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14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14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若是传出去,就是宫禁丑闻。 
既是“丑闻”自然是越少人晓得越好。 
昨日他直闯永和殿,冒着激怒太后的风险,将太后身边侍候的人都打发下去。 
他自不会将四阿哥的威胁直言相告。 
只是婉转地请太后顾念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手足关系。 
若是他们母子不谐,新皇与十四阿哥若是有嫌隙。何人能出面化解? 
太后沉浮后宫五十年,哪里还听不出十三阿哥弦外之音。 
十四阿哥树大招风,又有军功。为兄长忌惮。能够保全他的,只有自己这个生母。 
永和殿的灯光,亮了一个晚上。 
今早。 
太后终于开了宫门!出现在永和宫正殿,接受新皇叩拜。 
她嘴唇抿得紧紧的,望向四阿哥的目光带了几分冷意。 
随即,她就移开目光,看向宗室王公。 
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连最年幼的二十四阿哥都在。。。。。却是独独没有看到养子十五阿哥的身影,她不由皱眉。 
她不是傻子,这些日子,能进永和宫的,除了四阿哥与几个王大臣。 
只有四福晋与十三福晋,再不见旁人,她当然晓得自己这里出入已经受限。 
她满心诧异,却也不好在这个时候发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四阿哥带着王公大臣远去。 
她仔细回想。才发现不仅今日。自打大行皇帝驾崩起,十五阿哥就再也没有露面。 
连大行皇帝大玲与新皇登基都不露面,这是怎么了?虽说不是她亲生骨肉,但是十五阿哥打小养在她身边。 
对于这个养子,要比四阿哥这个亲生子还要亲近些。 
十三阿哥昨日所说的话,犹在耳边,太后直觉得心里发寒,太和殿上,四阿哥在礼官的引领下,升宝座。 
因在国丧期间,除了钟鼓齐鸣。其他乐器只做陈设。 
接下来,就是繁琐漫长的朝贺礼。 
而后,又是颁诏书大赦天下,定年后为雍正,明年为雍正元年。 
诏内恩款三十条,一一由礼部官员唱和出来。 
饶是免宣朝贺表,一番礼仪下来,也用了两个多时辰。 
最后则是再次颂赞大行皇帝的丰功伟业,以及为大行皇帝尊溢与皇太后上尊号之事。 
等到圣驾移驾,王公百官跪送圣驾。已经走过了午时。 
曹颙随着众人出宫,心里隐隐的还是有些欢喜的。 
雍正登基,十三阿哥也封了总理大事大臣,历史大方向没有变动。 
不管这宫禁中,母子争斗也好,兄弟倾轧也罢,总的来说,这王位交替还算太平。 
因是新皇登基御宇之大喜,今日就不用在衙门里坐衙。 
从宫里出来后,曹颙直接回到家中。 
这出去大半天,他早已是饥肠辘辘。 
等饭菜上来,又是满桌子素菜。 
曹颙的食欲一下子就减了不少:“明日使人炸些蘑数酱,整日里吃素,嘴里里寡淡。” 
按照规矩,这臣子要为大行皇帝斋宿二十七日。换做其他人当皇帝,曹颙定不会这样乖觉。 
他可是无肉不欢的主。就算偶尔吃腻大肉。禽蛋鱼虾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想想康熙对曹家的“恩典”,还有传说中雍正皇帝无孔不入的粘杆处,曹颙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地吃足二十七日斋饭。 
等他刚用完,就有丫鬟拿着拜帖来报,总管传话二门,前院来客了。 
曹颙教了漱口,接过拜帖看了。是李卫来了。 
曹颙想起前几日李卫所说,将要外放道台之事,八成是因这个缘故。他没有耽搁,换上件素服去前院待客。 
李卫现在虽说不过是正五品郎中,但是在短短数年之内,将会成为封疆大吏。 
曹颙虽有爵位,但走到时候真论起来,未必有李卫体面。 
他就是怕曹元按品级待人,早就交代下去,李卫过来,直接引到正厅。 
因此,李卫此刻,正由曹元对于曹家的礼遇,李卫存着心事,并没有觉得受宠若惊。 
说起来,前些年他曾寄居过曹府,不管是先前的脱牢狱之灾。 还是后来的纳官。都是靠曹颙援手。他今日过来,却是厚着脸皮来的。 
想着曹家过去的恩情,自己半点没报,如今又大刺刺地上门来,饶是李卫是粗人,也生出几分不好意思来。 
只是时间紧迫,京城中又无人旁人可求,他只能厚颜登门。 
曹颙来了,李卫站起身来。 
拱手道:“曹爷!”曹颙疾行两步,进了厅上,道:“又阶来了,昨日还同非磷提起你。想着你许是年前就要出京,这是有消息了?” 
