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253部分

草清-第253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一面庆幸自己早遣年羹尧回守四川,备着局势最坏时还有一条入藏之路,一面也在寻思援兵之将。额伦特兵力不足,而西面又要在哈密等地防备策妄阿拉布坦,难以抽调大军。甘青一带还有蒙古部族之兵可用,但以额伦特的职衔却无权征调,只能由康熙从京中选派得力亲信。
跟青海之事比起来,广东之事就显得有些淡漠了,毕竟康熙跟准噶尔蒙古对峙了几十年,对这头恶狼太过了解,对李肆的感觉却隔了一层。李肆的背后是汉人,最大的危害不过是煽起华夏汉人反他大清,而策妄阿拉布坦背后的准噶尔蒙古,却是奔着“满蒙一体”的满人根基而来。
所以年关前后,康熙都没再顾得上布置广东之事,精力全放在了西北。如今额伦特已经领兵到了西宁,他也定下援兵之将的人选。准备派身边亲信侍卫色楞去联络西北蒙古诸部,拉扯起一支军队,配合额伦特抵挡策凌敦多布。
康熙很清楚,这不止是骚扰,既然策凌敦多布在青海亮相,足以证明,策妄阿拉布坦意在西藏,这可不能等闲视之。
色楞之后,康熙还得备着一手,这时候才想起广东之事。梧州之战的消息早已传回,贼军在福建漳州府露面的塘报也已放在他书案上,众臣都请立将军,负责统筹征剿李肆之事。这让康熙很犯难。
这时在南面立将军,策妄阿拉布坦就会清楚他的底细,不仅会在西藏投下更多力量,说不定还要率大军直趋陕甘,那时两面作战,很是不利,如今这朝政,可是很难支撑两面同时开打难料胜负之战。
李肆在广州跟粤商总会那帮盐商打嘴仗的时候,康熙也在畅春园里左右为难,摇摆不定。在他看来,李肆虽然已经割据一省,握快枪利炮,甚至还在梧州大败三省绿营,连广西巡抚陈元龙都被活捉了去。可终究还是离得太远,跟江南都隔了一层,那李肆再有本事,也不能在一两年里就席卷整个南方。
本想着再看看绿营的成效,希望他们能多堵上一年半载,等策妄阿拉布坦之事有个眉目,再以全身全力对付李肆。可接着的漳浦之战,外加梧州之战的诸多细节又传了回来,让康熙连抽凉气,李肆麾下的贼军,战力真有如此强悍?竟然还在雨天跟官兵死命搏杀,完全颠覆了康熙对怯弱汉人的印象。
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认真选起了将军,策妄阿拉布坦之患还只有苗头,可李肆之患已快逼近江南,那可是大清的肥软肚腹。
这认真劲头还没把人选憋出来,南面又传来贼军已若强弩之末,再不见攻势的消息。而福建广西各州县聚民勇击退贼军的奏报又如雪花一般,由两广总督杨琳和闽浙总督满保急递而来。
由自己修改的民勇令终于奏效了,康熙欣慰地出了口长气,此令根底是李光地和胤禛的献策。但康熙绝不放心由督抚来掌控人财两权都独立于朝廷的军队,所以只允许州县自办,督抚不得过问。有这么一招,该能将李肆先按在两广之地。
这口气还没出完,就被青海来的消息猛抽了回去,青海当面的准噶尔之敌是策凌敦多布,此人不仅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弟弟,还是他最信任的亲信大将。
这么来回转折,康熙的心思最终还是落在西北,定住了西藏。
对这西藏,从皇太极到顺治都特别重视,因为格鲁派(黄教)喇嘛已经将佛法传遍四方,蒙古诸部多以黄教喇嘛为信仰。握灼教,就握住了西藏,同时也就握住了蒙古人的神殿。蒙古稳,满人就稳。
西藏自崇祯末年开始,就由和硕特蒙古部和格鲁派喇嘛共掌,这两派矛盾重重。康熙治政后,也一直通过扶一派打一派的手腕来间接维持西藏的稳定。但五世达赖喇嘛去世后,西藏的蒙藏关系更趋紧张,原是五世达赖亲信的实权派首领桑结嘉措因为支持噶尔丹,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和硕特蒙古部首领拉藏汗起兵杀了桑结嘉措,成为康熙在西藏的新代理人。
拉藏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康熙的支持下废除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另立一位六世达赖,却引发了更深的矛盾。一部分黄教喇嘛另寻转世灵童,得了第三位六位达赖。康熙感觉局势不妙,在四十八年委任侍郎赫寿“协办西藏事务”,想要调和蒙藏关系,同时也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来搅和这趟浑水,当初噶尔丹早已这么干过。
果不其然,策妄阿拉布坦下手了。
细细梳理过西藏的处置方略,康熙心头大致有底,重点还是在西藏,在策妄阿拉布坦,只要败了策凌敦多布,策妄阿拉布坦怎么也要消停个几年,如此就能腾出手来,舒心自如地收拾那广东的小逆贼。
正准备休息,看着大清广舆图,康熙眉头微皱,他偏过脑袋,心头咯噔一跳。
将舆图稍稍翻转,上面的两家祸患,位置怎么就那么熟悉呢?
