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45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45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多年,十五阿哥是晓得三阿哥脾气的,就爱自说自话,所以也不同他争辩,道:“就算“救命之恩。分量不足。如今加上“半师之谊”分量也当差不多了。” 
三阿哥闻言,神色有些狰狞。道:“我就知道,老四没按好心。不过是看着安份,时时都算计。” 
说到这里,他都有些坐不住,站起身来,道:“不行,不能让他顺心如意。走,咱们见皇阿玛去。就算不能告一状,也要给他上点眼药。” 
十五阿哥跟着起身,迟疑道:“三哥,不好一块儿过去吧?” 
三阿哥身上兼着礼部、理藩院的差事,寻个由子,能御前回话;十五阿哥却是在刑部兼个闲差,不过是挂个名儿罢了。 
三阿哥点点头,道:“那我去御前,十五弟先回去。” 
他有些迫不及待。同十五阿哥说了两句就步履匆忙地去了;十五阿哥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后,才挑了挑嘴角,转身回自己个儿帐子去了。 
三阿哥走到御帐附近,才放缓了脚步。 
就算想要给四阿哥上眼药,也不能将他自己个儿兜进去。 
要是在皇父心中,留下排挤手足的印象,就得不偿失。 
与其直接往四阿哥身上说。还不若隔山打虎。 
曹颙身为二品京堂,又是户部这个紧要衙门,才能不足“难堪大任”也该叫皇阿玛知晓,省的受了蒙骗。 
可是。如此一来,四阿哥“示恩结党”的帽子未必能扣上,自己却要与曹家结怨。 
想到这里,三阿哥就有些踌躇。 
还没等他拿定主意,是继续前行,还是转身折返,就听到一阵笑声,随即就见几个人从御帐中出来。 
中间穿着石青色常服袍的。正是康熙。旁边高声阔论的,是十六阿哥,另一侧小步跟着的是乾清宫总管太监魏珠。后边随着的,是几个大臣。 
这会儿功夫,也不容三阿哥多想。 
他趋步近前,躬身道:“儿臣见过皇阿玛,恭请皇阿玛金安。” 
集熙看了他一眼,摆摆手叫起。 
十六阿哥见三阿哥独行而来,笑着问道:“三哥是打哪儿来?来见皇阿玛的?” 
三阿哥见十六阿哥随意的模样,隐隐地有些吃味。能在御前。这般随意话家常的,除了早年的十三阿哥,也就只有十六阿哥了。 
“按照报备,明日科尔沁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巴特麻就该到了。派何人出迎,儿臣特来请皇阿玛示下。”后一句,三阿哥是对着康熙说的。 
卓礼克图亲王是蒙古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初封亲王是已故太皇太后的同胞兄长吴克善,世祖废后之父。 
他原本是个实权王爷,与土谢图汗分掌科尔沁各部。 
因他同多尔衰交好,被世祖顺治所厌。多尔衰死后,顺治亲政,已加恩继后家族为名,夺了吴克善的权,将科尔沁左翼交给他的兄弟达尔罕王一支,使得这一支成为闲散亲王。 
等到康熙即位,为了尊崇太皇太后的娘家,对于和硕卓礼克图亲王这支也屡有加恩。 
现下的亲王巴特麻是吴克善之孙,与康熙平辈,算是蒙古诸部众辈分较高之人。三阿哥郑重其事来请旨,倒是也说得过去。 
康熙想了想,道:“既是巴特麻要到了,就由你带着理藩院大臣出迎;过几日罗卜藏衰布到时,再让四阿去迎。” 
听到前面的话,三阿哥还欢喜,听到后边的,却是不由犯嘀咕。这明明不干户部的差事,为何要安排四阿哥参合外藩之事。 
罗卜藏聂布也是太皇太后娘家人。固伦瑞敏公主长子,执掌科尔沁左翼蒙古的达尔罕王。 
论起分量来,罗卜藏衰布比巴特麻只重不轻。 
三阿哥口中应着,心里还在郁闷,康熙已经带着十六阿哥先行。 
三阿哥不敢跟着,但是也好奇他们做什么去,就趁人不注意,看了魏珠两眼,眼里满是询问之意。 
魏珠伸出手来,比划一下,带着侍卫们随着圣驾而去。 
三阿哥怔住,要是他没有眼花,那就是个“四”看着是圣驾一行的方向,可不正是四阿哥的帐子? 
