能安心了,学着先皇出塞外溜达一圈,也该是彰显武功的好事。
算了,太危险了……
接着想到自己的一圈弟弟还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特别是从西北被他强拉回来的允禵,即便被他封了恂亲王,也总是一脸忿怒。诸多小节都跟自己过不去,雍正心中就是怒意翻腾,同时也含着惧意。
可不能冒险,自己就为了不再重蹈先皇覆辙,才以圆明园代畅春园,还另建了圆明园护军营,绝不让自己陷入危险。要出塞的话,人事纷杂,难保不出什么意外。
“罢了,这就是身为帝王的代价……”
雍正遗憾地打消了巡狩的念头,接着脑子就转入森冷区域。回到书房,摊开奏折,开始长篇大论。
他批阅奏折,动辄千字,就如父师一般,勤勤评断或者交代着上折之人。
在年羹尧折子上写下:“朕好,年妃也好,你今日立得这般大功,让朕不知该如何疼你。你与朕,真如擎天巨柱,你真是上天赐给朕的瑰宝……”
年羹尧虽然在他得位前,又是靠老八又是靠老四的,但他终究少不了这个人。而且就之前年羹尧断然赴西宁,夺走允禵军权,压制接替允禵的讷尔苏,保证藏地之战都在他雍正的名义和把握之下,耿耿忠心也都见到了。
忠心之外,年羹尧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因此他必须大用,就得靠着此人的之功,来镇住朝堂诸臣。说点肉麻话,他雍正也都不在乎了。
年羹尧帮他压制朝臣,那么几个兄弟,就该自己动手了,藏地大胜,也是时候动手了。他即位一年,不过勉强撑住了皇帝架势,已经忍到了极限。
但该如何下手呢?之前明暗动作,将跟他们关系密切的太监和内务府之人尽数铲掉,现在是不是该直奔主题了?
此时正看到噶尔弼的奏折,说藏人求请将转世灵童格桑嘉措从西宁塔尔寺迎回布达拉宫,行坐床礼,封七世达赖,这确是稳定藏地的必要之举。雍正心中一动,一个面目生厌的胖子在脑子里骤然浮现,老九允禟。此人是铁杆的八爷党,这一年来上蹿下跳,小动作不断,连十三和老三都憎恶不已,先动此人,该是没谁帮他说话。老八和十四估计也会明哲保身,当然,他们想不到,现在不说话,之后也就没人帮他们说话了。
“传……张廷玉进见。”
心计已定,雍正唤着总管太监王以诚,之前的太监头子苏培盛知道得太多,被他发落到了御马监。
张廷玉已被升为大学士,吏部尚书,此等秘事虽不会跟臣子直议,但却会旁敲侧击,从张廷玉那得一些行事的评判。雍正已想好了,朝廷要定七世达赖,就得出个高规格的人物,让老九去奔波一趟,就算折腾不死他,一路行去,也总该露出诸多纰漏,让自己能有借口整治。
张廷玉一来,却先报上另外一事,说捷报未到京师,不少人就已提前知道了。
雍正皱眉:“是不是南蛮急递之人搞的鬼?”
捷报先传开,似乎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是战败了,自己反而要比其他人还晚知道,那可是**烦。说到南蛮,他心中就有些慌,此次从四川入藏,没有李肆的配合,压根没指望。
噶尔弼在奏报里还说,里塘巴塘藏人一路骄横,在喇萨还四处劫掠,似乎还抢了什么要紧的人物,这是他在抱怨跟着一起行动的英华军太霸道。而四川提督岳钟琪在奏报却老实说到,英华军战力强悍,喇萨就是他们先攻入的,没有英华军,不可能这么顺利。
那混蛋现在可不要来捣蛋啊,现在朕还得忙着扫屋子呢……
雍正心神飘浮,张廷玉说,该是兵部和通政司先传开的,雍正的心绪马上被拉了回来。
一年前,先皇康熙在湖南受挫,之后中风,消息在通政司那传开,诸大学士和重臣们还得守在通政司才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看着雍正沉下来的脸色,张廷玉道:“臣请另设衙门,专门处置此等军国大事。一般政务,以及大事议定后的章程,才以题本走通政司和各部。”
雍正沉吟了一下,重重点头,这法子好,以后军国大事,由新设衙门直报给他,他有什么重大布置,也由这新设衙门传达,这样就无提前散播军情政务的隐患。
好处不止如此……
雍正冷着脸,模糊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