西面的策妄阿拉布坦转到了东北,怎么看怎么像明末的自家满人,而南面的李肆转到了西面,怎么看怎么像西北的闯贼。
若自己是明末那位死社稷的崇祯皇帝,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康熙早认真想过,一念间就有了答案,最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真正的心腹大敌,可是闯贼若他是崇祯,自该不惜一切,先灭掉此敌
自己会不会选错了方向?就如那崇祯一般?
“不……不……前明怎可与我大清比,崇祯更不配与朕相提并论。”
康熙摇头,为自己居然如此对比而失笑,此一时彼一时,自己文治武功,更是空前绝后,自己的决定,绝不会错
北京西郊,火器营,一个服色华贵的年轻人在随从的簇拥下向大校场行去,沿途军将都不迭地打千叩拜,嘴里唤着“十三爷”。
进了大校场一侧的厅房,却听到另一声唤:“十三弟?你可来得巧啊”
贝子胤祥展眉笑道:“八哥也在这里啊,什么时候对这兵事也上心了?”
那人正是贝勒胤禩,亲热地把上胤祥胳膊,爽朗地笑道:“西面准噶尔,南面李肆,咱们这些皇家子,总不能学前明那些宗室,就在一边瞅着热闹,连刀都不敢捏吧。”
胤祥点头:“那是当然,十三也是在丰台练过兵的,就想着也能为咱们皇阿玛分分忧不敢讨什么将军,得个随军效力就心满意足了。”
胤禩带着他步出厅房,朝校场枪炮处走去,边走边说:“那些刀枪弓马,在南面无用,靠的就是火器。十三弟的心思,竟跟八哥我一样,都看中了南面呢。”
说到这,胤祥脸色也阴沉下来,叹气道:“八哥也想得一样?真正的死敌是……”
胤禩坚定点头:“没错,我大清真正的死敌,就在南面,就是那个李肆”





第二卷 第三百一十五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15 15:11:52 本章字数:4473

第三百一十五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
“对老八来说,彻底洗脱自己跟李肆的牵连,这才是生死大事,他当然要让皇阿玛以李肆为首敌。”
雍王府,胤禛不屑地说道。
胤祥慨叹地摇头:“八哥……不过是皇阿玛为安人心,刻意宽免了他,他还真当自己有了机会,急着蹭杆子往上爬。”
胤禛呵呵笑了:“真是没想到,现在我跟老八也同仇敌忾了。”
胤祥隐隐有些担忧:“昨日我和八哥在火器营撞见,却是各有寻思。我是想摸摸鸟枪战法的底子,八哥却是在挑炮手。之前他给皇阿玛呈过炮样,听说那是澳门人的设计,跟李肆用的炮一脉相承。皇阿玛允了他试造两位三千斤炮,估摸着已快造好,后几日就要去卢沟桥炮场试炮。若是真有所成,皇阿玛未必不会用他。”
胤禛叹气:“那李肆之倚仗,不过是快枪利炮。快枪嘛,禁中有的是,用不用,皇阿玛一句话。利炮还真是个麻烦,如果老八鼓捣出来……”
两人对视,目光中传递着一股难以言明的阴霾之气。
畅春园后湖,康熙悠然垂钓,身侧两人侍立,一人正眉飞色舞地奏报着。
“炮声如雷,十里可闻,炮子远及四里,石壁开裂,砖墙化为齑粉……”
“你也辛苦了,先下去吧。”
康熙打断了胤禩,淡淡地挥手,胤禩楞了楞,再看看身边的十四皇子胤祯,打了个眼色,叩拜而退。
“十四啊,你来说说,老八那炮到底是怎么回事?”
接着康熙又开了口,这一问语气虽淡,胤祯却是暗抽一口凉气。
胤祯今年该到二十八岁,已不算是毛头小子。太子一番立废,八阿哥胤禩来回起伏,他都看在眼里。广东李肆之乱后,他的同母兄长胤禛也荡了圈秋千。就这么一搅和,胤禩固然是问鼎之心未冷,胤禛却像是也热起心思,不再吃斋念佛,就借着李肆的事情上下跳腾。
胤祯历来跟胤禩走得很近,那是他自认绝无掺和这场大戏的本钱,可现在局面这么乱,自己却借着四十七年时保胤禩的一番赤诚,远离了这个漩涡。现在胤禩又拉他下水,他开始琢磨起,自己到底该如何自处?