十六阿哥跟在康熙身边,心里念叨着的苏赫巴鲁。 
虽说他不是嗣子,没有继承王位,但是有公主额娘在,日子就不会难熬。等到公主薨了,要是他在科尔沁待得不如意,就想个由子将他调到京城任职。 
方才,魏珠比划;得确实是“四”,跟在康熙身后,他瞄着十六阿哥的背影,寻思十六阿哥的用意。 
曹颙这些日子,经常出入四阿哥行帐。并不是秘密。 
比如魏珠,就已经有所耳闻,只是没人在御前说嘴而已。 
十六阿哥向来同曹颙交好,当不会害他,在御前捅开这件事儿,指定另有用意。 
想到此处,魏珠就放下心,不再胡思乱想。 
四阿哥行帐中,四阿哥正结合前些日子直隶堤工冲决之事,同曹颙说《农政全书》中的水利卷。还问询起他的对策。 
对于农事,曹颙这几年关注得多。还能接上几句;对于水利,曹颙作为一个文科生,就是上辈子听过的“植树造林” 
等他说出,却是被四阿哥一口否决。 
河坝附近,只宜囤淤开田。不易种树。会使坝体松弛,更不易抗洪。 
曹颙有些不服,即便河坝附近不易种树,那上流源头附近,是不是应该光植树木,减少河沙冲击,使得水流流畅,减少流水堵塞河道引发的洪灾。 
这点,四阿哥早先也听人提及,却是因操作起来不易,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听曹颙这般说辞,他寻思了一会儿,道:“这也未尝不是个法子。倒是应了“堵不如疏,这个道理。” 
两人正说得热闹,却不知帐子外康熙一行已经站了好一会儿了。 
听了这些功夫,帐子里的两人没有半句闲言,说得都是正经学问与政事,康熙点了点头,暗暗满意。 
十六阿哥早就盯着康熙的表情。晓得见好就收的道理,挑了帘子。躬身请康熙进帐子。 
帐子里,四阿哥与曹颙已听到动静,都往帐口这边看来。 
见是康熙,两人忙屈膝跪迎。 
康熙进了帐子,视线就落在书案上高高的一摞书上。待上前看了。除了《农政全书》,还有其他的几本农书。 
听十六阿哥提及,曹颙现下做了学生。康熙开始时并不高兴。 
他向来习惯揣测人心,自然想着四阿哥此举是否有其他用意。 
直待亲耳听了,这两人一个教得仔细。一个学的认真,他先前那点不快也都烟消云散。 
他坐在椅子后,视线从书上,移到四阿哥身上,又从四阿哥身上移到跪在四阿哥身后的曹颙身上。 
没有人知道,他厚待卓礼克图亲王一支,并不仅仅是因太皇太后的缘故。还因为他的玉荫姑姑,没进宫前就养在卓礼克图亲王府。 
等到追封时,玉碟上写的玉荫是“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不过是为了在辈分上与康熙相符,寻了合适的人家挂名。 
而现下卓礼克图亲王巴特麻的老爹都勒巴,吴克善王爷的次子,玉萌在蒙古那段生活,曾经得到这位表兄与他妻子的照看。 
她曾对康熙提及此事,对于表兄表嫂的照顾。也甚是感激。 
因这个缘故,康熙对于都勒巴也多有恩宠,早年封了他贝勒爵位。在吴克善嫡孙病故无嗣后,又恩典他袭了亲王爵位。 
都勒巴却不是个有福的,做了几年亲王就病故了。 
老一辈子的人,没剩下几个了。 
一时之间,康熙竟生出几分怅然。 
若是他的玉荫姑姑还在世,会是什么光景? 
他这边陷入沉思,十六阿哥却是有些站不住了。 
总不好让四阿哥与曹颙老跪着,他上前两步,低声道:“皇阿玛。” 
康熙这才从沉思中警醒,抬起头来,叫四阿哥与曹颙起身。 
一时之间,斥的话与褒奖的话。他都不想说了,对曹颙道:”明日卓礼克图亲王来朝,你随三阿哥出迎。” 
众人听了,都觉诧异,这不是礼部与理藩院的差事么? 
曹颙躬身应了,想到一个可能,只觉得脸上滚烫滚烫的。莫非是康熙看出他户部的差事吃力,要掉他去礼部与理藩院任闲职? 
康熙倒是没有留意众人的脸色,随后对四阿哥吩咐道:“罗卜藏襄布也这几日到,到时候你替联招待。” 
让四阿哥出面招待蒙古王公,并不是头一次。 
前些日子在热河时,康熙身子不好,也多有三阿哥、四阿哥代他找到蒙古王公。 
还是十六阿哥顾忌少,笑着问出心中所想:“皇阿玛这是要发配曹颙到理藩院?可不是屈才,就算曹颙户部差事做得不好,还有内务府这头。去理藩院陪着吃茶吃酒有什么意思?” 
