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6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歼敌与立战功的,都是先锋部队立的将士,先锋官就是岳钟琪。 
换做宗室或者满洲勋贵,立下这样的战功,都要酬以显爵,因岳钟琪是汉军,地位又不高,这军功的大头。都让中军的宗室勋贵们分了。 
褪去老友重逢的激动,永庆这才发现屋子里还有两个半大小子。 
一个长眉细眼。容貌俊秀,眼中带了几分打量;一个却是眼睛黑亮。脸上满是亲近。 
“这是我那好侄儿!”永庆看望向后者,不由自主地露出几分慈光 
天佑已经疾行两步,到永庆面前,打了个千儿,道:“侄儿见过伯父。请伯父大安!” 
永庆一把抄了他的胳膊,扶他起来。道:“安,安,十一就过了童子试,我这当伯父同旁人提起来。都觉得骄傲!世家子弟,能有我侄儿这般有出息的,又有几人?” 
天佑讪笑两声,道:“伯父,侄儿羞愧,今科下场,乡试落第!” 
经过父母的开导,天佑的眼界也宽了些,不再像过去那样纠结功名。所以,提及落第之事,倒也坦然。 
永庆拍着他的肩膀,道:“落第就落第,跟那些寒门士子抢功名。也没什么意思。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儿,而立之年,能考个进士,补个县令,还算是顺当的;你父亲恩荫出仕,如今已经是从二品京堂,不比他们舒坦的多;我们岳军门。也不是科举出身,纳捐杂出,现下谁又能小瞧?” 
天佑心中,还是想要走科举之路的。不为旁的。就为了给弟弟们做个表率。 
他现下已经没有早先的患得患失,经过这一次下场历练,他也有所感悟。要想榜上有名,不仅四书五经要相熟,还要会做漆亮的八股。他这样想,他也晓得永庆这番话,是在安慰自己。笑着道!“晓得了!” 
永庆看着天佑,却是越瞅越爱。 
他想起自己的一双儿女,女儿十五,儿子十一。 
要不是先皇驾崩,长女英儿前年十三时,就应参加八旗选秀。早先十四阿哥有联姻之意,想要为三子松映聘英儿为正室。 
十四阿哥嫡子弘明,娶十四福晋胞兄、永庆堂兄布政使罗延泰长女为正室。 
两家亲上加亲,实没有再联姻的必要。十四阿哥说出这样话,也是看好永庆,行拉拢之事。 
毕竟以永庆的爵位与官职,他的女儿参加选秀,不可能指到太显贵的人家;但是她又是郡主亲孙女。有爱新觉罗家血统,不可能指为侧室。多是宗室将军,或者八旗勋爵人家次子嫡室。 
永庆却是不愿高攀,他妹子就是指到宗室的,看着体面罢了。宗室人家规矩多,又重视子孙繁衍,嫡妻正室多是摆设。 
他只说女儿小搪塞过去。在给曹颙的信中。特意请他帮忙,看能不能在下次选秀时请十六福晋帮衬,使英儿撂牌子。 
原本他该求自己的妹子,可简亲王福晋能说上话的宫眷就是十四福晋。 
十四福晋巴不得多从完颜家娶几个媳妇,哪里是会帮忙的? 
虽说永庆开门立户,正需要多结姻亲,以壮人情交际。可是他却不愿意行此道,还是想要给女儿找个良善人家,寻个老实半份的女婿。 
十四阿哥被拒绝,当时还微恼。觉得他不知好歹,正经疏远了他不少。 
没想到这才两年功夫,就发生了这么多事。 
他当初的拒绝,成了侥幸,可女儿及并,也当说亲。 
天佑被盯着脸上火辣辣的,讪笑着从旁边拿起一个蓝绸包袱 双手送到永庆面前:“伯父,这是伯娘与英姐姐叫侄儿捎给伯父的。” 
永庆接过来,心中叹了口气。道:“劳烦好侄儿了。” 
要是他还在伯府,与曹家结亲是门当户对;如今开户另居,自己晋升又艰难,两家做亲就不匹配。就算曹颙看在故交的面子上乐意,初瑜那边也未 必答应。 
更不要说英儿比天佑大三岁半。年龄上就不太合适…… 
  
京城,和硕简亲王府,内院上房。 
简亲王继福晋完颜永佳,与长嫂齐佳氏,也正说闲话。 
“宫里传出消息,大行皇太后出殡后,要八旗大选。大哥不在京中,侄女的亲事,你们可曾商议过章程?”永佳问道。 
齐佳氏听了,诧异出声:“怎么是今年?大行皇太后薨还不到半年?” 
