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211部分

草清-第211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芫坝ⅰ弊值闹饰誓抗猓钏梁苁蔷谏ァ
“英德英德,除了英还有德嘛,咱们讲这天道,道德又是一体,我看叫德也不错”
翼鸣老道神来一笔,大家一愣,轰然说好,我大德……也不错
李肆噗噗咳了两声,感觉自己正在吐血的边缘,赶紧摇手,从英到德,这转换未免太快。
“干脆叫道咱们是奉行天道,就以国号明示天下”
徐灵胎也跟着翼鸣老道乱来了,然后惹来苏文采薛雪等人对他呲牙咧嘴,都说他神叨得快入了魔。
他这一发挥,大家都开始了脑力激荡,不出李肆所料,什么意、法、美,都来了一遍,还有提议说直白叫“天”的,更是让李肆打了个哆嗦。
“不行就直接叫‘李’吧……”
“叫‘肆’也行。”
关凤生田大由也凑起了热闹,他们可搞不来那么多花哨,直接在李肆本人身上作起了文章。
可这是读书人的阵地,就连徐灵胎都参与到了围攻他们的队伍里。咱们是要立华夏正朔的,怎么能跟周边那些藩国一样,以姓为号呢?要知道上古三代的尧舜禹,那可都是同姓异号的,这可是关乎法统的根基
“为什么不用英字?”
转了一大圈,什么字都扯了出来,可李肆还是摇头,众人沉默了,都静静地看住李肆,都投来同样一道眼神,这个字,多好啊
面对众人那热切而哀怨的目光,李肆心说,得,白天被军队逼宫,现在又被你们这帮管事的家伙逼宫,自己这即将登台的君王,可是满腹苦水无处诉……
“旗号之外,这旗要举多高,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肆只好王顾左右而言它。
幸好这个问题也很关键,暂时引开了大家的注意力。
李肆说得扭捏,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到底是该称王还是称帝?”
他并不是扭捏,实际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在国号一事上遭了郁闷,连带那个答案,也觉得有些忐忑,想要重新确认一下。
“无帝何以成国?”
段宏时反问,李肆正要松口气,这老头却是一句话掰成两段,并没说完。
“可眼下就称帝,该是沐猴而冠……”
沉默片刻,李肆不得不承认,就算占了广州城,自己也不过拥广东半省之地,这样就登基为帝,自己都觉得有点儿戏。再说了,举旗是一桩,称帝是另一桩,都是重大的政治举措,两件一起丢了出来,太浪费了。
可这不前后矛盾了么?如果不称帝,哪里来的国?甚至都不必讨论国号。
“先立国,只称王,虚君位以待势成时变,仿始皇帝之前的三代旧制,两全其美。”
段宏时这话,听得李肆都连连点头,学习了,读书人这弯弯绕的肚肠,真是什么都能说得浑圆。
这个策略定下来,檄文该怎么写,引发了又一波热议,以至于众人都暂时将国号的事情丢在了一边。
“当然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刘兴兆加入到议论中,随口就将朱元璋讨蒙元檄的口号搬了出来,苏文采、顾希夷等人点头。
“不对,是奉天行道,征诛不平”
刘兴纯跟自己哥哥的意见不同,这个口号,翼鸣老道和徐灵胎薛雪等人点头。
“这有什么区别?”