康熙瞥了他一眼,道:“好好的内务府。叫你弄的乌烟痒气,联还没找你问罪,你还想拉上曹颙?谁说他户部差事做的不好?他是和硕额驸。出迎卓礼克图亲王也不算逾越。” 
十六阿哥听康熙没有贬斥曹颙的意思,心中松了口气。 
他是好心,怕旁人拿着曹颙与四阿哥学习之事借题发挥,才想着捅到御前。以绝后患。要是曹颙因此丢了差事,他不是要羞愧死。 
四阿哥在旁,却是心中一动,想起慧妃的相关传闻来”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九百一十五章 会亲(中) 

好在曹颙的补服、朝服、吉服都预备了好几套,有按照爵位的,有按照官职的。所以。换上身正式的伯爵蟒服。随同三阿哥去行营外迎接卓礼克图亲王巴特麻的曹颙,也带出几分气派。 
自从昨儿得了消息。晓得今儿要同曹颙一道出迎。三阿哥心里就惊疑不定。 
他不知道这是皇父看不惯曹颙与四阿哥走的太近。故意为之,还是有其他用意。 
曹颙这边,却是想着随着科尔沁这几位亲王、郡王相继来朝,不知十六阿哥又能多赚多少银子。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功夫,十六阿哥那边的烟嘴儿产量越来越多。 
他还接受曹颙的意见。使人又做出烟斗系列。 
这个不受卷烟推广的限制;更容易被那些年长的权贵接受。 
科尔沁作为两代后族,入关前后,与满清皇室联姻不断。至今为止,抚科尔沁的公主就有八位,其他宗室女数十人。 
蒙古嫁入满清皇室的女子近百人,其中半数出自科尔沁。 
可以这样说,通过几代人婚姻嫁娶,如今科尔沁诸部的王公贝勒,十人中有八人流有爱新觉罗家族的血统。而世祖顺治皇帝是孝庄太后所出。这些祖子孙也都有科尔沁蒙古血统。 
科尔沁王公拥有最肥美的封地,最多的朝廷赏赐,子弟出仕最多。 
从他们手中赚钱,收获一定会丰厚的。 
看着曹颙如此平静,三阿哥倒是有些忍不住。笑了两声道:“皇阿玛慧眼识人,想来曹大人对理藩院的差事也能得心应手!” 
曹颙听了,倒是一愣。 
难道康熙真有调他到理藩院的意思? 
用了半年的功夫。户部的差事才算上手,要走到了理藩院,又要重新开始。不过,他心里并不反感调职。 
同四阿哥说起“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未来的政策,固然令人振奋。但是曹颙也没有兴趣做执行人。 
连四阿哥,贵为皇帝之尊;因推行这两条,得罪了士族。从史书到民间都留下恶名;身为臣子,参与这些改革之事,更是容易树敌,说不定还被帝王推出来做替死鬼。 
想到这里,曹颙猛然惊醒。 
离四阿哥太近了。固然能为以后君臣相得打下基础,但是还有“能者多劳”这一句话。要是哪里四阿哥指望着自己“为君分忧。”那他敢不应承? 
不行啊,看来往后还得更“愚钝”些,让四阿哥不放心将大事交给自己才妥当。 
自己这些日子有些飘飘然,自己追求的并不是权臣之路。 
“王爷谬赞,曹颙庸碌无知,哪里赶上的理藩院各个大人能干。不过是皇上瞧着曹颙清闲,让曹颙随着王爷见见世面。”曹颙心里打定主意,面上露出几分谦柬说道。 
他可没有忽略。三阿哥说这句话时,旁边几个理藩院的官员望着自己的眼神。 
三阿哥见曹颙推的干净,也拿不准康熙的主意,笑着说了几句旁的。 
这会儿功夫,远处已经能看到烟尘起。随着马蹄声,一行百十来人的骑兵簇拥着几辆马车缓缓而至。 
内蒙古各部王公与外蒙古各部王公幕朝的侍从数,都是有规定的。 
要不然,一部出动个千人骑队,别说借到供给不容易,就走到了御前也不好办。 
毕竟。蒙古的王公贝勒数十计,要是都带了千八百的骑兵过来。这圣驾扈从的五万兵马,就不算什么了。 
要是蒙古人真联合起来,借着地利人和,就能将大清皇帝给包饺子。 
因这边打着旗幡。所以来人也注意到。 
三阿哥穿着金黄色的蟒袍;站在诸人之前,也甚是惹眼。 
所以,在距离众人二十步远,马车就停了。 
骑兵中,有个身穿华服的健硕男子,翻身下马,到马车前说话。 
车帘挑开,身材略显肥硕的卓礼克图亲王巴特麻踩着一个少年奴隶的马背,下了马车。 
三阿哥回头看了曹颙一眼,示意他跟上,出列相迎。 
巴特麻做了三十多年的亲王,年年来朝,有的时候还往京城轮班,同三阿哥自是相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