永佳道:“新皇登基,都要大选。即便不上不充盈后宫,也要加恩宗室。” 
这算什么理由,虽说有这个说辞。可是皇太后薨,延到明年也是情有可原,选秀三年一次,上次是在康熙六十年,到明年才间隔三年。 
“是在十月?”齐佳氏问道。 
因先帝每年去热河避暑,圣驾九月底才回京,所以这些年的大选。多在十月举行, 
“应是了。若是大哥先前没有交代,嫂子现下往那边去信,还来的及问一声。”永佳道。 
齐佳氏听了,忙点头道:“是当给大爷去信问一声。早先大爷在家书中提过英儿选秀之事,说的是请曹爷帮忙,使英儿撂牌子,回家婚配。” 
永佳听了,长吁了口气。道:“大哥又是何苦,难道外头的人家,就能十全十美不成?” 
她也是想要与娘家做亲,想要为王府没成亲的六阿哥聘侄女为嫡室的。不是为旁的,就是因心疼侄女。怕她被家门所累,婚姻不如意。 
她曾在给兄长的家书中提过此事,永庆却是拒绝。 
他是不想让妹妹难做,作为继母。本就不容易。永佳为庶子娶娘家侄女,王府两个嫡子怎么看?再说。那庶出六阿哥是王府侧福晋所出。愿不愿意亲子娶个小官的女儿的还两说。 
即是丈夫的意思,齐佳氏也不好质疑,只道:“幸好姑奶奶告诉我。要不然我一个妇道人家真要措手不及了。曹爷又不在京中。就是想走太妃的门路也难。” 
“别劳烦旁人了,还要累的曹大人欠人情。还是我出面,去求皇后娘娘。毕竟是我嫡亲的侄女,还能让她没着落不成?”永佳道。 
两人姑嫂十几年,齐佳氏晓得这个小姑子,嘴上话不多,带两个兄长却是真好,也不跟她客气,道:“如此,就劳烦姑奶奶多费心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期望 

选秀的八 旗大事。 
多少八旗女儿,就是通过选秀进宫或是指往京城各大王公府邸。京城各家有女待选的人家,一下子都忙碌起来。 
有些关系的,都腆着脸皮进宫请安,想要在适婚的宗室中挑个好女婿。求着宫里的主子娘娘指婚;没有关系的,则想法设法给女儿请嬷嬷、教规矩,以图跃上枝头当凤凰。 
曹家西府虽没有人候选,东府四姐、五儿两个正是适龄。 
外头人家,讲究的是“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八旗选秀却是讲究出身。父祖是否显贵。嫡出庶出。前程都各不相同。 
直到此时,兆佳氏才后悔自己当初提出的分家之举,使得自家降了门第,影响了亲生女儿的亲事。 
只是现下说后悔也晚了,少不得另寻它途。 
兆佳氏没资格进宫走动,却有个能在太后跟前说上的话的堂妹十三。 
自打听说了十月‘选秀’的消息。她就有些坐不住,乘车去了怡亲王府。 
怡亲王府还在金玉胡同的旧府。只是由内务府重修了大门与正殿,加上左右的府宅都并了进来。早已不是昔日景象。 
兆佳氏看着了巍峨的大门,心中添了几分踌躇。 
自己与这位堂妹虽不算疏远。也不算太亲近,今日自己没提前递帖子,就直接过来拜访,实在唐突。 
她使人往门房递帖子,门房听说是福晋的亲戚,不敢怠慢,使人向府里通禀。 
如今十三阿哥得皇上看重。怡亲王府也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亲戚”登门。门房虽瞧不起这些人。却也不敢疏忽。 
十三阿哥与十三福晋待人向来温和,对于现下来攀附的“亲戚”也多礼貌周全。也是怕得罪了小人。平白坏了名声。 
等了半盏茶的功夫,就见福晋身边两个得力嬷嬷亲自出迎,将兆佳氏的马车迎到二门,才引她下来。 
兆佳氏见她们穿戴不俗,忙叫人塞了两个荷包过去。 
说话的功夫,兆佳氏已经随着两个婆子过了二门,到了十三福晋住处。 
十三福晋刚好送客出来,将兆佳氏迎了进去。 
见十三福晋接人待物。一如往昔。并不因晋了亲王福晋就的眼高于顶,兆佳氏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兆佳氏与十三福晋相差十几岁,又因天南海北,早先并没有往来。还是曹家搬进京后,关系才稍稍亲近起来。 
虽说兆佳氏有些小毛病,可在十三福晋眼中,还是很尊敬这位堂姐。 
毕竟,在十三阿哥落难时,这位堂姐并没有像旁人那样避而远之。外加上有曹颙的关系。对于曹家的事,十三福晋也乐意相帮。 
“即是干系到外甥女们的亲事。姐姐心中有了大概人家没有?。十三福晋听堂姐说了来意,问道。 
“五姑娘颜色好,我是不愁的,我们四姐女红、厨艺、规矩都学的好。只是姿色寻常。怕是难入宫里贵人的眼。要说撂牌子,交回自己婚配也好,可到底失了体面,不如宫里指婚来得光彩。我一个深宅妇人。又哪里知道谁是谁,少不得还的劳烦妹妹帮着掌掌眼。”兆佳氏道。 
十三福晋晓得四姐是她嫡出幼女。偏爱些也是人之常情,笑着说道:“姐姐太谦了,四姐虽不是绝色,也半秀可人。宗室人家挑媳妇,还是以贤淑贞静为主。” 
世人娶妇,以繁衍子嗣为大事。 
四姐肖母。身材高挑,身形健美,正是宜男之相。虽说父亲早逝。这点令人不足,三个亲兄弟却都已出仕,堂兄还是伯爷,也算能添补些缺憾。 
从太宗皇帝开始封宗室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数以百计。四姐想要指个差不多的人家,并不是难事。 
兆佳氏见十三福晋有应允之意,不胜欢喜,道:“若是如此可就阿弥陀佛了!” 