李卫点点头,道:“直隶驿传道。年后赴任。” 
曹颙听了。倒是生出几分意外。 
他还以为四阿哥看重李卫,会给他个紧要的确,同样是道台。这管辖事务不同,权利与影响就各异。直隶驿传道,算是个清闲的缺了。 
“衙门在保定?。曹颙问道。 
李卫回道:“是,离京里不算太远。” 
曹颙记得,李卫最后是要督抚江南的,想必这个闲散道台不过是个过度。 
与李卫同僚,对于李卫的能力,曹颙也甚是佩服。 
虽读书不多,可李卫行事坦荡,办事尽职尽责,而且从不贪墨财物。这点在官场上尤为可贵。 
这也同李家豪富有关,李卫家是徐州大地主,有良田两千顷。 
只是他并不是娇贵的性子,上面还有老太太把持家中经济,所以到京城也没有什么排场。 
外人眼中,不过是乡下土财主。 
谁会想到,这个“土财主。的家底,丝毫不比京城的一品大员家薄,曹颙也是听程家说起,才知道李家在徐州的风光。 
就是程家,祖上也曾往李家嫁过女儿。 
曹颙没有想到,家底殷实的李卫,今儿登门竟是来借钱的。 
“四爷”皇上使人传话,叫我接家眷进京。 
我们老太太年过花甲。 
我这做儿子的,累她老人家远离乡土,已经是不孝,怎好再在生活起居上委屈了老太太?可是,京城不易居。南城鱼龙混杂,怕饶了老太太清净;内城的宅子,价格又高。我买得又急。想要买个好些的宅子。没有几千两银子下不来。 
这些年,老家那边虽使人送了几次银子上京,但是曹爷晓得,这官场上的人情往来,最是要命,哪里还有剩余?如今情急之下,只能来央求曹爷了。等年后从老家取了银子来,立时奉还。”说到最后,李卫已是带了羞惭之色。 
曹颙只是微微意外,到是没有太放在心上,道:“多大点事儿,还值当阶这般为难?你是大财主,我还信不过你不成?既是伯母要进京,这安身之处,自是要寻个妥当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要不你明儿去寻十六爷,看看内务府银行那边积压抵债的宅子。那边都是官宦人家修的宅子,布局修缮,想来要精致些。” 
李卫听了,眼睛一亮,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内务府的宅子。外头的看了几处,不是空置太久。破旧不堪;就是宅子不宽敞。听说内务府那边每年年底拍卖好些宅子。也能有个挑选的余地。” 
曹颙笑道:“可不是吗?这宅子不比其他,总要寻个合心的,多花几个银钱也使得。” 
说完,曹颙叫小厮,叫曹元过来。让他去找初瑜取银票。 
李卫既要在内城买大宅,几千两银子都未必够用。 
他就让曹元取内务府银行一万两银子的银票来。递给李卫。 
银票每张一千两,总共是十张。 
李卫见了,忙道:“用不了这些。太多了!”说着,数出五张留下。剩下的要交还给曹颙。 
曹颙道:“你还是先拿着。伯母既来,嫂子与侄儿、侄女们指定也都要跟来,”听说大侄儿也十几岁了,离娶媳妇也没几年,宅子小了,怎么够住,还是宽敞些好。” 
李卫是豁达之人,听曹颙这样说,也就郑重地道了谢,没有再锣嗦。道:“那我李卫就谢过曹爷了,还请曹爷传下纸笔!” 