关凤生田大由等人越来越觉得读书人多事。
“当然有区别”
两边人异口同声。





第二卷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字倾国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125 18:16:05 本章字数:5145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字倾国
李肆和段宏时对视一眼,这时候有了默契,确实不同,这涉及到他们这个国,是以什么为至高目标。
前者是把这国的目标定为推翻满清,可对李肆来说,这只是阶段性的目标。后者才将这个国的终极目标含了进去,那就是振兴华夏。
但实际操作的步骤,是要先凝出推转未来华夏的引擎,这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用上那个终极目标,看似有些玄虚的口号,反而更务实一些。
李肆跟段宏时等人浸心天主道的人深谈过,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打天下和治天下孰难孰先的问题。
常人总觉得先是打天下,然后才是治天下,这是两个割裂的进程。可将历史以一个“真”字细看下去,就能看出许多端倪,打天下的过程,同时也将治天下的格局铺陈出来。远非常人所认为的,打完之后,天下就是一张白纸,任由创业者随意勾画。
这个道理看似复杂,解析华夏王朝开国的一件惯有之事就能有所体会,那就是大杀功臣。为何要杀功臣?不仅仅是为铺平后代接国之途,更是为了清除打天下的过程里,所涂抹上去的色彩,否则开国之君,总是没办法将打下来的天下,如白纸一般作画。
当然了,即便大杀功臣,开国皇帝们也都没意识到,杀光了功臣,这天下也非一张白纸。所以朱元璋还要不停地杀官,乃至剥皮揎草,就为了他的理想国。
一个反例是宋,宋的天下,历来被人认为是得国不正,可就是因为这不正,促使宋太祖靠怀柔之策解兵权,与士大夫分治天下,得天下之柔,同时也砥定了治天下之稳。即便后人怎么认为宋弱,终宋一代,物质和文化之盛,公论为华夏历史顶点。
再一个鲜明例子是蒙元,所谓“马上打天下,也马上治天下”,那是因为它确实是在马上,也就是靠武力,硬生生夺了华夏。它治天下自然也就以这武力勾画。在崖山灭了南宋的同时,江南还在跑马毁田,这时候已经注定了蒙元无百年气运的结局,如此大势绝非几个英明皇帝和大臣能扭转。
最后一例就是满清,满清与华夏官儒苛法相勾结而得天下,是窃占,这个过程就注定了它色厉内疾,无比心虚。也注定了它是武力外加华夏文明中犬儒苛法融为一体的存在,它是寄生人体的病毒,和蒙元那只吞人下肚的野狼不同,再受益于全球大势,所以它能有二百多年的寿命,它的长命不是靠几个皇帝造就的,而是它“打天下”的过程决定的。
李肆反清,跟朱元璋反元,情形大不相同,为了真正的目标,李肆必须将打天下和治天下同步进行,甚至治天下要先行。
所以,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当作建国根本,掀起反清浪潮,一心直奔北京,看似痛快,实则遗祸无穷,这是舍本逐末。
再说了,李肆也掀不起反清浪潮,这不是乾嘉年间,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跟满人打得正火热,满清就是他们的正朔。前明的法家之策被细细梳理完善,编织成严密而有序的大网,紧紧缠住草民的肉体,而理学伦常进一步浸透,从心理上侵蚀控制,那根辫子,就是脑后插管的标志。
就史实来看,康熙后期、雍正乃至乾隆的大半时期,反清的浪潮基本已经断绝,绝大多数“起义”,性质跟历代华夏王朝都有的造反没什么区别,并未带有民族色彩。
由这个认识能推断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对这时候的普罗大众而言,其实跟“奉天行道,征诛不平”一般无二,都是一样玄虚。华夏民族的脊骨已经被打断,正在沉睡,这面旗帜唤不醒他们,因为在他们心里,满清这鞑虏就是中华,而反满清的,才是鞑虏。
唤不醒大众,却有可能扰乱自己的步伐,特别是扰乱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核心人才,扭偏正朝全新方向上下凝聚的人心。
李肆这个国,敌人有两个,一个是外在之满清,一个是犬儒加苛法凝结而成的内在人心,攘外必先安内,这檄文与其说是给满清看的,不如说是给自己人看的,要让他们明白,这国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提“驱逐鞑虏”这个口号的时机还远不成熟,所以李肆决定,立国檄文选用“奉天行道,征诛不平”一类的口号,不提我们的国要有多大,要消灭谁,而只是说我们的国将是怎样的国。
以此为基调写檄文,自然就很空洞,并且显出割据自立的意图,可现在这檄文,也并非最后一道檄文,不必太上心。
立国称王,檄文定调,然后,国号的麻烦又丢了回来。
李肆长叹:“英……还是不行,理由不解释。”
众人颓然,心中都道,莫非四哥儿上辈子跟这“英”字有仇?却不知李肆前世的确跟“英”字有仇,大学里英语连挂四年,仇深似海……
段宏时气得喘了好一阵才缓过气来,不过他还有货,最佳方案被否了,就把后备方案拿了出来。
“若是不以英德为名,也可循正统之理,另选一地。今日举旗,也不是在英德,而是在这……”
话没说完,大家都明白了,广。
读书人都点头:“广者,大也,阔远无极,通夏,不错”
关田等实在人也叫好,熟悉,有气势。
脑子里转着看上去还挺有气势的“廣”字,李肆还是有些不满意,广州、广东、广西,虽然是地名,却有些泛,地域性太强,而且还似乎少了点什么东西,跟汉唐宋明比起来,差得太多啊。
段宏时见他还在皱眉,终于恼了:“未闻有攀附前朝而成正朔之国既是新立之号,自然耳生,你又不用英字,难道真要弄那张楚南平之流的二字号?”