十三福晋笑道:“姐姐要是有觉得合适的人家,也先使人打听着,总比盲婚哑嫁要好。左右还有两、三个月的功夫,知根知底还好。这次宗室子弟适婚者多。要不然皇后也不会下颐旨大选。” 
兆佳氏犹豫一下。笑着说道:“我们这样的门第,哪里有挑亲家的资格”只是妹妹也晓得,我们四姐是嫡出,总不好让庶出的比了去!”十三福晋听了,想起曹家的典故,道:“姐姐,你们家三姑奶奶虽说是庶出,却是养在李太夫人名下。我记得你们三姑卑。早年爵位并不高,能以旁支承继国公府,还是借着李太夫人的光。” 
兆佳氏讪讪道:“并不敢巴望王府贝勒府,若是能进贝子府、国公府最好。” 
十三福晋听了,不由怔住。 
曹家虽已经抬旗,毕竟是汉人,宗室王府大宗嫡支,为保血统纯良。多是会求娶满洲贵女。 
像曹家四姐这样不高不低的身份。指给王府、贝勒府的庶出阿哥做正妻容易,可丈夫爵位都不会太高,多是镇国将军或者辅国将军。 
兆佳氏见十三福晋不说话,道:“让妹妹为难了么?” 
十三福晋叹了口气,道:“婚姻是合两姓之好。即便我能在宫里为外甥女递上话,也得对方心甘情愿乐意娶,要不然就不是结亲,而是结怨。外甥女想要指好些的人家。也不是难事。却做不得嫡妻了。” 
兆佳氏听了,沉默不语。 
她虽想要女儿嫁得体面,却也不乐意女儿做侧室。 
活了半辈子,她自是晓得妻与妾之间天差地别。失了个名分,不仅是一个人的事。还连累孩子们都跟着成了庶出。 
十三福晋见她神情变幻,道:“这是关系外甥女一辈子的大事,如今几个外甥都有出息,并不需要寻好门好亲做倚仗,姐姐还是要慎重思量。等什么时候心里拿定主意,再过来与我说。” 
自己亲家,就是顶着将军封爵的闲散宗室,对于闲散宗室兆佳氏也算知晓。要是有出息的还好,以后有个晋封的奔头;要是人才一般的。爵位这么低。居家过日子都艰难。在京里还不如王府家的管家有体面。 
她只觉得心乱如麻,实拿不定主意,挤出几分笑道:“那我就回去与孩子们商量商量。过些日子再过来瞧妹妹。” 
十三福晋原想要留客,可这会儿功夫,已经来了两拨女眷在偏厅候着,便不留兆佳氏,叫两个嬷嬷代自己送客” 
这些来客的目的,与兆佳氏大同小异。 
只是前面说的是自家外甥女。十三福晋自是乐意应承,后边这些却是攀附上来的“远亲”,十三福晋虽笑着听了,却也只是听听,没有一句准话。 
最令她着恼的是,有个不开眼的,还打起她嫡长子的主意,将自己的闺女夸成了一朵花,话里话外都是要结亲的意思。 
她嫡长子弘澈先天不足。如今在城外庄子休养。她与丈夫早就放出话,弘傲不宜早娶,要过两年再说亲。 
送走了一茬茬的女客,晚饭时十三福晋就忍不住同丈夫抱怨了几句。 
十三阿哥笑着听了,并没有就这些家长里短说什么话;不过在十三福晋提及曹家四姐时,他问道:“曹家四姑娘真如福晋所说,是宜生养之相?” 
十三福晋点点头。道:“正是,上回见她还是去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