胤禩还一直当胤祯心思未变,那眼色是提醒他帮着糊墙,事前也没多提点,让胤祯很有些不甘,合着我就该当你奴才?九年前为保你,差点没活出来,你之前遭过的那番罪,就没认真再想过,自己已经没指望了?现在还要拉着我垫背?
胤禩一番起伏,清醒之人都已经看出,他是再无希望,太子也因矾书案被彻底幽禁,胤禛么,这几年胤祯经常受皇阿玛耳提面命,话语中偶尔不经意提起,那四哥根本就不入皇阿玛心,那么下一个是谁?
胤祯之前并没有怎么细想,此刻春色明媚,湖光粼粼,看似闲适,胤禩一个眼神,康熙一声问,却让胤祯只觉前胸顶着酷暑,后背立在寒冬,一股狂乱躁动几乎快撞破了他的心房,难道自己真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儿臣确是亲见,八哥监造的两位大将军,炮及四里,裂石毁墙,声势很是惊人。”
胤祯额头冒汗,哑着嗓子说道,旧日和胤禩一体的心思太重,他还是不敢贸然说破,但他也得为自己留下后路。
“大将军?”
康熙斜了他一眼,当时就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
“十四我知你跟老八情深,九年前还为他挡过刀子,可他连阿斗都不是,现在你还想扶着他?”
康熙语气不重,却如重锤一般砸在胤祯心口上,在自己这老子面前玩口舌游戏,还真是班门弄斧。
但也是这话,将封住胤祯心房的一层泥墙骤然砸裂,那躁动轰然喷涌而出,自己就不能扶着自己?
胤祯蓬地一声跪下,叩首道:“儿臣不敢欺瞒皇阿玛,八哥所造之炮,号称三千斤,实则五千斤,炮子止有十二斤……”
顿了一顿,他还是要为胤禩说点好话:“虽未如八哥所称,但较之旧炮,已有精进,更是用生铁所铸,炮本颇省。”
胤禩之前上过炮样,为那事还被圈禁过,后来发现李肆跟胤禩没有更深的来往,反而是跟洋人有牵连,康熙一方面醒悟自己多疑,一方面也为安定朝中人心,放了胤禩,还复了他的贝勒。
胤禩起复后,一门心思要在李肆身上连本带息捞回来,继续在大炮上下功夫。对康熙夸下海口,说那炮样是真,他能造出来,三千斤炮可打二十斤炮子,就如李肆现在用的炮一样。
康熙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允了胤禩,现在胤禩终于出了成果。只是跟他的宣称有很大差距。不必胤祯道出真相,康熙早一清二楚。新造的两门炮各重五千斤,已是大将军级别,炮子也只能打十二斤。就这些指标来说,跟旧时的大将军炮没太大区别,差别就在胤祯所说的,这是铁炮,成本很低。
有此成就,康熙已是满足了,这证明胤禩确实下了大功夫,至少找来了技艺高超的铸炮匠师。但胤禩却虚言功绩,让康熙很是恼火,他甚至都猜得到,胤禩府邸里已是宾客满座,个个举杯相贺,以为胤禩能在西面南面两桩军事里捞到什么角色。
胤禩是明处跳腾,胤禛则是暗处鼓劲。对那胤禛,康熙也用了一番心思。先把年羹尧调走,免得他透过年羹尧,在李肆之乱上又搞出什么手脚,将局势导入他难以把控的方向,同时也是浇胤禛一头冷水,免得那个狠厉家伙牵着年羹尧入局。接着又放出了胤祥,任由他跟胤禛混在一处。胤祥他很了解,虽然跟胤禛情深,却不是乱来之人,就算要帮胤禛,终究还是在正处施为,不至于让胤禛孤身一人去走绝路。
总之这两个儿子,都是不甘寂寞的主,要把他们调理得不出乱子,不至于再毁了父子之情,康熙颇为费神。
看向跪在地上的胤祯,康熙心说,且看看这个小子,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点什么惊喜吧。
“起来吧,这不过是小事,不必放在心上。你且说说,这两面之敌,朝廷方略还有什么问题?”
所谓的“朝廷方略”,当然是康熙定下了方向,大学士和兵部才拟出了具体条程。
青海方面策凌敦多布的威胁很严重,西安将军额伦特和侍卫色楞这两路人马,加上罗卜藏丹济布,未必能稳胜策凌敦多布。而西藏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