李肆苦笑摇手,华夏、中国、中华,这都是文化意义的称谓,弄来当国号,那可比满清都走得远。
广就广吧,大广……嗯,还行,幸亏是广,若是换成韶州的“韶”,那可就不知所谓了。
段宏时后面的话很有道理,夏商周秦汉唐宋明,包括魏晋在内,华夏历史上,还真没一个是攀附前朝正统的名号立国,然后也被后人视为正朔,成就一番盛名的,所以不能取与前朝相同的号。但是要新起一个,大家都没听过,就觉得陌生。只有当这国崛起,势入人心之后,才会觉得耳顺耐听。
“好吧,那我就自号……广王,建广王府,号令军政”
众人欣然下拜,李肆端坐受礼,收摄心神,沉声宣布,这一字,可真是重得倾国。
政务这一面,包括跟青田公司的权力交割,广王府官职设置,政务运作流程,李肆就全交给段宏时等人打理,他得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军事上,而最紧要的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拿下广州。
“当年广州可是守了十月之久,咱们这点人够用么?”
苏文采很是担心,他还在盘算是不是将巡丁们鼓动起来,跟着李肆作战。
“拿下广州容易,要稳住广州就难了。”
透过玻璃窗看去,远处的广州城卧在深夜中,灯疏光孤,静寂异常,白日青浦十多万人的喧闹,似乎如过眼云烟,早已消散。
“广州城,已经乱了。”
李肆低声说着,他没看到也没听到,但是能感觉到。
广州城西,广州将军衙门,惨叫连连,血水四溅,军标后营游击何孟风惊得呆立当场,直到几柄腰刀朝自己这边挥过来,他才魂魄归位,连连翻滚避开,一边躲一边叫骂。
“王华你这是作什么?”
何孟风跟着军标一帮游击千把,应召来到将军衙门集合,还以为是要商议广州城防的事。李肆举旗,万岁的呼喊声,几乎传遍了全城。
接下来的事情,就跟当年三藩起兵一样,广东巡抚汤右曾孤身闯敌营,再没了消息,也不知生死。李肆的兵也开始在西关外挖壕沟,架火炮,看样子是要连夜攻城。
不仅他们军标人心惶惶,抚标和调到广州城里的东莞镇标也都六神无主。李肆的兵,枪炮之猛,闻者已是心惊,何孟风这样的亲历者更是胆寒。此外,这广州城原本对李肆还是不设防的,他还领着南海知县的官职,明里暗里不知道在城里布下了多少内应眼线。
何孟风跟同僚间都有共识,李肆要拿广州,易如反掌,相比之下,他要怎么稳定广州,反而麻烦得多。
至于他们这些官佐要怎么自处,就只能满心凄惶地侯着上官军令。他们不是兵,亲族多不在本地。等打起来了,这些本地兵丁兵器一丢就当了老百姓,他们却跑不掉,朝廷的铡刀在等着他们呢。
一帮官佐进了将军衙门,被带到偏处,军标中营参将王华刚刚露面,就挥手丢下一个字:“杀”竟是提前动刀了
不仅王华的亲兵涌了上来,还有大批旗兵现身。何孟风这时候才骤然惊觉,被召过来的这帮官佐都是在年初青浦一战的亲历者,在后来的广州城乱里相互串联,怂恿乱民围攻光孝寺,部下又一直被李肆的抚恤银子吊着,跟青田公司走得很紧。
“别怪我我也是被逼的”
王华两眼凶光泪花一起冒着,在他背后,一个身影挟着冰霜般的寒气现身。
“马催领?”
何孟风眼瞳紧缩,来人正是广州将军管源忠的亲信马鹞子。
“赶紧处置干净,然后到西门弹压乱民”
马鹞子冷声说着,眼下是生死关头,这些军标官佐,都是汉人,不可信任,必须以雷霆霹雳手段解决掉,否则广州危矣,他们这数万旗人危矣。为此管源忠下了严令,但凡谁不可信,径直动手
上百兵丁围杀三四十被缴了武器的军标官佐,怒骂哀嚎声,利刃入肉断骨声响成一片。
眼见没了活路,何孟风心中咆哮,早知道老子就先反了
轰……
炮声就在将军衙门附近响起,马鹞子吓得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