虽说曹颙很想大方地说一句,不用立字据。但是又怕李卫多想,便使人奉了纸笔过来。 
倒是李卫,见曹颙听了他要纸笔后神色淡淡的,有些不好意思,道:“曹爷请勿多心,不是李卫小家子气多事。只是李卫即将赴外任,要是有个闪失,还是凡事稳妥些好。” 
曹颙听着这话,有些古怪,倒不像是去做官,怎么像是去送死的。 
“又玠此去,另有旨意不成?”曹颙压低了音量,问道。 
李卫看了他一眼,轻声道:“不瞒曹爷,听皇上的意思,还让我辑盗。” 
曹颙愕然,这直隶宿卫京畿,重军镇守,最是太平不过的地界。怎么还闹出“辑盗。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一章 置产 

曹颙不明白直隶何处有匪可剿,但是瞧着李卫的模样,曹颙就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两人都没有多说。 
随意揣测上意,是为不恭。 
那人已经从铁面王爷成为九五之尊,他们这些做臣子,只能越发谨慎行事。 
少一时,李卫提出想要去见蒋坚。他们两个。是老友,离别之际。自也有话交代。 
曹颙就没有跟着同去,唤了个小厮。带李卫过去蒋坚所在的跨院。 
李卫对蒋坚说什么,曹颙不得而知。 
因李卫提及买宅子之事,曹颙也留心起内务府银子宅子之事,对初瑜说道:“咱们要不要挑两个宅子?”说起来,西府这边,在城里并无旁宅,只有初瑜陪嫁两处。 
一处四进的宅子空着,一处三进的住了韩佳氏母女。 
韩佳氏撤出稻香村股份时,那处宅子的地契与房契就让初瑜赠给韩江氏。 
韩江氏本不肯收,耐不住初瑜挚诚,最后还是收下。只是因内城只能住旗人,这相关手续还没有办。 
初瑜只是在地契与房契外,附上自己加了印的手书,将转送之事分说清楚。 
曹颙想得是以备李家抄家后,安置李家进京来人;初瑜听丈夫这样说。还以为他是想要给儿女置产。 
“是该寻宅子了,天慧、妞妞,过几年都要嫁人,需要陪嫁。恒生与小叔也渐大了,趁着这几年,也该就近寻宅子。又不是天天有卖宅子的,正经寻到可心的也要有些日子。” 
初瑜带了几分雀跃道:“前几年田嫂子买时,咱们就当买。这几年房价、地价都帐了。 还是早买早安心,省得过几年再涨。田嫂子前些年买的三进的宅子,拢共才花了八百两,现下几个八百两也打不住。” 
她是当家主妇,对于民生经济也都晓得些。 
内城的宅子贵,寻常小四合院也要四、五百两银子,两进的小院,就要上千两;三进四进的大宅,则是几千上万。 
不过,曹家还真不缺银钱。不管是初瑜手中的银钱,还是曹家广州生意的进项,买几处宅子都绰绰有余。 
“母亲名下,除了给长生买处宅子外。再使人买两处宅子,不拘位置。要房间数多些的。” 
曹颙想了想。 说道。 
初瑜听了,有些不解。 
曹颙稍加思量,便将自己关于李家兴衰的“猜测”讲了讲。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只说李家在江南多年。早年又曾倒向过二阿哥与八阿哥,怕是新皇难容。 
初瑜听了,露出几分担忧:“会不会牵扯到老太太与爷身上?”在世人眼中,李家到底还是曹颙的母族。 
曹颙摇摇头,道:“应当不会。母亲的身份,并不算秘辛。这些年,只差没有归宗,其他的也算过了明路。加上我同父亲这些年,只做纯臣。皇上还清算不到我们头上。皇上赐东西下来,也是向咱们示好。” 
初瑜听了,这才放心。 
想起之前丈夫嘱咐了几次,要留意李家来人,原来是这个缘故。 
曹家在内务府有股份的,每年年底内务府拍卖,都有曹家的帖子。 
但是那边押的宅子,多是大宅,小些的宅子供不应求,价格并不低,曹家未必能拍上。因此,除了等着内务府那边的帖子,初瑜也同曹元商量过,让他留意内城的宅子。 
不提曹家怎么留意新宅,就说朝廷上,如今风头正劲的不是直接封爵为亲王的十三阿哥,而是总理大臣隆科多。 
十一月二十三,新皇登基第四日。下恩旨,俸国维遗下的一等公。由隆科多原级承袭。 
虽说在隆科多夫妇眼中,此公爵早已是他们囊中之物,但是在终氏宗亲眼中,并非如此。 
这礼仪传家,讲究的是嫡庶之分,长幼有别。真要是承袭爵位,也不当落到隆科多身上。 
隆科多只是俸国维三子,虽说他上面两个兄长已经病故,但是却有长房嫡子在,就是已故温宪公主额驸舜安颜,当今皇上的亲妹夫。 
因早年党附八阿哥,舜安颜被削了额驸,禁锢在家,后来虽释免,却再也没有起复。 
在皇命之下,这宗法族规就不算什么。 
谁都晓得隆科多现下红的发紫。 
谁会有心思为一个被削爵的额驸说话?再说,佟家嫡支两门,长房终国纲一支早已不如二房终国维一支显赫。 
两家家主是堂兄弟,长房也不好就二房家务事指手画脚。 
隆科多发妻赫舍里氏身故,侧室李氏扶正,自是妻凭夫贵,得了国公夫人的诰命。 
正当旁人想着怎么巴结新国公时,雍正在几位总理大臣与大学士面前。 
又亲口下了一个恩旨。那就是隆科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